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的3大误区
刮痧疗法的3大误区
1、刮痧并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刮痧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机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化浊的作用。
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淤之目的。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源援基表示,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错误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严重身体太虚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2、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病人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原来,刮痧过程中可能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
为预防刮痧出现意外,医生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刺激度,即病人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和力度。另外,医生应做好预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 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 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 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 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 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则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
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3、刮痧操作不当加重病情
由于刮痧是一种刺激疗法,操作不当会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身体不适。源援基强调说,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变化而来,与这些疗法一样要遵循施术的四个原则 一是明确诊断 二是辨证施治 三是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 四是补虚泄实。
就拿感冒来说,吃药再配合刮痧疗法,效果十分明显。主要在天柱骨、双侧风池穴、肩井穴、风门穴、双侧肩甲骨内侧缘、印堂穴、胸前风府穴刮拭,刮完后再喝一杯热凉茶,出一身汗,确实整个人会感觉整个身心舒畅。
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
另外,夏天炎热难免发生中暑,俗称发痧,有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刮痧疗效较好,但要把病人立即移到通风阴凉处,解开衣扣,还要采取降温措施等。重症特别是危重症,要根据病情施以救治,这时不宜刮痧。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小儿刮痧要慎重。
8种人刮痧有危害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全息经络刮痧法详解
全息刮痧法增加了刮痧治病防病的穴区,由于刮拭部位与疾病部位对应性强,治疗效果显著。因治疗部位面积小,刮拭时间短,特别适合身体虚弱,不能进行大面积经络刮痧的患者。刮拭部位多在头、手足等部位进行,治疗时可不必脱衣服,使刮痧治疗更简便易行。
如因疼痛、皮肤病或痧未消退而不能刮拭的病变局部,就可以刮拭对侧或其他全息穴区,十分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供选择的刮拭部位多,这个部位痧没消退时,可以刮与疾病相对应的另一个全息穴区。解决了刮痧疗法可以连续进行的难题。如果经络刮痧和全息刮痧结合起来,并根据病情交叉或重叠使用,经常变换刮拭部位,可以提高机体对刮痧的敏感性,以增强疗效。
全息刮痧法的诞生,丰富了刮痧疗法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将刮痧疗法发展成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于一体的中医外治法。全息经络刮痧法受到广大寻求健康人们的欢迎,并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医学大会。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教授誉为第三代的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的历史演变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手指、金属针具、柔软的线索团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
刮痧是从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疗法演变而来,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发明的一种自然疗法。人类最初的医疗保健手段,包括砭石、按摩、热敷、刮痧等。刮痧疗法起源甚早,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痧病的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就已运用苎麻来刮治痧病。元、明时代的中医书籍里已有更多的刮痧记载。这种刮痧法,在中医书中又称“夏掠”,古人注解说:“夏,历刮也。”可见,戛就是刮的意思。发展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例如: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并对刮痧的具体应用及作用,进一步论述道:“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凡气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肌肤痧用油盐刮之,则痧毒不内攻;血内痧有青紫筋,刺之则痧毒有所泄。”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也记载了刮痧的运用:“阳痧腹痛,莫妙以瓷汤匙蘸香油刮脊,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脊,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此外,刮痧疗法还见于《松峰说疫》、《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由此可见,远在古代,刮痧疗法已应用很广,并在民间流传不衰。
由于历史的原因,刮痧等许多实用技术常常被看作是医道小技,难登大雅之堂,刮痧疗法长期流于民间,疏于整理,专论匮乏,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刮痧疗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刮痧疗法一定会和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一样,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
刮痧的坏处
刮痧不当也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例如在皮肤过敏的人、严重心衰的人就不适合刮痧,否则会加重病情。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刮痧有坏处吗
刮痧有坏处吗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尤其适宜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的康复;对于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系统病证临床可配合拔罐应用;对于痤疮、黄褐斑等损容性疾病可配合针灸、刺络放血等疗法;还适用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不过刮痧不当也是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的,例如在皮肤过敏的人、严重心衰的人就不适合刮痧,否则会加重病情,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刮痧不当的危害。》》精彩阅读: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刮痧方法
这些人不能刮痧否则有危害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复。
7、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8、病人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或背部脊骨凸起者,最好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关于刮痧的5个误区
误区一:有病才刮痧
说起刮痧,在许多人概念中是一种治疗手段,只有身体出现不适,中暑或者感冒,才想起来使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聂斌教授表示,刮痧不仅仅是治疗方式,而且还可以是一种保健方式。而刮痧重在这个“痧”字。
“痧”是一种病邪的排泄产物,又称为“痧胀”和“痧气”,它并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征,因而中医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而通过刮痧,相关部位出现的淤血点、淤血斑或像米粒样的出血红点称之为“出痧”,这可以说是“给邪以出路”。因此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一方面使汗孔张开,使痧毒(也就是病毒)可以排出体外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方面,日常无病也可通过刮痧使经脉畅通,从而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聂斌表示,健康的人群,身体内循环正常,刮后不易出痧;而亚健康状态或者已经患病的人刮后就会出痧。
误区二:出痧颜色越深效果越好
