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认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身体各部分都有脂肪积聚,身体的肥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皮下脂肪堆积在臀部周围、下腹部及大腿的类型被称作为“皮下脂肪型肥胖”;内脏周围堆积脂肪的类型,被称作为“内脏脂肪型肥胖”。
这两种类型里面,“皮下脂肪型肥胖”从外表明显地就可以看出,但是“内脏脂肪型肥胖”就无法从外表来判断了。在日本,作为简单地调查的方法,如果男性腰围(肚脐周围直径) 达到85cm以上,女性90cm以上,就会被怀疑为是内脏脂肪型肥胖。这个时候,与其说是丰满,还不如直接说是肥胖。
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在作为能量来源上的使用方法也是不同。
用存款来比喻能源储备的话,内脏脂肪是为了每天的生活所使用的活期存款;而皮下脂肪用存款来比喻的话,还划分为定期存款和分期存款,它们时用来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
换句话说,内脏脂肪比较容易积累,也比较容易消耗掉,而皮下脂肪则相反,光靠较低心率的日常活动及减少日常饮食摄入等方式是不够的。
如何正确认识脂肪
减肥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论男女都迫切地希望将身上的脂肪除之而后快。肥胖不仅使你告别美貌与自信,变成一个忧郁的胖子,同时还会招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病。但脂肪并非都是我们的敌人,它也有好坏之分。
“好脂肪”与“坏脂肪”
早期研究发现人体内脂肪有两种类型,根据其颜色、结构、功能等差异分为白色脂肪(White Adipose)和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白色脂肪可视为能量的储存器,细胞形态为单房结构,大体积的单房结构有助于将多余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一旦能量堆积过多而消耗过少,白色脂肪就会大量堆积,尤其是在大腿、腰、臀部位的脂肪堆积尤为明显,从而造成肥胖。
棕色脂肪细胞为多房结构,其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和毛细血管网,所以脂肪呈现棕色。而且棕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中含有一种解偶联蛋白(UCP1),
能促使葡萄糖和脂肪酸分解后的能量转化为热能。
在新生儿体内棕色脂肪主要位于肩胛处,帮助维持体温。随着年龄增长,棕色脂肪会逐渐减少。最终,人体内只残存少量棕色脂肪细胞,分布于颈部,主要功能是吸收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释放,从而调控人体的能量平衡从而防止肥胖的发生。所以,棕色脂肪理所当然地被视为“好脂肪”,而白色脂肪被视为“坏脂肪”。
第三类脂肪
近年来,细心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寒冷环境中,除了体内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增加,在皮下白色脂肪中也出现产热活性的增强和UCP-1的表达,由此便发现了除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以外第三种脂肪--米色脂肪(Beige
Adipose)。
米色脂肪在人体与白色脂肪共存,其产热基因UCP-1的诱导能力很强作用与棕色脂肪相似,但由白色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因此科学家把米色脂肪视为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产物。
米色脂肪细胞的结构介于棕色脂肪细胞与白色脂肪细胞之间,属多房结构,包含大量小颗粒油滴,线粒体数目高于白色脂肪细胞但低于棕色脂肪细胞。米色脂肪具有诸多优势,若能人为地调控白色脂肪的棕色化,适当转变一些累赘的白色脂肪,对于人体能量代谢的平衡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米色脂肪也理所当然属于“好脂肪”。
肥胖抑制米色脂肪生成
成人体内米色脂肪的含量因人而异,肥胖者正是需求米色脂肪来消耗多余能量的人群。但研究证明,肥胖者体内的米色脂肪含量反而较正常人少。肥胖与米色脂肪的生成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脂肪组织除了储存能量以外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营养与免疫调节。肥胖的发生常常伴随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异常,肥胖者大颗粒的白色脂肪细胞会出现促炎因子的表达高于抗炎因子,从而导致脂肪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堆积,造成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因此,肥胖的发生必定伴随着白色脂肪组织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这个观点已经被广大学者所认可。而这种长期慢性炎症环境会抑制白色脂肪棕色化,从而阻碍米色脂肪的形成,进一步减少自身能量的消耗,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让“坏脂肪”从良
