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肝是主管眼睛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阴津物质,源源不断地上输于目,才使目得以濡养。如果肝不好,那么血液及其阴津就不能濡养目,眼睛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感觉到干涩,甚至是疼痛。揉脚趾头缓解眼干,因为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经常刺激大脚趾可以加强肝经的气血,从而滋养眼睛,缓解不适症状。
宝宝咳嗽,家长干着急没辙,不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患儿,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找到宝宝脚背上大拇趾根部两侧的部位,这就是扁桃腺的反射区。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之后及时给孩子多喝温开水,或者放了一点盐的淡淡盐开水,孩子咽喉肿痛的现象就会明显减轻。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可以说,从脚腕到脚底,是保健养生的一个“重镇要区”。而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坚持,有很好保健作用。
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上的穴位与肠胃有关,按摩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可达到健胃的目的。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最好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于脾胃虚弱、腹泻、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后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
踮脚运动,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足部锻炼法。有研究认为,踮脚运动产生的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压挤出的血量,与心脏每搏的排出量大体相当。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解除久站、久坐后的机体疲劳、下肢酸胀和因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而引起的静脉曲张。,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
入睡后流口水,醒来舌头两边有齿痕,并出现饭后腹胀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脾虚的征兆。在足内侧大趾根部稍微突出的骨头后面,有一个太白穴,点揉此处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经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消除睡觉流口水症状。
抬高双脚也是锻炼足部的有效方法,只要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就会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肺的氧气供应和血液回流得到加强,对大脑和心脏的保护作用尤为明显,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人们进入中年以后,多数人会表现得思维比以前迟钝,记忆力也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难长时间全神贯注于某一项工作,这是脑衰老的一种表现。要维持大脑年轻,推荐搓擦足心,擦至局部发热为止。在按揉脚心后,还可以配合点按位于两侧足掌心的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对防治中老年常见的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疾病很有帮助。人之先天根于肾,涌泉为肾经起始穴位,如泉水之涌出,为精气之所发。因此涌泉具有滋肾水、降虚火,镇静安神、健脾和胃、益肾利尿、舒肝明目、健足之功效。
脚心有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从这个穴位像泉水一样汩汩地涌出来,然后沿着经络滋养全身。抬抬脚跟不但能按摩到这个穴位,还能拉伸脚底的肾经,起到刺激肾经的效果。老人家肾气不足的时候容易精神萎靡,老是睡不醒,睡得再多还是精神不好,动一动就心慌、心跳的厉害。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提提脚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就把肾气提起来了。当然,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肾经的气血最旺盛,这会抬脚跟更是会事半功倍。
心火旺容易出现心烦易怒、口舌生疮、睡眠不佳等。中医认为,心火旺,容易出现“肾水”亏,所以上火要补肾阴,以养阳,达到心肾相交。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用温水泡脚,并揉揉脚后跟,按按脚心,可达到打通肾经,引火归源的目的,对缓解心火有帮助。
