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小儿猩红热的鉴别诊断
(一)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风疹
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
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A群(组)P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患儿多为3岁以上小儿,6个月以下极为少见。少数患儿病后I—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本病属中医学“喉痧、烂喉痧、丹痧、疫喉”等范畴。
小儿猩红热护理要点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儿童期发病率较高,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发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人口拥挤的室内,较易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全身出现弥漫性密集针尖大小的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有瘙痒感。一周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疹退后皮肤呈小片或大片脱皮。常见并发症为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护理要点
◆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发生并发症。
◆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小儿猩红热常见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小儿猩红热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2、小儿猩红热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
3、小儿猩红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4、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5、宝宝患了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患猩红热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猩红热并发症。
诊断鼻炎的方法
鼻炎基本检查:
1、前鼻镜检查。
2、X线鼻泪管造影明确有无并发鼻窦感染。
鼻炎进一步检查:
1、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测致病菌。
2、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3、必要时病毒检查,需特殊培养、分离与鉴定。
鼻炎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可确定病因。
鼻炎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流感、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白喉等相鉴别。
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部症状较轻。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可供鉴别。
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急性鼻炎应与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鉴别,因这些病的开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状出现,应予注意。在这些疾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鉴别。
风疹如何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
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猩红热要做哪些检查
患儿出现猩红热症状后,家长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一般会先对患儿进行身体检查,判断病情。猩红热可做以下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0-20)×109/L或更高,中性粒细胞可达0.75以上,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
2、尿液。一般可有少量蛋白,多为一过性。并发肾炎时,蛋白增加,并出现红、白细胞和管型。
3、分泌物培养和涂片。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还可用咽拭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查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
4、红疹退色试验呈阳性。
5、多价红疹毒素试验在发病早期呈阳性,恢复期成阴性。
6、X线、心电图等检查。
猩红热是由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缓症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类猩红热”表现常较重,可有肝、肾损害或休克。需细菌培养方能鉴别。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皮疹消退快,且无脱皮表现,并常伴有迁徙性病灶,病原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一过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指趾末端膜状或套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病原学检查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
建议家长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需要马上对患儿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方案,也需要咨询医生后遵照医嘱进行。
风疹的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三种常见的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此外,风疹尚需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胎内感染与先天性风疹有相类似的症状。
小儿猩红热的食疗方法
(1)五汁饮
使用范围:婴幼儿时期的宝宝
材料:梨、荸荠、藕、麦冬、芦根。
做法:五种材料共煮,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次数不限。
(2)罗汉果饮
使用范围:婴幼儿时期的宝宝
材料:罗汉果。
做法:罗汉果切成片泡水,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
