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妈妈吃什么比较好 黑木耳
宝宝缺铁妈妈吃什么比较好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质、糖,尤其富含钙、磷、铁,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铁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铁185毫克,是猪肝含铁量的7倍。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作为补血佳品,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宝宝缺铁性贫血怎么调理
不少宝宝在出生后4个月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是由于妈妈在怀孕期间摄取的铁元素不足所致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所需的铁含量是正常人的4倍(每天15mg),所以孕妈妈必须吃足含铁质的食物,才能预防妊娠贫血和更好保护宝宝。
宝宝在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这时妈妈要适当逐渐增加含铁多的辅食,才能避免宝宝得缺铁性贫血。可以先从蛋黄开始,接着逐渐添加菜泥、肉泥、肝泥等食物。从副食到主食,要教导宝宝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多吃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资材、豆类食品、深颜色的蔬菜和水果等。
补铁三步曲,预防宝宝缺铁性贫血
补铁第一步:胎儿的营养由妈妈来守护
孩子在出生后的头4个月之所以不易发生缺铁是妈妈在做孕妇时的功劳,但如果孕妇时就缺铁严重,那怎样来守护宝宝呢?
轻度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但轻度贫血对于妊娠及分娩的影响不大,而重度贫血可以引起早产、低体重儿或者死产。为了预防妊娠贫血,孕期必须吃足量的含铁食品。如果孕妇或宝宝检查出贫血要及时服用铁剂补充,建议新稀宝官方商城的铁之缘片。
建议食物:动物的肝、心、肾、蛋黄、瘦肉、黑鲤鱼、虾、海带、紫菜、黑木耳、南瓜子、芝麻、黄豆、绿叶蔬菜等。
注意事项:铁元素也并非多多益善。如果孕妇长期偏食富含铁的食物,就会使身体内的铁含量增多。孕妇每天的需铁量为15毫克。(附录中有常见菜的含铁量表)
补铁第二步:满4个月起辅食补铁
4—6个月后,婴儿铁需要量增加,满4个月后要及时按月龄给宝宝添加含铁多的辅食,先从菜水、蛋黄开始,以后逐渐添加新鲜菜泥、肝泥、肉泥及铁强化食品(如强化米粉、奶粉)。
注意事项:宝宝1岁前尽量不要以牛奶作为母乳的替代品,婴儿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给婴儿喝鲜牛奶,很容易出现肠胃不消化和缺铁。
补铁第三步:从辅食到主食,宝宝都离不开铁
当孩子从辅食到能吃正常膳食,妈妈们可将食谱扩大,增加黑木耳、紫菜、大豆及其制品、芝麻,多吃新鲜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味精尽量不要用。
哺乳期吃黑木耳的好处
哺乳期妈妈的饮食质量会影响乳汁的质量,从而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那哺乳期能吃黑木耳吗?当然可以吃了,新妈妈食用黑木耳,可以缓解产后痔疮,而且哺乳妈妈常吃黑木耳,还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和宝宝罹患缺铁性贫血。
1、黑木耳并不是回奶的食物,哺乳妈妈可以放心进食。
2、黑木耳含有维生素k和丰富的钙,镁等矿物质以及腺苷类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合哺乳期妈妈进食。
3、黑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涤新妈妈肠胃的作用。
4、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原,这两种物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有利于产后减肥。
同时,由于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有利于体内大便中有毒物质的及时清除和排出,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及其它消化系统癌症的作用。
5、黑木耳有清理血管垃圾,补血活血的效果,还可以降血脂补铁。而且吃黑木耳还可以促进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新妈妈食用黑木耳,不但可以缓解产后痔疮,而且哺乳期妈妈常吃黑木耳,还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和宝宝患缺铁性贫血。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哺乳期的饮食会影响乳汁,而黑木耳性凉,如果宝宝胃肠道不好或正处于腹泻时,则建议新妈妈尽量少吃或不吃。
宝宝十个月贫血怎么办呢
宝宝出现贫血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妈妈喂养方法不正确,导致宝宝有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所以如果贫血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多吃一些补铁补血的食物来进行调理。比如可以把动物的肝脏、黑木耳、鸡蛋、紫菜、虾皮、鱼肉、瘦肉等弄碎了让宝宝适当的吃一些,因为十个月宝宝已经可以吃像香蕉一样软的食物了。如果宝宝贫血比较厉害,可以让宝宝吃一些补血的药物。
1、小儿贫血吃什么对身体好呢?
