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该怎样筛查呢
大肠癌该怎样筛查呢
(一)对平均危险人群的筛检
据资料表明,中国人直肠癌75%以上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凡老年人体检时,应将直肠指检列为常规,遇病人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也应行直肠指检。
许多患者发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但未能及时进一步检查,结果延误诊断,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应引以为戒。一般人在40-50岁时,结肠癌、直肠癌发病率开始明显上升,大约75%的大肠癌发生于这些平均危险人群中。对这些平均危险人群,应从50岁开始,每年行大便潜血检查,连续3次,无症状阳性者的癌肿发现率在1%以上。如任何一次标本阳性,则行乙状结肠镜及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另外也可采用每5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5-10年进行一次气钡对比灌肠造影,或每10年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
(二)高危人群的筛检
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包括:
1、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肠癌,则本人患该病的危险性增加,应于40岁时开始行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或二者兼施的标准筛检。
2、曾行大肠癌根治术者,发生复发性癌或新癌的危险性增加。术后要动态观察癌胚抗原(cea),若cea持续不降或短期下降又复升高者,要考虑切除不完全或复发的可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探查肿瘤的存在。如果行大肠癌切除术者术前未进行彻底检查,则推荐术后1年内行结肠镜检查。如果本次或术前结肠镜检查显示正常,则下一次结肠镜检查可在3年后进行,以后每5年检查一次。
3、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由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所致。该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20-30岁时,可导致结肠发生成百上千个腺瘤。40岁以后,携此基因者几乎100%发生癌变。对于这种家系成员,应接受遗传学咨询,并从青少年时期即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4、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与息肉的大小相关。息肉愈大,癌变机会愈多。初次检查发现腺瘤,一律电切活检,证实为腺瘤者,3年后应随访进行结肠镜检查。如第一次随访检查显示正常或发现单个小型管型腺瘤,则下次随访检查可延至5年之后;相反,如息肉体积大,数目多,则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
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直肠癌,是一种在同一家族中有多个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凡疑及该病的个体,应从20岁-30岁开始每1-2年,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6、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增加。这种危险于患病后8年开始,以后持续稳定增加。对全结肠炎患者应于患病8年后,左结肠炎患者于患病15年后,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7、过去一直认为黑斑息肉病患者息肉不会癌变。但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黑斑息肉病病人患癌的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一项调查显示黑斑息肉病病人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23%。因此,对于黑斑息肉病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诊和检查治疗。对10岁以上患者,常规每两年行全消化道造影检查;20岁以上患者,每两年还应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
8、对于大于1厘米的息肉,尤其有腹部症状者,应尽可能经内镜电灼,择期剖腹手术或在纤维结肠镜的辅助下经腹腔镜切除息肉或病变肠段;25岁后,每年接受包括腹部、盆腔的全面检查;女性患者还应行乳腺检查、宫颈涂片和盆腔b超检查。
女性体检需要检查些什么
A、女性常规体检检查啥?
