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与糖尿病发病率有关
空气污染与糖尿病发病率有关
1、空气污染与糖尿病发病率有关
一项针对4000名生活在洛杉矶的黑人妇女的研究表明,那些住在汽车尾气严重污染地区的妇女们患上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几率更高。
研究发现,住在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氧化氮含量较高地区的黑人妇女,其患糖尿病的几率比住在空气清新的地区的黑人妇女高了25%,患高血压的几率也高了14%。
研究者发现长期暴露在交通污染导致的恶劣空气中,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这对那些生活方式健康、不吸烟以及经常锻炼的人更为明显。
2、清晨与傍晚空气好?
人们习惯上认为锻炼身体以早晨为最佳,其次是黄昏,因为那时的空气最新鲜。可实际上却恰恰相反,研究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空气污染每天有两个高峰期,一个为日出前,一个为傍晚。据检测,在一天24小时中,上午、中午和下午空气污染很轻,其中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4点空气最为新鲜。
这主要是由于气象因素造成的,由于昼夜间的垂直温差明显变化,当地面温度高于高空温度时,地面的空气容易上升,污染物容易被带到高空扩散;当地面温度低于高空温度时,天空中就形成逆温层,它像一个大盖子一样压在地面上空,使地面空气中各种污染物不能扩散。而一般在夜间、早晨和傍晚最易出现逆温层。
糖尿病与环境污染有关
众所周知,中心性肥胖、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少等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但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更为直接。比利时内分泌专家Dirinck博士及其研究团队最近发现,人类血清和脂肪组织中POPs水平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期间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提示环境中POPs可能会导致糖尿病。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07月的Diabetes Care杂志上。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下什么是“POPs”。“POPs”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通过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内分泌学者对POPs的研究其实很早就开始,早在2008年1月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里芬在当月出版的《柳叶刀》中就指出,环境污染将会引发全球范围的Ⅱ型糖尿病大暴发,为此他们呼吁科学家进行更多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与Ⅱ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在 2011年,韩国的科学家通过对700多名老年糖尿病患者抽血化验后发现,与没有得糖尿病的人相比,他们的血样中某些“化学毒素”水平明显增高。内分泌科专家关注的糖尿病因素,从以往强调运动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转向了环境污染。
持久性污染物被指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很多威胁人生命的疾病都与其有关。而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是主要的污染源,如滴滴涕、氯丹、六氯代苯等。它们在自然环境中难以分解,可存留数年甚至数十年,进入人类的食物链。有些被污染的肉、鱼、奶制品可能有这些成分。
所以,为了尽量避免受污染物伤害,首先要注意,少吃沙丁鱼、鲱鱼等脂肪含量高的鱼类,少吃肥肉,这些化学成分容易在脂肪中蓄积;其次,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最后,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加强锻炼有助于将“污染物”排出体外。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相关,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病毒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重要位置。
2.体型肥胖会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体力活动减少,容易使血糖利用受阻,导致糖尿病。
4.长期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
5.妊娠期间,增多的雌激素可诱发糖尿病。同时,多次妊娠也会诱发本病。
6.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竟争等环境因素也会引发糖尿病。
牛皮癣的病因是什么 环境因素
经统计调查,牛皮癣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世界各地报告的发病情况高低不一,即使是同一种族的人生活在不同环境者牛皮癣的发病串也不一样。在我国也存在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以及某些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等现象,说明环境对牛皮癣的发生是有重要影响的。
导致各个地区牛皮癣发病率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的空气湿度、清洁度、海拔、气压、气温、水质、微生物生态等因素相关。空气污染、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可以从不同的途径损害免疫系统和代谢平衡而诱发本病。
糖尿病发病率高不高
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0年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了近几年的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并对近10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六,约1.139亿人。新数据进一步说明了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东亚病夫”的噩梦似乎再次降临。
令人震惊: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超百分之十一
据了解,本次研究是我国首次应用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百分之六点五),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2型糖尿病调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
本次研究随访了98658名成年人,并由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实验室统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百分之十二点一,女性为百分之十一;城市居民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农村居民为百分之十点三。
按照之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现在全球共有超过3亿的糖尿病患者,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数据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来自中国。而这一数字与2007年相比短短3年中国就增加了2200万名糖尿病人,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和。
密切关注:中国成年人一半是糖尿病后备军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中国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为百分之五十点一。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减弱),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
研究人员还发现,中国人在身体质量指数(BMI)远低于美国人的情况下出现这种代谢疾病。这意味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身体活动减少,导致与肥胖相关疾病提前出现。现在,有百分之四十的18-29岁的青年人为糖尿病潜在人群,这些人罹患中风、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
