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可以给孩子玩筷子之类的东西吗

可以给孩子玩筷子之类的东西吗

1:可以给孩子玩筷子之类的东西吗?

如果在孩子练习走路时最好不要,因走不稳容易在倒地时伤到自己。孩子走路不稳,很容易摔倒,如果手里拿着筷子之类的东西,那么很容易伤害到自己。曾经见到一篇报道,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要玩儿筷子,妈妈急着要上班,就给了孩子。可是孩子看见妈妈穿鞋要上班,急了,跑着追妈妈,没想到,一下子摔倒了,一双筷子顺着孩子左眼齐刷刷地扎了进去,而且深达筷子的2/3,孩子危在旦夕。所幸,孩子命大,在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帮助下,孩子的性命和眼睛都保住了,但是对视力有多大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2:可不可以给孩子戴长命锁?

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脖子上戴点什么,感觉这样才好。长命锁之类的东西,还是尽量不要给小婴儿戴吧。孩子小的时候,会去抓、拽挂在脖子上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窒息。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戴长命锁的习惯是不好的,如果是线穿的更危险。

3:给孩子穿带绳子的帽衫,可以吗?

如果孩子可以到处跑的话,最好不要选择,带绳的帽衫容易掐到孩子,危险。案例:孩子们出来活动后,其他孩子都回教室了,只有这个孩子又溜出来偷偷去玩儿滑梯之类的玩具。等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不在教室,出来找的时候,孩子已经吊死在滑梯上了。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往下滑的时候,帽衫上的绳子挂在了滑梯上,孩子缺少足够的自救能力,窒息而亡。最好的衣着现在则是简简单单的T恤。

4:孩子成长阶段不适合睡的太柔软,正确吗?

孩子还小时最好不要给他睡的太软,这反而有害。1岁以下的婴儿,窒息是意外死亡的最大杀手,其中60%是发生在婴儿睡觉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脸埋入柔软的枕头、被子、垫被和长毛绒玩具里,盖住自己的鼻和嘴,造成窒息。但是也不用过于硬,这样腰部会有搁着的感觉。

6岁前的孩子必须懂这些规矩

一、避免野蛮粗俗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应该要从小就培养起的,从日常的行为规范抓起,尽量避免有粗俗野蛮的行为出现,所以家长要交友好孩子,什么场合该做什么事,比如和其他小朋友玩玩具不能跟小朋友抢,甚至是和其他小朋友动粗,这些都是需要靠父母去引导教导自己的孩子,要让给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玩,如果是大朋友那就要有商量的余地,不能用粗暴的方式解决。

二、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年纪小,很多事情都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不会想到有什么后果,所以如果发现有小孩和别的小朋友玩,并拿走了别人的东西,就要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孩子不承认,那么家长也不要用严厉的态度去责备孩子,而是要用交谈的方式和宝宝谈,并且教他如果借位思考。

三、别人的东西借了就要还。

当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难免会存在争抢玩具的情况,如果发现自己的小孩喜欢哪其他小朋友玩具的时候要劝孩子归还,如果继续放任孩子的话,长时间下来孩子就会潜意识的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不用还,如果长时间的有这样的思想,那么长大就很有可能有偷窃的行为了。所以如果带自己孩子拿别人的玩具不舍得还,那么家长要耐心教导孩子别人的东西借了要还。

四、不能随意插队。

很多时候想要孩子遵守习惯,那么家长也应该要以身作则,比如接孩子放学或者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坐公交的时候本来是好好的排队的,可是公车进站后就乱了。家长应该要教育孩子要排队上车,要分清先后,这样长大后孩子也可以很好的做到懂规矩。

0-6岁不该给孩子做哪些事

0-6岁宝宝触觉发育的指标

1个月:宝宝出生一周,触觉敏感性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宝宝对身体接触,特别是对手心和脚心的接触非常敏感。大人用手轻触宝宝的手心和脚心,宝宝会有反应。一周后,宝宝对触摸和包裹的方法也十分敏感,喜欢柔软而不是粗糙的感觉,不喜欢被粗鲁的摸抱。舒适的尿布和柔软的衣物布料会比粗糙的衣服更让宝宝安静。