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可发现各种病原菌感染导致的阴道炎,有否假丝酵母菌(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淋菌检查:可知道有否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疾病。
子宫附件B超:检查有否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变等子宫、卵巢、输卵管情况。
乳腺彩超:检查有否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乳腺病变。
乳腺三维彩超:利用三维成像原理,较之乳腺彩超更为清晰,能发现更细小的病变并对肿块进行分级,同时可以检查判断附近及腋窝淋巴结(乳腺专家对可疑患者建议首选乳腺三维彩超)。
宫颈防癌普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检查有否宫颈癌、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最重要的手段;HPV检查: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HPV检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已经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检查。
B、女性防癌体检
刘娟指出,常规健康体检和防癌检查不是一个概念,防癌筛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一个部位进行检测;通过体检预防癌症,对于女性而言要将常规妇科检查和防癌筛查结合起来,取两者之长,才是保障健康的有效方式。
四种常见癌的筛查标准
●乳腺癌
20到39岁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到医院进行一次门诊乳房检查;30岁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女性(具体年龄也可以听从医生的意见)应该进行乳腺三维彩超,必要时同时进行乳腺X光钼靶检查,甚至磁共振成像。40岁以上,属乳腺癌普通风险的女性应该进行由医生实施的门诊乳腺年检和乳腺三维彩超。
筛查手段:专业触诊、乳腺三维彩超、钼靶片、肿瘤标志物CEA、CA15-3
●宫颈癌
宫颈从炎症发展到恶性癌变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只要定期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便能早期发现。
筛查手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检测
●子宫内膜癌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孕不育、绝经延迟或长期使用雌激素、他莫昔芬者;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或家族中有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有人出现了大肠直肠癌基因突变;家族中存在可能的直肠癌常染色体主导的遗传易感性,但是没有进行基因检测,这些都属于危险因素。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妇女,应考虑在35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查。
筛查手段:阴道超声(TVS),或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
●卵巢癌
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卵巢癌筛查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的高危人群和50岁以上的绝经妇女。
筛查手段:妇科三合诊、阴式彩色B超和血清CA125的检测,专家建议三种方法联合应用
C、体检注意事项?
●体检前一晚10点后至体检前不要进食(包括不要喝水),保持空腹。
●体检前1-3天最好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体检前一天不要剧烈运动,不要饮酒。
●女性月经期间不适合做妇科体检,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
●怀孕或可能已受孕,事先告知医护人员,勿做X光检查。
大肠癌筛查刻不容缓
据北京市卫生局卫生播报:北京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速度不断加快,2007年排在该市居民死因之首,其中肠癌成为排在肺癌、肝癌之后的高发肿瘤。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肠道健康。
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
据市中医院外四科主任李升明介绍: 93%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一种癌前病变),从腺瘤发展到癌需5~7年。由于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多数无症状,但也会少量出血,因此,定期进行粪隐血试验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筛查方法。
粪隐血试验就是检出眼睛看不出来的粪便中的微量血液,从而提示人们肠道健康状况。值得注意的是,大肠癌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往往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而有症状患者在就诊时多是中晚期,有的已经转移或合并许多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所以,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发现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并进行治疗,是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提高大肠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早诊治能接近治愈状态
大肠癌根据浸润程度和有无转移,分为四期,一、二期浸润比较浅,治疗后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85%以上,接近治愈状态,所以也称可治愈的癌。 三、四期由于浸润深或已转移,患者生活质量较低且预后不良。
我们曾对“无症状人群”普查和“有症状患者”进行比较:前者早期癌和较早期癌几率为91.7%,后者就诊组早期大肠癌的几率仅为41.1%;治疗机会和治疗效果前者也远远好于后者。我们还对一组3002名50岁以上人群连续进行大肠癌普查,16年间共发现21例大肠癌和497例大肠腺瘤,大肠癌中早期癌占94.44%;大肠腺瘤在肠镜下切除,随访仅有1例癌变,充分肯定了无症状人群筛查对大肠癌防治的作用。
30岁以上每年应做粪隐血检测
大肠癌和癌前病变不仅属于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中青年人群也应重视。3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时都要做粪隐血检测。大肠癌患病的高危人群,在进行粪隐血检测的同时,要做患癌风险预测。
大肠癌患病的高危人群包括:本人曾患过大肠癌或大肠腺瘤;直系亲属患有大肠肿瘤,亲属中有多人患有其他恶性肿瘤;10年以上不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有盆腔肿瘤并接受放疗的患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等。这些高危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4倍,而且发病年龄小,所以更应密切关注肠道健康,有症状及时就诊,无症状定期筛查。
卵巢癌早期筛查
1.什么是卵巢癌筛查?