对于小孩的贫血来说,要注意和成人贫血饮食调理的区别。小孩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如成人那么好,因此,补铁的时候,尽量选用动物类的食材,当中含有的有机铁比较好吸收。而植物含有的,很多都是无机铁,小孩吃了也不一定能够吸收。因此小孩应该多吃动物肝脏、海鲜之类的食物来补铁。如果缺铁非常严重,最好可以通过口服一些补铁的口服液,可以快速补充铁质。
孕妇贫血需吃什么东西
如果孕妈妈贫血了,应该多吃动物血和肝脏、新鲜蔬菜以及黑色食物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铁物质。
1.动物的血和肝脏。动物肝脏中既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A,也有较丰富的叶酸,同时还含有其他的微量元素,如锌、硒等,能有效促进身体对铁质的吸收。
2.新鲜的蔬菜。蔬菜含有的铁物质相对比较低,而且也不利于人体的吸收,但是新鲜的绿色蔬菜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虽然不是和铁物质一样是造血的主力军,但它参与红血球的生成,算是辅助造血,所以叶酸如果缺乏,也会造成细胞贫血。
3.黑色食物。民间有一种说法,黑色的食物含有丰富的铁物质,具有明显改善营养性贫血的功效,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所以孕妇贫血不妨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
4.孕妈妈后期应该多吃含有丰富高蛋白类的食物。怀孕的后期宝宝发育的非常快,这时孕妈妈就要注意了,只要宝宝每周体重不超过1公斤,就要多吃富含高蛋白类的食物,比如牛奶、鱼类、蛋类、瘦肉、豆类等。这些食物对孕妇贫血的治疗有着良好效果。但要注意荤素结合,蔬菜、水果也要跟得上,以免过食油腻东西伤胃。
5.由于孕妇对铁需求量极大,普通的食物补充未必能满足所需。因此,孕妇缺铁性贫血还应该适当服用安全、合适的补铁产品补铁。
立秋后宝宝要多吃什么
1、萝卜
萝卜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维生素C,还含有少量蛋白质、铁等有益成分,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宝妈们可以把萝卜炖烂后喂给宝宝吃,这对于秋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感冒、扁桃体炎都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哦。
2、莲藕
莲藕能使宝宝清热、润肺、止咳,尤其适合上火的宝宝。宝妈们可以把莲藕蒸熟后做成藕泥,也可以把莲藕和排骨放在一起煲汤给宝宝喝。
3、南瓜
立秋后很多宝宝都会出现嘴唇干裂、皮肤干燥、流鼻血等上火症状,而南瓜可以大大缓解这些症状哦。宝妈们可以用南瓜煮汤、煮粥、煮饭、蒸食等。
4、蜂蜜
在秋天吃蜂蜜,可以防止“秋燥”对宝宝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宝妈们可以用不超过60℃的温开水冲服后喂给宝宝喝哦。
5、木耳
木耳有黑白之分,白木耳具有滋阴、润肺、生津的作用,可以用来调理宝宝秋季的肺燥干咳;而黑木耳中铁元素含量非常丰富,可以改善宝宝的缺铁性贫血。宝妈们可以用白木耳煮糖水给宝宝喝,用黑木耳炒肉或者煮汤给宝宝吃哦。
产后痔疮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后大多数妈妈都会产生排便困难,加上坐月子吃了大量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精细食物,更加重了妈妈们的痛苦。水果、蔬菜、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缓解症状,减轻妈妈产后便秘的痛苦。
推荐饮食调理方案:木耳羹
原料:黑木耳30克。
做法:将黑木耳择去污物,洗净,加少许水,小火煮成羹。
营养盘点: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胶质、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能够活血止血,润肺生津,治疗产后痔疮出血,同时可以预防产后贫血。
注:
哺乳妈妈常吃黑木耳,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和宝宝罹患缺铁性贫血。
小编友情提醒:有痔疮的哺乳妈妈更需补水!