我们充分了解了“好脂肪”与“坏脂肪”各自的特点及区别之后,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若将体内一部分的“坏脂肪”转换为“好脂肪”就可以调控人体的能量平衡,就可持久地拥有苗条身材。科学研究证明想要“坏脂肪”从良是完全可行的。生物体内多种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均能参与白色脂肪棕色化的调控,但由于这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复杂,不易控制且副作用大,均不适合转化为减肥产品。但“鸢尾素”的发现给了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细胞生物学教授布鲁斯·施皮格尔曼破解了运动减肥的机制,发现运动可以促进肌肉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PGC-1α的增加可诱可促进肌肉释放一种叫做“鸢尾素”(irisin)的蛋白质,鸢尾素是骨骼肌分泌的一种肌肉活性因子,在运动时释放入血,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通过激发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α(PPAR-α),来诱导白色脂肪棕色化。
动物实验证明,适当提高循环血中的鸢尾素可改善小鼠的肥胖和葡萄糖代谢平衡,这说明鸢尾素诱导的白色脂肪棕色化有利于能量代谢的平衡,对肥胖症起到治疗性作用。此外,鸢尾素的安全性也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初步认可,小鼠循环血中适当提高鸢尾素含量并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与并发症。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鸢尾素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等未来彻底揭开了鸢尾素的神秘面纱,对于肥胖的治疗有望通过注射或口服鸢尾素来减肥。
“好脂肪”也能移植?
在未来想减肥了就打针鸢尾素,这个构想的确十分诱人,但这种快餐式的注射总会让人厌烦。根据研究人员计算,棕色脂肪1年内可以消耗相当于白色脂肪的能量。由此可见,极少量的棕色脂肪组织就能改善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于是,一些大胆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移植棕色脂肪的构想。
研究发现,从棕色脂肪组织中提取的棕色脂肪干细胞可在体外成脂培养基的诱导下稳定形成棕色脂肪,但由于棕色脂肪含量少,获取难度大,这个思路难以推广。所以,部分学者开始采用白色脂肪组织中提取的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体外3D培养模式,在材料生物力学或培养基化学元素的诱导下构建出棕色脂肪组织。将体外构建的棕色脂肪组织植入肥胖的小鼠体内,早期会出现组织吸收现象,3个月后会有少量组织在宿主体内长久保存,宿主的体重在移植后会逐渐减轻,最终趋于稳定。此外,对Ⅱ糖尿病和糖代谢紊乱的小鼠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项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应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白色脂肪干细胞与棕色脂肪干细胞并非同源,用白色脂肪干细胞构建棕色脂肪纯度往往不理想;其次,移植物的吸收率及长期保存后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让“坏脂肪”从良,还是移植“好脂肪”,这两项技术都是广大胖子们的福音。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减肥的途径不再局限于健身房拼命、饭桌上挨饿、美容医院抽脂,不妨打针鸢尾素或移植棕色脂肪,开启全身减肥模式。
消灭内脏脂肪
1. 运动必不可少
要多做一些有氧运动,游泳、慢跑和快步走这几项运动对于减掉内脏脂肪效果显著。据调查快步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每次运动时间并没有一个硬性的标准,脂肪在从你动的那一刻,就已经在消耗代谢了。
2. 吃必不可少
这里说的吃不是指什么都可以吃,而是要适当摄入一些能够减去内脏脂肪的物质。如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吸水作用,吸水后体积增大,从而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摄入。摄入的热能减少,在肠道内营养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终使体内脂肪消耗而起减肥作用。
3. 腹式呼吸必不可少
腹式呼吸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功能,还对消除腹部脂肪、排除腹部废物,改善腹部血液循环,促进腹部及盆腔脏器的生命活动等皆有重要意义。
内脏脂肪的危害
