肝硬变的症状体征
肝硬变的症状体征
中国多数病人常从慢性活动性肝炎演变而来,故可有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症状及体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一般的食欲减退、乏力、上腹不适等非特征性症状。有时甚至一直无症状,直到手术或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有肝硬变。在病程晚期时,由于肝硬变的进展,肝功能明显受损,逐渐出现失代偿的症状,此时主要有: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②体重下降、疲倦乏力。由于肝功能不全、各种代谢障碍所致,尤其是蛋白质合成不足。③上腹或肝区疼痛、腹泻、腹胀。④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致有出血症状,如牙龈、鼻腔及皮肤出血等。
主要有:①脸色黝黑,面容消瘦憔悴。②皮肤可有小血管扩张、蜘蛛痣、手掌发红等。有的患者可有轻度黄疸。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及脾功能亢进,皮肤粘膜可有瘀点及新鲜出血。③肝脏增大,质地中等硬度,有触痛或叩痛;晚期因肝脏硬变萎缩而不易触及;脾脏一般也出现肿大、质硬。④当门脉高压形成时,可出现腹壁静脉曲张,静脉流向脐上或脐下,明显者呈海蛇头状。有时在上腹壁曲张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肝硬变的腹壁静脉曲张应与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者相区别,后者静脉流向由下向上。⑤晚期可出现腹水,有时伴有胸水。⑥由于内分泌失调,可致男性乳房增大、睾丸萎缩,女性经闭、不孕等。
黄曲的症状体征
(1)有摄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史。
(2)四季均可发生,但常在阴雨连绵的收获季节后多发。
(3)儿童更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根据历史资料分析来看,使人中毒的最危险年龄为1~3岁。
(4)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5)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6)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7)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浙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便秘的症状体征
1 便秘伴剧烈腹痛、腹胀及呕吐等症状,常提示为急性便秘,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肠梗阻时,腹部听诊多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闻及呈高调的金属音,至晚期可发生肠麻痹。
2 便秘伴腹部包块,可能为结肠肿瘤、腹腔内肿瘤压迫结肠、肠结核、克罗恩病(Crohn病)或肿大的淋巴结等。左下腹扪及活动度较大的索条状或腊肠状肠管时,应疑及是乙状结肠痉挛。
3 便秘与腹泻交替,并有脐周或中、下腹部隐痛时,多提示为肠结核或腹腔内结核、克罗恩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病变。
4 下腹部或直肠、肛门内胀痛不适,用力解出坚硬而粗大的粪团后胀痛减轻,多提示为直肠性便秘(排便刺激减弱);左下腹隐痛不适,解出呈栗子状的坚硬粪团后,隐痛缓解,多提示结肠痉挛或肠易激综合征。
囊肿的症状体征
1、蛋白尿:一般量不多,24小时尿内不会超过2g。多不会发生肾病综合征。
2、高血压:固囊肿压迫肾脏,造成肾缺血,使肾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在肾功能正常时,已有50%以上患者发生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时,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3、肾功能减退:由于囊肿占位、压迫,使正常肾组织显著减少,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4、房事过多肾虚及肾功能下降的情况下,轻则个别囊肿发红发炎,重则全身囊肿发痒难忍并发炎。应注重休息健身调养,房事不宜过于频繁。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丁型肝炎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丁型肝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
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多数出现慢性肝炎的人,都会出现全身乏力,不想吃任何东西,有的还会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甚至还表现为关节炎,贫血等现象,当身体发出一些信号的时候,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是很必要的,这种疾病都属于慢性的,治疗起来疗程比较长,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
肝硬化腹水有哪些症状体征
(一)腹水前期此时肝硬化患者无腹水,也未出现体循环动脉的扩张和充盈不足,但过量摄人钠盐则会引起水钠储留,即此时肾脏对钠的处理已经发生障碍。这是由于肝功能不全和门脉压力增加通过神经反射直接影响了肾脏对钠盐的处理所致,但这种水钠滞留是自限性的。
