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盗汗和自汗有什么区别

盗汗和自汗有什么区别

自汗是指白天人在清醒的状态下经常出汗,尤其是在活动以后,出汗的症状更加明显,自汗一般多见于气虚阳虚证,因为阳气亏虚不能固护肌表,玄府不密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以见自汗。

而盗汗它是在夜间睡觉以后出汗,然后醒后汗止,它主要是出现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多见于阴虚证,因为阴虚产生内热,内热又迫使津液外泄。因此简单来讲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怎样治疗出汗呢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自汗和盗汗有什么区别

盗汗指的是夜间睡觉时大量汗出、醒后汗止的现象。中医学认为盗汗多属于阴气亏虚,阳气相对亢盛,阴阳失调,阴虚生内热,内热导致津液外泄,因此可在夜间睡觉时汗出,醒后汗止。

而自汗,中医学认为多属阳虚, 阳气亏虚、气失固摄作用,导致津液汗出外泄,绵绵不绝,因此自汗多数阳虚,无论是白天或者夜间都可以见到汗出。

出汗与健康 出汗时间与健康

更具出汗时间,将出汗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类型。

在白天,精神清醒的状态下,不因劳动、穿厚衣或高温、不用发汗药而汗自出,称为自汗。中医认为这是气虚、阳虚的表现。卫阳不固,津液外泄,身体因失却固摄力而不自觉地流汗。自汗的人通常精神不振、气短、怕冷。多发生于患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指入睡后,在半夜或黎明时分,胸部、背部、大腿等地方出汗,出汗量甚多,可以令衣服湿透,醒后则没有出汗。盗汗多为阴虚所致,若伴有低热、两颧潮红、手心发热、口干等症状,可能是肺病的征兆。

自汗与盗汗的区别

自汗与盗汗都属于中医疾病的范畴。其区分差距很大,作为中医常识普及一下。

自汗:是指在醒时非正常情况下出汗,正常情况指天气炎热、穿衣过厚、运动劳累等人体正常排泄汗液。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盗汗需与自汗相区别

盗汗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汗

清醒时不因劳动而常自出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自汗证治》:“夫自汗,多因伤风伤暑,及喜怒惊恐、房室虚劳,皆能致之。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其临床表现,阳虚自汗,必恶寒;火热自汗,必燥热;伤湿自汗,困倦身重,天阴转甚,声如瓮出;伤风自汗,头疼身热,咳嗽烦闷,鼻塞流涕;伤暑自汗,身热口渴、烦躁面垢;痰证自汗,头眩呕逆,胸满吐痰;心虚自汗,怔忡恍惚;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肾虚自汗,潮热咳嗽;脾虚自汗,倦怠少食(《证治汇补》卷三)。又肺虚、伤寒、温病、柔痉、霍乱等多种病证亦有自汗。详见阳虚自汗、气虚自汗、血虚自汗、虚劳自汗、心虚自汗、肺虚自汗、脾虚自汗、肝热自汗、痰症自汗、伤湿自汗等条。

白天不因疲劳,或无明显诱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症状。又称自汗出。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可见于外感六淫或内伤杂病,前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对营卫不和者,用桂枝汤以调和营卫,热炽阳明而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方用白虎汤。暑伤气阴,口渴舌红,脉大无力,治宜清暑益气生津,方用清暑益气汤。气虚自汗,气短懒言,汗多面白,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阳虚自汗,汗多肢冷,纳呆便溏,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法制黑豆有何营养

黑豆一般煮熟食之或配药煮熟食之能治病,但不消化,故中满者或消化不良者宜慎食之,黑豆若炒熟食之则其性极热,易生热性疾病。黑豆芽及皮、叶、花均可入药治病,黑豆皮中药称“料豆衣”或“穞豆衣”,有解毒利尿作用;黑豆芽称“大豆卷”,能清热解毒,水煎服,可治风湿性关节疼;黑豆叶捣烂外敷可治蛇咬伤;黑豆花能治目翳。

1、黑豆制豆浆,煮熟喝,可止自汗。

2、黑豆衣10克,浮小麦10克,治阴虚盗汗,自汗,尤其是热病后虚汗。

3、黑豆15克,黄芪10克,或加浮小麦6克,可止盗汗,自汗。

4、黑豆同塘虱鱼,煮汤食用,治老人腰疼。

5、黑豆同鲤鱼煮汤食用,治脚气水肿。

6、黑豆250克,黄酒750克,水煎分作数次服食,治胎动不安,腰疼。...

晚上盗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晚上盖被子出汗和盗汗的区别

出汗是生活上的适应现象。汗腺的分泌神经是交感神经,是胆碱能神经纤维。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自然出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盗汗则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出汗原于出汗中枢随动物而异,有的在脊髓,有的在丘脑下部(温热性出汗)等。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羊肚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自汗盗汗

羊肚具有固表止汗,补虚的功效,有利于调理自汗盗汗,用羊肚和浮小麦,生姜一同煲汤服用,对于脾虚导致的盗汗有明显疗效。

产后自汗盗汗 食补有道

女性产后自汗、盗汗治疗上,出汗量很大,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应当以补气固表、止汗、养阴为主。

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适当饮食调养,如多吃黑豆、番茄、菠菜、山药、百合、银耳、鸡蛋、冬虫夏草,注意忌食辣椒、烟、酒、葱、姜等刺激、辛辣之物,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黄茂羊肉汤

原料:黄茂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1个,黑豆50克,黄茂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100克与黑豆,黄蔑煮为粥,日服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猪肉蜜

原料:猪肉、生姜、白蜜各100克,黄精5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生姜捣蓉,煎取浓汁100克,与猪油、黄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糯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后,煎至金黄。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人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汗出。

小麦糯米粥

原料:小麦仁60克,糯米30克,大枣15枚,白糖少许。

制作与服法:将材料洗净作粥,加入白糖。每日2次。

功能:养阴益气,适用于阴虚之产后盗汗。

贝母甲鱼

原料:甲鱼I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人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产后盗汗。

​老年人盗汗常用食疗方?

