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降压药仍要防中风
用了降压药仍要防中风
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因人种不同而有差异.在白种人中,高血压的并发症以冠心病为主:而黄种人则以脑中风最多.我国每年新发脑中风病例近150万,其中76%由高血压引起.如此之高的发病相关性,主要是因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较低.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1.6亿之多,但约有9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因高血压引起的脑中风,以缺血性居多(如脑梗塞),出血性相对较少.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大多伴有血管硬化,,血管的弹性差,在长期高压灌注下,血液供应相对充分,如果血压突然降低,血流下降,就容易导致脑缺血.而血流变慢,更可诱发血小板凝集,导致脑血栓.降压过猛或者服用降压药不规律导致血压忽高忽低的患者,很容易"中招".当然,如果因为情绪激动等造成血压快速上升的高血压患者,比较容易引发脑出血.还有一种高血压被称为适应性高血压,血压升高速度缓慢,患者逐渐适应,即使血压升到很高,如果不测量血压,也感觉不到.这部分患者得不到降压治疗,是造成他们发生脑中风的原因.
有效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用药.俗话说,一把锁匙开一把锁,治疗血压高也是如此,盲目用药是达不到目的的.其次,要控制
中风前兆吃什么药预防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3、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4、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5、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如何按季节健康正确服用降压药
春季
高血压做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使用降压药,但很多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的时候都存在误区。春季血压波动较大,一定要注意维持血压稳定,正确服用降压药就变得更加重要。一般来说,春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擅改药物剂量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冬季的血压要比夏季高,因此,冬天服用降压药物相应也要增加一些。春季气温开始回暖,很多高血压患者就擅自减掉降压药物的剂量,甚至是停服降压药。其实这种方法不可取。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血压容易波动,降压药的改变可增加血压的波动幅度, 使脑血管承受的压力时高时低,容易发生脑血管破裂。
高血压患者如需要改变高血压药物剂量或者种类,应先与医生商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以免擅自改变造成严重后果。
2.注意药物过敏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峰季节,医学调查发现,很多过敏症高血压患者因为把握不好用药时间,导致药物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引起高血压病情持续恶化。所以,医学专家提醒那些对花粉过敏的高血压患者服药时要注意避免药物过敏,服药期间尽量少吃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海鲜、乳酪、肉类、黄豆等,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3.注意服药时间
研究发现,通常在清晨觉醒后血压持续上升,上午8至10点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下午3至6点稍有波动,午夜至觉醒前血压最低。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服用降压药的时间也相当有讲究。目前大部分专家主张服用降压药的时间最好在上午8点1次、下午2点1次。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即使是重度高血压患者,睡前也只能服用白天剂量的 1/3。
这样可以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防止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轻度高血压患者,则在清晨服用一次降压药即可,这样可减轻多次服药的负担,避免漏服,便于长期坚持。
夏季
在自然状态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两季最低,但很多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的药方一年四季不变,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患者的外周小血管扩张,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不少患者冬天去看医生开药,到了夏天,还按照冬天的剂量服用。夏天血压偏低,这时服用冬天的剂量就相对偏大,使血压降得太低,于是就容易出现诸如头晕、脑供血不足、浑身无力甚至出现脑梗死或是心绞痛发作。而有的患者是在夏季去看医生开药,到了冬天还在按夏天的剂量服用,血压在冬天偏高,夏天的剂量显然容易偏小,血压控制不好,自然就要波动。但有些患者由于睡眠不好,心情烦躁或其他原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注重监测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特别要减少利尿剂及含有利尿药成分的一些复合剂的应用。
此外,高血压病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血压,一天测一次,最好一天测3次,并做好记录;在季节变化时应及时去看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监测的结果来调整用药。在用药方面,既不能长时间不作调整,也不能频繁换药,最忌讳的是患者自己随意用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需终生服药。
秋季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血压会升高,因此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是否需要及时调高用药量,以更好地控制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秋季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剂量
夏天时天气炎热,脑血管舒张,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会减少,而到了秋天气温转凉,脑血管收缩,血压会随之升高,此时应及时调整降压药的剂量,控制好血压,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概率。
2.调整服药时间
秋天天气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大,早晨的温度低,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升高,所以有些患者会感到头晕。这时,需要调整服药时间,在调整了服药时间后仍然经常头晕,就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3.忌擅自停服药物
不要在秋季停服改善心脑血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因为秋季是一个过渡的季节,温度的降低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功能。较低的温度会使脑血管收缩,促使血压升高,容易造成脑卒中。
冬季