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足够的血糖控制。宁光教授表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属于亚洲最高的国家之一,绝对数是全世界最大。“社会发展太快,胚胎和童年营养不良、后期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相结合,造成糖尿病加速蔓延。”
引起尘肺出现的原因有什么
引起职业肺病出现的原因之呼吸道感染:对于已经罹患肺病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加剧病情进展。但是,感染是否可以直接导致职业肺病发病目前尚不清楚。
引起职业肺病出现的原因之吸入粉尘:吸入烟尘、刺激性气体、某些颗粒性物质、棉尘和其他有机粉尘等也可以促进肺病的发病。动物试验也已经证明,矿物质粉尘、二氧化硫、煤尘等都可以在动物模型上引起与人类职业肺病相类似的病变。
引起职业肺病出现的原因之气道高反应性:国内和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均表明,气道反应性增高者其肺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二者关系密切。肺发育、生长不良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在成人后容易罹患职业肺病。
引起职业肺病出现的原因之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室外空气受到污染的区域可能是导致职业肺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已经患有职业肺病的患者,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可以使病情加重。
引起职业肺病出现的原因之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职业肺病已知危险因素中较重要者。国外较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数明显增多。
引起职业肺病出现的原因之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与职业肺病的发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即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发生肺病的几率较大,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以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
如何避免肺癌的发生
1、禁止和控制吸烟
国外的研究已经证明戒烟能明显降低肺癌的发生率,且戒烟越早肺癌发病率降低越明显。因此,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途径。
2、保护环境
已有的研究证明,大气污染、沉降指数、烟雾指数与肺癌的发生率有关。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是降低肺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3、职业因素的预防
许多职业致癌物增加肺癌发病率已经得到公认,减少职业致癌物的暴露就能降低肺癌发病率。
4、科学饮食
增加饮食中蔬菜、水果等可以预防肺癌。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那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有糖尿病家族史,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的人;吃得多而不愿意运动的人;年龄大于45岁;出生时体重小于5斤;有异常妊娠的妇女,如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这些人都比较容易患上糖尿病,有这些因素的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
(1)、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I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肥胖大多数I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体力活动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现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
(4) 环境因素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竞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怎样预防肺腺癌
1、心态要平和,心情愉快,起居有时;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外邪袭肺造成肺部感染。这是日常生活中肺癌的预防措施。
2、环境因素是诱发肺癌的原因之一,其中吸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因此劝阻吸烟对肺癌的预防有积极意义。控制大气污染,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而达到预防肺癌的目的。肺癌的预防必须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劳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与致癌因子的接触。
3、为了预防肺癌的发生,就要加强锻炼,有助于增强自身机体抗病能力,避免致癌因素的长期刺激,是可以降低发病率的。
4、做好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工作,因为慢性支气管炎也会引发肺癌。所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更不宜吸烟,因为患慢性支气管炎又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病率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对降低肺癌死亡率有意义。
5、控制室内烟尘等污染,经量采用燃气做法,厨房保持通风,起居室和卧室要和厨房封开,避免污染的厨房空气进入其他居室。
以上就是关于预防肺癌的一些日常方法,肺癌的产生于空气质量污染也有关系,因此在雾霾的天气尽量不要外出,这些都是有效的防肺癌方法。
空气污染可增加肾脏疾病风险
众所周知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它也有可能导致肾脏损伤。该研究即将发表在杂志肾脏病协会(JASN)杂志上,呼吁关注空气污染在城市地区的肾脏病发展中的作用。
空气污染已成为中国许多城市的一个严重问题,但其对个人健康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该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空气中的颗粒物如何影响肾脏健康,由Fan Fan Hou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国)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来自中国282个城市938家医院的71151例患者的肾活检的资料,这些参与者涵盖了所有的年龄范围。
平均而言,发展为膜性肾病(一种肾脏的免疫紊乱)的可能性,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在超过11年的研究期间发病率增加了13%,而其他主要肾脏状况比例保持稳定。细颗粒的空气污染水平高的的地区的人群的膜性肾病发病率最高。
“我们的主要发现是,在中国过去的十年里膜性肾病的发生率增加了一倍,该研究表明,患病率的增加与细颗粒空气污染的区域分布紧密相一致,”Hou博士说。
糖尿病患者不宜晨练
因为,早晨气温较低,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糖尿病病人又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遇冷空气刺激或劳累很容易突然发病。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更应该注意。另外,清晨大多数人都是空腹锻炼,这样极易诱发低血糖,甚至引起低血糖昏迷。临床上我们常遇到早晨空腹锻炼而致昏厥的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尤其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把清晨到上午9点作为自己的“警戒线”,在此时间内不要急躁、紧张、生气等,也不要参加较大运动量的活动。
再者,清晨空气污染更严重,尤其是浓雾之晨的空气。空气污染物中较重的固体物和粒子一般降到地面上,而小于10微米的微粒可以长期在大气中漂浮。白天,阳光照射,地面散热,气流多由下向上,把污物带向空中,近地面大气污染浓度降低。夜间,地面温度下降,污物不仅不能向上扩散,反而趋于回降,雾天污物浓度可达最高点。此时锻炼者呼吸加深加快,污物、灰尘、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特别是糖尿病病人,抗病能力差,极易造成肺、气管感染而加重糖尿病病情。同时清晨花草、树丛释放氧气不多,二氧化碳浓度反而较白天高,这是因为夜间绿色植物摄取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结果。
