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正确的饮食调理
深静脉血栓正确的饮食调理
一、热毒伤络型病人(反复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趾端可发生坏疽及溃疡)宜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茶、梨、西瓜、马齿觅等。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鲜车前煎汤代水。
二、血瘀阻络型患者(喜暖怕冷,足趾端皮肤苍白,持续胀痛,无溃疡),可进食生姜羊肉汤、鸭、鹿血、山碴、桂枝、桂圆肉;忌生冷。
三、气血两虚型患者(形体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枯皱脱屑,创面经久不愈)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炖牛肉食用。
患有深静脉血栓对生活有影响吗
深静脉血栓,顾名思义是指深静脉中的血液黏结形成栓子,阻塞了深静脉深静脉,而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是流动着的。当机体处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并且具备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危险因素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便大大地增加了,其中尤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此时病人可出现脚肿、疼痛、活动不便等表现。
深静脉血栓形成,必然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深静脉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回流入心,一旦深静脉血栓形成,则可因回流不畅进而导致患肢肿胀、色素成着、行动不便、疼痛等,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但是,这并不是深静脉血栓令人闻风丧胆的原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造成潜在的肺动脉栓塞的可能,导致病人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其速度之快往往无法干预。此外,深静脉血栓尚可导致溃疡、深静脉功能不全等一系列并发症。
那么,既然深静脉血栓对生命的潜在威胁如此之大,那么,哪些人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长期制动、年龄大于40岁、肥胖、恶性肿瘤、妊娠、服用避孕药、骨折等。
静脉血栓如何做到好护理保健
静脉血栓如何护理最好?静脉血栓是较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20%。静脉血栓患者除了在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外,护理静脉血栓患者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那么静脉血栓如何护理最好呢?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急性期要注意卧床休息,卧床的时候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的水平,以减轻患肢的水肿,不要过量的运动,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按摩患肢,避免血栓脱落游走到肺,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二、患有疾病的患者的情绪都比较紧张,精神的过度紧张和恐慌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患者要正确的认识疾病,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面对疾病的治疗,另外家属也要经常和患者沟通,使其消除紧张感,积极的面对治疗。
三、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过后在尽早的下床活动,运动的时候要穿合适的静脉曲张弹力袜或弹力绷带,促进患肢静脉血液回流和减少静脉淤积,缓解静脉血栓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肢要防止各种感染,注意保护好患肢,避免擦伤、碰伤患肢,另外还要保持患肢清洁,预防感染,避免病情加重或复发。
五、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饮食要注意清淡,忌油腻辛辣的食物,饮食要低脂肪且富含纤维素,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患者腹压升高,影响静脉的回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小腿深静脉是术后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但有时常被漏诊。常见的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有小腿部疼痛及压痛,小腿部轻度肿胀或肿胀不明显,Homans征可阳性,浅静脉压常属正常。
2.股静脉血栓形成绝大多数股静脉血栓继发于小腿深静脉血栓。但少数股静脉血栓也可单独存在。体征为在内收肌管部位、腘窝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压痛。患侧小腿及踝部常出现轻度水肿,患肢静脉压较健侧升高2~3倍。Homans征阳性或阴性。
深静脉血栓的饮食调理
一、热毒伤络型病人(反复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趾端可发生坏疽及溃疡)宜食清热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茶、梨、西瓜、马齿觅等。可饮用菊花茶、金银花露或用荷叶、竹叶、鲜车前煎汤代水。
二、血瘀阻络型患者(喜暖怕冷,足趾端皮肤苍白,持续胀痛,无溃疡),可进食生姜羊肉汤、鸭、鹿血、山碴、桂枝、桂圆肉;忌生冷。
三、气血两虚型患者(形体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缩,皮肤枯皱脱屑,创面经久不愈)宜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等。可用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炖牛肉食用。
深静脉血栓的饮食调理对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所以,做好深静脉血栓的饮食调理对病情的好转是非常有好处的。