冬季气温较低,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冬季服用降压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大量服用骤然降压药物
脑组织的血流量、灌注压主要靠血压来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由动脉硬化导致的,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不足的现象。很多患者因血压太高便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殊不知骤然降压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大脑供血产生严重不足,灌注压降低,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积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从而发生中风,所以,平稳降压是非常重要的。
2.慎服大剂量利尿剂
许多高血压患者因使用多种降压药物疗效欠佳,或因肾功能受损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高低及浮肿程度进行利尿降压治疗,患者应谨遵医嘱服用利尿药, 此类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有较强的利尿作用。人体内大量失水,血液高度浓缩,其黏滞度便会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低血压、高黏滞度而导致的缺血性中风,所以,冬季使用利尿剂降压应慎重。
3.慎用镇静剂
高血压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可能伴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平稳降压,医生常给患者适量的镇静剂作辅助治疗。但切莫大剂量服用镇静剂,过强镇静的药物同样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而使脑组织血流减少、缺血、缺氧而中风。所以,高血压患者冬季宜服用较为舒缓的镇静剂。
4.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要迅速降压,睡前更不可大量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虽然不能算是什么绝症,但是一旦严重恶化对我们也是会有生命威胁的,因此我们要对高血压越来越重视起来。因此,我们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要了解清楚我们所处的季节健康正确的服用降压药,使我们的身体健康长寿。
高血压前期服降压药可降低中风风险
研究人员回顾了过去16项高血压前期患者使用降压药和安慰剂的研究,参与志愿者总计超过7万名,分析结果表明: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前期患者和没有使用降压药的患者相比,中风几率下降了22%。
研究负责人、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凯斯西储大学心血管内科助理教授勒克·斯帕赫博士说:“所谓高血压前期,是指收缩压在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已处于确诊高血压前的危险状态。如果改变生活方式不能使高血压前期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药物可以有助降低血压、预防中风发作。同时有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中风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前期患者,降压药预防中风的作用更明显,尤其在生活方式改善仍然未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时。”
老人如何预防脑梗中风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发中风的独立因素。
高血压与脑中风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体血压过高会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动脉血管壁会因为缺血而发生变形,如果血压反复波动,脑部血管反复发生痉挛,又可引起脑组织点状出血、水肿,进而联合成片,导致较大量出血。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2、果蔬防中风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
果蔬中的钾元素对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等预防脑血管病的功效。
果蔬中的叶酸能将中风病人体内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降低血液中半脱氨酸的浓度,从而减少患冠心病和中风的危险。
果蔬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
果蔬中含有寡糖,有减低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
中风生活注意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防治脑中风的好方法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形成。
4.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的发生。
5.多吃果蔬不易得中风。蔬菜和水果为何能降低脑中风的风险?首先,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而自由基增多,就会增加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其次,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起到抑制总胆固醇浓度升高,从而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功效。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每天从蔬菜和水果中摄入一定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可下降3%~5%。基于这一认识,发达国家国民迅速调整膳食结构,少吃肉、糖、脂肪,多吃果蔬。因此,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已呈下降趋势。
如何有效的预防中风复发
1、预防中风复发加强康复锻炼:
由于中风或多或少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加上担心中风的复发,病人对前途会有悲观失望的情绪。家人要让病人明白,中风的复发是可以预防的,要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功能锻炼,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2、预防中风复发要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
中风患者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保持精神愉快。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应保持乐观的情绪 ,遇到高兴或不痛快的事应注意冷静 ,避免情绪过度激动 ,以防止血压突增。
3、预防中风复发要坚持服药:
加强锻炼在中风的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及活血化瘀的中西药物,以减少血小板聚集和增进正常的血液流动,并应结合自身情况,开展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预防中风复发要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血压药物,最好每日监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