按摩穴位治胃病 足三里的取穴和按摩
足三里的取穴和按摩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它位于人体的腿部。每个人膝盖的髌骨下外侧都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犊鼻穴。足三里穴距离犊鼻穴有大约3寸。我们将自己的四个手指放在犊鼻穴下,于胫骨粗隆旁开一横指即可准确取到足三里穴。
按摩右侧足三里穴,可用左手的拇指放在足三里穴位上,其他4个手指握住胫骨,拇指垂直下按,力度要大。由于足三里穴附近肌肉丰厚,手力小的人可用掌指关节叩击,也可使用辅助器械,如口红盖、小刮痧板、保健锤等器械进行辅助按摩,或请别人帮助按摩,均能有较好的效果。
由于足三里穴通过胃经与胃相连,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因此,只要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都属脾胃运化失调形成的,按摩足三里穴可有显著的效果。
另外,足阳明胃经从头一直循行到脚,所以按摩足三里对全身及各脏腑的疾病如头痛、牙痛、发热、自汗、鼻炎、鼻出血、口眼歪斜、口舌生疮、颈痛、喉痹、胸满、哮喘、心悸、高血压、腹胀、黄疸、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及全身骨关节肌肉酸痛等胃经循行之处的各部位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百合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相关配方:
1、治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千金方》)
2、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济生方》百花膏)
3、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
4、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
5、治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金匮要略》百合滑石散)
医学记载:
1、《本草经疏》:“百合,主邪气腹胀。所谓邪气者,即邪热也。邪热在腹,故腹胀,清其邪热则胀消矣;解利心家之邪热,则心痛自廖;肾主二便,肾与大肠二经有热邪则不通利,清二经之邪热,则大小便自利;甘能补中,热清则气生,故补中益气;清热利小便,故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乳难,足阳明热也;喉痹者,手少阳三焦、手少阴心家热也;涕泪,肺肝热也。清阳明三焦心部之热,则上来诸病自除。”
2、《本草述》:“百合之功,在益气而兼之利气,在养正而更能去邪,故李梴氏谓其为渗利和中之美药也。如伤寒百合病,《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灵,此可想见其邪正相干,乱于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为主治者,其义可思也。”
3、《本经逢原》:“百合,能补土清金,止嗽,利小便。仲景百合病,兼地黄用之,取其能消瘀血也。《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亦是散积蓄之邪。其曰利大小便者,性专降泄耳。其曰补中益气者,邪热去而脾胃安矣。”
4、《本草从新》:“朱二允曰:久嗽之人,肺气必虚,虚则宜敛。百合之甘敛,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5、《医林纂要》:“百合,以敛为用,内不足而虚热、虚嗽、虚肿者宜之。与姜之用正相反也。”
女性气质高跟鞋久穿伤颈椎
人们通常认为颈椎病多出现在中老年人当中,但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日益提前,30岁左右的年轻人颈椎病发病率更是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上班族久坐在电脑旁、枕头过高或过低、过度疲劳、姿势不良以及穿鞋不合适等都有可能引发颈椎问题。
女性在穿上高跟鞋后,为了保持平衡,身体会重心前移,保持前倾,腰前凸会比正常人严重很多,可能引起脊柱变形,腰椎和颈椎受力集中,并且肌肉力量紧张,长期劳损引起疼痛,容易加重颈、腰椎病的发生;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严重的还会压迫神经,需要到神经科接受治疗。
我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方法,可见足部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一定要选择大小适合自己的鞋子,不要挤压脚,尤其年纪大和病患者更应该注意。建议女士们不要单纯为了好看而牺牲身体的健康,穿高跟鞋不宜时间过长,能不穿就不穿。同时,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穿高跟鞋可能带来的肌肉酸痛、头颈不适等。
