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怎样构建
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怎样构建
方法: 应用文献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探讨构建了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并初步拟订指标体系框架;应用德尔菲法组织两轮专家进行指标条目的筛选;利用优序图法联合比例分配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内容效度、克朗巴赫a系数进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运用 Excel2003及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1.构建了“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46个;两轮调查专家对指标赋值的集中趋势愈加明显,变异系数趋于减小,协调系数趋于增大,表明专家对指标意见协调程度逐渐增高,指标筛选合理。 2.应用优序图法联合比例分配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得出一级指标权重值分别为:0.4091、0.2929、0.2096、0.0884。比例分配法确立二、三级指标权重,并利用概率乘法原理计算出各级指标的组合权重。 3.通过对专家组基本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以及对专家权威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专家组权威系数值为0.86),结果表明咨询专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层次性和权威性;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7%、100%,表明专家对研究支持与合作意愿较高;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差异性较小;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第一轮为 0.275、第二轮为0.301,经检验均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专家可信度较高、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可靠。 4.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主要通过计算克朗巴赫a系数来评价内部一致性信度,总体信度Chronbach's a为0.963,总体内部一致性好;运用内容效度来评价效度,内容效度值为0.88,说明指标体系效度较好。
结论: 本研究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制出的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评价指标体系,其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已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作为一种评价工具, 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能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当前我国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现状。
哪些行业容易引发职业病
煤炭、化工、建材、水电、冶金这五大行业是我国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因此对于这几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并定期去相关医院做体检,以确保自身健康。
12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组成的四队督察组全部回到北京,标志着为期一年半的全国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全部结束。督察发现,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在许多省市得到全面推广,有效促进了专项行动的开展。《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是2009年8月由四部委联合发出的。
近日“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上传出消息:我国迄今约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总数高达两亿人。50年间,我国职业病种增加了7倍多。
来自卫生部的另一个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报告数字。而每年因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千亿元。
专家提醒建材、水电、煤炭、化工、冶金作业是职业病高发行业。有疾控中心的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对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对调离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劳动者进行离岗职业性健康检查;对退休前已被列入职业病观察对象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
我国职业病种从1957年的14种扩大至现在的十大类115种。除尘肺、化学物中毒等外,放射性肿瘤、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高原病、炭疽等病种也相继被纳入职业病范畴之中。专家表示,改善职业病诊断制度,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的关键一环。
农民工成为职业病高危人群
令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研究员张敏担忧的是: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民工普遍以临时工、季节工等身份,代替正式职工从事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他们大多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合同,缺乏职业病防范意识和基本常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病,成为现阶段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张敏认为,解决目前严峻职业病防治形势,必须有保险和企业自律。
张敏说,发达国家就是这样做的,而且保险要流动,可支付,可转移。
还有专家解析,解决职业病诊断难的根本方向是,调整现行不合理的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诊断机构有权根据病人主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病人自诉的职业史进行职业病临床医学诊断;建立职业病诊断认定委员会,负责职业病诊断认定;职业病诊断认定委员会可由职业卫生监督部门组织,成员包括政府、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代表、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专家等。
有法律界人士建议,要突出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责任主体地位。
由此可见,对于这几种高发职业病的行业,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员工负责,做好职业病的防范工作。
核酸检测禁忌人群 核酸检测哪些人需要做
目前重点区域需对以下15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1、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
2、境外入济返济人员。
3、疫情重点地区入济返济人员。
4、学校师生员工(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或本人及家庭成员为密切接触者的或14天内本人、家庭成员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的或21天内所居住社区发生疫情的)。
5、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工作人员。
6、发热门诊患者。
7、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
8、所有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疾控中心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护药技、行政管理、进修实习等人员以及在院护工、保洁、保安、司机、后勤、餐饮等服务保障工作人员,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和药店工作人员。
9、已收治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定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
10、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
1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企业、集中交易市场(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冷藏冷冻仓库、商场超市、专营店、餐饮服务单位、客货运场站、冷链物流、外卖快递等行业(场所)直接接触冷冻冷藏肉类、水产品及包装物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无防护状态下与上述人员有直接接触或参与相关工作的等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
12、为境外入济返济人员提供服务保障全体工作人员、集中隔离场所的全体工作人员。
13、对监狱、看守所、拘留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所等监所全体工作人员(包括警察、职工、辅警、医护人员、行政管理等工作人员以及保洁、保安、司机、后勤、餐饮等服务保障人员)和罪犯、羁押人员、戒毒人员、强制医疗人员等监管对象。