(3)绿豆薄荷汤
使用范围:婴幼儿时期的宝宝
材料:绿豆50克,薄荷3克。
做法:加水适量,把绿豆煮熟后,取汤汁500毫升,加入薄荷3克,煮沸1~2分钟即可。待温度适合后给宝宝引用。次数不限。
此外青橄榄、桉叶糖、薄荷糖:将青橄榄、桉叶糖、薄荷糖经常口含服用,可减轻喉痛。生拌白萝卜:白萝卜切块加白糖,可佐餐食用。有清热、通气、开胃的作用。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12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双花15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5克黄芩10克生地20克玄参15克寸冬15克竹茹15克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
【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猩红热>
小儿猩红热的症状表现
1、前期猩红热症状
小儿猩红热早期症状往往是发热,体温一般较高,常常在39℃以上。小儿有明显的嗓子痛,不敢吞咽,影响进食进水。如果检查咽部时,扁桃体明显肿大、发红,表面常常有脓形成。
2、猩红热的典型症状
猩红热的典型表观是皮疹,多在起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先从颈部、前胸、后背开始,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猩红色的点状疹,疹子细小如沙,看上去很像是受寒冷刺激后引起的“鸡皮疙瘩”,所以又称“鸡皮疹”。疹子之间常常一片红晕,见不到正常皮肤,这时如果用手掌压迫皮肤,皮肤红晕消失,出现苍白的手印,可持续约10秒钟,医学上称之为“皮肤划痕征阳性”。在小儿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皮疹密集形成线条状,称之为“帕氏线”阳性。
由于小儿面部皮肤只有红晕而无皮疹,口鼻周围显出白色,称之为“口周苍白圈”。大约半数以上的小儿舌苔脱落,伸舌后,肿大的舌刺衬着鲜红的舌面像红色的杨梅,又称为“杨梅舌”。大约发病1周后皮疹开始消退,同时伴有皮肤细小的脱屑,皮疹严重的部位可有大块脱皮。小儿手指、脚趾脱屑也是猩红热的特征之一。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猩红热的皮疹已很少见,常常仅表现为发热、扁桃体化脓,较轻的杨梅舌和稀少的鸡皮疹,而帕氏线、口周苍白圈、皮肤划痕征都比较少见,还有少数很不典型的患儿在恢复期出现皮肤脱屑后,才被考虑到曾患过猩红热,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猩红热如何鉴别诊断
1.猩红热咽峡炎与其他咽峡炎鉴别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喉炎无法区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而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须注意,猩红热与白喉有合并存在的可能,应仔细进行细菌学检查。
2.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4)其他细菌感染:金葡菌、C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我们如何应对小儿猩红热这种疾病
切断传染源
小儿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小儿猩红热是经由空气飞沫传播的,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宝宝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
幼儿园发生流行时,可每天采用盐水漱口,对小儿猩红热的宝宝应马上进行隔离治疗,一般治疗7天后方可解除隔离,以免传染给别的宝宝。我们如何应对小儿猩红热这种疾病?无论是幼儿还是大人,只要与小儿猩红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赶快服药预防,如服用复方新诺明片、注射青霉素等,尤其是曾经患过肾炎或风湿热的宝宝。
医院治疗
宝宝患了小儿猩红热,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小儿猩红热,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目前,由于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我们如何应对小儿猩红热这种疾病?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切不可当成普通的感冒。否则,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并未完全消灭掉,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休息加营养
患小儿猩红热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冬瓜汤,取新鲜冬瓜500克和少许盐,把冬瓜切成丝,放入锅内加水慢火煨汤,汤好后加一点点盐,适合小便短赤、口渴的宝宝;取适量白萝卜,洗净后切成丝。我们如何应对小儿猩红热这种疾病?把切成丝的白萝卜酌情加葱油、白糖、盐拌匀,适合发烧后食欲不佳的宝宝;杨梅舌明显的宝宝,可服用参麦绿豆粥,方法为取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绿豆500克,粳米50~100克,然后将沙参和麦门冬用水煎,取汁500毫升,与绿豆、粳米一起按常用的方法煨粥。
如何对猩红热进行鉴别诊断
风疹该病前驱期短,发病第1天出现皮疹,皮瘆形态与猩红热不同,无黏膜瘆,皮瘆散在,色稍淡,1-2天即消退,无杨梅舌,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药物疹可呈猩红热样皮瘆,伴有荨麻疹样皮瘆,疹前有服药史,出疹无顺序,不伴有杨梅舌及咽峡炎症状。麻疹病初期有明显呼吸道的其他症状,如畏光、流泪,结膜充血,发热4天左右出皮疹,皮疹形态与猩红热不同,皮疹间有正常皮肤,口腔黏膜疹与猩红热不同,皮疼消退后有色素沉着。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一般情况较重,高热不退、休克,从临床上不易与重型猩红热鉴别。但血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区别,后期抗链“0”阴性。
猩红热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1、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他如麻疹、风疹等发疹性疾病,均需与猩红热鉴别。缓症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类猩红热”表现常较重,可有肝、肾损害或休克。需细菌培养方能鉴别。
2、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但皮疹消退快,且无脱皮表现,并常伴有迁徙性病灶,病原学检查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伴有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一过性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指趾末端膜状或套状脱皮,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病原学检查阴性,抗感染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