2个月:由于先天反射还没消失,会经常赚着拳头。

3个月:宝宝伸出大拇指或食指,宝宝会抓握。大人将手指或能发出声响的带有柄的物体放入宝宝手中,看宝宝是否抓握。同时会主动伸出小手拍打玩具,玩具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延长。给宝宝提供玩具,但以质地柔软的布玩具为佳。

4个月: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渐完善,条件反射性反应逐渐消失,会主动伸手抓住逗引他的东西。多和宝宝玩耍,拿东西逗宝宝抓握,他会主动伸手抓握。

5-6个月:触觉越来越敏锐,对人的抚摸和抱抱很敏感。抱宝宝的时候宜轻柔,力度大或者用力不当时宝宝感觉不舒服时会有排斥等表现。喜欢和爸爸妈妈和看护他的亲人的接触。陌生人和宝宝互动,宝宝明显不喜欢,而爸爸妈妈的拥抱会让宝宝感觉安全舒服。

7-8个月:看到东西伸手就去抓,不管什么都会往口里放;手的动作从被动到主动,由不准确到准确。给宝宝准备一些能拿着、摇着、转着玩的玩具,如皮球、不倒翁、塑料娃娃、喇叭、铃铛等等,观察宝宝是否流畅地抓握玩耍。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能将眼睛看到的和自身的身体动作建立联结反应,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状。向宝宝做鬼脸,观察宝宝会试图模仿与否;和宝宝对坐,问宝宝五官位置,让宝宝指五官;刚开始可能会知错,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宝宝可以准确指出五官。

9-10个月:孩子9个月时,能用眼睛去找从手中掉下的东西;手上拿着一根小棒去敲打另一个物品,尤其喜欢敲打能发出声音的玩具。10个月时,宝宝的的手指会更加灵活,如果玩具掉到桌下面,还会知道去寻找丢掉的玩具。在碗里放一些小珠子,引导宝宝抓起,观察宝宝能否顺利抓握。

1岁左右:这时宝宝常常是小手高高举起,过一段时间小手才会慢慢放下来,最后才能“甩开膀子”行走自如。这是宝宝在依靠小手寻找平衡。

2-3岁:宝宝开始对自己排泄器官的触觉信息开始敏感,会有意识地用手触摸排泄器官,解便的过程会让宝宝感到快意。

3-6岁:逐步走向规范的活动。这个时期,在人类对触觉刺激的两大反应中,当识别系统的发展终于超越了防御系统时,学习能力将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时,妈妈所要做的就是为宝宝提供各种安全玩具让他把玩,以促进手的辨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辅助视知觉,从而进一步推进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此外,父母还要经常与宝宝一起游戏,开展有意义的对话和互动,这对于宝宝触觉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1:可以给孩子玩筷子之类的东西吗?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可不可以给他玩筷子类的物件,如果在孩子练习走路时最好不要,因走不稳容易在倒地时伤到自己。孩子走路不稳,很容易摔倒,如果手里拿着筷子之类的东西,那么很容易伤害到自己。曾经见到一篇报道,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要玩儿筷子,妈妈急着要上班,就给了孩子。可是孩子看见妈妈穿鞋要上班,急了,跑着追妈妈,没想到,一下子摔倒了,一双筷子顺着孩子左眼齐刷刷地扎了进去,而且深达筷子的2/3,孩子危在旦夕。所幸,孩子命大,在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帮助下,孩子的性命和眼睛都保住了,但是对视力有多大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这样看来,筷子类的物件对孩子潜在危险还是蛮大的,孩子再大点懂事了就没有关系了,不过也很少有懂事的孩子对筷子感兴趣。

2:可不可以给孩子戴长命锁?

很多家长都给孩子脖子上戴点什么,感觉这样才好。长命锁之类的东西,还是尽量不要给小婴儿戴吧。孩子小的时候,会去抓、拽挂在脖子上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窒息。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戴长命锁的习惯是不好的,如果是线穿的更危险。

3:给孩子穿带绳子的帽衫,可以吗?