14、对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全体工作人员(包括行政管理、职工、医护人员等工作人员与以及保洁、保安、司机、后勤、餐饮等服务保障人员)和老人、儿童、残障人员等服务对象。
15、其他经研判具有疫情风险的人员等15类重点人群进行“应检尽检”。
血源性病原体的风险评估包括哪些内容
1 .血源性病原体在工作场所的传播途径。
2 .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类型、频率和数量,各种传播途径和最可能的传播途径,对同时接触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3 .接触与重复接触的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工作场所的清洁与整理,个人防护用品与防护设施的适用性、数量及其运行和使用状况。
4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有关血源性病原体知识及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和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5.所使用的各类医疗卫生设备是否有增加或减小职业接触风险的可能。
6. 现行的职业接触风险控制措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是否需要采取新的预防控制措施。
针刺伤的职业危害
针刺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危害
2.1 身体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模), 约占80%。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HBV、HCV、HIV。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 1次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10%, 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的针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但它们通过意外接种感染的机会相对很低。乙型肝炎病毒(HBV)则较HIV的致病性强, 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0.004ml血液就足以便受伤者感染HBV,被携带HBV的针头刺伤而发生乙型肝炎的危险性为1/5, 一次随时发生的针刺伤导致乙型肝炎的几率为1/5000。另外, 病原体经针刺伤口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任何针刺伤口都可能有破伤风杆菌的存在。
2.2 心理危害医务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 有时还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 尤其是在被带HIV的针头刺伤。
2.3 经济危害根据美国医院管理机构报道, 1例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后终身约需100万美元用于检查、治疗、弥补因病不能工作的损失和作为丧失工作能力的赔偿, 即使没有感染,每例针刺伤后相关检查及治疗花费也需51~3766美元。
2.4 社会危害血源性传播疾病存在着从患者到工作人员和工作人员到患者的双向传播途径。由于HBV传染力强, 目前很多国家已达成共识, 限制患有HBV的医务人员为患者从事有创性操作。但对于HCV和HIV阳性的医务人员各国意见尚不一致。
3 针刺伤后被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影响因素
3.1 针头的污染源最具有传播疾病能力的是直接进入静脉或动脉的针头, 其次为肌内注射针头, 而进入患者静脉输液管道的针头其传播疾病的能力几乎为零。
3.2 针刺的深度针刺越深, 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 会增加传染疾病的危险。
3.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20号的针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27号针头的30倍。
3.4 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空心针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血量多, 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由于护理人员多被空心针刺伤, 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针造成, 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 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高于医生。
3.5 针刺伤时是否戴手套针刺伤时戴1层手套会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 戴2副手套则会减低70%以上的血量, 尤其在使用实心针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会更好。
3.6 针刺伤时是否注入血液如注入血液则会增加感染疾病的危险。
3.7 是否接种疫苗目前仅有HBV疫苗。接种HBV疫苗后, 如果抗体量达到100IU/L表明接种成功, 能有效保护受刺伤者免受HBV感染。
3.8 针刺伤后是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HBV易感者针刺后及时注射HBV免疫球蛋白有效率可达到75%, 联合使用HBV疫苗效果会更好。可疑HIV感染者在伤后几小时内使用叠氮胸苷(zidovudine)进行治疗, 会使感染HIV的危险性降低81%以上。
4 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
4.1 护理人员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研究表明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 未严格遵守操作程序, 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 ①抽取药液配液时; ②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针头时; ③用双手将针头套入针帽时; ④毁形或浸泡针头时; ⑤用过的注射器未及时处理针头; ⑥收集一次性医疗用品时; ⑦用手折安瓿后徒手处理用后安瓿; ⑧为不合作病人治疗时缺少必要的协助; ⑨传递锐器时未集中注意力。袁秀萍的调查研究发现护士锐器伤主要发生在针头使用后到丢弃之间这一过程中, 如回套针帽, 摆弄针头, 浸泡毁形, 送针头处理等, 89%的针刺伤发生在手部, 非惯用手的拇指和示指损伤是最常见的受伤部位。针头在使用后应及时丢弃。如过多增加套回针帽, 取下针头, 浸泡等操作会大大增加护士锐器伤的时机。据谢珍红、聂军等的报道, 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工作行为分两大类: 一类是以病人日常治疗护理密切相关的行为, 占锐器伤原因的40%, 其中抽血、肌注、静注、指尖血糖试验, 将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标本从注射器注入标本容器等行为占19%, 另一类为清洗及处理针头相关的行为, 其中分离或连接静脉管占16%, 清洗锐器导致的锐器伤占12%, 40.5%的锐器伤发生在病房, 多数锐器伤的发生不是随机不可避免的, 其发生与护士个人认知态度, 行为和个性等因素有关, 42%的锐器伤是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 74%的锐器伤是工作紧张或繁忙时发生的。任小英等调查结果显示, 注射前的操作针刺伤行为占14.03%, 虽此时无感染性病毒, 但留下伤口, 增加感染率, 注射时的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时, 其刺伤率16.96%, 注射后用具处理为62.68%, 提示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门一次性物品处理的要求是避免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4.2 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不强, 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39.7%的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不是很熟悉, 甚至从未听说过。2004年6月1日, 我国卫生部制定了《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其中突显了“标准预防”概念, 即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的病源物质, 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 必需采取隔离措施, 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另外有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戴手套增加医疗成本, 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缺乏职业安全的教育与指导, 使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那家医院治疗矽肺最好
治疗矽肺病效果最好的医院需要注意护理管理:治疗矽肺病的医院要贯彻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药积极创造条件设护理副院长,实行三级或二级管理。切实落实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各级人员按技术职务上岗。开展整体护理,有整体护理实施方案,通过模式病房逐步向全院推广。建立整体护理病历,并不断完善。完善各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治疗矽肺病效果最好的医院需要注意教学科研管理:矽肺病医院要有与功能和任务想适应的、健全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组织,医院领导要有人分工负责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有健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做到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有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备课评教评学和检查性听课制度。教学资料(电化教学材料、自编统编等)、教学设备(仪器设备、图表标本模型、实验动物等)以及所提供的教室、示教室、病种、病人数量均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执行卫生部有关“教学医院”的管理规定。