不孕不育当内脏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脂肪肝,还会扰乱新陈代谢,引发2型糖尿病和不孕。不仅如此,内脏脂肪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几率,导致动脉炎症,甚至容易导致抑郁。内脏脂肪还可能致癌。据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估计,体重超标男性的结肠癌发病率高出常人25%,而肥胖症男性患者的这种发病率比普通人高50%。
心脏病内脏脂肪会导致体内毒素难以正常排出。还会产生多种化学物质,与心脏病关系密切。肥胖还会导致心脏肥大,进而使心脏泵血效率大大降低,导致气短和疲劳。
呼吸急促肥胖者感觉呼吸更困难,因为当人们平躺的时候,腹部任何脂肪都会压迫肺脏,从而导致肥胖者躺下时感觉呼吸急促。呼吸越困难,就越容易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进而导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损,甚至高血压。专家指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都是典型的"内脏脂肪型"肥胖。医学谚语里说的"腰围长,寿命短"就是这样的道理。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全球各个国家肥胖人群进行减肥观念普查报告中指出,91%关心家人健康的女性急于帮助家人或者自己减掉可怕的脂肪但减脂的过程中,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略"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怎么减 什么是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顾名思义,都在肚子里的各种内脏(心、肝等)以及肠道网膜上。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有很大区别,它本身就会大量挤占正常组织的空间,引起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会把胃往上推引发胃灼热,挤压肺的扩张空间引起呼吸困难,还分泌各种物质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属于典型的”要你命3000“!使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石症、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内脏脂肪怎么减
少吃碳水化合物
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是米饭、面包等主食。过多地食用这些食物将导致过多的糖分被代谢出来,从而会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因为当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为0时,大脑就将一片空白,你会无法真正地集中注意力。对于女性来说,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不应超过100克,而且,三餐的比例是5:3:2,这样才是更有助于消化与代谢的黄金比例。
每天25分钟快步走
美国的运动专家发现,快速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但是快走的节奏很重要,只有以及随能力正常,舒服地享受运动,才能让身体充分地吸收气氛,充分燃烧内脏脂肪。另外,运动时间以每天25分钟最为合适。
“勺子按摩法”按走内脏脂肪
在日本,非常流行勺子按摩法,就是通过小小的汤勺来按压皮肤,能达到很好的养生作用。首先,在腹部均匀涂抹葡萄柚精油,它能很好地促进身体代谢,然后用汤勺以肚脐为加以开始由外向里按压,力度以腹部感觉到压力为最佳。不但通过勺子的力量将精油分子传递到皮肤内,参与到身体代谢中去,还能从外向内地增加腹腔温度,提升自我燃烧脂肪的能力。
皮下脂肪女性应该怎样彻底的减掉它们
一、内脏脂肪无限囤积如何减
肥胖分为很多种,若你分不清自己的胖到底是由于皮下脂肪导致还是内脏脂肪导致,跟小编先来测试一下!千万不要给自己背负上莫须有的肥胖罪名,一起来认清自己是否被列入“内脏脂肪超标人群”,掌握对症下药的方法,终结越减越肥的悲惨命运。
科普: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在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 与贮存于腹腔的内脏脂肪组织和存在于骨髓的黄色脂肪组织对应,共同组成人体的脂肪组织。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
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科普:内脏脂肪:内脏脂肪是人体脂肪中的一种,与皮下脂肪(也就是我们平时所了解的身体上可以摸得到的“肥肉”) 不同,它围绕着人的脏器,主要存在于腹腔内。
人们减肥时只注重减掉“皮下脂肪”,而忽视了“内脏脂肪”。因为皮下脂肪显然易见,只要囤积一点就会引起爱美女性的注意,马上将其消除。而内脏脂肪隐藏得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所以内脏脂肪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二、内脏脂肪超标与否自测
测试题:你的腰部囤积了过多脂肪,各种瘦腰法都无济于事?
答案公布:这是脂肪超标的首要标志,因为内脏脂肪刚好位于腹腔之中,一旦囤积过多,腰围尺码就会不断增大!
测试题:体检报告显示,身体一切正常,只是营养过剩?
