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多大需要做手术呢
大肠息肉多大需要做手术呢
一看息肉的形态: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属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看息肉的数量:单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看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看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率可达42~77%。
五看是看家族遗传史: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现在,由于生活、饮食等的改变,大肠癌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大肠息肉作为消化系统病变,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主要是与现代人“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及运动量太少有关。
虽然大肠管状息的现象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在生活中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折磨,相信很多人也都在在关心这个问题,但是“大肠息肉多大需要做手术呢?”相信大家看完以上的简单解释后,应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希望以上的建议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大肠癌与大肠息肉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 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腺瘤样息肉可以演变,一般小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小,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大,所以腺瘤样息肉应及时治疗。未发生癌变的腺瘤可用电灼、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
家族性腺瘤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常发生于同一家族内。本病多在12一14岁开始发病,癌变机会很大,常在发现息肉症状后10—15年恶变,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死于大肠癌。
2.乳头状腺瘤 常单个独生,形如隆起的乳头,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的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变率也较高,在20%一30%之间,其治疗方法和腺瘤样息肉基本一样。
3.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为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下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可发生在小肠、结肠和胃,癌变机会很小。处理方法是经常复查,如有恶变倾向,应及时手术切除。
4.儿童性息肉 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儿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息肉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性息肉不会癌变,多在青春期前自行脱落,也可用结扎切除。
5.增生性息肉 是大肠中最常见的息肉,表现为肠粘膜上的小隆起,一般直径约半厘米。这种息肉多无临床症状,也不转变为癌,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6.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
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对这种肠道疾病也应及时彻底治疗。
对于大肠息肉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大肠息肉,大肠息肉是一种肛肠疾病,并且,也是一种高发性疾病,因此,对于平时预防的方法要注意掌握,同时,也要对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当然,毫无例外的是,治疗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查,下面,就检查的方法总结如下:
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大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大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要定期复查: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治疗。
要注意做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当然,要说的是,大肠息肉不同的患者,其病情也不一,所以其检查方法也并不是一定的,当然,对于上述中的基本项目是必要的,因为,不管怎么说,大肠息肉都是属于肛肠疾病,因此,有些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结肠炎和癌变的关系
(1)肠道狭窄及梗阻容变癌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肠壶腹部较宽阔,估计1-2年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态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状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病状可有贫血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
(2)直肠息肉癌直肠息肉多数没有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多数息肉见于4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质地一般较软。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直肠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数息肉直径在1cm左右。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来自于息肉,因此直肠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3)直肠癌慢性结肠炎会癌变吗,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占大肠癌的70%。发病高,在我国占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近年来有年轻的趋势。由肠炎反复发作,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的。
哪些大肠息肉必须早期切除呢
事实上,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肿瘤性息肉(又称大肠腺瘤),统计表明,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而大肠息肉和大肠腺瘤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息肉≠腺瘤
大肠息肉是指自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可以带蒂或不带蒂。在大肠息肉中,有些是肿瘤性息肉,有些是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占70%~80%,与大肠癌关系密切,而非肿瘤性息肉,如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它们的发生、发展与大肠癌关系不大。
肿瘤性息肉分三种,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腺瘤是病理上的三种分类。一般地说,小的息肉多数是管状腺瘤,大一点的息肉是混合性腺瘤,再大一点的息肉则是绒毛状腺瘤。不同种类的腺瘤,癌变机会不一样,管状腺瘤较低,混合性腺瘤稍高,绒毛状腺瘤最高。另外,腺瘤癌变率也与大小有关,1厘米大小者为1%~2%,1~2厘米大小者为10%,2厘米大小者为40%。
癌变时间为5~10年
从癌变时间上来看,腺瘤发生癌变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至少5年,平均5~10年。另外,有资料表明,单个腺瘤者29.7%发生癌变,2~5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51.7%~76.9%,6~48个腺瘤者的癌变率为80%。
一般来说,腺瘤性息肉中的绒毛状腺瘤发生癌变概率很大,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因此,一旦病理检查发现该息肉是绒毛状腺瘤,必须及早摘除。而家族性息肉病是与遗传有重要关系的疾病,属癌前病变,如果不做任何治疗,最后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很高,也必须积极切除。
手术、检查需谨慎
目前,大肠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手术和开腹手术。内镜下手术切除大肠腺瘤创伤不大,但技术要求高,出血和穿孔危险性大。更重要的是,内镜手术切除前,如果还不能完全肯定所切组织是大肠腺瘤还是大肠癌,病人就将面临肿瘤未切干净、容易复发,以及切除过程中肿瘤扩散、转移、种植等后果。
需要提醒的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腺瘤可能只有一个,也可以发生多个,发生多个的机会在30%左右。因此,医生大多会仔细检查病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大肠腺瘤。另外,大肠腺瘤很容易复发,据统计,病人再发腺瘤概率为30%~50%。因此,腺瘤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通常,病人手术后头1年应随访1次,以后每2~3年随访1次,有的需要终身随访。
大肠息肉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大肠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大肠息肉对身体的危害多不?大肠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怎样了解呢?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胆囊息肉多大需要做手术呢