如果孩子可以到处跑的话,最好不要选择,带绳的帽衫容易掐到孩子,危险。案例:孩子们出来活动后,其他孩子都回教室了,只有这个孩子又溜出来偷偷去玩儿滑梯之类的玩具。等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不 在教室,出来找的时候,孩子已经吊死在滑梯上了。事故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在往下滑的时候,帽衫上的绳子挂在了滑梯上,孩子缺少足够的自救能力,窒息而亡。最好的衣着现在则是简简单单的T恤。

4:孩子成长阶段不适合睡的太柔软,正确吗?

孩子还小时最好不要给他睡的太软,这反而有害。1岁以下的婴儿,窒息是意外死亡的最大杀手,其中60%是发生在婴儿睡觉的时候。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脸埋入柔软的枕头、被子、垫被和长毛绒玩具里,盖住自己的鼻和嘴,造成窒息。但是也不用过于硬,这样腰部会有搁着的感觉。

正确的做法:

孩子睡觉的床上不要有太多的物件,最好不要有多余的东西。

孩子睡觉时只盖到胸口,被子下端用东西压着,防止宝宝拉被子压住头造成窒息。

天气冷时也不要加2床被子,可以给宝宝穿暖点,但是不可勒着孩子。

患肠炎婴儿如何护理才好

第一就是要做好腹部保暖。在气温降低的时候,宝宝很容易腹泻,在腹泻的时候肠蠕动本来就比较快,这时如果腹部在受凉,则肠蠕动会更快,所以腹泻才会加重。此时家长应该适当的给孩子腹部加温,用热水袋,暖宝宝之类的东西,同时帮孩子揉肚子来缓解疼痛。

第二,生活用品要及时消毒,因为宝宝还小,本来各方面体质、免疫力都弱,皮肤也嫩,很容易感染。所以说孩子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清洗,并消毒。避免交叉传染。宝宝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清洗消毒。对宝宝吃饭、喝水用的勺子,奶瓶和碗筷是最重要的,每次用完必须清洗并消毒。最好每次使用之前用开水煮一下。

第三,要保持肛门的清洁,每次宝宝大便以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干净,避免再次感染肠道。

第四,对于带孩子的家长来说,要多加注意孩子的尿布,这个是最容易感染的,如果孩子在尿布上拉屎或撒尿,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把宝宝的屁股清洗干净;

第五,合理的进食。当孩子肠胃不舒服时不要吃东西,待孩子病情好转,有食欲的时候可以鼓励其吃东西,因为孩子得肠胃炎一吃东西就吐,所以他就不吃了,厌食开始。鼓励孩子吃东西时,一定要小量多餐,慢慢调整孩子的胃口和饮食习惯,当孩子再次频繁呕吐时要立即禁食,同时到医院检查,防止孩子脱水。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用筷子合适

一般宝宝从1岁半到2岁开始练习用筷子较好。太小的孩子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都不好,不适合用筷子,而且过早过激的练习会挫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初学用筷的宝宝,可以选择一双短而轻的竹筷,无色无毒,呈四方形易操作。妈妈先手把手教宝宝拿筷子的姿势,并练习夹的动作。初学时,先让孩子夹一些容易夹起的食物,比如爆米花,很轻、块大、表面有沟槽,容易夹起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提高兴趣。用筷子夹东西的过程一般为先夹蔬菜,再夹肉,再夹蛋等。

如果因为练习用筷子,导致孩子吃饭时间长,弄脏衣物,家长都不要责备,因为许多宝宝学习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每次练习的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在学用筷子期间,为了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可以配合其他训练方式,比如,往绳子上夹晾衣夹,用线穿扣子等。

现在流行的练习筷,其实并不太好。有的练习筷是塑料的,滑溜溜的不好用,材质是否健康也很难保证。并且练习筷大多外形好看,和正常筷子差别太大,很多孩子视如玩具,时间久了不容易接受正常筷子。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记忆训练

小孩记性不好,家长可训练孩子学会记忆方法,将事半功倍。

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有意识的让孩子多玩记忆类游戏,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儿童记忆游戏和益智游戏;在游戏中训练孩子会很有积极性,大脑皮层的记忆区能被充分激活。

最简单的联想,如1=筷子,2=鸭子,7=拐杖,以此加强宝宝的联想,易于记忆,避免枯燥。

把几样(不少于5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给宝宝30秒的时间记住,然后遮起来,要求他凭记忆依次说出这几样东西的名称。

