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艾灸哪些部位治疗
眩晕症艾灸哪些部位治疗
肝阳上亢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面色潮红,气燥易怒,少寐多梦,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方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泻兼施。
施灸穴位: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气血不足型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恍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
施灸方法:补益心脾。用补法,可灸。
施灸穴位:心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体内湿气太重该如何排出去
艾灸穴位能祛湿防病
中医认为艾灸穴位能帮助我们很好祛湿,艾灸我们都知道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养生防病治病的手段的,对身体的一些穴位进行艾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还能预防各种的疾病的,效果很棒的。
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艾灸穴位如下:
1、关元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是一种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缓解胃部和肠道所出现的各种疾病以及症状,例如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恶心、烧心、嗳气、目眩、耳鸣等等。
3、丰隆穴
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4、曲池穴
这个穴道的位置在屈起肘部的时候出现横纹的外侧段,是大肠经的合穴,也就是说血脉之气从四肢对位置汇集到这里。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很好的起到调理气血以及去除风湿的作用,如果身体容易出现烦闷以及手麻的情况,对这个穴位艾灸能够很好的改善血液循环,改善不适应的情况。
月经不调艾灸什么穴位 血虚型月经不调艾灸穴位
艾灸治疗选穴:
膻中: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涌泉: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方法:用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多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艾灸盒。
艾灸时间: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主治症状: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秋季艾灸穴位 艾灸风池穴缓解头晕头痛
风池穴是一个祛风散寒、疏解头部经络、治疗头晕头痛的要穴,它在耳后稍下的位置(即颈后凹陷处)。其能治疗揉眼、眨眼等由颈椎病引起的眼睛供血不足、减缓偏头痛、治疗鼻塞晕眩等症状。
取穴: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艾灸:温和灸加雀啄灸,一周2-3次,每次10分钟。
头疼艾灸管用吗 肾虚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少阴肾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用艾柱隔姜灸,取厚度为0.2-0.5厘米的新鲜姜片,穿刺数孔,放于所选穴位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施灸穴位:肾俞,命门,太溪,完骨,天柱,风池。
眩晕症艾灸治疗方法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艾灸哪里补肾
补肾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煮至遗尿,尿失禁,尿路感染,小便赤涩等泌尿系统病症;遗精,阳萎,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前列腺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生殖系统病症,消化系统病症,以及休克,眩晕,虚劳,腰痛,低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艾灸方法:每次5-7壮,或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该穴位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主治头晕,耳鸣,遗尿,阳萎,早泄,赤白带下等生殖系统病症,以及虚损腰痛,五劳七伤,手足逆冷等症。
艾灸方法:温和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
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前脚掌中心凹陷处,艾灸此穴位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可以强健身心,益寿延年,主治头晕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咽痛失音,口疮,二便不利,肾结石,足心有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热等症。
艾灸方法:一般可温和灸15-30分钟。
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肚脐旁开两指处,艾灸次穴位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主治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早泄,阳萎,遗精,腰痛,肋间神经痛,脑血管后遗症等症。
艾灸方法:取肾俞,命门穴,由上到下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艾灸该穴位可以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咳嗽,气喘,咯血,胸疼等症。
艾灸方法:取太溪,涌泉穴,艾灸10-20分钟,隔日或3日一次,1-3个月为一个疗程。
眩晕症怎么艾灸治疗
肝阳上亢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增剧,面色潮红,气燥易怒,少寐多梦,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方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补泻兼施。
施灸穴位: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气血不足型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恍白,唇白不华,心悸少寐,神疲乏力,劳累即发,舌质淡,脉细弱。
施灸方法:补益心脾。用补法,可灸。
施灸穴位:心俞,脾俞,足三里,气海。
痰湿中阻致眩晕艾灸疗法
症状:眩晕,头重如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少食多寐,舌苔白泥,脉滑。
施灸方法:化湿祛痰,用平补平泻法。
施灸穴位:中脘,内关,丰隆,三阴交。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眩晕症可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也可辅助中药治疗、穴位注射等方法,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对急慢性患者均有疗效。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中药疗法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穴位注射法一般选穴同针灸选穴,方法为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隔日1次。
高血脂艾灸哪里降血脂
高血脂艾灸常用穴位
神阙穴
肚脐的正中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足三里
位于膝盖下方凹陷约横指宽的地方,左右各一。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抢庄和保健集体,改善集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增强免疫力。
悬钟穴
从脚踝外侧的中央最高处,往正上方横指宽,在小腿外侧的腓骨中央可以摸到一个小凹陷的位置,即是悬钟穴。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5-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调和气血
高血脂辩证艾灸穴位
痰浊内阻
症状:血脂高出正常范围,患者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乏力倦怠,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苔腻,舌边有齿痕。
治法
1.选穴:丰隆中脘三焦俞阳池
2.定位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三焦俞: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阳池:在腕背横纹上,两骨之间凹陷处。
3.方法
曼法艾炷隔姜灸,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坚持施灸。
脾胃湿热
症状:食多容易饥饿,形体偏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苦口干,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
治法
1.选穴:公孙、内关、中脘、足三里
2.定位
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即足大趾后方与其相连的最长的一段骨头)基底前下方。
内关:在前臂内侧,腕横纹f二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巾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3.方法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穴位红润灼痛为度,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肝肾亏虚
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胁肋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治法
1.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
2.定位
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与肌腱之间凹陷处。
3.方法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不起水泡为度,每日l次,20次为1个疗程。
高血脂对症艾灸穴位
高脂血病常伴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胸闷心悸
1.选穴:膻中、心俞
2.定位
膻中: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3.方法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即止。
乏力
1.选穴:气海、百会
2.定位
气海: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百会: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3.方法: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口1次,连续灸至乏力消失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