得了深静脉血栓会出现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深静脉血栓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深静脉血栓发展最严重的临床特征和体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达9%~50%,绝大多数死亡病例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死亡的。有症状和体征的深静脉血栓多见于术后、外伤、晚期癌症、昏迷和长期卧床的病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临床常见的有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位于末稍,称为周围型;后者位于中心,称为中央型。无论周围或中央型,均可通过顺行繁衍或逆行扩展,而累及整个肢体者,称为混合型,临床最为常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无全身不适,初期局部体征也不明显,随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自觉小腿肌肉疼痛,下肢肿胀。如果髂、股静脉内形成血栓,则整个下肢严肿水肿,皮肤发白或发绀,局部有压痛,浅静脉常有代偿性扩张。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
深静脉血栓患者须掌握五个饮食原则
1、为深静脉血栓病人提供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防止过硬,过咸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和刺激口腔粘膜。
2、深静脉血栓患者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和动物内脏,如肥肉、肥肠、肚,因这些食品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及饱和的脂肪酸,容易加重动脉硬化。
3、给予深静脉血栓患者高维生素(芹菜、韭菜、粗粮、豆类)、高蛋白(肉类、鱼类、乳制品类)、高热量(牛奶、蛋糕、鸡蛋、甜食)、低脂(禁用肥肉、蛋黄、脑)饮食,忌食辛甘肥腻之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深静脉血栓病情。
4、深静脉血栓病人的饮食应以低糖、低盐、低脂为主。比如动物的内脏含有胆固醇的成分较高,长期食用容易导致“高血脂”,而血脂升高也是增加血液粘滞度的一个因素。
5、单纯抽烟不会直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担抽烟可导致血凝度增高,血管痉挛,加上其它因素,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于已经患有深静脉血栓的病人,都要求停止吸烟。喝酒不会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但其含有的酒精成分会引起动脉扩张,而深静脉血栓是回流障碍,而喝酒导致下肢血液“进多回少”,可加重下肢静脉负担。因此,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也不提倡其喝酒。
下肢静脉血栓青睐五种人
老年人 老年人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因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促凝物质增加,抗栓物质减少;血小板的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对肾上腺素等诱导剂的反应性增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逐渐增多,纤溶活性降低。老年人还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孕产期妇女 孕产期下肢静脉血栓高发,是因为妊娠后期孕妇血容量生理性增加,静脉血管扩张,血流速度下降,增大的子宫也可压迫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而造成下肢静脉血流淤滞。此外,从妊娠中期开始,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至分娩时达到高峰。虽然这种生理性代偿反应有利于分娩后快速止血,但同时也能使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升高。
肿瘤患者 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能有潜在的肿瘤,血栓形成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个早期症状。这是因为许多肿瘤细胞可以分泌促凝活性物质,这类促凝物质可启动患者体内的凝血“瀑布”。
血液黏稠者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因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增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凝固性增高而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失水、失血者可因血液浓缩而使血液凝固性增高;胰腺癌、肺癌患者可由于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而激活凝血系统;长期卧床、心力衰竭、肿瘤压迫、静脉曲张及静脉瘤患者的血流速度均缓慢,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上易形成血栓而致血栓性静脉炎。
血管内膜受损者 经静脉注入硬化剂、高渗溶液、抗肿瘤药物、造影剂;24小时静脉插管;肿瘤细胞侵犯;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血管内膜受损,内膜损伤后粗糙不平,血小板易于聚集在受损的血管内膜上,从而引起血液凝固,促使血栓形成。
对于以上五种人而言,不仅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理(如低盐少油,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饮水),还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降低血黏稠度的药物。
上肢静脉血栓严重吗
上肢深静脉血栓同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样都是很严重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上肢深静脉系统、颈内静脉、头臂干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上肢深静脉血栓占所有深静脉血栓的1%—4%,危险因素包括:中心静脉插管,过度上肢运动或解剖异常导致的静脉压迫。获得性血小板增多以及时液局凝状态,如:妊娠,口服避孕药和肿瘤等等,上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患者头颈部和上肢水肿,皮肤颜色改变和触痛,静脉怒张。头臂干血栓患者,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头胀痛、视物模糊等颅高压症状。由于上肢深静脉血栓常无临床症状除非并发症出现时,因此对患者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者,应高度怀疑。