(二)反应性腹水期此期肾脏钠水滞留明显增加而使总血容量扩张,继而外周动脉扩张以减少血管阻力。外周动脉的扩张是由于内脏组织释放大量各种舒血管物质,从而引起内脏循环和体循环依次扩张。继之,依外周动脉假说而形成腹水。
(三)顽固性腹水期此期患者肝病严重,明显钠水潴留,对利尿剂治疗不敏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外周血管对血管活性物质反应性降低。但肾脏血管对血管收缩剂非常敏感,且肾脏对钠重吸收进一步增加而排泌减少,抵抗利尿剂和利钠因子的作用。
(四)肝肾综合征期此期多发生在有顽固性腹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进一步的外周动脉扩张而出现低血压,机作为维持有效循环容量,致使血管收缩物质合成增加,尤其是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由于此时肾脏血管对收缩物质的高度敏感性,从而导致选择性肾脏低灌注、严重钠水滞留和肾功能衰竭。
近视的症状体征
眼球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等光线经过眼的屈光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具有这种屈光状态的眼称为正视眼。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所以,近视眼看近距离目标清晰,看远模糊,以凹球面透镜可矫正。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视疲劳;
3.可发生外隐斜或共转性外斜,斜视眼多为近视度数高的一眼;
4.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并发白内障而自觉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
5.低、中度者眼底一般无变化或呈豹纹状眼底,近视孤形斑,高度近视者视神经乳头颞侧或周围环状脉络膜萎缩,黄斑变性、出血、富克斯(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并易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离;
6.高度近视者因眼轴处长而稍突出,同时伴前房较深和瞳孔较大,且对光反向略迟钝;7.用凹球面透镜能增进视力。
蚕豆病症状体征
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双眼固定性偏斜。此时如不及时抢救可于一至二天内死亡。
慢性肝炎危害严重吗
慢性肝炎危害严重吗?慢性肝炎目前为止并无特别有疗效的药物,所以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更是对于一些保肝药物备受青睐,这也是造成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以及范围扩大的原因之一,那慢性肝炎危害严重吗?
肝病专家指出:慢性肝炎一般是由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当患者的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导致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慢性肝炎的发生。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类型,其主要表现为: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以上两情况就是慢性肝炎最为常见的两种表现,所以对于慢性肝炎来说其危害也是较为严重的,而且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格外深远的,对于慢性肝炎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中耳炎症状体征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症状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慢性肝炎的症状
1、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2、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症状体征
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侵及脑干者常有复视及多种脑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常有颈强直、斜颈表现
。因肿瘤多数梗阻第四脑室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平均病程为4个月左右。
1.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盘水肿,本组头痛占76.6%,呕吐占95%,视盘水肿占72.1%。较小的儿童可有颅缝裂开。
2.小脑损害征 主要为小脑蚓部损害引起的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及站立摇晃,Romberg征阳性。肿瘤压迫延髓可有吞咽发呛和锥体束征,2/3的患儿表现有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有些病人有眼球震颤及肢体共济障碍。本组有小脑征者占88.3%。
胆血管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病变部的囊状扩张和远端胆管的相对狭窄所引起的胆汁引流不畅甚或阻塞是导致并发症的根源。主要并发症有复发性上行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变、胆管穿孔或破裂、复发性胰腺炎、结石形成和管壁癌变等。