水分
产后妈妈需要补充水分,因为身体和乳汁都要消耗掉大量的水。有痔疮的哺乳妈妈更需要水分来加快肠道蠕动,防止因缺水而增加排便困难。
水分对乳汁的作用
水是乳汁中最多的成分,新生的宝宝也要依靠妈妈的乳汁来补充水。哺乳妈妈饮水量不足时,就会使乳汁分泌量减少。
供给量
由于产后妈妈的基础代谢较高,出汗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高于一般人,故应多喝水。每天大约要喝6~10杯水,每杯250毫升,而妈妈会每天供给宝宝大约0.5~0.6升水。
哺乳妈妈早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以润滑肠胃,让消化液得到足够分泌,刺激肠胃蠕动,防止哺乳期妈妈痔疮和便秘。但最好不要喝饮料,否则不仅不能有效补充体内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身体对水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水。
小帖士:
妈妈们需要多喝一些汤水。鱼汤、鸡汤、肉汤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味道鲜美,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帮助消化、促进乳汁分泌。
孕妇每天吃多少才合适
每天能量和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
人群热量(千卡)蛋白质(克)
非孕妇女210065-80
孕中期2100+20080-85
孕晚期(产妇)2100+200(产妇500)85-100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发现其实孕产妇与非孕妇女的热量和蛋白质差别并不是很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孕妇如果缺乏热量和蛋白质外,钙、铁、碘、锌这些营养元素,对以后的健康影响较大。
钙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机体机能的重要调节元素。在怀孕的时候宝宝身体也需要钙,他会从母体中吸取。如果妈妈缺钙,日后会腰酸背痛、过早骨质疏松,严重时会导致宝宝缺钙。所以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尤其要注意补充钙,多吃以下几种食物:
(1)奶类,如配方奶粉,奶酪(最好的天然钙补充品);
(2)豆类及其制品,如黄豆、黑豆、豆腐等;
(3)河海产品,如紫菜、海带,连骨吃的小鱼、小虾;
(4)木耳、野菜及某些蔬菜,黑芝麻,骨粉;
铁
铁是生成血色素,提高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素。平时很多人认为动物肝脏含胆固醇高,怕长肥不吃,甚至怀疑猪肝、鸡肝里有毒,也是不吃,其实动物肝脏里的铁元素最丰富。妈妈如果缺铁,日后气虚、怕冷、容易生病,严重的会导致宝宝贫血。
(1)动物肝脏、全血
(2)黑木耳、海带
(3)畜禽肉类、鱼类等促进铁的吸收
(4)绿色蔬菜,如菠菜,但植物铁吸收非常低
(5)强化铁的米粉、奶粉、酱油
准妈妈如何补充矿物质
一是铁的摄取。
很多孕妈妈在怀孕期间会有贫血的症状,这是因为孕妈妈缺矿物质铁而导致的,为了防止孕妈妈贫血就只能增加铁的摄入。
当怀孕从第二十周开始孕妈妈的红细胞在不断的加快扩充,而胎宝宝的需求也加大,所以在孕中期的时候,孕妈妈的妊娠孕吐或者其他反应缓解后就应该多吃点含铁的食物,比如猪血、黑木耳、海带等,这些食物中铁的含量非常丰富。特别是黑米,黑米中的含铁量是一般大米的六倍,而且除了铁之外,黑米还含有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都远比一般大米高,而且有开胃健脾的功效,平时可以吃点黑米粥作为电心。用铁锅炒菜也是增加铁含量的一种方式。
二是钙的摄取。
钙也是人体不可以或缺的一种矿物质。在孕妈妈怀孕两个月的时候胎宝宝开始骨骼发育然后是牙齿的钙化都需要很多的钙质,特别是到孕中期的时候,胎宝宝快速成长,就要从母体中吸收大量的钙质,所以这个时候孕妈妈应该补充很多钙质,预防胎宝宝因为缺钙而导致平衡失调。
钙对于胎宝宝和以后宝宝的成长都是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作用于宝宝的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如果缺钙的话宝宝以后就会显得比较矮小,发育比较慢,比较不会长高,牙齿的生长速度也比较慢。而且钙质还会影响到宝宝的智力神经发展,还有免疫力系统的完善也会受到阻碍。
而对于孕妈妈来说,缺钙会时孕妈妈觉得腰酸背痛,还容易小腿抽筋,骨质酥松,牙齿也会有所松动,所以孕妈妈要通过饮食补充钙质。比如多吃点牛奶、虾、海带等,严重者要在医生的引导下服用钙片。
三是锌的摄取。