卵巢癌是目前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原因是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多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寻求一种或多种组合的检测方法以便发现易于治疗的早期卵巢癌,即卵巢癌筛查。然而,至今并没找到一种理想的方法可筛查卵巢癌,降低其死亡率。建议:
●无卵巢癌家族史女性不行卵巢癌筛查,除非是参加临床试验;
●有卵巢癌高危因素者的女性患病风险增大,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可行卵巢癌筛查。
2. 何为卵巢癌的高危因素:
患卵巢癌风险增加的因素:
●高龄;
●有一个或数个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亲属;
●基因异常,BRCA1、BRCA2突变者;
●有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病史及相关基因者;
●未生产者;
●肥胖者。
患卵巢癌风险降低的因素:
●使用激素避孕(药物、膜片、阴道环、注射剂)者;
●妊娠、哺乳者;
●输卵管结扎或切除史者;
●子宫或卵巢切除史者。
3.卵巢癌筛查的优点和缺点?
筛查是为了发现无症状的易于治疗的早期卵巢癌。由于目前尚无成熟的筛查方法,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其优缺点。
●优点——能够在可治愈阶段发现早期卵巢癌,减少死亡率,是卵巢癌筛查的潜在优点。
●缺点——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是卵巢癌筛查潜在缺点。假阳性即检测为卵巢癌,但实际上不是,这可能导致许多健康女性接受不必要的手术,而手术可能带来焦虑、创伤,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同时也要支付昂贵的手术费用;假阴性即实际为卵巢癌,但检测未发现,这将遗漏掉早期患者,直到晚期才被发现,患者面临治疗困难且预后不良。
4. 对高危女性进行筛查
通过研究找出卵巢癌筛查最佳组合方式。具有卵巢癌高危因素女性的有效筛查方式包括检测血清CA125、盆腔超声或者两者相结合。
①CA125——近80%卵巢癌患者CA125(一种糖蛋白质)水平高于正常,可以通过血液检测出来,是常用于卵巢癌患者的监测指标。人们希望通过CA125水平来判断有无罹患卵巢癌风险。然而,CA125水平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也可升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腺肌病
●肝脏疾病(肝硬化)
●盆腔感染
●其它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肺癌和胰腺癌
还有正常女性月经期或妊娠期CA125水平也可高于正常。因此,不推荐单独使用CA125用于卵巢癌筛查。
②盆腔超声——盆腔超声利用声波来成像显示盆腔内脏器,包括卵巢。包括经腹、经阴道超声。当用于卵巢癌筛查时,经阴道超声可发现80-l00%卵巢癌患者。然而,超声并不总是能分辨卵巢癌与普通卵巢疾病(卵巢良性肿物、内异症)。假阳性的超声结果(不包括非正常检查)可能导致用于卵巢癌评估的更多检查或是不必要的手术。因此,不推荐单独将盆腔超声用于卵巢癌筛查。
③CA125联合盆腔超声——CA125结合盆腔超声应该更适用于卵巢癌筛查,但结果有点令人失望:
●许多女性因假阳性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CA125或盆腔超声提示异常但未找到肿瘤组织);
●部分研究得出CA125和盆腔超声可以发现更多的易于治疗的早期癌,但其它研究未得出相同结果。还没有研究显示这些筛查可以降低卵巢癌死亡率。
尽管不如人意,相比CA125或盆腔超声,联合检查的准确率还是高一些,仍为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
5. 哪些人应该筛查?
● 有家族史者——有一位或超过一位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有明确卵巢癌家族史。这部分女性应该和遗传咨询师讨论是否需要行BRCA1、BRCA2基因检测;
●有BRCA基因突变者,并且卵巢在体;
●患Lynch综合征(也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者 ;
●应做基因检测(有高危家族史)但本人却选择不做的人群。
6. 早期卵巢癌有哪些症状?