传统的医学认为,上肢深静脉血栓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很少导致肺栓塞的发生,但近期的文献报道有所增多,其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可达36%,在过去的20年里,整个上肢深静脉的发病率从1975年至1987年由7.6%上升至34.9%。但发生肺栓塞的几率却明显的下降。肺动脉栓塞相栓塞后综合征是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减少发病率、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
总的说来,上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类型,它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产生,还有可能夺去患者的宝贵生命,患者千万不能对该疾病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必须马上进行正规的科学的治疗,否则,最终可能因此而失去性命。
静脉栓塞的治疗
一、急性治疗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但偶尔仍需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效
⑴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患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用力排例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如抬高适宜,就不需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加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
弹力袜使用时间:
①对小腿深静脉或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一般不需用,但如踝部及小腿下部出现水肿,可用数周;
②对腘、股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使用不超过6周;
③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先使用3个月,以后间断取除,一般不超过6月,但如水肿出现,则需继续应用。病人在早期,禁忌久站及久坐。对重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适当限制站立及坐位,并抬高患肢3个月,这样可促使下肢建立侧支静脉以减轻下肢水肿。
⑵抗凝血疗法:这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这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朏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
适应证:①静脉血栓形成后1月内;②静脉血栓形成后有肺栓塞可能时;③血栓取除术后。
禁忌证:①出血素质;②流产后;③亚急性心内膜炎;④溃疡病。
常用抗凝血剂有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
深静脉血栓的防治
静脉血栓以及血栓脱落后导致的的肺栓塞是西方国家致死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一类常见病。在我国,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发生肺栓塞的人数也在增加。但因患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很容易漏诊、误诊,并因而失去了早期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其中,致死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常被误诊为急性心梗,死亡率极高。但如果能早期发现静脉血栓,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就可以阻止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主要有三大要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其中静脉壁损伤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形成。长期卧床、制动、妊娠后期以及左髂总静脉被夹 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的解剖因素等均可造成血流淤滞。外伤、术后、肿瘤以及一些遗传或获得性因素均可致高凝状态。因此,处于以上几种状况的人属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特别注意预防血栓的发生。西安唐都医院介入科郭卫平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上肢或下肢,多发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这和左髂总静脉特殊的解剖结构有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图示下肢静脉解剖)
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仅表现为膝以下小腿肿痛;
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肿痛往往先从大腿开始自上而下延伸;
混合型:指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形成,整条腿肿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周围型和中央型如果不能及早发现,正确治疗,往往可以发展成混合型。当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压迫并影响到与深静脉伴行的动脉血流时,下肢还会并发因缺血导致的坏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症状: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图示下肢肿)
下肢肿胀:我们常可根据肿胀平面初步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
?静脉----小腿以下;股浅静脉--膝以下;股静脉----大腿中部以下;
髂总静脉?臀部以下;下腔静脉--双下肢以下
疼痛:多为坠痛或钝痛。
浅静脉曲张:多为慢性期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
遗传性与获得性易患因素:
1、 年龄与性别: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年龄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尸检资料证实,儿童患病率约为3%,60岁以上者可达20%,50-65岁年龄组最多见,90%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在50岁以上。20-39岁年龄组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比同龄男性高10倍。患者的男女性别比值为1.24。