糖尿病病人最好将锻炼的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肺病病因
1、呼吸道感染:对于已经罹患肺病者,呼吸道感染是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加剧病情进展。但是,感染是否可以直接导致肺病发病尚不清楚。
2、吸入:吸入烟尘、刺激性气体、某些颗粒性物质、棉尘和其他有机粉尘等也可以促进肺病的发病。动物试验也已经证明,矿物质粉尘、二氧化硫、煤尘等都可以在动物模型上引起与人类肺病相类似的病变。
3、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与肺病的发病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即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发生肺病的几率较大,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以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
4、吸烟: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病已知危险因素中最重要者。国外较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数明显增多。
5、空气污染:长期生活在室外空气受到污染的区域可能是导致肺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已经患有肺病的患者,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可以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发病率高不高
糖尿病发病率高不高?中国是糖尿病大国,在糖尿病人口绝对数上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之冠,按照2010年的发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是百分之九点七,这一数据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虽然近几年中国群众健康意识有所增强,但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加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由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带领的研究团队在2010年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跟踪了近几年的中国糖尿病发病趋势,并对近10万人进行了长期随访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样本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六,约1.139亿人。新数据进一步说明了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东亚病夫”的噩梦似乎再次降临。
令人震惊: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超百分之十一
据了解,本次研究是我国首次应用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百分之六点五),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的2型糖尿病调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
本次研究随访了98658名成年人,并由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实验室统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男性为百分之十二点一,女性为百分之十一;城市居民患病率为百分之十四点三,农村居民为百分之十点三。
按照之前国际糖尿病联合会估计,现在全球共有超过3亿的糖尿病患者,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发病率数据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来自中国。而这一数字与2007年相比短短3年中国就增加了2200万名糖尿病人,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总和。
密切关注:中国成年人一半是糖尿病后备军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中国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IGT)患病率为百分之五十点一。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减弱),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
研究人员还发现,中国人在身体质量指数(BMI)远低于美国人的情况下出现这种代谢疾病。这意味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身体活动减少,导致与肥胖相关疾病提前出现。现在,有百分之四十的18-29岁的青年人为糖尿病潜在人群,这些人罹患中风、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增加。
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足够的血糖控制。宁光教授表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属于亚洲最高的国家之一,绝对数是全世界最大。“社会发展太快,胚胎和童年营养不良、后期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相结合,造成糖尿病加速蔓延。”
哮喘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
哮喘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哮喘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认为与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下哮喘的发病原因都有哪些?
1.敏感原
常见的敏感原有以下几类:
常见的物质如空气中的尘埃、尘、花粉、地毯、动物毛发、衣物纤维,甚至是尿液等等;刺激物如香烟、喷雾;
食物如虾、蟹,奶类食品如芝士、乳酪、牛奶等等。
尘埃是一种体积细小的微生物,多数依附枕头、床单、窗帘、地毡等地方。尘埃的排泄物会哮喘患者的支气管产生敏感的反应。
2.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感冒都是诱发哮喘的常见因素,这些疾病大多数是由病毒所引起,病毒损害患者的呼吸管道黏膜,令患者的气管对外来的刺激更加敏感。
3.空气污染
空气中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污染物。根据调查显示,哮喘在已发展社会中的病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於已发展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及运输发达,所以空气质素多数较差。例如由工厂喷出的二氧化硫,就可能诱发哮喘。香港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近日的空气污染指数经常徘徊在甚高水平,这无疑对哮喘患者的病情有不良的影响。
4.气候转变
天气转变也是诱发哮喘病的其中一个原因,每当季节转换的日子,例如在夏秋之间,或者由冬季进入春季,温度和空气中湿度的转变会令患者的呼吸管道产生敏感的反应,由是诱发哮喘。
5.物
部份哮喘患者对某些物会生过敏的反应,导致呼吸管道狭窄,引发哮喘。此外,有些物几乎对所有哮喘病人都有不良的影响,例如治疗心脏病和高血压的“β─物阻断剂物”beta blocker便可能会引发哮喘,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
6.运动
剧烈运动有时也会诱发哮喘,由於运动时身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数会用口呼吸,由于用口吸入的空气没有经过呼吸管道,所以会较冷和较干,当中亦会含有较多微粒,所以大量吸入便会容易引起病发。
7.精神及情绪
部份哮喘患者在情绪激动时亦可能引致病发,例如在大笑大闹的时候,我们需要作深呼吸,这便有可能引起呼吸管道狭窄,诱发哮喘。
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因此完全预防糖尿病的发病尚难以做到。但一些著名专家建议做到以下几点,糖尿病的发病率至少可以降低50%。
(1)中老年人,饮食要清淡,避免贪食,少吃甜食、动物脂肪和精制食品,多吃粗粮、蔬菜、瓜果、鱼类、豆制品。
(2)多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和活动。饭后不宜立即卧床,应非常缓慢地散步。
(3)控制体重,防止肥胖。控制体重不宜提倡一味地节食,可少吃、多餐及多运动。
(4)定时检查血糖、尿糖及血脂,防止动脉硬化;一旦发现本病,及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