卵巢癌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出现:盆腔或腹部不适、膨隆、食欲不振或饱腹感、腹围增加或尿频等。然而,这些症状无特异性,也可由其它疾病发生。
大肠癌:七类人罹患几率大
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可达90%,且直肠癌的保肛可能性相对较大,而晚期大肠癌(伴有转移者)治愈率低于10%。遗憾的是,到医院就诊的大肠癌患者中有2/3为中晚期患者,他们的五年存活率不足50%。可见,早发现、早治疗是治愈大肠癌的关键,筛查可以帮助患者在早期(无症状期)发现大肠癌,从而早期治疗,达到治愈效果。
因此,七类高危人群需做大肠癌筛查——
一是一级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患过大肠癌;或有一个50岁以前患大肠癌,则本人罹患几率大,因为大肠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二是患过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已经治疗(如手术、肠镜下电切)者。据统计,约有30%~50%的大肠癌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以腺瘤性息肉恶变较常见。
三是曾患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曾患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这些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接受过放疗者,大肠癌的发病机会较常人高2~3倍。
四是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当人体胆囊被切除了,肝脏分泌出的胆汁没有了储存的地方,便持续不断地排进肠道,被肠道中的细菌分解,产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级胆酸”,这种致癌物常年作用肠粘膜,就有可能使受刺激的肠粘膜癌变。据西方许多研究资料报告,这个变癌的过程大概需要10~15年以上。
五是本人患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十年以上未愈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癌前病变,患病后第一个10年,大肠癌发生率约3%;以后每年增加20%。
六是FAP及HNPCC家族成员。FAP,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基因缺失引起,存在遗传性。病患40岁以后可癌变,55岁几乎100%癌变。HNPCC,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为基因突变所致,占大肠癌的5%~10%。
七是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大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腹泻交替、排便后仍有便意,里急后重等。粪便异常:如血便、粘液便(大便带鼻涕状物)、脓血便等。
中国人最常得这 结直肠癌
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有结肠息肉病史或者家族里有人患上结直肠癌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健康饮食,适当多吃蔬果和粗粮,红肉、高脂食物的摄入则要少一些,定期筛查。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所有人都从 50 岁起,进行以下任何一项结直肠癌筛查:
每 10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钡剂灌肠检查;
每 5 年进行一次 CT 结肠成像检查。
癌症筛查能为早期发现癌症提供线索,除此之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掉不良嗜好,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癌风险。
预防大肠癌的三种方法
对付癌症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3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很有必要。尤其是三类高危人群:肥胖、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饮食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出现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尤其是血与大便混合)、泡沫样大便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检查手段有大便隐血实验(成本低)、直肠指检(方便)、肠镜检查(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可做活检)。
每天三种高纤维果蔬
很多大肠癌患者的饮食结构都不合理,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吃的太细,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毒素就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引起病变。因此,预防大肠癌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坚持每天至少吃三种高纤维果蔬,如芹菜、西兰花、韭菜、菌菇类、红薯、玉米、苹果等。
每天运动三十分钟
大肠癌在白领中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和久坐、运动少有很大关系。运动少,肠胃蠕动慢,会增加肠道癌变风险。
经常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三分之一。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以稍微感觉有些大喘气为宜。
癌症的预防工作其实不会很困难,只要保持好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了,不要吃的不要吃不该碰的不要碰,多走动,预防癌症就这么简单。
中年男人保健养生三大要点
1.健身
