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是什么病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黄热病是什么病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
黄热病目前感染有丛林黄热和城市黄热两种类型。丛林黄热适宜疫源地形式通过猴子——蚊子——猴子的传播方式循环保持的;城市黄热的主要传染源是人。本病经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黄热病传染吗
黄热病是一种蚊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模式可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丛林型是原发性自然疫源地,而城市型则由于人类活动从前者扩散而致。
感染蚊叮咬人后,将含黄热病病毒的唾液注入人体皮下毛细血管, 迅速扩散到局部淋巴结,不断繁殖,数日后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然后病毒定位于肝、肾、脾、心、骨髓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即使血中病毒已经消失,而组织器官中病毒可依然存在。由于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肝脏病理变化最具诊断的特异性。
(黄热病传染一)、传染源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起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热带丛林中的猴子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
(黄热病传染二)、传播媒介 城市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丛林型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主要有趋血蚊属,煞蚊属,蚊吸血感染后,37℃经4天即能传播。受感染的蚊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递。
(黄热病传染三)、易感人群 无免疫力的人群对黄热病普遍易感,隐性感染或发病后均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其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保持终身,未发现再感染者。流行区内成人大多有免疫力,故以儿童发病占多数。
(黄热病传染四)、流行特征 城市型:以人—埃及伊蚊—人形成循环,无贮存宿主。消灭了埃及伊蚊便可使黄热病得到控制和消灭, 而在埃及伊蚊重新增多的地方有传染源进入时又可引起暴发流行。丛林型:以蚊—猴—蚊形成循环,构成黄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季节性:非洲和南美洲流行季节多在3~4 月,此时雨多,湿度大,气温高,利于蚊媒孳生及病毒在蚊体内的繁殖。散发者季节性不明显,全年均可发病。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黄热病的传播途径黄热病目前感染有丛林黄热和城市黄热两种类型。丛林黄热适宜疫源地形式通过猴子——蚊子——猴子的传播方式循环保持的;城市黄热的主要传染源是人。本病经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人对本病普遍易感,不分年龄、性别和种族。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有哪些
据了解,黄热病疫苗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6亿剂疫苗,而在众多的人群中只有12人出现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的表现。但是,有证据显示,在这些部分“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的人都是在接种疫苗5年以后发生疾病的,也就说明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是很小的,而且有一定的潜伏期。
从以上情况也说明接种黄热病疫苗,10年后必须续种。但是,很多数字已经证明,接种单剂黄热病疫苗实际上就已经有明显作用了,这对黄热病的传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重新考虑疫苗接种计划。
但是,并不是说黄热病疫苗副作用是肯定没有的,一般的情况下接种黄热病疫苗不会有任何其它的反应,但是,有很少的人,会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后出现轻度的的红肿和地热的情况,但是,通常一天之内就会自行消退的。
通过以上本文对于黄热病疫苗副作用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已经了解了,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基本是没有的,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要及时的注射相关疫苗,而且,生活中有健康意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黄热病要注意什么
1.管理好传染源由于我国尚未发现本病,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m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人我国。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是什么黄热病是有黄热病病毒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国际卫生条例所规定的与霍乱、鼠疫并列的三种严重传性疾病之一。
感染黄热病会有什么症状
根据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昨日通报,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该病例于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直接主动到医院就诊。
患者从安哥拉回京
根据国家卫计委通报的情况,这例患者为男性,32岁,浙江省人,常年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近期发生黄热病疫情) 做生意。患者于3月8日(北京时间)在罗安达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伴畏寒等症状,于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3月10日凌晨2时抵达北京,主 动到医院就诊。3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核酸初筛阳性,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3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核酸检测结果阳 性。随后,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 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
针对这例出现在北京的病例,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已经会同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疾控专家们 认为,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而本市无埃及伊蚊且我国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监测显示,近三年来,伊蚊仅占北京市捕蚊总数 的3%左右。另外,目前北京气温低,未进入蚊媒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计委正积极指导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全力救治患者,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北京市卫生计生部门正按照国家卫计委要求,进一步做好病例治疗、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通报。
北京疾控中心:扩散可能性极低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市作为首都,国际交流频繁,与曾经或现在有黄热病病例的国家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特别是在当前黄热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安哥拉有大量中国务工人员,因此,不排除黄热病病例输入的风险。
北京市疾控中心称,目前北京正处于初春季节,气温较低,空气干燥,不具备越冬蚊复苏活动所需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外环境没有成蚊活动。现有 气候条件不适宜蚊虫活动,北京也没有黄热病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分布,因此判断当前北京虽然出现了输入病例,但由此发生蚊虫传播黄热病并扩散的可能性极低。