刮痧是否疼痛越大、颜色越深,就意味着把“邪都刮干净”了呢?聂斌表示,刮痧疗法是在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般是运用运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硬币或刮痧板(牛角、玉石、砭石等),蘸取一定的介质,在皮肤相关部位顺序重复刮拭,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属于一种刺激疗法,如果操作不当,如刮痧的部位、刮痧的力度、刮痧的时间掌握不当,不但达不到治疗保健的目的,还可能加重病情或者引起其他的不适。刮痧并非越痛越有效,一般出痧呈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了。
聂斌强调,刮痧首先要辨证施治,相对的适应证包括感冒、发烧、中暑、肠胃病、肩周炎、颈肩背痛等部位,而且对应不同的穴位,部分疾病还要结合药物治疗,因此刮痧前建议到医院咨询医生。
误区三:“出痧”会损害皮肤
也有人抗拒刮痧,除了可能会造成疼痛外,还有就是“出痧”后皮肤红红的,觉得对血管造成了损伤,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正确的刮痧手法,控制时间在10-20分钟左右的刮痧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淤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淤,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
误区四:工具顺手不尖锐就行
刮痧的工具跟刮痧法一样,十分简单、方便。聂斌介绍,一般来说,只要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汤匙、铜钱、硬币等,都可以用来刮痧。但如果是长期使用或保健,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刮痧板建议选用天然水牛角,这类刮痧板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不良化学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另外,刮痧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应用合适的润滑介质,如跌打万花香油、植物油、葱姜汁、滑石粉、润肤霜等,目的是防止划破皮肤,还能增强刮痧的功效。
误区五:什么人都能刮痧
聂斌强调,刮痧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同样的,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如过度疲劳、过度饥饱、醉酒、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尤其是出血倾向者(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都不宜刮痧。建议刮痧前先咨询医生是否适合应用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的适应范围
刮痧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治疗的主要病证有:感冒咳嗽、体虚易感、自汗盗汗、发热中暑、头晕头痛、纳差不寐、牙痛口疮、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厌食、遗尿流涎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病有其独特的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禁忌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此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刮痧有六大误区
误区一:刮痧会把血管刮破了,是对身体的损伤。
不少人拒绝刮痧,觉得它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淤血。痧确实是从血液中渗漏出来的,但血管并没有损伤。刮痧停止时,出痧也停止。说到淤血,也是多虑。假如人体内出现淤血,会产生疼痛,引起运动障碍。而刮痧出现痧斑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身体运动自如。研究证实,痧是从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渗漏出来的。微血管是微循环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当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代谢产物潴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聚。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在皮肤下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仅不会造成组织损伤,还会改善局部微循环。
误区二:刮痧仅仅是治疗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发热或某个部位疼痛时才想起刮痧,这就有点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清洁体内环境,有防病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环正常,刮拭后不出痧;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伏病变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会出痧。微循环障碍的部位、程度、性质不同,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刮痧将经脉缺氧、气滞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现在体表,可以让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这就是出痧的诊断作用。
误区三:没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环障碍是亚健康和疾病发生早期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细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刮痧疏通经络、畅达气血、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能及时消除隐患,早期发现、治疗潜伏的疾病,避免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是保持健康体魄、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误区四: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确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1.被刮拭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2.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轻;3.避免生硬按压,做到柔中有刚;4.刮痧时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时肘关节、肩关节均可成为用力点;5.应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6.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7.每次刮痧不超过30分钟。
误区五: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刮痧板的材质应没有副作用,可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体刮痧润滑剂选择油剂,面部刮痧选择乳剂,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
误区六:什么人都能刮痧。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诊断不明确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应交给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刮痧。过度疲劳、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后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骨折的部位在痊愈之前,也不能刮痧。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体表不能刮痧。月经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妇下腹部禁刮。肝肾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刮痧不是什么人都能刮
刮痧疗法因其易于操作,效果显著,自古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刮痧基本上是哪儿疼刮哪儿,古人常用银圆、汤勺、嫩竹板等边缘光滑的生活用品,蘸上水、酒或香油在皮肤表面刮拭,只要红色的痧斑一出,症状很快好转。如今,经过研究、创新的刮痧法成为时下养生的热点。小小一块刮痧板,在肌肤上轻重舒缓、简简单单地滑动,就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抗病和调节能力,驱走病痛。不过,我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对刮痧存在一些误解:
误区一:刮痧会把血管刮破了,是对身体的损伤。
不少人拒绝刮痧,觉得它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淤血。痧确实是从血液中渗漏出来的,但血管并没有损伤。刮痧停止时,出痧也停止。说到淤血,也是多虑。假如人体内出现淤血,会产生疼痛,引起运动障碍。而刮痧出现痧斑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身体运动自如。研究证实,痧是从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渗漏出来的。微血管是微循环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当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代谢产物潴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聚。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在皮肤下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仅不会造成组织损伤,还会改善局部微循环。