给孩子讲有连续性的童话故事,每天讲到哪儿,都让他记住。第二天开始讲时,可以先问问他:昨天讲到哪儿了?今天要从哪里开始呀?什么内容呢?”看看孩子有没有记住。长期这样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最受宝宝欢迎的捣乱事情

1、倒东西

东西扔到地上,或是哗哗地倒掉,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把倒掉的东西重新放回桶里,接着再倒。这样反复玩,孩子们会感觉非常开心。

游戏建议:可以让孩子在指定的地方,比如墙角处玩这个游戏。如果不固定地方,孩子可能会将玩具满屋子乱倒,而且他们会因嫌麻烦而不想捡玩具。最后要记住,当孩子觉得玩够了,要教他收拾玩具,开始时你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2、卷线轴或磁带

孩子通常喜欢把卷好的线轴或磁带解开,再重新卷好。其实这对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很有好处。很多妈妈说,孩子特别爱玩卫生纸卷,道理也是一样的。

游戏建议: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旧磁带,防止他把你还有用的磁带弄坏。为了防止浪费手纸,可以将旧布撕成条缠在手纸筒上,让孩子玩,效果也一样。

3、玩食物

孩子使用勺子、筷子的时候,不小心把食物洒在桌子上或地板上是常有的事。而这时,孩子往往会用手去摸、去捏、去抓这些食物。其实,这是孩子想了解食物质感的一种方式,你不要生气地加以制止。

如何促进宝宝数理开发

1.物体有多少

孩子建立数字的概念需要首先学习数与物的对应关系。在孩子数数时,要让他指着要数的物体一个一个地按顺序点数。另外,还要让孩子理解基数的概念,即:顺序数下来的最后一个数字即是物体的数量。这个问题随时都可以问。数家中的人口,数水果,数玩具,数书等等。

2.哪个更大或更高

小孩子很喜欢把物体直接放在一起比大小高低的,因为这就像一个游戏。提问从简单开始,逐渐增加难度。比如,先可以比较两支笔、两个苹果、两本书,这些东西可以直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比较门和笤帚哪个高,冰箱和凳子哪个高,这样的比较中有一件东西可以移动;然后再比较桌子和沙发,两个窗户等都不能移动的物体,要求孩子借助工具(常规的测量工具:尺子,或非常规的测量工具:绳子、铅笔、凳子等)进行测量比较。

3.物体异与同

给孩子两只鞋子(从两双不同的鞋子中各选一只),让他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然后,鞋子可以换成袜子、衣服、同类的玩具等等。还可以换一种玩法:给孩子一件东西,让他找出另一样东西和给他的这件东西有一处或几处相同的地方。比如,给他一本书,他可以找出报纸,和书相同都是纸做的;给他一支蜡笔,他也许会找出一件衣服,和蜡笔一样都是红色的;等等。

孩子在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观察、比较、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而这些都是今后进行数.

4.每类有多少

这个问题是对孩子进行分类和数数的综合训练。“多少”针对数数;“每类”针对分类,孩子要先对物品进行归类。和孩子一起清理玩具、衣柜、厨房里的储物柜时,都是做此类提问的上佳时机。可以把玩具车按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分类并数出各类分别有多少;可以把衣服按颜色进行分类并数出每种有几件;可以把混在一起的筷子、勺子、刀和叉给孩子,让他分类并点数。孩子对这种游戏的兴趣超出大人的想象。

5.哪组数量多

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多少为孩子将来学习减法打下基础。家中几乎所有的物品以及孩子的玩具都可以拿来做这个游戏。拿出一些物品随意分成两组,让孩子比较哪组多哪组少。还有一种玩法孩子可能会更喜欢:给孩子一些硬币(数量必须是双数)让他来扔,扔完后让他数一下是正面的多还是反面的多。

肠炎的解决方法

做好腹部保暖。在气温降低的时候,宝宝很容易腹泻,在腹泻的时候肠蠕动本来就比较快,这时如果腹部在受凉,则肠蠕动会更快,所以腹泻才会加重。此时家长应该适当的给孩子腹部加温,用热水袋,暖宝宝之类的东西,同时帮孩子揉肚子来缓解疼痛。