1胆囊息肉其实就是胆囊囊肿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在病人患有这种病的时候,有时候会引起身体不适,如果是比较重的病情发作则会引发胆囊癌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我们对于这种病的还是需要提起一定的关注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才能避免更深度的伤害的造成。
2那么在这种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我们知道应该如何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吗?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微创保胆取息肉手术、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等,需要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选择,胆囊息肉一般症状不适十分的明显,但是治疗却不容忽视,尤其是无症状胆囊息肉的治疗不容忽视。
3如果一旦发生胆囊息肉并发胆结石,则是会提高胆囊癌的发病几率,并发胆道感染,多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一般对息肉样病变大于0.2cm或恶性病变者,主张行手术治疗,确定胆囊癌则按胆囊癌手术处理。还体现了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收费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注意事项:以上是专家为我们讲解的关于胆囊息肉手术治疗的一些相关信息,您要是对于这种病还有其他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的话,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专家进行了解,也可以致电我们的健康专线行了解,还需要提醒大家的事,虽然胆囊息肉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对于后期的恢复期饮食和生活习惯要求较高,大家需要注意一下。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结肠息肉随是一种常见的肛肠良性疾病,但是由于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少困扰。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结肠息肉还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仅要积极手术,而且还要注意患者的术后饮食生活习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呢?专家指出,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数量等有关,一般需要看以下几种情况。
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且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 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专家提醒,患了结肠息肉需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很多患有结肠癌的患者,早期都有过结肠息肉的病史,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再加上现代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平常运动量太少,又不注意休息,自然癌变就出现了。因此,即使是健康的人群,最好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日常饮食要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熏烤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大肠息肉手术怎么做呢
因为结肠息肉的存在总是异常的生长性情况,若是无法对其进行处理的话,最终肠道方面的所占面积等方面都是会有影响性,而且日常的进食过程中,消化在肠道内也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性,所以结肠息肉是需要利用手术进行治疗。
一般情况下,结肠息肉手术是需要对结肠息肉的生长性位置和程度进行一定的检查了之后,通过对开腹的手术了之后,找到结肠内部的息肉生长异常处,从而在对息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切除,而是切除了息肉之后,对于结肠以及腹部的位置都是需要进行有效的缝合,然后就可以完全处理好手术这一个过程。
在结肠息肉手术之后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理,如果是不进行调理的话,是会非常容易导致各种肠道方面再度受到损害性,从而是会造成感染性的情况,有可能会再一次产生结肠息肉样的病变现象,所以术后的护理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
综其所述,结肠息肉手术是需要先通过详细的检查,先将结肠处所存在的息肉生长程度以及面积方面有所了解了之后,然后再对其结肠处的最接近位置进行开腹手术,通过对息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切除了之后,就能够最终让患者的结肠息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且在手术过后在护理方面是需要多注意。
直肠息肉患者不能吃酸辣
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较女性多见。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大直肠息肉为最多,小直肠息肉比较少。大肠是由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组成。如果息肉生长在直肠(大肠的最末端部分,直接与肛门连接的大肠),我们称为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单发性直肠息肉多见于2-8岁儿童,极少发生恶变;多发性好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病变范围广,易发生恶变。此病的主要症状是大便表面带血,除到医院就诊治疗外,饮食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食物。
(2)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
大肠腺瘤样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也给患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适用于有蒂较大的息肉。
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小息肉,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还可以送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黏膜切除法:主要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分块、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块电切的方法将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若无法一次全部切除,则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分次电切治疗。
内镜下无法切除者则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有大肠息肉病史者应该注意什么
大量的证据提示,大肠癌的形成与大肠息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肠息肉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3种。大肠息肉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与息肉的形态、大小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绒毛状腺瘤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最大。另外,息肉体积越大,恶性癌变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有大肠直肠息肉者应接受息肉切除手术,并且定期随访,建议手术切除后1年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情况稳定,每2到3年随访1次。
发现大肠息肉后应注意什么
早期发现大肠内的良性腺瘤,不仅可消除癌变隐患,还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以距离肛门10cm之内的腺瘤为例,如果是良性的,一个普通的住院医生都可以做手术,无须打开腹腔便可把腺瘤直接从肠壁上取下,手术风险小,费用也较少。但若已经发生癌变,则必须打开腹腔,不但要把癌变部分从大肠上挖掉,还有必要截去肿瘤附近的大肠,有时甚至要彻底切除肛门,再重造一个人工肛门,造口患者只能终日挂着粪兜儿生活,且手术费用在数万元。因此,建议发现息肉最好及时切除。目前大肠息肉的切除方法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腹腔镜切除或普通手术切除。其中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根蒂部无恶变征象的息肉。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息肉组织从根部烧灼切断,操作简便,患者可以马上下床。该方法不仅费用低廉,并发症较手术切除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但是,不能做消化道内镜检查者、有出凝血机制障碍未纠正者、直径较大的宽基息肉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年老体弱者,则不适用此种切除法。
大肠息肉手术怎么做呢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0~30%。以前由于检查方法的限制,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并不高,自结肠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据报道,大肠癌中的70%是由息肉恶变发展而来的。
大肠息肉手术怎么做呢?