治疗矽肺病效果最好的医院需要注意设备管理:治疗矽肺病的医院要有健全的设备管理和维修组织,配备一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医院设备实行计划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设备定期采购、保养、维修与更新制度。保证医疗工作需要。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置。医院应重点保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规定达到的设备和其他基本要装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的配备,购置贵重仪器设备要经过论证。有关大型设备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贵重设备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矽肺要怎么预防
矽肺又可以称为粉尘肺,因为他的的发病原理还有发病的特征都是跟日常的粉尘有很大的关系的。这种肺部疾病其实是可以很好的控制和预防的,因为矽肺并不是因为病毒等原因产生的。那么矽肺要怎么来预防比较好呢?
1、控制或减 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工矿企业应抓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包括x线胸片。
3、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参加矽尘工作。加强矽尘工人的定期体检,包括x线胸片,检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和空气粉尘浓度而定。
4、加强工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阳性者预防性抗结核化疗,以降低矽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5、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状的发生。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矽肺病的发生: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卫生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凡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粉尘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目的是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劳动者健康。
以上的这些就是矽肺预防的方式和方法了,矽肺是一种发病原因非常明确的疾病,所以在预防方面也是非常好计划的。而且是一定可以预防的,不像其他的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没有办法做预防计划。所以积极的预防是最关键的。
矽肺要怎么预防
1、控制或减 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工矿企业应抓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包括x线胸片。
3、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参加矽尘工作。加强矽尘工人的定期体检,包括x线胸片,检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和空气粉尘浓度而定。
4、加强工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阳性者预防性抗结核化疗,以降低矽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5、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状的发生。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矽肺病的发生: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卫生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凡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粉尘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目的是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劳动者健康。
以上的这些就是矽肺预防的方式和方法了,矽肺是一种发病原因非常明确的疾病,所以在预防方面也是非常好计划的。而且是一定可以预防的,不像其他的一些原因不明的疾病,没有办法做预防计划。所以积极的预防是最关键的。
... ...
预防职业病方法
第一,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机制。包括:依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卫生管理体制和信息决策机
职业病制、完善的职业病工伤保险机制和稳定的、多渠道职业卫生投入机制,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源。
第二,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调整对象,调节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体系;按照入世要求,通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使我国的职业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标准的可操作性及其可应用性,建立适于我国职业病防治实际工作需要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第三,将现有职业病防治信息网络重新整合,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监测体系;统一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统计口径,并与国际接轨及互认。建立系统的职业卫生信息与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通过科学分析信息,加强职业中毒事故的预测、预警,及时、准确评估职业病防治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全面提升急性职业中毒控制信息水平。
建立相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尘肺病防治、职业中毒检测检验、诊断、救治、控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科学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力争突破束缚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颈口,提高我国的职业病防治水平。
矽肺病可以预防
患者都有密切的矽尘接触史及详细的职业史,引起矽肺的工种很多,长期接触各种金属、煤粉、耐火材料、石粉、水泥、玻璃、陶瓷等工种的工人。
1、控制或减
少矽肺发病,关键在于防尘。工矿企业应抓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2、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包括X线胸片。
3、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患者,都不宜参加矽尘工作。加强矽尘工人的定期体检,包括X线胸片,检查间隔时间根据接触二氧化硅含量和空气粉尘浓度而定。
4、加强工矿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接种卡介苗;阳性者预防性抗结核化疗,以降低矽肺合并结核的发病。
5、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妥善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状的发生。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矽肺病的发生: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卫生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监督管理。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凡新、改、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其粉尘治理和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目的是保证投产后的劳动环境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劳动者健康。
对于劳动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接触粉尘作业的劳动者须做好就业前及在岗中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禁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粉尘作业。对于确诊的矽肺患者,一定要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同时建立并保存好健康监护档案。
3、技术措施。矽肺病的病因是明确的,预防矽肺病就要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降低生产环境粉尘浓度,这是治理粉尘危害的关键。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湿式作业是即简单易行又经济可行的防止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凡是因某种原因不能采取湿式作业时,都应采取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预防矽肺,治理粉尘危害。
上文具体描述了要怎么治疗和预防一些矽肺病的措施,包括10个方面供大家参考,希望各位患者朋友,仔细阅读关于这个问题,一改变自己的的生活习惯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会减少矽肺的患病率.