生活用品要及时消毒,因为宝宝还小,本来各方面体质、免疫力都弱,皮肤也嫩,很容易感染。所以说孩子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清洗,并消毒。避免交叉传染。宝宝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清洗消毒。对宝宝吃饭、喝水用的勺子,奶瓶和碗筷是最重要的,每次用完必须清洗并消毒。最好每次使用之前用开水煮一下。

要保持肛门的清洁,每次宝宝大便以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干净,避免再次感染肠道。

多加注意孩子的尿布。这个是最容易感染的,如果孩子在尿布上拉屎或撒尿,要及时更换,并用温水把宝宝的屁股清洗干净;

合理的进食。当孩子肠胃不舒服时不要吃东西,待孩子病情好转,有食欲的时候可以鼓励其吃东西,因为孩子得肠胃炎一吃东西就吐,所以他就不吃了,厌食开始。

别让孩子玩这些东西太危险了

春节假期里带着孩子出门溜达,看到许多孩子在公园的决明子沙池玩,一个1岁多的宝宝正准备把决明子放进嘴巴里,被大人及时阻止了……这让我想起了不少有关儿童游乐设施的新闻事件。

决明子沙池、海洋球池、充气城堡,可以说是当下哄娃的三大神器,商场、广场、公园、甚至步行街,随处可见……几乎能让所有孩子两眼放光,远远看到就控制不住撒开小腿奔向它们的怀抱,恨不得整个人都扑过去。而妈妈们看到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总觉得这些玩意儿可真是好东西,给点钱就能让孩子玩上大半天,超值啊!

然而,扒一扒有关这些游乐设施的内幕,也许你会跟朵妈一样打个寒颤,下次再也不敢轻易让孩子玩这些东西了!

暗藏危机的决明子沙池

孩子似乎天生对圆滑的小颗粒状物体有着本能的喜爱,例如沙子、大米、决明子等……这些小颗粒从孩子的手中流过,可以给孩子带来新奇的触觉体验,玩法多变,还能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和想象力……

但想说的是,我宁愿让孩子玩沙子,也不愿意让她玩决明子。为什么?看了以下这个新闻,你或许也会跟我一样抗拒孩子玩决明子。

2015年8月,一名3岁的宝宝在决明子沙池玩了以后,经常跟妈妈说鼻子痒,几天后妈妈用纸巾擦拭孩子的鼻子时竟然发现有血迹,后来妈妈尝试用指尖帮孩子清理,却发现孩子哭闹得非常厉害,还流了不少血,于是赶紧把孩子带到医院检查,没想到医生竟从孩子的鼻腔里取出了3颗正在发芽的决明子……

这个案例听起来让人有点不适,但事实摆在眼前,还是希望可以引起更多妈妈的关注:3岁前的孩子特别容易把小颗粒的物体放入自己的鼻腔耳道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家的做法是……

为避免类似的事故,有些相对比较负责任商家会在沙池中使用低温烘焙过的决明子(这样处理过的决明子不会发芽);在孩子玩耍之前,会要求他们带上耳塞鼻塞。不过,事实上是十有八九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会扔掉让他们不舒服的耳塞鼻塞。

决明子沙池,极有可能成为病菌的温床!

尽管低温烘焙过的决明子不会发芽,但仍然存在容易霉变和滋生细菌的问题。尤其是在手足口病、流感、湿疹等疾病传播的高峰期,决明子更容易成为传播细菌和病毒的媒介。正规一点的商家,可能会不定期给决明子沙池消毒,但消毒的频率和质量,谁来监督呢?

劝告各位妈妈,让宝宝进入决明子沙池之前,一定要三思。尽管以上提到的危险不一定会发生,但谁也不敢保证不发生。

海洋球池,没想到竟也这么危险!

和决明子沙池比起来,海洋球池的历史要悠久一些、“根据地”更是遍布全球各国。但有关海洋球池的“黑料”,你又知道多少呢?

