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应注意什么
婴儿期应注意什么
第1周:要注意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60%的宝宝在出生72小时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释放过多,而肝脏功能由于尚未发育成熟,无法将全部胆红素排出体外,胆红素聚集在血液中,引起了皮肤变黄。这种现象先出现于脸部和眼白,进而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1.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一般在出生后7-10天后自然消退。很多母乳喂养的宝宝,由于母乳的原因,黄疸消褪的会慢些,可以给宝宝多晒太阳、喂些葡萄糖水来帮助黄疸的消褪,必要时可以暂停母乳几天。若黄疸程度较严重,可根据医生诊断采用光照疗法。
2.当黄疸过高或者持续不褪时,就需要就医以判断宝宝是否是病理性黄疸了。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有:由于母亲与宝宝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婴儿出生时有体内或皮下出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或败血症、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等。黄疸过高有可能对新生儿智力产生影响,因此一定要及早就医。
第2周:这时候的小婴儿由于易出汗、易吐奶、大小便次数多等原因,需要勤洗澡。新生婴儿可以每天,或每1-2天用清水快速洗个澡,但不需要过于频繁。给宝宝洗澡时,室温应在26-28摄氏度,水温在38-40摄氏度,时间应安排在吃奶前,以防引起宝宝吐奶。洗澡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宝宝着凉生病。
洗脸部时,要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眼睛。注意不要让宝宝耳内进水,可以用托住宝宝头部手的拇指和中指从后面把耳廓挡住耳道口。如果脐带尚未脱落,请注意不要让脐带部分着水以防感染。给那么小的宝宝洗澡其实没有太大必要使用婴儿浴液,因为再号称温和的浴液对宝宝娇嫩皮肤都是种刺激,可能引发和加重婴儿湿疹等皮肤问题。
洗后用大浴巾把宝宝全身擦干,尤其注意擦净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的褶皱处。有条件的可以在此时给宝宝做全身抚触,对促进宝宝发育,增强与宝宝的交流,都有很大的益处。
第3周:出生两周后,许多宝宝会经常吐奶,男宝宝的情况更严重些。一般来说,宝宝刚吃完奶,或者刚被放到床上,奶就从宝宝嘴角溢出。吐完奶后,宝宝面部没有任何异常或者痛苦的表情。这种吐奶是正常现象,也称“溢乳”。
吐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小宝宝的胃呈水平状、容量小、入口的贲门括约肌弹性差,易导致胃内食物返流。宝宝如果吃奶较快,会在吃奶的同时咽下大量空气,平躺后这些气体会从胃中将食物一起顶出来。
因此,宝宝吃奶后,不要马上把他放躺下。而是应该竖抱宝宝,让他趴在自己肩头,同时轻轻用手拍打宝宝后背,直到宝宝打嗝为止。这样宝宝胃里的气体就被排出来,不会吐奶了。宝宝吐出的奶要擦净,更要防止流到耳朵里引起发炎。1-2个月是宝宝吐奶的严重期,3个月后减轻,5个月后吐奶的情况就会很少了
第4周:第4周开始,妈妈们就可以给小宝宝进行抚触。抚触对宝宝的健康有很多益处:可以促进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与血液循环;可以使宝宝肌肉得到锻炼;可以增进与宝宝的交流。抚触对于早产儿的护理尤其起到很好的作用。
抚触的时间选择在两次喂奶间,最好的时间是晚上宝宝洗完澡后。将宝宝衣物脱掉,在身下铺上柔软的毛巾被,使用婴儿油或乳液对宝宝进行按摩,记住要保持按摩手掌的温热。
抚触的动作要比较轻柔,可以同时温柔地跟宝宝说话,或者轻轻地唱歌,或者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宝宝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时刻。如果宝宝出现不耐烦、哭闹或者其他不适症状时,要停止抚触,这个也是要注意的哦
如何避免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关键是在孕期。孕妇在孕期应该尽量避免照射放射线,不能乱吃药,患了感冒要及时就诊,做好定期的产检工作。
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关键在于孕期。孕妇在孕期应该尽量避免照射放射线,不能乱吃药,患了感冒要及时就诊,做好定期的产检工作。先天性心脏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小孩的生命非常重要。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是可以在胎儿期就进行治疗的,因此尽早发现可尽早治疗。此外,有研究表明在怀孕期间补充叶酸对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有预防的作用。同时,家长还要警惕先天性心脏病8大报警行为。若婴儿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如不停地大哭、莫名其妙地躁动不安等,而且很难被“安抚”下来。不要以为这是婴儿“不懂事”,这些行为预示着他们的心脏可能有问题。
