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攒竹的针刺方法

攒竹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眉内侧端,正中线外侧0.5寸(眼眶上切迹处)。

简易取法:

1.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即是本穴。

2.顺眼眶边缘向内侧循摸至眉毛内侧端处,可触及眼眶有一凹陷处,即眶上切迹处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上刺向下与额平面成45°,沿皮下刺。

深度:用亳针直刺0.3-0.5寸,或向下斜刺透睛明穴0.3-0.5寸,或横刺透鱼腰1-1.5寸,留针15分钟,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及眼眶周围有胀痛感。

攒竹什么意思

攒竹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穴”:“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攒竹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攒竹穴”。小竹名意与攒竹近同。

鱼腰的准确位置图 鱼腰针刺操作手法

取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于眉毛中间,下对瞳孔处,可横刺,沿皮向两旁刺入,透攒竹或丝竹空穴,深0.5-1寸(治眶上神经痛),针的深面为额骨眉弓和其骨外膜,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禁灸。

中医针灸治病偏方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12、痢疾:针治痢疾,有较好的疗效。取中脘、天枢、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天一次。如有发热的,加刺曲池;头痛的加剌风池、百会;不发热而下痢过久的,可艾条灸关元10分钟,或隔盐灸神阙。

13、哮喘:针灸有缓解防止发作的作用。取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如吐出的痰稀白,用艾条灸20分钟;如痰色发黄时,针剌,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如果平时常灸肺俞、气海,可以防止发作。

14、头痛:头痛有正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头项痛等区别。针灸治疗,是按头痛的部位来取穴的。正头痛:取上星、合谷,攒竹,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偏头痛:取太阳、头维、外关。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顶痛:取百会、太冲、后溪,针剌,用泻法,留针20分钟。头项痛:取风池、列缺,针剌,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一次。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功能主治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宣调太阳经气,起祛风散邪,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之功,以解表为主,多用于治疗寒热头痛,眉棱骨痛,面赤颊痛,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雀目,眼睑瞤动,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诸症。

什么螃蟹适合做香辣蟹 螃蟹炒之前怎么处理

把螃蟹腹部保持向上的状态,然后用竹针刺到蟹脐里面,把螃蟹放到水里面,用刷子用力进行刷洗。之后我们把蟹脚切下来,蟹爪也要切去。再把蟹钳去掉毛,直接切成两截就可以了。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刺攒竹注意事项

为预防局部出血,攒竹穴施针时不宜深刺,出针时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本穴一般禁灸。

针刺攒竹穴怎么正确操作

攒竹的针刺方法

取穴:坐位,眉内侧端,正中线外侧0.5寸(眼眶上切迹处)。

简易取法:

1.皱眉,可见眉毛内侧端隆起处即是本穴。

2.顺眼眶边缘向内侧循摸至眉毛内侧端处,可触及眼眶有一凹陷处,即眶上切迹处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上刺向下与额平面成45°,沿皮下刺。

深度:用亳针直刺0.3-0.5寸,或向下斜刺透睛明穴0.3-0.5寸,或横刺透鱼腰1-1.5寸,留针15分钟,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及眼眶周围有胀痛感。

功能主治

攒竹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宣调太阳经气,起祛风散邪,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之功,以解表为主,多用于治疗寒热头痛,眉棱骨痛,面赤颊痛,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雀目,眼睑瞤动,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诸症。

注意事项

为预防局部出血,攒竹穴施针时不宜深刺,出针时应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本穴一般禁灸。

针灸攒竹的功效 攒竹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额神经支配,额神经是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额部皮肤及上睑。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眶上动,静脉。

3.眼轮匝肌:由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支配。

4.皱眉肌:位于眼轮匝肌眶部及枕额肌额腹的深面,两侧眉弓之间肌纤维起自额骨鼻部,斜向外伤,终于眉部皮肤。受面神经颞支支配。

眼皮跳按什么穴位 攒竹穴

位置:天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

按摩方法:四指并拢弯曲置于攒竹穴,拇指指腹置于太阳穴。食指从攒竹穴位置开始刮眉,刮至眉毛尾部。接着食指的第二节指关节回到攒竹穴,微微用力顺时针打圈5下,逆时针打圈5下。持续上诉动作五次。