平时生活中,多做一些运动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颈部肌肉。“米字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颈部保健方法,即以头顶或下颌为笔头,用颈作笔杆,反复书写“米”字,每次书写5~10遍。需要注意的是,颈椎病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为了美丽我们可以装扮自己但是也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
针灸可以治荨麻疹吗 荨麻疹针灸辩证施治法
治法:疏风合营,取督脉,足太阳经穴为主,用泻法,也可以用皮肤针叩刺。
针灸处方:风池,百会,委阳,鱼际,天井。
针灸方义:督脉督率全身阳气,百会为督脉经穴,配风池可振奋手足三阳经经气,起宣散风邪的作用,故二穴相配善治风疾;委阳为三焦下合穴,配三焦经合穴天井,宣通三焦,肺主皮毛,故配手太阴荥穴鱼际,疏风泄热,调和营卫,营卫调和,荨麻疹渐消而愈。
治法:清泄湿热,取阳明,太阴经穴为主,刺用泻法。
针灸处方:曲池,足三里,血海,列缺,大肠俞。
针灸方义:本病系湿热蕴于肠胃,故取手足阳明之合穴曲池,足三里以调理胃肠而解内蕴之湿热;血海理血和营,为治荨麻疹的特效穴,列缺为手太阴经络穴,别走阳明,配大肠俞,以清阳明蕴热。
治法:疏风健脾。取阳明,太阴经穴为主,用平补平泻法,配合艾灸。
针灸处方:曲池,足三里,脾俞,耳荨麻疹点。
针灸配穴:面颈痒肿刺风池,背腰配委中,上肢配外关,合谷,下肢刺风市,太冲,臀部刺环跳,肠寄生虫刺四缝,百虫窝。
怎么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少数患者起病时以低热。多数患者突然起病有畏冷,发热,体温39~40℃之间。
流行性出血热归属于中医“温疫”,“疫疹”,“疫病”范畴,是热疫毒邪导致机体营阴损害所致,主要病机为湿、热、毒三邪杂感有关,老鼠是出血热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古方中医专业人士介绍说: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除发热外,主要表现有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轻型患者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患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热如下:
1.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治则:清泄腑热
2.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取穴:曲池、大椎、足三里、百会、少商。
3.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方义:里实热症多为阳明腑热,故取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足三里以泻其实热取合治腑病之意;大椎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交会之处,为古今泄热之要穴;百会亦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为历代医家治疗发热之要穴;据文献分析,古人治里实热症多用上肢未端阴经穴,少商为肺经之井穴,是是泻热之要穴。
4.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症状治法:曲池、足三里、大椎均直剌后用提插泻法,百会平剌。留针至热退。少商用三棱针点剌出血。
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热症状可依据古方辑录如:《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少商——以三棱针剌之,微出血,泄诸脏热凑;《神应经》:大热:曲池、三里、复溜;《针灸集成》:欲泻诸阳之气,先剌百会,次引诸阳热气,使之下行。
温馨提醒:以上治疗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配合中医中药进行,结合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切勿自行盲目治疗,以防延误治疗,影响患者康复。
手足口病背上腿上长吗 手足口病除了手腿长疹子还有以下症状
如果宝宝莫名的老是流口水,也不爱吃饭,家长首先就要注意观察宝宝口里是否有疱疹,很可能是得了手足口病长有疱疹引发的痛感,导致宝宝不思饮食,口水绵延的早期症状。
如果宝宝说自己口里很痛,家长又发现嘴巴里长有口腔溃疡的,那可以再对照下面的症状再进行综合判断看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在手足口病病期高发期期间,家长就要做好定期检测体温的工作,当宝宝表现出发热症状时,赶紧给宝宝量体温,看是否超过37.5度,存在发烧现象,如有发热症状的,要及时采取多喝水、解开衣物、小儿推拿、通风散热、贴退烧贴或服用退烧药进行退烧。
少部分手足口病的患者除了上述病症外,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咳嗽、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需对症采取护理措施,一般只是偶尔出现,若伴有持续性的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可能病情比较严重了。
少数患儿病情严重的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会伴有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惊厥、肢体颤抖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这些患者多半要住院留观,病期也比较长。