儿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父母矮小孩怎么长高 抓住孩子生长的快速期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时期,一是婴儿期,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婴儿期是指0-1岁,这个阶段是生长速度最快也是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时期。婴儿期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期、儿童期的生长。另外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儿童在一年之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想让孩子长得更高,家长们一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充分发挥后天因素的作用。
婴儿期会感冒吗
孩子刚出生时就易患有肺炎,一般多在产前、产时引起。产前的胎儿生肺解剖图活在布满羊水的子宫里,发生缺氧(如脐带绕颈、胎心改变、胎动异常),就会发生呼吸运动而吸入羊水,引起吸入性肺炎;假如早破水、产程延长,或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细菌污染的羊水或产道分泌物,易引起细菌性肺炎;假如羊水被胎粪污染,吸入肺内会引 起胎粪吸入性肺炎。
另一种就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如孩子接触的人中有带菌者(比如感冒),孩子很轻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这种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日龄稍大一点的新生儿,肺炎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
小儿肺炎与小儿感冒的鉴别
小儿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小儿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有时小儿肺炎又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家长有必要掌握这两种小儿常见病的鉴别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小儿肺炎,及早医治。鉴别它们并不太难,可从“一看、二听、三摸”入手。 一看:主要看四个方面 看咳嗽时呼吸是否困难。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痰少,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有痰、气喘、气促,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示病情严重,切不可拖延。 看精神状态。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小儿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看饮食。小儿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看睡眠。小儿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二听:听肺部是否有水泡音 由于小儿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三摸:感觉胸部痰液的震动 小儿痰多时,有时把手放在前胸或背部,可以感觉痰随呼吸运动而震动。这是肺炎痰多的表现。而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痰震。
护理
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二、室内空气要新鲜,太闷太热对肺炎患儿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火炉上应放上水盆,地上应经常洒些水,使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 三、小儿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 四、患儿因发热、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多喂水,这样也可以使咽喉部湿润,使稠痰变稀,呼吸道通畅。 五、由于吃奶时可以加重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改用小勺喂。 六、要注意小儿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患肺炎的小儿消化功能会暂时降低,如果饮食不当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根据患儿的年龄特点给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吃奶的患儿应以乳类为主,可适当喝点水。牛奶可适当加点水兑稀一点,每次喂少些,增加喂的次数。若发生呛奶要及时清除鼻孔内的乳汁。