主治:口眼斜歪、迎风流泪、目赤肿痛、眼脸跳动、眼睛充血等眼部常见疾病。

针灸巧治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若病因不除,甚至会双侧发作,令人一脸怪相,说话用眼均不方便。

根据《灵枢官针》中有关“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的记载,笔者将仿针刺与足部按摩结合起来,创竹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取穴针灸,对发病在一年以内者效果尤为显著。

具体方法是:选择坚韧的竹扦削制成竹针,消毒备用。取足部反射区之脑、三叉神经、肝、肾、眼、耳区,十四经穴太冲、太溪、解溪、涌泉。先行竹针点刺,再以指腹揉按之。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可单针治疗,也可多针集束使用。

本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足部反射区原理设计的。治则遵循补益肝肾,平肝熄风,养血舒筋,缓急制动,立意上病下取、以下治上。竹针能比金属针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多点集束式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传导,使大脑皮质和受损神经获取充分的良性调节信息,从而调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修复受损神经,或者解除病理性压迫和干扰,缓解面肌痉挛。

花粉过敏眼睛痒该怎么办 针灸疗法

出现花粉过敏眼痒的患者可以采取针灸疗法治疗,但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功效:祛风化湿,清热解毒,通络止痒

取穴方法

晴明:于目内眦外上方陷中取之。

攒住: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太阳:太阳穴的正确位置是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合谷: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曲池:位于人体手肘弯曲有横纹的凹陷处

阴陵泉

针法:晴明直刺0.5寸。攒竹向下凭此0.3寸。太阳向下凭此0.5寸。合谷直刺0.5寸。曲池直刺1.5寸。阴陵泉直刺1寸。

怎么按摩对眼睛好 按攒竹穴

1.以双手拇指指端分别置于霜攒竹穴,按下时吸气,呼气时还原,以有酸胀感为佳,重复5-7次。

2.以双手中指指端有节奏的敲两侧攒竹穴,重复16次。

3.以双手中指指端揉两侧攒竹穴,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8次。

按攒竹穴有防治眼病的作用。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好不好

面肌痉挛是慢性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自发缓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现患侧面肌瘫痪和萎缩,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仅限于眼轮匝肌时,应与功能性眼睑肌痉挛鉴别,后者不向下面部扩展,且常为双侧性。当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颅神经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或件有肢体不自主动作时,应考虑颅内病变,需去医院诊治。患者朋友可以选择针灸治疗的方法治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若病因不除,甚至会双侧发作,令人一脸怪相,说话用眼均不方便。 根据《灵枢官针》中有关“远道刺者

针刺治疗假性近视

采用此法治疗时,患者需取仰卧姿势并闭眼放松,针刺的部位为攒竹、承泣、太阳、合谷、足三里、光明等穴位。针刺时,采用75%乙醇常规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选用0.30mm×25mm一次性针灸针,斜刺或平刺0.3-0.5寸,后接电子脉冲治疗仪,留针25分钟。此法所刺穴位在中医经络理论中被称为“目系”,分布在头顶、颈项甚至手腕、腿部,虽离眼部有一定距离,但通过舒通所属经脉的气血,可迅速起效,具有痛苦小的特点。能调节视神经、舒缓睫状肌,减轻视疲劳,提高远视力。

鼻炎怎么按摩可以缓解 按摩治疗鼻炎的穴位有哪些

揉印堂穴:用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印堂穴,用食指端按于右侧攒竹穴,无名指端按住左侧攒竹穴,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揉素穴:鼻尖有个素穴,用右手掌心按在鼻尖上,逆时针方向揉50下,再用左手掌心按鼻尖顺时针揉50下。 点揉迎香穴:用双手食指端的侧面同时按住鼻梁双侧的迎香穴,点按各50下。 揉承泣,四白穴:用双手中指端,以雀啄眼球直下眼眶下缘的承泣穴和目下一寸出的四白穴各50下。