答案公布:这并不是证明你的生活质量有多高,而是在告诉你,内脏脂肪已经超标了,因为过多的营养有一部分已经转化为多余的脂肪,附着在内脏周围了。
测试题:你属于无肉不欢的类型么?尤其是吃晚餐时。
答案公布:如果长时间如此,脂肪在体内很难吸收、燃烧,只能规程在内脏周围,最终导致内脏脂肪含量超标。
什么是内脏脂肪
内脏脂肪就是围绕着人的脏器的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如肝、胰、胃、肠道等器官的周围和内部。脂肪进入肝脏就是脂肪肝,进入心脏就易导致心包油,进入血管易导致粥样动脉硬化等。
研究研究表明,体内脂肪会破坏人体内部信息传导系统,被脂肪包裹的内脏器官会向身体输出错误化学信号,致使器官内部也开始囤积脂肪。
内脏脂肪长期堆积,会引发三大问题:
一、形成水桶腰、将军肚,继而引发粗胳膊、肥屁股、大象腿等全身性肥胖。
二、厚达3-8厘米的内脏脂肪,不断挤压肠胃,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导致便秘。
三、当大量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各种代谢性疾病,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肝脏长期被内脏脂肪包围,又会引发脂肪肝。
因此,内脏性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被称为“死亡四重奏”,而内脏脂肪也被称作“危险的脂肪”,所以说“内脏脂肪过多就是定时炸弹”。
中医所说的“腰围长,寿命短”就是这样的道理。大家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能让这颗定时炸弹进入倒计时啊!
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对于减肥感到困惑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体内脂肪有两种,这两种脂肪组织对脂解的敏感性截然不同,这两种不同脂肪组织分别是皮下组织和身体内部的内脏组织。
皮下组织一般对胰岛素敏感,所以对脂肪燃烧的抗性更强。相对之下,内脏组织具有更高的胰岛素抗性,而且与肾上腺素脂肪燃烧刺激存在更紧密的关系。然而,两种类型的脂肪组织会通过某种方式均衡两种脂肪的分解。
例如,内脏脂肪(在腹部)越多,它释放的脂肪酸就会越多,皮下脂肪对脂肪燃烧的抗性就越强。因为对肾上腺素刺激的快速反应以及之后的分解和向肝脏的脂肪酸释放,所以对于易患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人来说,内脏脂肪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大量的内脏脂肪以及与其相关的脂肪酸释放可能会导致脂肪肝以及随之而来的胰岛素抗性和高血压。
内脏脂肪的积累经常与皮肤下顽固脂肪的积累来联系在一起。为了平衡内脏脂肪想肝脏过量的脂肪酸释放,皮下脂肪倾向于对脂肪燃烧更有抗拒性,抗所以变得顽固。
如何正确认识脂肪
一提到油脂食品,不免有人忧心忡忡,由高热量,肥胖及胆固醇等名词联想开来,能罗列出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老年痴呆等挥之不去的恶魔。但事实上,食用油脂食品时只要讲究适度平衡,对身体不仅有益,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脂肪摄入要讲究质与量
脂类物质被统称为脂肪。脂肪共有三种类型:1、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动物性脂肪中,如肉、蛋、牛奶等);2、单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橄榄油等);3、多不饱和脂肪酸(葵花籽油,菜子油,核桃油等)。
适量摄入脂肪有助于保持膳食平衡和维持基本的生命体征,是不该遭受排斥的。但如若摄入失衡,将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是量的不平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量食用脂肪的倾向,据调查,我国居民脂肪的平均摄入量占据了每日热量补充的38%以上,而营养学家认为,这个比列应该保持在30%~35%之间。
二是质的不平衡。一般人群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摄入量高达44%,而实际摄入量应该低于25%。食用过量导致的最直接恶果就是心血管疾病。
不拒绝脂肪
完全拒绝脂肪不符合营养需求,因为我们需要脂肪来维持生命体征。而且,脂肪是细胞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尤其对于大脑和神经系统更是如此。它能够协助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D和E(溶于脂肪的维生素),还能补充身体无法制造,但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
即使是高脂食品也有优劣之分,所以要学会有鉴别的选择及食用脂肪。如某些猪肉食品的脂肪含量在40%以上,薯片大约是36%,但这些属劣质脂肪,应尽量减少摄入,核桃、榛子和花生在50%~65%之间,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胆固醇是人类的朋友
其实,谈胆固醇“色变”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脂肪性物质,是细胞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大多数激素以及维生素D的合成也离不开它。它能够维护,修复或者再生细胞膜,同时还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只有胆固醇过高症患者才需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而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性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多吃优质脂肪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优先选择的当然是植物性脂肪。除橄榄油,花生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之外,还可以选择葵花籽油、菜子油、豆油、核桃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多吃些含B-脂肪酸,卵磷脂的高脂鱼(三文鱼、金枪鱼、鲸鱼等)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