婴儿期和幼儿期有何区别
体重增长缓慢
相对于身高来说,体重增长缓慢,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体重都没有明显的增加。进入幼儿期,宝宝已不以乳类食品为主了,肌肉和骨骼生长更迅速,皮下脂肪不再像婴儿期那样饱满丰富。从外观上看,宝宝不再那么“肥”了。宝宝过周岁生日时体重是11千克,一个月过去了,宝宝体重可能仍然是11千克,甚至过去两三个月,体重才增加几两。没关系,只要给宝宝提供了合理的饮食结构,保证宝宝营养供应,宝宝身体就会健康地生长,妈妈不要着急。
精细运动能力飞速发展
幼儿期宝宝,大运动能力进入缓慢、稳步发展阶段,但在精细运动能力方面,却会飞速发展。宝宝手的精细运动能力进步很快,有一位刚满13个月的宝宝,竟然能用遥控器把电视打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难以置信。宝宝有无限的潜能,爸爸妈妈需要的不是如何想办法去开发,而是给宝宝创造充分的条件和空间,顺势而为,让宝宝的能力自然流出。
手眼协调能力增强
在妈妈示范下,宝宝会把小珠子放进小盒。看起来,宝宝松手放珠子的动作有点笨笨的,松手前还要把手放在盒子上歇一会儿。如果妈妈要求宝宝把小珠子从盒子中拿出来,宝宝会听从妈妈的指令,把手伸进盒子里取出珠子。宝宝能够配合妈妈伸出小胳膊和小腿穿衣服。但是,宝宝通常不能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事情上,总是不停地手舞足蹈,使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做完的事情,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妈妈可利用宝宝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换尿布穿衣服,可在穿衣服时给宝宝唱歌讲故事,当宝宝集中注意力听妈妈唱歌讲故事时,宝宝身体活动会减少,给宝宝穿衣服就容易多了。
生病频率高,但大多是小恙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爸爸妈妈会更多带宝宝做户外活动,到比较远的地方旅游。还会带宝宝去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动物园、游乐场、电影院、戏院、百货商场、超市等。可能还会带宝宝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做客,带宝宝到亲子课堂,和更多的宝宝玩耍,或参加一些开发潜能的训练班因此,宝宝生病的频率可能高了,但大多是小恙爸爸妈妈无需过于紧张,一次次地跑医院。
体格发育稳定,能力发育快速
幼儿体格发育不像婴儿那样明显,进入到了相对稳定期,发展变化比较缓慢。但是,能力发展却进入了快车道,常常叫爸爸妈妈毫无心理准备,感觉宝宝“闹人”了。十几天前,宝宝还喜欢安稳地躺在妈妈的怀抱里,现在却要离开妈妈的怀抱,去探索未知世界了。
宝宝可以独自站立了
到了这个月龄,绝大多数宝宝不再需要爸爸妈妈的搀扶或扶着其他物体,就能够单独稳稳地站立了。部分宝宝还不能独自行走,虽然可以向前迈几步,但爸爸妈妈不在前面接着,宝宝可能会向前摔倒。有个有趣的现象:当宝宝摔倒时,如果爸爸妈妈不表现出紧张、害怕,周围的人不大呼小叫而是平和地看着宝宝,用鼓励而轻松的眼神望着宝宝;或干脆若无其事地做别的事情,用余光关注着宝宝别出意外,宝宝就不会因为摔倒而哭闹。宝宝会自己起来,仍然表现出愉快的神情,不会惧怕再次摔倒,继续乐此不疲地练习走路。相反,如果爸爸妈妈对宝宝摔倒表现得很紧张,宝宝就会哭闹给你看,还可能失去练习的兴趣。
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迈出人生第一步
当爸爸妈妈牵着宝宝的双手或单手时,大多数宝宝都能比较顺利地往前走。当宝宝向前走的时候,全身都参与进来,小脸呈现出紧张的神态,小嘴翘翘着,两眼没有目的地望着前方,还常常由于紧张而流出口水。当宝宝能够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对走开始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总是要挣脱妈妈的怀抱,下地走路,因为幼儿喜欢面对新的挑战。幼儿的平衡能力是协调行走的关键,无论幼儿何时开始学习走路,经过6个月的努力,绝大多数都能比较顺畅地独立行走,并基本能够接近成人的步伐。光着脚走路可以促进幼儿脚掌、脚踝和腿部的肌肉发育。所以,尽量让宝宝光着脚练习走路。
宝宝有了自己的主意
宝宝不想吃的东西,妈妈很难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喂给宝宝。宝宝不喜欢的东西,会毫不犹豫地扔到地上。妈妈越是不让动什么东西,宝宝越要去拿。这个时期的幼儿,见到什么都想摸一摸,遇到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幼儿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喜好,如果父母强烈干预,就会招致宝宝大声哭闹或者大呼小叫,这是幼儿表示反抗的方法之一。1岁以后的幼儿,开始逐渐有了独立的思想和意愿,如果父母没有学会尊重宝宝,宝宝就会
反抗。你的宝宝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乖宝宝”不见了。父母好不容易掌握的养育方法,一下派不上用场了,父母突然觉得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于是,有的妈妈问:宝宝怎么不可爱了?其实,不是宝宝不可爱,而是宝宝在认识、情感、心理上更进了一步。