中医治疗干眼症

一. 肺阴亏虚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频频眨眼,眼疲劳,视力下降,荧光素染色早期结膜上着色,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少苔。治法:滋阴祛风。加减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赤芍、丹皮、玄参、麦冬、防风、菊花、蝉蜕、甘草。 二.阴津枯竭证 眼干涩,灼热,畏光,口干咽燥,皮肤干燥,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着色,舌质红,干燥无苔。治法:滋补肝肾。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白参、麦冬、天花粉、石斛、菊花、蝉蜕。 针刺治疗 一.取穴;承泣、攒竹、太阳、迎香、风池。每日1次,每次行针30分钟

甲亢患者来针灸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平瘿、气瘿;2、上天柱、风池。 配穴:分2组。1、内关、间使、足三里、三阴交;2、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平瘿穴位置:在颈4~5椎间旁开7分处。 气瘿穴位置:相当于天突穴,视甲状腺肿大情况,而稍有出入。 上天柱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二)治法 第1组主穴和配穴主治甲状腺亢进症之高循环动力、高代谢症状;第2组主穴和配穴主治内分泌突眼症。以主穴为主,酌加2~3个配穴。平瘿穴要用徐进徐出之导气法,进针0.5~1寸许,得气后作徐入徐出手法,使针感达喉结下;气瘿穴进

颧髎位置在哪里 颧髎常用配伍疗法

1、配翳风,下关,太阳,攒竹,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㖞斜,面痛等。 2、配风池,太阳,阳白,四白,大迎,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眼睑瞤动。 3、配风池,颊车,下关,曲池,合谷,针刺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治疗风热齿痛。 4、配下关,颊车,四白,内庭,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颊肿,面赤,面赤等。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疗法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般认为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刺激、感染等应激状态是本病的常见诱因,而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 以下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有效疗法: (1)针灸 ①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a.气瘿、三阴交、复溜。b.上天柱、风池。配穴:a.阴虚火旺配间使、神门、太冲、太溪;气阴两虚配内关、足三里、关元、照海。b.攒竹、丝竹空、阳白、鱼腰。 气瘿穴位置:相当于天突穴,视甲状腺肿大程度而稍有出人。 上天柱穴位置:天柱穴直上5分。 操作:主穴和配穴之第1组用于甲亢之高循环

近视的中医治疗方法

刺灸法 治则 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处方 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风池 肝俞 肾俞 方义 睛明、攒竹、承泣为治疗眼疾常用穴,有清肝明目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之交会穴,有通经活络、养肝明目之功,肝俞、肾俞配光明可调补肝肾,益气明目。 随证配穴 脾胃虚弱—四白、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 毫针刺,平补平泻,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可施补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选穴 眼 肝 脾 肾 心 方法 毫针刺,每次2~3穴,每次留针30~60min,间歇运针;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

偏历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偏历常用配伍

1.配肺俞,水分,阴陵泉,合谷,针刺泻法,疏风利水,治疗外感风邪之风水。 2.配水道,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 3.配睛明,攒竹,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退翳,治疗风热目赤肿痛,目翳等症。 4.配风池,听会,腕骨,中渚,侠溪,针刺泻法,疏风清热,行气利窍,治疗风热上扰之耳鸣,耳聋。 5.配太渊,少商,尺泽,合谷,针刺泻法,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治疗风热咽喉肿痛,咳喘等症。 6.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除痹止痛,治疗经脉痹阻

最新治疗近视的方法有什么

1、针灸治疗:按局部取穴(即眼部穴位)为主,全身取穴为辅的取穴原则,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的需要,选出2-3个穴位组,定期轮换使用穴位。 (1)体针:常用下列数组穴位:承泣、睛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太冲,照海、丝竹空等,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常取穴神门、肝、脾、肾、眼、目1、目2或在耳区寻找痛点,或用王不留行籽等压穴,每天自行按摩3-4次。 (3)梅花针:用梅花针轻轻打刺太阳穴;或打刺背部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