2、 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在我国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曲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原因。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是静脉瓣和静脉窦,特别是深静脉,如腓静脉、?静脉、髂静脉、股静脉、盆腔静脉等。血栓部位与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之间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腓静脉、股静脉和盆腔静脉的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46%、67%和77%,大部分严重的肺血栓栓塞症栓子来自近端血栓,但通常血栓是起源于腓静脉并在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前逐步发展至近端静脉。静脉血栓脱落的原因可能与静脉压急剧升高或静脉血流突然增多有关,如用力大便,长期卧床后突然活动等。活动期的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比较松软,易于脱落,脱落的血栓迅速通过大静脉、右心到达肺动脉,发生肺血栓栓塞症。也有沿中心静脉导管形成血栓达右心房、室,直接延伸到肺动脉引起堵塞。约10-20%的病例,其栓子来源于上腔静脉区域,70-90%的病例栓子来源于下腔静脉血流区域。
3、 心肺脑血管疾病:慢性心肺脑血管疾病是主要易患因素之一,25-50%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同时有基础心肺疾病,特别是心力衰竭拌心房颤动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有下肢瘫痪)分别是12%、5-35%和30-60%。
4、 创伤:尸检发现胫骨骨折45-60%、髋骨骨折50-75%、脊髓损伤50-100%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患者约15%并发肺血栓栓塞症。骨盆骨折25%、脊柱骨折14%的患者并发肺血栓栓塞症。大面积烧伤和软组织创伤也可并发肺血栓栓塞症,可能与受伤组织释放某些物质影响了肺血管内皮凝血-纤溶过程有关。
5、 肿瘤;肺血栓栓塞症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已逐渐被认识。今期研究表明,10%所谓特发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随后发生恶性肿瘤。根据尸检资料,胰腺癌患者35%、肺癌20%、泌尿道癌19%、结肠癌15%、胃癌16%、乳腺癌15%合并肺血栓栓塞症。
6、 制动: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当的长期卧床,肢体固定姿势不活动,包括长途乘车、乘飞机、手术后等,肢体活动减少,丧失肌肉的按摩动作,降低静脉血流的驱动力,血流轴向运动减慢,血液停滞,连续卧床7天,血流速度减慢到最低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与卧床时间相关。有报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中为47.1%,疝修补术后5%,腹部大手术后15-30%。大约3/4的术后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在出院前,1/4发生于出院后。
7、 妊娠和避孕药:孕妇血栓栓塞的发病率比同龄未孕妇女多7倍,易发生于妊娠的头3个月和围产期,75%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于分娩前,66%的肺血栓栓塞症发生于分娩后。服避孕药的妇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不服药者高4-7倍。最新研究结果强有力提示:第三代口服避孕药使用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至每年1/10 000-2/10 000。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使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增加三倍。
8、 遗传因素:对小于40岁出现原因不明的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以及反复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和肺血栓栓塞症及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应认真考虑先天性易患因素的可能性。已被确定的最常见的基因缺陷是:对激活的蛋白C不敏感(90%的病例中由于Ⅴ因子突变所致)、因子Ⅱ20210A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和蛋白S的缺乏。
9、 肥胖:超过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增加。
10.解剖结构:左髂总静脉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影响左下肢静脉回流,易在受压处或其远侧发生血栓形成。有些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腔静脉分叉处异常,呈局限性纤维素带。
11、化学性损伤:静脉输液中含抗生素、高渗葡萄糖、有机碘溶液等可不同程度损伤血管内皮。
12、机械性损伤:反复静脉穿刺、注射针或塑料输液导管留置在静脉腔内等均可并发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护理
饮食调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的蛋肉,低脂肪、低热量为宜。
患肢的保护与保温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避免劳累、撞伤、砸伤及冻伤;鞋袜要宽松;要保暖防寒。保持患肢清洁卫生,避免刺激损害皮肤。
预防褥疮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形成褥疮。要病人多翻身,患肢要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易压部位可用滑石粉按摩或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可预防褥疮的发生。
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坚持适当的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的挛缩,肌肉的萎缩。若患血栓性静脉炎,抬高抬高床脚15cm,局部热敷,压迫刺激腓肠肌,加速回心血量,可减少下肢的肿胀。
精神护理
由于血管病的病程长、痛苦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所以要多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要有乐观精神,心情要舒畅,生活要有规律,解除思想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