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理论治疲劳

中医理论治疲劳

现代中医认为,疲劳为一个病名,有其病因病机,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必须重视的新病种,归于亚健康范畴,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以脾、肝、肾为主。可以通过中医辨证组方调治,以达到预防、治疗、控制的目的。

疲劳为元气耗伤之虚证与心理变化(或不畅)双重因素所致。治疗上不仅要补虚扶正,也应祛疲安神。一方面,补虚固元,滋养机体,虚得补,正则旺,疲劳自除;另一方面,调畅心志,舒心畅意,神得安,心则宁,疲劳可消。

1、从脾治,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主治脾伤疲劳证

脾伤疲劳证多因饥饱失常,酒食过度,或忧愁思虑过多,或工作繁重杂乱,应酬频繁,形体劳役所致。青少年则可因用脑过度,思虑伤脾所致。本证因脾伤中亏,肢体乏养。可见怠惰嗜卧,四肢乏力不收,大便泄泻,懒于言语,恶食纳少,舌苔薄白腻,或厚腻,或舌质偏淡,脉缓而大或浮,或细,或濡诸症。

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砂仁、青皮、陈皮、木香、鸡内金、莱菔子、紫苏梗、藿香、甘草等。方中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砂仁、青皮、陈皮、木香行气调中运脾,紫苏梗、藿香化湿醒脾,鸡内金、莱菔子消食理脾,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之功。

2、从肝治,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主治肝伤疲劳证

肝伤疲劳证多因酒食应酬过多,或工作压力大,或喜怒不节,谋虑过度,或疲劳过度,情绪心理的改变超过肝的调节能力所致。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明确指出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泄,肝能藏魂,魂与神密切相关,可影响心理活动,神经活动过度会影响肝,从而降低肌肉活动能力。肝主筋,筋是连属关节,“诸筋者是属于节。”筋是肌肉发力引起肌体运动,“筋,肉动也。”

本证因肝伤阴亏,肢体不濡,可见疲倦乏力,肢软少动,运动减少,或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或目赤易怒等,舌质偏红或苔薄少,脉细弦或滑。养肝是消除疲劳及养生的最佳选择。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茯苓、泽泻、酸枣仁、柴胡、赤芍、红花、炙甘草等。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滋阴养肝;茯苓、泽泻祛湿健脾养肝,并取茯苓生肝化湿之功,泽泻利水泄热之效;酸枣仁养阴安神;柴胡舒肝气,为引经药;赤芍、红花活血柔肝,取红花养血柔肝,赤芍凉血软肝;炙甘草甘平调补,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若酒伤者,增葛花、枳木具子解酒醒脾。诸药共奏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之功。

3、从心治,养心宁心,祛疲益神,主治心伤疲劳证

心伤疲劳证多因谋虑过度,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噪音或紧张所致。本证因心伤神扰,肢体无主,可见面色不华,疲劳而不耐劳累,休息后疲乏有所缓解,甚则心悸、多梦。舌苔薄白或边尖略红,脉细弦或滑。药取黄连、百合、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酸枣仁、合欢皮、茯神、郁金、柴胡、川芎、丹参、炙甘草等。方中黄连、百合清心安神,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镇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茯神健脾安神,郁金化痰解郁,柴胡舒肝解郁,川芎、丹参活血畅心,炙甘草宁心安神,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养心宁心、祛疲益神之功。