黄热病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黄热病疫苗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接种黄热病疫苗后一般不会有其它反应,但极少数人可能在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或者低热,一般都可以在当天内自行消退。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接种黄热病疫苗以来,共使用了6亿剂疫苗,发现仅有12人在接种此疫苗后罹患黄热病。有证据显示,在这些极少数“疫苗失灵”病例中,所有病人都是在接种疫苗后五年内患病的。这表明免疫力并不随时间而减退。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主席Helen Rees博士称,“通常的指导意见是,在接种黄热病疫苗十年后必须续种。但从非常真实可靠的证据来看,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认为,相当明显的是,接种单剂黄热病疫苗实际上已很有效。这对黄热病流行国来说极为重要,它们可以重新考虑本国的疫苗接种计划。这对旅客来说也很重要。”
黄热病概况
黄热病是一种由受感染的蚊虫传播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在非洲和美洲热带地区44个国家中流行。感染黄热病毒引致不同程度的病情,从轻度症状到出血和黄疸、甚至致命的严重疾病不等。
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万例黄热病。由于并无黄热病特效药,约有15%黄热病毒感染者病情恶化,发展成严重疾病,其中近半病人死亡。而治疗仅能缓解病人的不适感。
绝大多数报告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在非洲流行地区,随着年龄增加,人们自然获得黄热病免疫力,因此儿童感染风险最高。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人群对疾病感染的免疫力下降、砍伐森林、城市化、人口流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黄热病患者人数呈增加趋势。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措施。99%的人在接种疫苗后30日内获得免疫保护。44个黄热病流行国中,31个位于非洲。在非洲常规免疫规划中,每剂疫苗成本约为82美分。
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是世卫组织疫苗和免疫接种领域的主要咨询小组,负责围绕全球总体政策和战略向世卫组织提供咨询意见,这些政策和战略内容从疫苗和技术、研究与开发,到免疫服务及其与其它卫生干预措施的联系。专家组不仅关注儿童疫苗和免疫,还关注所有的疫苗可预防疾病。
黄热病是什么病 黄热病的预防及治疗
目前来说,黄热病目前没有特殊治疗方法,重点在于预防,目前尚无灭毒疫苗研制成功,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疫区人口应该进行常规计划免疫接种,应该重视进出疫区的旅行者的预防接种。疫区人群要加强灭蚊,人蚊隔离。
蚊虫叮咬都能传播哪些疾病
·传染性乙型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
·疟疾:由按蚊传播,是疟原虫传播引起怕传染病,夏季两季多见,常年可发病
·丝虫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在我国仅有斑氏及巴来丝虫病流行,长江以南地区流行 ·黑热病:是由白蛉叮咬而传播的,要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控制相关动物传染源 蚊子爱叮什么样的人
黄热病可致命
黄热病是个古老的疾病
早在1648年,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首次证实黄热病的流行。从17世纪到19世纪,黄热病通过交通工具传到欧洲和美洲。在近两个世纪内,黄热病成为非洲、美洲和欧洲一些地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进入20世纪后,黄热病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流行。由于种种原因,在非洲和南美洲,黄热病病例只有少部分被官方报告。据血清学和流行病学调查估计,2013年非洲约有13万人感染黄热病,其中7.8万人死亡。
黄热病主要靠蚊虫传播
黄热病通过蚊虫传播,在适合蚊虫生活的地区可引起大规模流行。黄热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黄热病的人和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
感染黄热病毒者80%以上是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只有小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这是因为黄热病的隐性感染和轻型病例不容易被发现所致。
重症患者病死率达50%
黄热病感染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重症者病死率高达50%以上。黄热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黄疸、尿少和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肝功能、肾功能衰竭和胃肠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临床过程分为四期:感染期、缓解期、中毒期(又称肝肾损害期)和恢复期。发病后第二周是预后的关键。20%~50%的患者进入中毒期后死亡。预后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无尿、休克、低体温、烦躁、谵妄、顽固性呃逆、癫痫、低血糖、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潮式呼吸、神志恍惚和昏迷。
黄热病有疫苗可预防
黄热病主要通过防蚊、灭蚊以及疫苗接种来预防。其中接种黄热病疫苗对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个人起到关键作用。常用黄热病疫苗为17D毒株减毒疫苗,可有效地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一般于接种后7天~10天出现。对于大多数旅行者来说,接种1剂可以提供长达10年的免疫保护,甚至终身保护。对前往有黄热病流行的南美洲、非洲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为防止在境外感染黄热病,建议至少提前10天接种疫苗。对计划前往有疫情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除了接种黄热病疫苗外,还应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如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等,避免蚊虫叮咬,尤其是白天咬人的蚊子。从疫区返回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入境时要主动申报,及时就诊并主动向医生告知自己的旅行史,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黄热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
1.管理好传染源
由于我国尚未发现本病,所以黄热病的预防应加强边境检疫,对于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m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书,以防止该病传人我国。
2.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本病的重点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
17D黄热病减毒活疫苗。一次皮内接种0.5ml,7~9天即可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并可持续达10年以上。在进入疫区、已知或预测有黄热病疫情活动的区域,对9个月以上的儿童应常规进行预防接种。但不宜用于4个月以下的婴儿,因接种后发生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几乎均为小于4个月的婴儿。
治疗:
尚无特效治疗。
1.一般治疗
黄热病的治疗应卧床休息直至完全恢复,应住在无蚊虫的屋内,尤其在病儿发热期间有病毒血症应使用蚊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频繁呕吐者可禁食、给予静脉补液,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治疗
高热时黄热病的治疗宜采用物理降温为主,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因可诱发或加重出血。频繁呕吐可口服或肌注胃复安。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疟疾者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疟药。心肌损害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重症病例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即予以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