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丝菌病的检查
丹毒丝菌病的检查
1.活检
厚皮片培养分离红斑丹毒丝菌优于病损扩展边缘处的针刺吸取物培养,从磨损鲜红的丘疹所获取的渗出物作培养也具有诊断价值。
2.细菌分离试验
为诊断丹毒丝菌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需从血液或滑膜液分离细菌。
3.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试验
编码为16srRNA的红斑丹毒丝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的PCR扩增试验有助于快速诊断。
脚上灰指甲的常规检查包括哪些
脚上灰指甲可以做以下检查方法。甲下型甲癣取病甲做PAS染色易找到真菌,可见菌丝及关节孢子局限于甲板的最下部。真菌性白甲的真菌菌丝只局限于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较深层。在甲板上部见大量菌丝及不规则形的关节孢子,较甲下型所见菌丝更大更宽。
甲下型甲癣由于其真菌量较少,且常位于甲板的最下部,较难诊断。其他真菌性白甲及甲癣从临床表现结合真菌检查诊断不难。真菌检查包括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等。真菌直接镜检简单易行,临床应用普遍。根据病甲表现: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钩状甲、甲沟炎等有助诊断。
甲癣可引起疼痛和不适,易引发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丹毒或蜂窝组织炎等深部组织和器官感染的全身症状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害生命,女同胞患甲癣可传染到阴部,形成霉菌性阴道炎和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等难以治愈的妇科病。
孢子丝菌病怎样治疗
1、治疗
1.内服药
(1)碘化物:5%~10%碘化钾3g/d,可渐增加到6~8g/d,损害消失可继服2~4周,一般疗程2~3个月。碘化钾饱和液10滴/次,3次/d,可渐增加到40滴,3次/d,一般1周见效,1~2个月可治愈。口服碘化钾有消化不良或恶心、呕吐、胃纳不佳等胃肠道反应时,可用碘化钠1g/d静脉推注。如患者有肺结核,碘化钾不宜应用。
(2)灰黄霉素:效果较差,一般不用。对碘过敏者可考虑,0.8g/d,持续1~3个月。
(3)氟胞嘧啶:按100~200mg/kg体重,直至痊愈。
(4)伊曲康唑:①淋巴管型:100~200mg/d,持续3~6个月;②固定型:50~100mg/d,持续3~6个月。
(5)特比萘芬:2次/d,每次0.25g,一般服1~2个月。
(6)氟康唑:200~400mg/d。
(7)两性霉素B 对皮肤淋巴管型及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可以应用。首次剂量3~5mg,成人可加到30~35mg,持续1~2个月。
2.外用药 2%碘化钾或0.2%碘溶液可外用;2%球红霉素二甲亚砜透剂,2次/d;两性霉素B250~500mg,二甲亚砜30ml,甘油20ml,水50m1,配制成透剂外用;温热疗法45℃电热器局部加温,3次/d,每次60min,对孤立损害有效。
2、预后
皮肤淋巴管型,结节逐渐软化、破溃形成慢性溃疡,不易愈合。愈后可形成瘢痕。
孢子丝菌病预防
这是由孢子丝菌引起的深部霉菌病,主要侵犯皮肤,偶尔也可侵犯粘膜,肺,脑膜和其他内脏器官,发病前,皮肤常先有外伤史,再接触带菌的泥土或植物,病菌就从损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大约经过1~3周,就在最初侵入的部位产生象疖子样的损害,一般不痛,也不发热,溃破后形成溃疡,流脓不多;也可为丘疹,疣状损害,斑块,菜花样假性肿瘤等,损害可长期固定于一处,或沿淋巴管向上蔓延,产生一串类似损害,数个至数十个排列成条状, 一般以上肢发病的机会最多,下肢次之,近几年来面部也相当多见, 极少数可侵入血液,引起皮肤和内脏的广泛播散,挤出损害中的脓血作培养,常能分离出病原菌,即可确定诊断, 碘化物对本病有特效,一般用10%碘化钾溶液,每次10ml,每日三次,口服,疗程在2~3月,局部温热疗法可起辅助作用, 防止皮肤外伤对预防本病很重要,病人换下的敷料应烧毁,以免污染环境,感染他人,在本病高发区应做好宣传工作。
氟康唑和酮康唑有何不同
1~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两个大类,三唑类和咪唑类
2~酮康唑,是咪唑类。它对于念珠菌病、各种深部真菌病和皮肤癣菌病有效。但酮康唑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不定,以及对类固醇合成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严重重症真菌病方面的应用
3~伊曲康唑,为三唑类药物,与酮康唑相似,但抗菌谱更为广泛,副作用更少。除了念珠菌感染、孢子丝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皮肤癣菌病和足分支菌病以外,它还可以治疗曲霉病。隐球菌病也可用伊曲康唑治疗
丹毒丝菌病病因
红斑丹毒丝菌(以前称隐袭丹毒丝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胞,不活动的微嗜氧杆菌,分布于全世界。它主要是腐生性的,然而它可感染各种活的动物包括昆虫、贝壳类动物,鱼、鸟和哺乳动物(特别是猪)。人的感染主要是职业性的,典型的是用手操作可食或不可食动物,如感染的动物尸体,提取的产品(油脂,肥料),骨,壳时被刺伤而感染,非皮肤感染罕见,通常有关节炎和心内膜炎。
败血症的病理病因
常见致病茵
(一)革兰氏阳性菌
1.葡萄球菌本菌包括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等。
2.链球菌。
3.肺炎链球菌。
4.其他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红斑丹毒丝菌及梭状产气荚膜杆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
(二)革兰氏阴性菌
1.大肠埃希菌。
2.铜绿假单胞菌。
3.变形杆菌属。
4.克雷伯菌属。
5.拟杆菌属。
6.肠杆菌属。
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8.其他一些寄居于肠道内的通常不易致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摩拉菌属(Moraxella)、产碱杆菌、沙雷杆菌属(Serratia)、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爱德华菌属(Edwardsiella)、黄色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及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等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亦可引起败血症。
(三)厌氧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脆弱类杆菌、革兰氏阳性消化道球菌和消化链球菌。
(四)真菌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毛真菌及曲菌等。
孢子丝菌病如何鉴别
一、鉴别
应与兔热病、炭疽及其它细菌性疾病相鉴别。一般从临床看,后述各病的发病较急,查菌及血清学检查也可资鉴别;对其它真菌病如着色真菌病、芽生菌病、足菌肿、副球孢子菌病及肉芽肿性毛癣菌病等均可由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真菌等进行鉴别。对梅毒树胶肿、皮肤结核、脓皮病、马鼻疽、溴疹等可由临床结合真菌检查及血清学检查来鉴别。此外,尚应与结节病、肿瘤、痤疮、放线菌病、酒渣鼻、类肉瘤和利什曼病相鉴别。
二、护理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