面肌痉挛如何治疗才有效
本病属中医“内风”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因面部主要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之处,故本病与肝胃两经关系密切,治疗上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厥阴肝经之穴为主。
百会位于头部正中归于督脉,入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针刺百会有开窍宁神之功。上星、印堂作用与百会相似,均为醒脑开窍针刺法之主穴。足三里是多气多血之腧穴,具有强壮全身的作用,合谷配太冲能通调二经气血,古称“四关”穴,具有较强的镇静解痉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下关,瞳子、地仓、颊车等穴能疏通局部气血,使经气通畅,筋肉协调而病愈。
面肌痉挛临床上多属气血亏虚、血不荣筋所致,是一种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配合相关中药能养血宁心、熄风安神,与针刺、耳贴相辅相成,可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手足口病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警惕高跟鞋的“十宗罪”
一、 腰痛或颈椎病:
腰痛和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脊柱的弯曲过大。因为脊柱是由多个椎骨连接而成的,两个椎骨的接触面近乎为平面。姿态挺拔时,椎骨之间是面与面的接触,受力得到分散,不易损伤;而脊柱弯曲时,椎骨间的接触面变小,受力趋于集中,甚至集中到一个点,压强迅速增大,这样很容易损伤椎骨。高跟鞋使人的重心过度前移,必然造成骨盆前倾,脊柱弯曲增大,腰椎和颈椎受力的集中,容易造成损伤,这种损伤的积累最终将导致腰痛和颈椎病的发生。
二、 膝关节病:
由于负重力线改变,使膝关节软骨磨损加重,诱发或加重关节软骨退变。
三、踝关节扭伤:
即“崴脚”,正常人在行走和运动中,脚踝容易产生向内的翻转力,鞋的外侧总是最先磨损就是这个原因。人的自身也在不断地调整这种翻转力,以维持平衡,但穿上高跟鞋后,调整能力就会减弱,容易造成“崴脚”。且鞋跟越高,向内翻转的势能越大,受伤程度也就越加严重。
四、扁平足:
扁平足的主要原因是跖腱膜松弛,跖腱膜位于足底,像弓弦一样维持着足弓的稳定。鞋跟越高,足弓的后臂越长,跖腱膜所受的拉力(张力)也就越大。如果长期拉力过大,跖腱膜松弛,足弓就随之降低,严重的会造成扁平足。
五、拇指外翻:
鞋头太尖,挤压着大拇指,就会造成拇指外翻。而外翻的拇指因为一直被鞋子摩擦压迫,发炎时会有尖刺般的压痛感。
六、拇囊炎:
过尖的鞋头会挤脚,会使拇囊炎的问题恶化。拇囊炎即:大拇指关节处发肿发炎。拇囊炎也可能在其他脚趾发生。专家不认为挤脚的,尖头的高跟鞋会导致拇囊炎的发生,但专家证明,高跟鞋的确会恶化拇囊炎。
七、槌状趾:
当脚趾被迫和鞋前方相挤压的时候,会使脚趾头处于不自然的形态,导致脚趾头中间的关节因为脚趾经常弯曲而导致变形的脚部问题。槌状趾会导致脚趾疼痛。
八、 疲劳骨折:
高跟鞋造成的前脚掌压力可能会导致压力性骨折。
九、鸡眼或厚茧:
鞋子和脚不断摩擦的地方,会长出厚的硬皮。当你穿上高跟鞋,脚滑上前方,并挤在那个窄小的鞋子内,这会对脚形成全新的压力点,并形成摩擦。
十、跖骨关节疼痛:
高跟鞋除了会改变整个身体的重力分布,并且会导致更多的重量移向跖骨。这会使前脚掌感到有压力和疼痛。
脚是人体负重的支撑点,从解剖上看就像“拱形桥”结构,脚跟是一个桥墩,前足的骨头是另一个桥墩,中间骨头构成拱形结构来承受人体的重量与分散应力,人每行走一步都要牵扯到上述重要结构。
现代全息疗法认为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在足部均有相应的反射区,保护好我们的脚,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免疫、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治疗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多种病症。我国医学也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方法,可见足与健康关系密切,鞋子好似足的保护伞,建议女士们不要单纯追求好看而穿太高的高跟鞋,而是选择高低合适的鞋子,既穿着健康舒适又美观大方。
民间偏方治疗手足癣
采取民间偏方治疗手足癣方便有效,生活中手足癣是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患有此病,发病范围广,病因复杂,症状各异,影响着很多人的身心健康,下面为大家讲述手足癣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丁香15g,用70%酒精加至100ml,外搽,1日3次。如患处位于粘膜或有破溃,可将上方的酒精改为蒸馏水。功能杀虫止痒。主治手足癣。
蛇床子45g、苦参45g、白藓皮45g、生百部20g、当归20g、雄黄面12g(后下)、硫黄面12g(后下)。适用于治疗鳞屑、角化型手癣。
土槿皮30g、蛇床子30g、透骨草30g、徐长卿30g、黄芩30g、土茯苓25g、苦参25g、枯矾20g,水煎煮取滤液趁温热浸泡患足,每日 1剂用2次,每次20-30min,浸泡后拭干用无菌纱布包敷,6剂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收敛,镇痛止痒。主治手足癣。