2015年,澳大利亚一名孩子在海洋球池玩耍,不慎被池底的异物刺伤,本来约定第二天看医生的,结果还没到看医生的时间,孩子就因为毒品中毒离世了。原来扎伤孩子的,竟然是注射毒品的针头!

海洋球池内竟藏着注射毒品的针头,想想真觉得可怕!但也许你会觉得,在海洋球池内被毒品针头扎伤,这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吧,不然也不会成为国际新闻了……

这不可否认,但是关于孩子在海洋球池内被硬物扎伤的新闻并不少,一搜一大把!孩子在脚下满是圆滚滚的球池内无法站稳,要是经营者疏于管理池内的安全问题,孩子“细皮嫩肉”的,一不小心就被会硬物刺伤,这就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啊!

除此之外,让孩子在海洋球池玩耍,还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危险:

1、卫生得不到保障

据一网友妈妈透露,曾有一次她在某连锁快餐店的海洋球池内丢失了心爱的手表,于是和餐厅的工作人员一起扒开这些塑料球找手表,没想到看到球池底下尽是各种腐烂的食物、快餐盒、甚至呕吐物……这画面不要太生动,让人想想都觉得恶心啊!想问这是海洋球池,还是垃圾池?

2、成为传播病菌的媒介

和决明子沙池一样,小球数量密集的球池内,每个球都被不同的孩子反复摸过,此外还可能沾上孩子的汗液、鼻涕、甚至尿液、排泄物……这球池要演变成“病菌的温床”真不是什么难事,就看商家有没有严格地给这些数量庞大的小球认真消毒了。

3、有致使儿童窒息的风险

2016年,山东一孩子在海洋球池内玩耍时突然失踪,经过一番搜寻,家长和工作人员才在池底内找到孩子,可此时孩子被众多的小球淹没已久,最终因窒息而亡。

朵妈在看到这个新闻之前,就怀疑过海洋球池会不会有让孩子窒息的风险,没想到真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再次提醒妈妈们一句,想让孩子开心的办法有很多,千万不要一时麻痹,把孩子交给那些不安全的游乐设施!

充气城堡,原来这么不靠谱!

最后扒一扒街区公园广场必备的游乐项目——充气城堡。

充气城堡通常由pvc布料制成,用风机不断供气来维持形状,几乎没有孩子会拒绝进入“城堡”中游戏,这实在太好玩了好吗?不过,接下来朵妈又要告诉妈妈们,到底它哪里不好了。

2016年3月,郑州某广场上的充气城堡被大风掀起约6米高,被推动100多米,并撞断电线杆和电缆。事故中20多名孩子从“城堡”上摔下来,造成1名孩子死亡,2名孩子重伤,2名孩子轻伤。

这并不是个例,这几年有关“充气城堡被风掀翻,致使多名儿童受伤”的新闻非!常!多!要知道,在空旷的场地随意搭起一个巨型的充气设备,要掀翻它可并不需要多少级的风力!

此外,还曾有新闻报道:某广场的“城堡”突然漏气,使一名4岁的孩子从高处摔下,造成孩子颅骨骨折;前不久,四川一名7岁的孩子在“城堡”中玩耍,不慎被卷入“城堡”中导致窒息死亡……

所以,原本我们以为很安全的充气城堡,其实很不靠谱。或者室内正规游乐场所中的,会相对安全一些,但户外随处搭起来的,5块或10块钱1次的,劝大家还是不要掉这个坑了!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安全意识

人的行为70% 以上都是习惯行为。我们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要让其认识到养成好的安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还要引导其心灵深处对产生好习惯的渴望。下面来给大家介绍怎样引导孩子的安全意识。

1.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孩子要尽可能早地记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父母的全名及联系电话和工作单位、紧急求救电话号码,以备孩子不小心走散或遇到危险时呼救或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络。

2.不玩火、水、电。要从小就告诫孩子:

远离火柴和打火机一类易燃引火物,不可开启煤气开关,更不能用手去摸明火;玩鞭炮和焰火时要特别小心;

大人不知情时,不要扭动自来水开关,切不可自己进浴室随意开启热水龙头,甚至在浴室里推、拉、打、跳;

在湖、河边上玩耍,要在安全地带,决不要乱跑乱蹦,以免失足误入水中;