4、从肾治,强肾固精,祛疲提神,主治肾伤疲劳证

肾伤疲劳证多因素体禀受不足或久劳久病,身心疲惫所致。本证因肾伤阴亏,肢体无养,可见肢体酸懒、耳鸣、精神昏愦、记忆力减退、或有腰膝酸软,足跟酸痛。舌质偏淡、苔薄少或光红无苔,脉细数或濡细。宜用民间验方冬虫夏草炖乌龟:冬虫夏草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无素,如锌、铬、锰等,又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发挥特殊的生理功能,具有具有补腰肾、降肝火、治疗腰腿痛的功效。配方:选用质地优良的福临门冬虫夏草3克,川芎5克,淫羊霍10克,肉苁蓉12克,土伏苓15克,草龟1只约300克。 做法:把全部用料洗净放入锅内,放适量清水,文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方具有良好的补肾、活血作用,连续服用10天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中医是怎样对淋病辨证分型的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早在2000年多前 就形成了独立的理论,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中医 学称本病为“淋浊”、“淋证”、“花柳毒淋”等。 治疗上可根据尿频、尿急、尿痛及脓性分泌物, 结合舌、脉和全身症状,如发热、口苦、大便干 等,予以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确定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处方治疗。根据中医 理论及淋病的主要症状,中医常把淋病分为三型 治疗。这三型是湿热下注证、湿热瘀阻证及肾气 虚弱证。具体地说来:①湿热下注证者,发病 急,尿道肿胀,尿道口红肿,有黄色脓液流出, 尿频,尿急,尿痛,妇女白带骤增......

月经提前可以吃归脾丸吗 温馨提示

不管月经提前需要服用什么药或者归脾丸适合什么人服用,中医理论重在辨证论治,不同的重要适用不同病症的人,其中医机理复杂多变,因人而异,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用归脾丸。

肝气郁结的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肝为刚脏,其性属阳,肝气好动而不好静。肝主疏泄,主升、主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的疏泄功能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疏泄功能正常,气机通畅,气血调和,会使人心情舒畅,开朗乐观,身心健康。若肝气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肝火妄动。若肝气升泄太过,导致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血随气逆,气血逆乱。最终均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肝气宜舒畅条达,不宜压抑郁闷。调养肝气就是调理情志,即保持心情舒畅。

咽喉炎病因的中医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咽为胃之关,喉为肺之门,外感之邪入肺易伤喉,饮食不当入胃易损于咽,咽喉为邪毒好浸久留之地。咽喉炎病因临床有内、外之分,外因多为感受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风热之邪,《温病条辨》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喉居上,首当其冲感受温邪;内因多为素体阴虚,又嗜食辛辣煎炒,痰热蕴结,上灼咽喉或日久耗伤肺肾之阴,导致虚火上炎,灼伤津液成痰,痰热循经上扰咽喉,清道失利所致,正如《医宗金鉴》论喉痹的病理所说:"由肾阴久亏,相火上炎,消烁肺金,清肃之令不行"。

温馨提示:咽喉炎只能用中药来治疗,慢性咽喉炎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因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热毒郁积上浮咽喉所致,目前市场上治疗该病的中、西药效果都不是太好,由于慢性咽喉炎的致病原因不同因而慢性咽喉炎患者每个人所表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用同一种配方的药治疗所有类型的慢性咽喉炎是不现实的。

上火的中医理论

上火是中医的理论,西医则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科普作家方舟子认为:“中国人容易‘上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重视口腔、牙齿卫生,也没有定期看牙医的习惯,牙龈炎、牙周炎、龋齿等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所以吃那些高糖分、高脂肪等容易被细菌利用的食物,都容易“上火”。注意牙齿保护的美国人对此闻所未闻。”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口臭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心火就会心悸失眠、心烦。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按中医理论,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之气,阴阳失衡的话就会有所谓的阳火或虚火上升的表现了,具体还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絮瓜瓤的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该品味甘性平,入肺、胃、肝经,为医用、食疗佳品,具有通经活络、清热化痰功效,《本草再新》记载:“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可用于:①风湿痹证。本品善袪风通络,唯药力平和,多入复方中应用。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痹,常与秦艽、防风、当归、鸡血藤等配伍。②胸胁胀痛。本品能入肝活血通络,常用于气血瘀滞之胸胁胀痛,多配柴胡、香附、瓜蒌皮、郁金等。③乳汁不通,乳痈。本品体轻通利,善通乳络,治产后乳少或乳汁不通者,常与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猪蹄等同用;治乳痈肿痛,每与蒲公英、浙贝母、瓜蒌、青皮等配伍。此外,本品又能治跌打损伤、胸痹等。