1、电灼切除 在直肠镜可及的范围内,无法从肛门切除者,可经窥镜放圈套器套住蒂部予以电灼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广基的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 可从肛门内取出的息肉,用肛门镜或扩肛器扩开肛门,钳子夹住息肉,在基蒂部用丝线结扎,切除息肉。广基的息肉切除后,粘膜的创面要予以缝合。
3、开腹手术 息肉位置高,无法用上述方法治疗,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开腹切开直肠前壁切除息肉。已癌变的要按直肠癌治疗。对多发的家族性息肉病,根据直肠内息肉的分布决定能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浆肌鞘行回肠肛管吻合太等。
4、其他 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大肠息肉手术患者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和手术后的护理情况,比如术后不要太早下地,要在床上多休息一些时间,并且术后的患者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吃的饮食中一定要注意温和利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刺激性食物和烟酒这些东西一定不要碰。
医治直肠息肉的方法
大肠息肉多数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
治疗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
(1)经肛门切除术:对直肠下部和直肠上部的活动息肉可经肛门切除。
方法:用窥器扩张肛门,再以血管钳夹起息肉,并从基底部钳夹,用丝线作“8”字缝合,然后在结扎下方切除息肉。若基底较宽者,则可先切除息肉粘膜上方2~3cm,并间断缝合粘膜切口,同时下牵息肉并切除之。
(2)后方经括约肌切除术:可大范围切除有病变的下段直肠息肉。
温馨小贴士:大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大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大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上面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致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首先的可以选择一些良好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特别是,由于很多的朋友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身体无力,腹部疼痛,可以选择手术。
直肠息肉不做手术可以好吗
1.直肠息肉是必须做手术治疗的,一般吃药是不容易治好的,这种手术是一个很小的手术,没有外伤,就是和做肠镜似的,在肠镜下就切除了,出血很小,人也很少有痛苦,但是得住院进行手术和治疗,一般术后三天基本上就可以出院了。如果你坚持不手术,一般预后是不好的。
2.直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有间断性便血,血染与粪便之外,鲜血,量不多。若息肉位置低,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呈现红色,樱桃状,便后多能自行回缩。若并发感染或溃疡时,可出现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息肉病因在直肠内布满息肉,可出现腹泻,带血性粘液便,引起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等。要不要做手术得要医生检查了才能确定,医生跟你说得要做手术,就是说明患者的情况要手术。
3.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壁突起的肿物,一般较软,可单发或多发,包括腺瘤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及息肉病等,较常见的有直肠腺瘤和幼年息肉。直肠息肉必须通过科学的一起检查,确诊后再实施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可能治愈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最好是手术切掉,因为息肉有恶变的可能性,手术切下后可以取息肉标本送病理检查,确定下性质,一般息肉是良性的,但做个病检放心些。息肉是可以在电子肠镜下切除的,而且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创伤小,一般做好高频的息肉切除术前准备后,再在高频的下切除息肉,息肉切除术后6小时禁食水,观察有无腹痛及便血,手术一般较安全。
结肠炎引起的3大癌变
慢性结肠炎引起三大癌变
(1)直肠息肉癌
直肠息肉多数没有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的,大多数息肉见于 40岁以上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质地一般较软。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直肠上布满了大小不等的息肉,多数息肉直径在1cm左右。近年来认为结直肠癌来自于息肉,因此直肠息肉作为癌前病变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2)直肠癌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是大肠癌好发的部位,占大肠癌的70%。发病高,在我国占癌肿的第三位,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近年来有年轻的趋势。由肠炎反复发作,肠黏膜破坏,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癌变的。
(3)直肠壶腹部癌
直肠壶腹部癌,因多是溃疡型,直肠壶腹部较宽阔,估计1-2年才引起狭窄梗阻,大便形态变细,排便困难,便秘,引起腹部不适,气胀及疼痛由于粪便堆积,在梗阻上段乙状结肠部位。有时在左下腹部可扪及条索状肿块,引起肝肿大,黄疸,腹水等症状。全身病状可有贫血等恶病质现象,有时还可出现急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