运动是中年男人保健养生的一大要点,然而,很多中年男人却没有进行足够的体力锻炼。其实保持锻炼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帮助你维持身体的强度和弹性,改善心理功能,降低您的健康风险,甚至有助于缓解慢性疼痛。所以中年男人要在开始锻炼前了解必要的中年男人保健养生知识,找到喜欢的运动并开始慢慢活动。尽量加强练习,可做简单的伸展和平衡练习,比较好的运动选择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园艺,太极拳和专为中年男人开展的锻炼课程。
2.克服睡眠障碍
研究表明,许多中年男人因为生活压力等种种原因很容易没有得到足够的睡眠。失眠和白天过度嗜睡是许多中年男人常见的问题。良性前列腺增生,可能会导致夜间频繁排尿而扰乱睡眠。如果你被睡眠问题困扰,这些中年男人保健养生的知识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1.请确保你的卧室是黑暗和安静的。2.调整你就寝时间,每天在同一时间起床和睡觉。3.睡前至少提前一小时关掉电视。4.通过洗澡或听轻音乐睡前放松下来。
3.定期检查身体
中年男人保健养生,一般建议经常检查以下内容,以保障中年男人的健康:血压筛查;骨密度测试检查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流失);胆固醇筛查大肠癌筛查;牙科检查;糖尿病筛查;眼科检查;听力测试;前列腺癌筛查。
防治结直肠癌误区
早期筛查不重视
筛查和普查是非常重要的减少肠癌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讲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分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高危人群的筛查年龄和筛查的频度不同,年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年龄发生率是不同的,所以筛查的价值是不同的。
事实表明,推广筛查、普查可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0年以前,欧美一些国家就已在全国推广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查。“2001年至2012年,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每年下降3%。”蔡三军教授说,筛查在其中的贡献率超过50%。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列第三,高达31/10万,直追欧美国家。然而,患者的早诊率远落后于国外,确诊时约60%的患者是中晚期。自2008年,上海市科委启动了重大专项结直肠癌筛查项目,针对10万对象筛查,通过大便潜血、肠病、病理检查,发现阳性23%,结果发现了腺瘤和其他癌前病例61.1%。
“筛查技术很简单,难在转变观念。”解放军307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徐建明教授指出,大便潜血检查和肠镜检查就能发现一些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患者,有家庭史的高危人群尤其应定期检查。他建议,如果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泻常规治疗无效等症状,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因为这些都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表现。
术后护理和心理辅导易被忽视
只关注治疗环节,忽视术后护理和心理辅导,是癌症治疗中普遍存在的严重误区。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顾晋教授曾多次指出,目前,我国在癌症治疗中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医院缺乏对患者的疾病知识沟通和规范治疗的教育,结果就是良好的治疗方案未能在实践中完美实施。
目前,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来说,存在失访、随意停药换药或过量用药等情况,良好的手术效果付之东流,患者饱受疾病复发、转移、不良反应的困扰。临床实践表明,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消化道肿瘤治愈率的最佳途径。然而,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正在普遍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癌症患者在治疗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独特的。只有为癌症患者提供身心上的全方位关怀,帮助患者科学地管理疾病,才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然而,由于术后护理、患者心理等环节常被忽视,往往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影响着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
中青年出现贫血应警惕结肠癌
结肠癌患者早期会缓慢少量失血,逐渐出现贫血。轻度贫血时组织和器官功能可以代偿,患者常无明显临床表现,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到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时已是晚期。结肠癌的发病与环境 (尤其是饮食)、遗传、体力活动、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
林先生今年40岁,3个月前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贫血,但由于工作繁忙,拿到体检报告后也没有细看。最近因为有些腹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竟然得的是结肠癌。
患者发现贫血时,如果怀疑大肠肿瘤就应该进入大肠癌筛查程序,做大便隐血试验及肛门指诊检查。如果指诊检查阴性,大便隐血实验阳性应该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肠镜检查;如肠镜检查阴性,大便隐血试验复查阳性,应做全结肠镜或气钡双重造影。如为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及时治疗后治愈的可能性很大。
建议普通人群特别是中青年人,饮食要均衡,增加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的摄入,加强锻炼,积极处理癌前病变对预防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权威解读癌症"遗传"与"传染"