白癜风中医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白癜风主要是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和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气通不和令机失,形成白斑。

根据中医理论,白癜风主要是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和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气通不和令机失,形成白斑。祖国医学也称之为白癜、白蚀、白驳风。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化学及重金属毒物)或精神创伤等因素导致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造成自体黑色素细胞损伤,黑色素细胞自表皮脱失而形成白斑即为白癜风。它是一种以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顽疾。

中医认为,白癜风的发病是机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为肝脾肾虚,多由肝血虚、肾阳虚、肾气不足、致令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在此基础上湿热风邪乘虚而入,客入肌肤,闭阻经络血脉,肌肤不得温煦,皮肤毛发失养致黑色素脱失而成白斑

养肾的中医理论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 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养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养精保肾。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姿其情欲,伤其肾精。”以上养生家提示我们,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的充坚与否,亦是决定人们延年益寿的关键。精气流失过多,会有碍“天命”。冬属水,其气寒,主藏。故冬天宜养精气为先,对性生活有节制,以益长寿。

食药粥温肾元,填补表髓。肾中精气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供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冬天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通过膳食调养,其效果较好 。补肾食品有多种。冬天一般可以选用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分,进补时对症用膳,方可取得显著效果。肾阳虚可选服羊肉粥、鹿肾粥、韭菜粥等温肾壮阳之物;肾阴虚宜选服海参粥、地黄粥、枸杞粥等滋补肾精之品。

适当运动,健肾强身。肢体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等组织运动,由肝肾所支配,因而有肝肾同源之说。善养生者,在冬季更注重 锻炼身体,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效。锻炼时运动量要适当,散步、慢跑、做健身、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健肾强体之目的。

上火的中医理论

上火是中医的理论,西医则认为这种说法太笼统。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口臭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心火就会心悸失眠、心烦。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按中医理论,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之气,阴阳失衡的话就会有所谓的阳火或虚火上升的表现了,具体还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典型表现

最常见的就是中暑,通常都是在温度过高、缺水、闷热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然后体温也会升高。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感火热症。一般来说内生的火热情况比外感火热多。比如现在人压力变大、经常熬夜、吃辛辣食物等,内生火的因素比以前要大得多。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上火有的情况下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白癜风中医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白癜风主要是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和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致气通不和令机失,形成白斑。祖国医学也称之为白癜、白蚀、白驳风。

是由于某些致病因子(化学及重金属毒物)或精神创伤等因素导致机体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造成自体黑色素细胞损伤,黑色素细胞自表皮脱失而形成白斑即为白癜风。它是一种以皮肤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顽疾。

中医认为,白癜风的发病是机体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内因为肝脾肾虚,多由肝血虚、肾阳虚、肾气不足、致令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在此基础上湿热风邪乘虚而入,客入肌肤,闭阻经络血脉,肌肤不得温煦,皮肤毛发失养致黑色素脱失而成白斑。

中医辨证理论治疲劳

1、脾伤疲劳证

从脾治用归脾丸、健脾丸,益气健脾,祛疲养神。脾伤疲劳证多因饥饱失常,酒食过度,或忧愁思虑过多,或工作繁重杂乱,应酬频繁,形体劳役所致。青少年则可因用脑过度,思虑伤脾所致。本证因脾伤中亏,肢体乏养。可见怠惰嗜卧,四肢乏力不收,大便泄泻,懒于言语,恶食纳少,舌苔薄白腻,或厚腻,或舌质偏淡,脉缓而大或浮,或细,或濡诸症。

①处方: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砂仁、青皮、陈皮、木香、鸡内金、莱菔子、紫苏梗、藿香、甘草等。