误区二:刮痧仅仅是治疗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发热或某个部位疼痛时才想起刮痧,这就有点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清洁体内环境,有防病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环正常,刮拭后不出痧;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伏病变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会出痧。微循环障碍的部位、程度、性质不同,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刮痧将经脉缺氧、气滞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现在体表,可以让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这就是出痧的诊断作用。
误区三:没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环障碍是亚健康和疾病发生早期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细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刮痧疏通经络、畅达气血、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能及时消除隐患,早期发现、治疗潜伏的疾病,避免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是保持健康体魄、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误区四: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确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1.被刮拭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2.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轻;3.避免生硬按压,做到柔中有刚;4.刮痧时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时肘关节、肩关节均可成为用力点;5.应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6.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7.每次刮痧不超过30分钟。
误区五: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刮痧板的材质应没有副作用,可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体刮痧润滑剂选择油剂,面部刮痧选择乳剂,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
误区六:什么人都能刮痧。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诊断不明确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应交给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刮痧。过度疲劳、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后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骨折的部位在痊愈之前,也不能刮痧。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体表不能刮痧。月经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妇下腹部禁刮。肝肾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刮痧排肝毒吗 哪些人不能刮痧排肝毒
1、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病情。此外,孕妇及月经来潮期间勿施行中医刮痧疗法。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和扩散。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中医刮痧疗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3、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中医刮痧疗法,这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4、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要中医刮痧疗法。
5、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中医刮痧疗法,否则会引起虚脱。
6、精神病患者禁用中医刮痧疗法法,因为中医刮痧疗法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刮痧保健的误区
误区一、刮痧会把血管刮破了,是对身体的损伤
不少人拒绝刮痧,觉得它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淤血。痧确实是从血液中渗漏出来的,但血管并没有损伤。刮痧停止时,出痧也停止。说到淤血,也是多虑。假如人体内出现淤血,会产生疼痛,引起运动障碍。而刮痧出现痧斑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身体运动自如。研究证实,痧是从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渗漏出来的。微血管是微循环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当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代谢产物潴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聚。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在皮肤下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仅不会造成组织损伤,还会改善局部微循环。
误区二、刮痧仅仅是治疗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发热或某个部位疼痛时才想起刮痧,这就有点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清洁体内环境,有防病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环正常,刮拭后不出痧;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伏病变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会出痧。微循环障碍的部位、程度、性质不同,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刮痧将经脉缺氧、气滞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现在体表,可以让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这就是出痧的诊断作用。
误区三、没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环障碍是亚健康和疾病发生早期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细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刮痧疏通经络、畅达气血、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能及时消除隐患,早期发现、治疗潜伏的疾病,避免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是保持健康体魄、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误区四、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确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①被刮拭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②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轻;③避免生硬按压,做到柔中有刚;④刮痧时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时肘关节、肩关节均可成为用力点;⑤应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⑥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⑦每次刮痧不超过30分钟。
误区五、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刮痧板的材质应没有副作用,可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体刮痧润滑剂选择油剂,面部刮痧选择乳剂,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
误区六、什么人都能刮痧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诊断不明确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应交给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刮痧。过度疲劳、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后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骨折的部位在痊愈之前,也不能刮痧。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体表不能刮痧。月经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妇下腹部禁刮。肝肾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刮痧后1~2天局部出现轻微疼痛、痒感等属正常现象;出痧后30分钟忌洗凉水澡;夏季出痧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冬季应注意保暖。
刮痧疗法具有严格的方向、时间、手法、强度和适应证、禁忌证等要求,如操作不当易出现不适反应,甚至病情加重,故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或遵医嘱,不应自行在家中随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