如何预防和减少针刺伤意外的发生
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士不安全行为
医院对医务人员应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定期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作人员。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中特别要强调防护用物如手套的应用、医疗锐器的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目的是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纠正护士的一些不安全行为,使她们在工作中做好职业防护。
2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国外研究表明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刺伤的次数,如采用安全针头注射器、提供便于丢弃尖锐物品的容器、负压标本试管采血等。医院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应考虑医护人员本身的安全性,提供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等锐利废物的容器等设施,减少医疗锐器刺伤的发生。
3 规范医疗废品的处理
医疗垃圾应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定下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焚毁。目前许多医院在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收集,再进一步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势必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如管理不严,让医疗垃圾流入社会则会对大众带来更大的危害。
4 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针刺意外或黏膜接触病人血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同时有关部门在收集这些数据时,可定期进行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从而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
怎么预防尘肺病
尘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职业病,多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因此怎么预防尘肺病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够健康的生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组织其进行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离岗时的体检。对体检出的具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再接触粉尘而发生尘肺病。
个人卫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习惯。
对作业者工作环境的粉尘浓度进行定期检测,分析粉尘的性质、浓度,判断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确认职工安全的接触限值。如果超过北京标准,应采取各种防护措施,直到其降到北京标准以下。
加强个人卫生防护:从事粉尘作业者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要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吸入而造成危害。
戒烟:由于长期吸烟可以导致慢性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会加重尘肺病,因此应戒烟。
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三步曲
第一步:了解你的健康 —— 健康评估
只有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个人的健康。专门的健康信息系统将在分析相关健康信息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估报告,并帮助个人及集体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及健康的发展趋势。健康评价的结果及相应的健康信息可通过互联网在医生及个人间进行动态管理。 第二步:管理你的健康 —— 健康计划
个人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是鉴别及有效控制个人健康危险因素的关键。将以那些可以改变或可控制的指标为重点,提出健康改善的目标,提供行动指南以及相关的健康改善模块。它不但提供了预防性干预的原则,也为医生及个人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第三步:改善你的健康 —— 采取行动
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来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个人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自我维护的手段,并通过个人健康管理日记、参加专项健康维护课程及跟踪随访措施来达到健康改善效果。 健康管理日趋理性
健康管理这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其理论基础源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与循证医学、保险学以及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本次论坛总结了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多角度分析了健康管理的发展趋势,发挥中华医学会深厚的学术背景及资源,深入探讨健康管理学独特的形式以及学科的建设,引导健康管理的研究方向,搭建健康管理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开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推动健康管理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为健康管理的健康发展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针刺伤该如何应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针刺伤
美国护士协会一项调查显示:护理职业健康和安全最关注的前10位问题之一:针刺伤(锐器伤)后传染病。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因工作原因,经常与缝针、刀、剪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接触,这使护士经常暴露于职业性危险因素中,尤其是利器损伤。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有关专家评估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近年来以30%的速度递增。我国还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的感染率为3%,医护人员发生感染的机率也就随之增加。
发生针刺伤后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75%的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查看患者是否有无乙肝、丙肝、HIV等阳性感染,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与患者沟通经患者同意后,主管医生应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测。公共卫生科应立即给发生针刺伤的医务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检查单。
5.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公共卫生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由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N95口罩可以洗吗 N95口罩的特点
“N95”是美国CDC下属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制定的标准,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只要符合N95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在NIOSH制定的9种标准中,N95是感染防护的最低标准,价格便宜而易于被医疗机构等采用。N95型口罩用于职业性呼吸防护,包括某些微生物颗粒(如病毒,细菌,霉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等)。
N95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针对医疗机构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