②方解:方中西洋参或党参、炒白术、茯苓、炙黄芪、山药益气健脾,砂仁、青皮、陈皮、木香行气调中运脾,紫苏梗、藿香化湿醒脾,鸡内金、莱菔子消食理脾,甘草益气和中。诸药共奏益气健脾、祛疲养神之功。

2、肝伤疲劳证

从肝治用一贯煎、逍遥丸、舒肝丸,养阴柔肝,祛疲醒神。肝伤疲劳证多因酒食应酬过多,或工作压力大,或喜怒不节,谋虑过度,或疲劳过度,情绪心理的改变超过肝的调节能力所致。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云:“肝者罢极之本”,明确指出肝脏功能失调是产生疲劳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泄,肝能藏魂,魂与神密切相关,可影响心理活动,神经活动过度会影响肝,从而降低肌肉活动能力。肝主筋,筋是连属关节,“诸筋者是属于节。”筋是肌肉发力引起肌体运动,“筋,肉动也。”

本证因肝伤阴亏,肢体不濡,可见疲倦乏力,肢软少动,运动减少,或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或目赤易怒等,舌质偏红或苔薄少,脉细弦或滑。养肝是消除疲劳及养生的最佳选择。

①处方: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茯苓、泽泻、酸枣仁、柴胡、赤芍、红花、炙甘草等。

②方解:方中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玄参滋阴养肝;茯苓、泽泻祛湿健脾养肝,并取茯苓生肝化湿之功,泽泻利水泄热之效;酸枣仁养阴安神;柴胡舒肝气,为引经药;赤芍、红花活血柔肝,取红花养血柔肝,赤芍凉血软肝;炙甘草甘平调补,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若酒伤者,增葛花、枳木具子解酒醒脾。诸药共奏养阴柔肝,祛疲醒神之功。

3、心伤疲劳证

从心治柴胡舒肝丸、益气养心丸、养心安神丸,养心宁心,祛疲益神。心伤疲劳证多因谋虑过度,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噪音或紧张所致。本证因心伤神扰,肢体无主,可见面色不华,疲劳而不耐劳累,休息后疲乏有所缓解,甚则心悸、多梦。舌苔薄白或边尖略红,脉细弦或滑。

①处方:黄连、百合、珍珠母、龙骨、紫贝齿、酸枣仁、合欢皮、茯神、郁金、柴胡、川芎、丹参、炙甘草等。

相关推荐

中医理论食疗的好处有哪些

体的自愈功能和自我平衡能力十分强大,甚至可以创造疗愈癌症的奇迹。遗憾的是,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求医问药来抵御疾病,往往忽视人体自身的平衡力量。而且,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风寒冷饮等等这些习惯,日积月累下来,会降低人体的自我平衡能力。 万病不离体质。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体质失衡,出现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偏寒。即为寒热失衡。 2、偏弱。即为强弱失衡。 3、偏酸。即为酸碱失衡。 4、偏毒。即为进出失衡。 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从上面找到一个或多个原因。 半食疗法,源自《黄帝内经》,秉承食疗

阳痿中医怎么疗呢

中医疗阳痿讲究的辨证论,找到病因机理,从根本上解决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阳痿问题。中医疗阳痿的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气功等方法,根据中医理论辨证论,阳痿与肝、肾、阳明三经有关。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方,疗阳痿的药方: 药方:人参6,淫羊霍12,沙苑蒺藜12,羊肾一对,构杞子12,巴戟天6,兔丝子15,山芋肉9,苡米10,海马粉6,随症加减。阳痿:加鹿茸、海狗肾等。 用药禁忌:以上药连用一月基本回复正常。用药期间禁房事,否则用药效果不佳。 药粥:即以谷麦为主配合中药制的粥。常用的药粥有:山药粥、红枣山药粥、