苦参15g、蒲公英15g、明矾10g、丁香6g、百部12g、黄柏12g、黄芩12g、败酱草15g、地肤子10g、川椒10g、防风10g,每日1剂,煎洗3-4次,每次10-15min。功能杀虫,收敛。主治手足癣伴感染。
火气不足 当心百病丛生
从火气不足对脏腑器官的影响来看,若是心气不足,就会影响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可能会引起心悸、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等;脾气不足则无法正常地运化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会引起食欲缺乏、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的不适;而肝气不足会影响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轻者让人容易疲倦、眩晕、萎靡不振,重则会诱发脂肪肝、肝硬化等多种不适;肾气不足,可影响到体内的水液代谢及人体的生殖功能,引起小便频数清长、夜尿频多、脸色暗淡、手脚冰凉、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多种不适,严重时可能诱发肾衰竭等;此外,肺气不足,影响肺的呼吸、宣发及正常的水液代谢,就会表现出气短、气喘、咳嗽等不适,严重时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除了脏腑疾病外,让人“谈虎色变”的癌症也和机体火气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在体内顺利运行依赖于火气的推动作用,如果人体火气的推动作用不足,就会导致气血瘀滞于脉内,不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养分。而瘀滞于脉内的气血,既不能作用于需要它的部位,又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在阻塞部位越积越多,渐渐地影响周围组织产生恶性病变,形成肿瘤。比如肝癌患者在脉象上就显示肝气不足,肝部有堵塞、瘀滞的情况。
手足口病耳朵上会长吗 注意:有以下症状说明是手足口病
患儿感染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后,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出现在口腔粘膜的分散状疱疹,呈米粒大小,疼痛明显,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也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若患儿是重症患者,则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耳鸣针灸的位置图片 耳鸣针灸辩证施治法
根据发病久暂,兼证和脉象变化等,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
证候:发病急,耳鸣如蝉,甚或如雷鸣样,且耳中觉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渐至闻声不清,重者出现耳聋不闻人声;亦有暴病耳鸣者,若为肝胆风火上逆,多见面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脉弦;若为外感风邪,多兼有寒热头痛,脉浮数或浮弦。
治法:平肝泻火,熄风通窍。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风府至大椎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听宫,中渚。
手法:杵针用泻法。
方义: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有平肝熄风,清热泻火,通经活络,行气通窍的作用,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翳风,足少阳胆经之听会,侠溪,远近相配,以疏导少阳经气,四穴合用为治疗本病之主方,足临泣为胆经之腧穴,用之可清泄少阳经热,通畅气机,为上病下取之意,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道。
加减: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以清泻肝胆实火,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列缺,合谷以疏散外邪。
虚证
证候:久病耳聋,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兼见头晕,腰酸膝软乏力,遗精阳痿,带下,脉虚细等症。
治法:补益精气,通窍复聪。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命门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方义:肾开窍于耳,虚证其治在肾,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故取命门八阵,百会八阵,河车路补气益精,培肾固本,疏经活络,通窍复聪;翳风,足临泣为手少阳之穴,听会,侠溪为足少阳之穴,两经均行于耳部周围,有疏通少阳经气,通窍复聪的作用。
加减:肾虚严重者加关元八阵,太溪以补肾气;脾胃虚弱加至阳八阵,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