有部分癌症确实与遗传有关,比如我们常见到的大肠癌、乳腺癌等。那么这些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癌症就没有办法预防只能听到由命吗?当然不是,首先癌症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即便是遗传相关的,也只是遗传的易感性,只是说明有更高的患癌风险,不等于父母直系亲人得癌了或者你携带某个癌症易感基因你就一定会得癌,会不会得癌,后天的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因素。只要提高防癌意识,减少或避免环境致癌因素的接触,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重视癌症的筛查早诊,比如,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比普通人更早更积极进行防癌筛查,查肠镜等;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将乳腺癌筛查的年龄提前,比如30岁甚至20岁以后就开始,比其他人更重视更积极,甚至某些情况下行预防性乳腺切除术也是可以考虑的。只要做得好,由于比其他一般人更重视更注意保健更注重筛查早诊,可能得癌的概率反而更低些,或者即便得癌症,由于重视,早期发现的概率反而更高些,从而治愈的概率更高。
“癌症会传染”这一说法是传播最广同时也是最无知的表现,目前没有任何的证据说明癌症会直接人传染人,尽管某些癌症的病因与病毒或细菌的感染相关,尽管这些病毒或细菌是有可能会传染的,但决不能说癌症本身会直接传染。肿瘤专科医生和护士每天接触癌症病人,根本就不担心会传染癌症,他们得癌症的风险并不比一般的人高,而不接触癌症病人根本就不能保证你不得癌症,因为根本没有癌症会传染一说,得不得癌,不是他们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导致的,是你身处不良环境中,是你长期吸烟酗酒有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的,只要改变这些可能的致癌因素,才有可能减少得癌的概率,当然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终会不会得癌,内在的基因遗传易感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确诊直肠癌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1、B超检查:肝脏B超可发现肝转移。腔内超声能清楚显示肠壁结构及周围组织器官,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范围、扩散方向及毗邻脏器受累程度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2、大便隐血试验:早期直肠癌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症状,但肿瘤组织的坏死和表面粘膜充血,可以使粪便中混有肉眼难以察觉的血液。因此,大便隐血试验可作为直肠癌筛查手段。
3、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采取左侧卧位可以扪及更高位的癌瘤,检查时要了解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占肠周的范围、基底部活动度、肠腔有无狭窄、病灶有无侵犯邻近组织脏器,观察指套有无血染。
4、直肠癌CT检测:CT扫描并不是直肠癌诊断的必须检查,直肠癌的确诊并不需要CT检查,尽管它很昂贵。但在有些时候,大肠癌的CT检查却是有它独特的作用,尤其CT扫描诊断病变侵犯肠壁的情况,向外蔓延的范围,周围脏器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等情况,对大肠癌分期有重要意义。
5、肿瘤标志物测定:糖抗原19-9(CA19-9)和癌胚抗原(CEA)不是大肠癌的特异性抗原,不能用作直肠癌早期诊断,但对于估计预后,监察疗效和术后转移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连续测定血清CA19-9、CEA可用于观察手术或化学治疗效果。手术或化学治疗直肠癌后CA19-9、CEA明显降低,表示治疗效果良好。如手术不彻底或化学治疗无效,血清CA19-9、CEA常维持在高水平。如手术后CA19-9、CEA下降至正常复又升高,常提示肿瘤复发。
预防大肠癌的三种方法
三十岁后每年一次肠道体检
对付癌症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30岁后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很有必要。尤其是三类高危人群:肥胖、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饮食人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人群。
如果出现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如便秘、腹泻、便血(尤其是血与大便混合)、泡沫样大便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检查手段有大便隐血实验(成本低)、直肠指检(方便)、肠镜检查(可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可做活检)。
每天三种高纤维果蔬
很多大肠癌患者的饮食结构都不合理,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吃的太细,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其中的毒素就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引起病变。因此,预防大肠癌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坚持每天至少吃三种高纤维果蔬,如芹菜、西兰花、韭菜、菌菇类、红薯、玉米、苹果等。
每天运动三十分钟
大肠癌在白领中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和久坐、运动少有很大关系。运动少,肠胃蠕动慢,会增加肠道癌变风险。
经常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三分之一。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以稍微感觉有些大喘气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