中医理论指导夏季如何养生

(1)夏季忌多吃生冷食物:夏季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令。由于气候炎热,挥汗如雨,唇干舌燥,心中烦热,如果吃上一块西瓜,或喝上一杯冰凉的冷饮,又解渴,又去暑,确实惬意。因此,有的人往往贪图一时痛快,多吃生冷食物。殊不知,一切事物均以适度为宜,太过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在饮食方面,过多吃生冷食物,近则立即诱发肠胃痉挛,引起腹痛、腹泻,远则秋季生病“报复”。肠胃受冷刺激过度,还可使胆道痉挛,导致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和使心血管收缩,心脏负担加重,对有心血管疾病

中医疗肝病的理论讲解

一、能改善临床症状。中医古代关于肝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有“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记述;到了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方》首次提出“时行发黄”,清代沈金鳌在《沈氏尊方》一书中提出“天行疫以致发黄者”俗称瘟黄,东汉张仲景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一书中指出“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汤”主之。直到今天茵陈汤仍是疗肝病的有效良方。古代中医早就对本病的传染性有了深刻认识。肝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分别与中医“黄疸”“湿阻”“积聚”“臌胀”及“虚损

中医怎么疗眼疲劳

1、口服障眼明片,每次5片,每日3次。 2、口服复明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口服杞菊地黄丸,每次2丸,每日3次。 4、口服明目地黄丸,每次2丸,每日3次。 5、菊花30克,决明子30克,麦门冬30克,枸杞子30克,每日各用1克,用开水泡20分钟,每日饮用6至9次。 6、山楂30克,何首乌30克,金银花30克,菊花30克,每日各用1克,用开水泡20分钟,每日饮用6至9次。 7、点眼药:珍珠明目液,每次2滴,每日3次。 8、润舒眼药水,每次2滴,每日3次。 9、珍视明眼药水,每次2滴,每日3次。 10、

儿童睡眠障碍疗的中医理论

1. 从五脏论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方案。 2. 从精神情志论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

中医理论称活动脚趾可以健胃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对应的穴位。人的第二和第三个脚趾与肠胃有关,因此,经常活动它们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一个人的肠胃功能好不好, 从脚趾的状态就可以判断出来。胃肠功能好的人,第二、三个脚趾往往粗壮而有弹性,站立时抓地牢固;胃肠功能差的,这两个脚趾干瘪而无弹性,站立时往往抓地不牢。 活动脚趾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常见又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脚趾抓地:采取站或坐的姿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凝神息虑,连续做脚趾抓地的动作60—90次。在做此动作时可赤脚或穿柔软的平底鞋,每日可重复多次。

中医论调睡眠的阴阳理论

一天中,我建议大家子午觉一定要睡,什么叫子午觉?就是中午11点到1点,半夜11点到1点,一个是子时,一个是午时,子时和午时这两个时间,就是一年中的冬至和夏至。《黄帝内经》里讲,一年里面,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一天里,人也是这样的。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候,人的阳气来复了,阳气开始初生,并逐渐增强,一直到正午11点,阳气最旺盛;一到午时,阴气开始初生了,阴气逐渐生长,一直到半夜的11点达到最盛。所以子时和午时,一个是阳气初生的时候,一个是阴气初生的时候,不论阴气和阳气,在初生的时候都是很

中医如何解释疲劳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疲劳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四

中医如何疗疲劳咳嗽

疲劳咳嗽肺主气,为五脏之盖,其脉环循胃口,肺脏劳伤,则令人咳嗽上气,或唾脓血,寒热潮作,面赤口干,偏卧喜汗,不能饮食,肌肤消瘦。 方药 鲜莱菔10余枚。 用法 秋日鲜莱菔去叶,自叶中心穿以鲜槐条令槐条头透出根外,悬在茂盛树上百日,至101日取下。用时去槐条,将莱菔切片煮烂,每服1枚,数服即愈。 说明 本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日华子本草》中说:莱菔“能消痰止咳,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劳瘦咳嗽”。莱菔即白萝卜,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既补中益气,又可化痰止咳。秋天应提前准备,以待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