不能去触摸正在运转的电风扇等电器产品,更不可用湿手去摸电器的开关、插头;千万不要将手指、别针、回形针等放进插座,以免触电。

3.远离尖锐危险品。告诉孩子,不要把铅笔、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锐的东西拿在手里或含在嘴里到处跑;也不能随便拿刀、剪或其他尖锐器物当作玩具,这样不但容易伤了自己还可能会扎伤他人。当然,孩子大点后,必须教会他正确使用刀、剪等用具。

4.防止异物入体。不随便把东西如小石头、花生粒、瓜子、小纸团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发生意外;不可拿清洁用品或杀虫剂喷着玩;不可随便捡食地上或桌上的东西;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头、把绳子绕在脖子上或躲在柜子、箱子里,以避免窒息之险。

5.避免运动受伤。教育孩子,不做危险性游戏,在运动或游戏时注意规则,按顺序进行,避免碰撞或因抢夺玩具受伤或受到破损玩具的伤害;教育孩子,尽量不要攀缘登高或从高处随便跳下;不拿超过自己承受力的东西;更不可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

6.交通出行要注意安全。从小就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停留和玩耍,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给孩子讲解一些交通标志和交通指示灯的意义。野外旅行散步时,教育孩子不得随便采摘花果,抓捕昆虫;更不能将野外的花果等物放入口内,避免中毒等意外事故发生。

7. 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告诉孩子,单独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不经大人同意,不能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接受他人的诱惑,以免被骗。

儿童受伤种类一般有:骨折、挫折伤、擦伤、扭伤等,事故发生地点最频繁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游戏设施等处,例如滑梯、秋千、攀登架等。

“玩”中也能出天才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只要给他玩的空间,他就能玩出很多名堂,甚至玩出一个“天才”来。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男孩从小就特别爱玩,为了玩出与众不同,在玩的过程中很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力挫群雄,考上了飞行学院,“玩”到了蓝天上。

但大多数孩子的“玩”,明显缺乏目的性,因此,父母要多给予指导:

1、在高处用绳系住小橡皮球,球的高度应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能伸手碰到为准,给他一个球拍,叫他用力、准确地击球。训练孩子的眼手配合。

2、将旧报纸或其他废纸揉成团,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3、让孩子数数家里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汤匙,几个碗等,这些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4、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这对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模仿能力有极大帮助。

5、让孩子模仿父母敲打出的节奏,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6、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后看他能否解开,以训练孩子的做事的专注和细心。

7、在桌子上放几样东西,拿走一样,问问孩子少了什么。这种游戏对训练幼儿的记忆和观察力有好处。

相关推荐

如何发现宝宝要吃辅食的信号

孩子开始对大人吃饭感兴趣,大人在吃饭咀嚼的时候宝宝一只会盯着的,有时候嘴巴还会发出吧唧的声音,当家长把一小勺子东西放在孩子嘴巴里面的时候,孩子能够顺利的吞咽下去,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

孩子多大可以学用筷子 孩子学习使用筷子的4点建议

但是对宝宝而言,使用筷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可能还因此产生挫败的情绪,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宝宝学习使用筷子呢?Mommy这里有4点建议: 首先宝宝愿意去学习某样东西一定要出于兴趣,而不是被迫接受。让孩子学习使用筷子,也应该遵循顺气自然的原则。如果宝宝有尝试的欲望了,父母可以趁机引导,如果没有也不要因为其他原因而去强迫孩子学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孩子学习使用筷子期间,父母在饭桌上使用筷子的时候尽量把动作做慢、做夸张,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和模仿。 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让孩子产生挫

如何纠正宝宝乱扔东西的问题

1、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掷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2、宝宝两岁以后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3 、如果孩子东西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对孩子提出正面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那么爸爸妈妈应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给予他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 5、有时

孩子走出抵触期的误区

误区一:说话不注意小节 孩子学会说话以后,父母一些无意识的话语或笑,可能对孩子形成严重的误导。 多多两岁大时,向爸爸要糖吃,说:“爸爸我想要一块糖。”爸爸担心吃糖太多不利于多多的牙齿健康,就说:“没有了。”多多不死心,说:“我估计还有。”按理说,两岁大的孩子能说出“估计”这个词,家长应该十分惊喜并大胆鼓励,但多多爸爸却未意识到自己是在与一个正处于语言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孩子讲话,随口说了一句:“你估计个屁!”这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多多的脑海里。直到现在多多快4岁了,当听到别人说“估计”这个词时,她还不能接