泥鳅汤

用泥鳅120克,热水洗去粘液,剖腹去除肠脏,用油煎至金黄色,加水2碗煮至半碗,放入精盐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每天1次,小儿则分次饮汤,不吃鱼。连服3-5天。有补气益阴之效。适用于盗汗者食用,民间常用治疗小儿盗汗,功效显著。

豆豉酒

取豆豉250克、米酒1公斤,先把豆豉炒香,放入米酒中浸泡3-5天后饮用,每次2汤匙,每天2次。有和血益气,解烦热等功效。适用于盗汗者饮用。

糯米煲猪肚

每次用糯米500克、猪肚1个,把米放入猪肚内,用线结扎,加水适量,共煲1小时,调味后吃见风使舵喝汤,再将糯米晒干捣碎,分10次煮粥食用,每天1次。有补中益气、剑阴止汗等功效。适用治疗盗汗、自汗。

红枣乌梅汤

取红枣15枚、乌梅10枚,水煎服,每天1次。有益气敛阴、止汗之效。连服10天,对盗汗有疗效。

在对老年人盗汗食疗方法认识后,改善老年人盗汗的时候,都是可以按照以上方式进行,不过对老年人盗汗治疗上,都是要长时间进行,而且治疗过程中,老年人在情绪上也是要进行调整,这样对身体才不会有影响。

相关推荐

怎么治疗小孩夜里出汗

小儿汗症可以分为自汗盗汗自汗盗汗常常一起出现,中医认为,自汗是阳虚,盗汗是阴虚。下面介绍四款药方: 1、材料:荞麦、党参各15克,白香饼1个(闽南地区特产,没的话可以用老婆饼代替)。 做法:荞麦、党参、清水2碗倒入锅中,煎煮至水剩八成,去渣取汁备用。 食用方法:白香饼放碗里,倒入沸腾的药汁,喝汤吃饼,每天1次,至到止汗为止。 2、材料:银耳1多,玉米心3支,红枣3颗,乌梅3颗,冰糖适量。 做法:将材料倒入锅中,加3碗清水煎煮,煮至水剩八成,然后加适量冰糖即可。 食用方法:当水喝。

阴虚盗汗与气虚盗汗各自如何调理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黑豆浮麦汤 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百合莲子饮 百合20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酸枣仁炒与不炒的功效 生酸枣仁

生酸枣仁的味道比较酸、涩,所以其收敛的效果要稍微高于炒酸枣仁一些,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止汗、生津等,对于一些体内实热、经常体虚多汗、自汗盗汗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生酸枣仁来起到治疗的作用。

两岁宝宝睡觉出汗多怎么办

宝宝体质处于发育阶段,肌肉、皮肤都还很薄弱,比成人容易出汗。如果宝宝只是单纯少量出汗,生长发育良好,精神活泼,而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的现象。反之宝宝根本不出汗,就应该考虑汗液排泄问题了。 如果出汗量过多,而兼其他症状,应该考虑是否病。宝宝出汗,可以表现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盗汗等。 盗汗亦称寝汗,睡时出汗,醒后即止。一般孩子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但是我们所见到的是孩子入睡不久,头、胸、背等处出许多汗,常浸湿枕巾、睡衣等。这是因为孩子刚入睡体温上升,此时爱出汗的孩子盗汗就很明显,

手脚出汗是肾虚吗

不一定是肾虚。手脚出汗可能与肾虚关,肾虚分为阳虚和阴虚,但是无论是阳虚还阴虚都多汗这一症状,但是肾虚引起的出汗不仅仅只体现在手脚部位,还会其他部位的大量出汗,多为全身多汗、盗汗自汗

咳嗽按摩哪里可以止咳 肺俞穴治疗咳嗽喘逆

肺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按摩该穴位清热理气,解表宣肺之功效,主治咳嗽,胸满喘逆,头项强痛,盗汗自汗,肺痿,喉痹,呕吐等病症。配伍中府按摩可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男人肾虚的表现 多汗

手脚出汗可能与肾虚关,肾虚分为阳虚和阴虚,但是无论是阳虚还阴虚都多汗这一症状,但是肾虚引起的出汗不仅仅只体现在手脚部位,还会其他部位的大量出汗,多为全身多汗、盗汗自汗

浮小麦治盗汗哪些功效

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咸,性凉,具益气养心、除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盗汗。 产后盗汗:取浮小麦15~30克,黄芪10~15克,红枣10枚,煅牡蛎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体虚盗汗:取浮小麦20克,红枣、乌梅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热病后盗汗:取浮小麦、玉米心各3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汗多者服用3剂即可。 肺结核盗汗:取浮小麦、百部各15克,百合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对于治疗自汗盗汗,除了使用浮小麦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药品进行,诸如麻黄根、糯米须宜忌太子参。麻黄根是麻黄科植物

颈百劳在什么位置图 颈百劳穴的主治病症

1.咳嗽,哮喘,肺结核。 2.颈项强痛,角弓反张,产后周身疼痛。 3.骨蒸潮热、盗汗自汗、颈肌痉挛、项部扭伤不能回顾、落枕。 4.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颈项部扭挫伤,神经衰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