语言理解关键期
有的宝宝能够说出一两个成人能听懂的句子。大多数宝宝在1岁左右说出人生中的第一句话——这是成长的里程碑。在宝宝语言发展的最初时期,父母不要泛泛地和宝宝说话。比如,当宝宝闹着要到外面去玩,而这时外面正在刮风下雨,暂时不能带宝宝到户外活动,父母不要说:宝宝是个乖宝宝,要听爸爸妈妈的话。而是要具体地告诉宝宝:外面正在下雨,刮很大的风,现在不能出去玩,等到雨停了,我们再出去玩。如果宝宝不理解妈妈的话,可以带宝宝到外面亲自看一看下雨的场面。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绝大多数能够听懂成人一些话的意思了。但是,大多数幼儿还不能用语言来回应父母,常常通过动作、手势、声音等表示他的意思。幼儿通过肢体语言,能做出一两个让成人明白的示意。
添加固体食物关键期
宝宝已经进入幼儿期了,如果妈妈还不敢给宝宝吃固体食物,不但会使宝宝乳牙萌出时间推迟,还会影响宝宝咀嚼和吞咽功能的发展,尤其是吞咽和咀嚼协调能力的发展,导致日后吃饭困难。医学上有这样的例子,如果宝宝出生后一直不让宝宝吸吮,宝宝一直都不会吸吮,这就是“关键期”的意义。幼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期,错过了发育关键期,幼儿的发育就会落后,甚至停滞12~13月。以后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都难以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
婴儿和幼儿的年龄区别是什么
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合称,通常按年龄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幼童期)五个阶段,每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应以整体、动态的观点来掌握婴幼儿的这个连续生长发育过程。一、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这一阶段统称为胎儿期。第一周,受精卵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产腔,同时细胞不断分裂;第二周,从受精卵着床到形成内胚层和外胚层;第三周,形成中胚层;第四周,形成体节,心脏开始跳动,以后器官迅速分化。在受精后第八周末各器官原基均已形成,胚胎初具人型,故怀孕最初8周为胚胎期。从第九周起到出生为胎儿期。胎龄满37周后出生的小儿为足月儿。二、新生儿期从胎儿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三、婴儿期(乳儿期) 从胎儿出生至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这阶段小儿以母乳为主要食品,故又称为乳儿期。四、幼儿期从1周岁后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五、学龄前期(幼童期) 3周岁以后(第4年)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相当于幼儿园阶段,亦称为幼童期。
败血症是先天的吗
先天性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本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1.病史凡有以下危险因素均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①羊膜早破大于12~24h;②母孕后期有发热和绒毛膜炎病史;③出生时Apgar评分低并有抢救史;④早产、双胎。
先天性败血症院内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①新生儿监护病区(NICU)治疗的患儿;②有入侵式治疗的患儿如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等;③住院天数长;④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⑤病房拥挤;⑥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2.临床表现新生儿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症状。(1)呼吸窘迫为最常见,在败血症婴儿中占90%,严重程度可有不同:如轻微的呼吸急促,鼻掮呼吸三凹征、对氧的需要增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需要人工通气。(2)心率增快和周围循环灌注差,青紫。(3)低血压。(4)酸中毒(代谢性),低血糖或高血糖。(5)体温不稳定:10%~30%的新生儿可有发热和体温不升。
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 过早用抗生素会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许多研究证实,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2011年1月,挪威科技大学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