胆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以往认为是一种局限于胆总管的病变,因此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起病初期常被诊断为胆囊炎或肝脓肿,如若合并有先天性肝纤维化或肝外胆管扩张等其他纤维囊性病变,则症状更为复杂,可出现肝硬变症状、肝外胆道梗阻症状,以及泌尿感染症状等。
肝胆系统可同时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病变。本病以肝内胆管扩张和胆汁郁积所导致的胆小管炎症和结石,成为其病理和临床特点,但由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可起病于任何年龄,反复发作右上腹痛、发热和黄疸。在发作时肝脏明显肿大,待感染控制后随着症状的好转,则肝脏常会较快缩小。肝功能损害与临床症状并不成正比。
以上是一篇关于胆血管扩张的发病原因的分析,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胆血管扩张的原因有一定了解了吧。胆血管扩张这种症状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引起肾结石以及胆小管炎症等疾病,希望你们可以及时的进行治疗,及时的治疗病情。
间皮瘤症状体征
间皮瘤,胸膜间皮瘤是胸膜原发肿瘤,首发症状以胸痛、咳嗽和气短为最常见。晚 期病例可有心包渗液引起的心影扩大及软组织影和肋骨破坏等。分为胸膜间皮瘤和腹膜间皮瘤。一般症状为腹痛、腹水、腹胀及腹部包块等。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也会有相应的症状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一定要积极了解此病的症状,以便在疾病早期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疾病蔓延。
间皮瘤的症状体征
男性多见,男女比约为2:1,2/3的病人年龄为40~70岁。大约半数的病人述有石棉接触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上皮型和混合型胸膜间皮瘤常伴有大量胸腔积液,而纤维型通常只有少量或无胸腔积液。上皮型病人似乎更多累及锁骨上或腋下淋巴结并伸延至心包,对侧胸膜和腹膜;纤维型多有远处转移和骨转移。
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60%~90%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干咳和气短,约10.2%病人可以有发热及全身不舒服等症状,3.2%病人以关节痛为主诉症状。病人常有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痰量很少,亦没有痰中带血。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气短的症状很明显,尤其是活动以后胸闷、气短明显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呼吸困难继发于胸腔积液,程度随着胸腔积液和肿瘤的增大而加剧。积液早期在胸膜腔内是游离的,然后逐渐局限包裹,最后逐渐为大块肿瘤组织替代。胸痛起初为模糊钝痛,当肿瘤侵袭肋间神经时,疼痛局限。
中期:50%~60%病人表现为大量胸腔积液,其中血性胸腔积液占3/4。肿瘤组织可以包裹压迫患侧肺组织,使肺复张受限。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人如不经治疗,病人体重减轻伴严重气短、进行性衰竭,最后终因极度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无大量胸腔积液病人的胸痛较剧烈,逐渐加重至病人难以忍受,一般镇痛剂难以缓解。疼痛常常出现于病变局部,膈肌受累及后可放射至上腹部、肩部。未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能误诊为冠心病、肩周炎或胆囊炎。有些病人出现周期性低血糖和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但这些指征在良性间皮瘤较多见。
晚期:患者表现为衰弱、恶病质、腹腔积液以及胸腹部畸形。临床表现是肿瘤进行性侵袭而未受到有效控制的结果。某些病人在病晚期,可发现胸壁肿块,其来源于间皮瘤自胸腔向外长出,也可能因胸腔穿刺后针道种植所致。
温馨提示:感染是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特点是病情发展快,一旦发生感染易发展为败血症;又由于感染多发生在化疗后白细胞下降时,加上此时化疗反应未完全恢复,有时原发病的症状甚至比一般败血症为重,这些临床特点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此时不一定等待化验结果,即可开始治疗。
风疹的症状体征
潜伏期16~21天,平均18天,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感染风疹病毒后常有发热、头痛、咽痛、流涕等轻微前驱症状和枕骨下、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约1~2 天从面颈部开始出现淡红色斑疹、斑丘疹,24h内蔓延躯干、四肢。皮疹特点是历时短、消失快。躯干部皮疹可融合,四肢皮疹散在不融合。一般第3天皮疹迅速消退,不留痕迹,有时可有轻度脱屑。软腭可见针头大小的红色瘀点,皮疹一出现前驱症即消失,但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长,伴触痛,但不化脓。风疹是良性传染病,一般预后良好。并发症少见,有时可并发气管炎、中耳炎、关节痛、紫癜等。孕妇在早期妊娠(4个月内)如患风疹后可致流产、早产、死产及胎儿畸形(先天性风疹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