锌是直接影响宝宝智力发育的一种矿物质。而且缺锌会影响到孕妈妈的味觉,造成孕妈妈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好,所以孕妈妈在饮食中药多吃些瘦肉、海产品还有豆制品等。
宝宝缺铁妈妈吃什么 补铁食谱
原料:鲜猪肝50克、鲜瘦猪肉50克、大米50克、油15毫升、盐少许。
做法:
1、将猪肝、瘦肉洗净,剁碎,加油、盐适量拌匀。
2、将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将熟时加入拌好的猪肝、瘦肉,再煮至肉熟即可。
功效:本品富含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铁、锌、铜,是补铁补血佳品。
原料:黑木耳,黄豆,红枣,盐、水适量。
做法:
1、将黑木耳、黄豆、红枣分别洗净,加水泡涨。
2、然后一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炖至熟烂,加精盐调味即成。
功效: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能补铁;枣中富含钙和铁,对防治贫血有重要作用。
产后痔疮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产后大多数妈妈都会产生排便困难,加上坐月子吃了大量含蛋白质、脂肪较多的精细食物,更加重了妈妈们的痛苦。水果、蔬菜、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以缓解症状,减轻妈妈产后便秘的痛苦。
推荐饮食调理方案:木耳羹
原料:黑木耳30克。
做法:将黑木耳择去污物,洗净,加少许水,小火煮成羹。
营养盘点: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胶质、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能够活血止血,润肺生津,治疗产后痔疮出血,同时可以预防产后贫血。
注:
哺乳妈妈常吃黑木耳,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和宝宝罹患缺铁性贫血。
产后妈妈需要补充水分,因为身体和乳汁都要消耗掉大量的水。有痔疮的哺乳妈妈更需要水分来加快肠道蠕动,防止因缺水而增加排便困难。
水是乳汁中最多的成分,新生的宝宝也要依靠妈妈的乳汁来补充水。哺乳妈妈饮水量不足时,就会使乳汁分泌量减少。
由于产后妈妈的基础代谢较高,出汗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高于一般人,故应多喝水。每天大约要喝6~10杯水,每杯250毫升,而妈妈会每天供给宝宝大约0.5~0.6升水。
哺乳妈妈早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以润滑肠胃,让消化液得到足够分泌,刺激肠胃蠕动,防止哺乳期妈妈痔疮和便秘。但最好不要喝饮料,否则不仅不能有效补充体内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身体对水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水。
产后痔疮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推荐饮食调理方案:木耳羹
原料:黑木耳30克。
做法:将黑木耳择去污物,洗净,加少许水,小火煮成羹。
营养盘点: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胶质、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能够活血止血,润肺生津,治疗产后痔疮出血,同时可以预防产后贫血。
注:
哺乳妈妈常吃黑木耳,可以有效防止自己和宝宝罹患缺铁性贫血。
小编友情提醒:有痔疮的哺乳妈妈更需补水!
水分
产后妈妈需要补充水分,因为身体和乳汁都要消耗掉大量的水。有痔疮的哺乳妈妈更需要水分来加快肠道蠕动,防止因缺水而增加排便困难。
水分对乳汁的作用
水是乳汁中最多的成分,新生的宝宝也要依靠妈妈的乳汁来补充水。哺乳妈妈饮水量不足时,就会使乳汁分泌量减少。
供给量
由于产后妈妈的基础代谢较高,出汗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高于一般人,故应多喝水。每天大约要喝6~10杯水,每杯250毫升,而妈妈会每天供给宝宝大约0.5~0.6升水。
哺乳妈妈早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以润滑肠胃,让消化液得到足够分泌,刺激肠胃蠕动,防止哺乳期妈妈痔疮和便秘。但最好不要喝饮料,否则不仅不能有效补充体内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身体对水的需求,造成体内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