如何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一、错误成因 孩子爱破坏一个原因是因为孩子还小,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很强,还有其他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觉得好。就像是,把墙上挂的日历撕下来叠飞机;家里的植物上的叶子一片一片掰下来;用刀、笔在墙上、桌上按照自己的想法乱画;把娃娃身上漂亮的裙子给脱了之类的。 2、经验不足。3岁宝宝其实心里想的是帮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可是因为还小,经验不足,一些时候都是帮了倒忙。就像是吃饭前帮妈妈拿碗筷,但是没拿稳,然后碗就掉在地上碎了。孩子其实是想帮助爸爸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因为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所以爸爸妈妈们

孩子为什么要拿着东西才能睡

有的孩子睡觉时,不拿点什么东西就不能入睡,如喜欢睡觉时抱着小枕头、毛巾、小被子、小毯子、具等等,一般都是些触感柔软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多脏多旧,对孩子来说却是他们珍爱的宝贝,睡觉时离不开。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幼儿时期。 此时,对孩子来说,睡觉时妈妈在身边能带来最大的安全感。可这对繁忙的妈妈来说,总是不容易做到的。孩子睡觉要拿东西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可以替代“妈妈”。也就是说,这是他们对母亲依恋的一种转移。 一般来说,孩子从6个月时,就出现了依恋。但是,当母亲经常离开孩子,漫不经心地抚养,使孩子缺乏母爱时

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特别小气,不准其他小朋友动自己的东西,不愿与其他孩子分享物品,这往往让家长感到难堪。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气行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的。小气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自我意识的本能体现。孩子对心目中一切物品常理解为是“我”的,从未感受到别人的需要。如“我的小床”、“我的具”、“我的……” 教育上的问题。同伴交往时,孩子看中了同伴的具却遭对方拒绝,因此,当别的小伙伴向自己借具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父母见后,却给予一些赞赏,这样,孩子的小气行

父母怎样教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

与其他孩子一起耍沟通,是从孩子学会标记自己的“领土”开始。孩子开始学会自我,开始形成自己的特性,她会认定(至少在她心目中)属于她的事物;她的具,她的床,她的家,以及她的爸爸和妈妈。 当有另外一个小孩“侵犯”到孩子的“领土”时,孩子会生气,大喊:“我的!”而那个小孩会反驳:“不,是我的!”在您调解之前,您会陷于“我的!”“不,我的!”“我的!”的争吵中。他们还是会一起,几个月,甚至几年,但这当中少不了这种情况的争吵。这些小争吵只是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如何做到公平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友

儿童爱扔具有利于成长

(1)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 对于一个1岁左右的孩子,当他们爱上扔具时,您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限制或者大声地训斥,而是应该让他们尽情地“扔”,给他们提供不同质地的具来扔,让他们的体验更丰富,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2)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 在孩子的身边不要放置玻璃、陶瓷等其他易碎制品,给孩子一些塑料、橡胶或者毛绒具等不易被摔坏的具来,同样要注意孩子的身边不要放置剪刀等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确保孩子的安全。比如让孩子打开抽屉——里面装满各种颜色、不同质地的布料,满眼的色彩,一定会让孩子惊喜不已;还可

怎么应对孩子的无理哭闹

闪避法。当孩子无理哭闹时,家长可试试冷处理,在确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走到离他较远的地方,不理睬,任由他哭闹。哭够了,他就会平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受欢迎,得不到关注和关爱,以后就会逐渐减少这种行为。 搭台法。孩子刚开始哭闹时,家长可以把他感兴趣的东西放在他身边。比如,他爱具、爱看的书、喜欢的乐器等。家长放下东西后就离开,孩子哭闹一会儿见没人理他,转眼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这些东西吸引,投入地起来。家长“搭台”,孩子“唱戏”,能顺利地将注意力转移,忘了当初的无理要求。 照镜子。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