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什么方法好
预防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什么方法好
表现和原因
潜伏期约2~5天,最短可能只数小时。病情轻重不一,轻型表现不愿吃乳、吐乳、大便次数增多,一日3~5次,稀薄,不带脓血。重型热度高,呕吐频繁,腹泻一日十余次,大便血样,不久即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尿少或无尿。不少细菌和病毒可引起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如埃希大肠杆菌:以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最多见,国内报道的有O127、O111、O55、O128等引起的流行,也有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暴发流行的报道。
及时隔离
对患儿的及时隔离能为治疗带来很大便利。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主要是消毒隔离和治疗患者,以切断感染源,一旦发现新生儿腹泻就应立即隔离患儿和其父母,并积极治疗患者,如发现流行已难避免,立即将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婴儿集中在一个病房,每天做大便培养,严密观察腹泻的发生,对大便培养阳性者再另集中隔离。
抗生素预防
用抗生素进行预防的良好效果得到了临床的印证。有作者认为凡大便培养阳性者,不论有无腹泻都给予抗生素预防,疗程5天,但也有反对药物预防,因为药物预防后带菌率更高,症状可能推迟出现,有时还可能使症状反复发作,延长流行时间。
婴儿室的消毒
对于医院来说,婴儿室的消毒至关重要。腹泻流行的婴儿室都应检疫,不收新婴儿或新病人,将已康复的婴儿集中在一起,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出院,未发生腹泻的新生儿也另集中在一间,经过潜伏期(1~6天)后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方可出院,任何病儿出院后,原床位上的用品如被褥,被单,枕头及病床都应消毒。
每天消毒清洁
流行期间的消毒是万万不能疏忽的。婴儿室和病室在流行期间应每天消毒,地板湿拖,家具湿揩,不让灰尘飞扬,定时作空气,地板,墙壁和家具拭子培养。
勤于洗手
洗手是接触患儿前、后的必要程序。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的刷洗,每接触一患儿后应再洗手,方可接触另一婴儿,定时作手拭子,鼻腔拭子和大便培养,阳性者暂脱离病室或婴儿室,喂奶前需戴消毒手套然后装奶头,对有粪便污染的尿布和床单需集中在一起,消毒后才可送出病室。
婴幼儿的养胃方法
腹泻轻者大便每天可10次以下,黄绿色,带少量粘液,有酸臭,蛋花汤样或薄糊状,脱水症状(前囟,眼窝凹陷)不明显。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大类。
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它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
婴幼儿也要注意养胃
在一年四季里,胃胀、胃痛、呕吐、腹泻、脾胃虚弱等胃肠问题让不少婴幼儿吃尽了苦头,也让很多家长心疼不已。
专家介绍,婴幼儿患上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饮食不卫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此,年轻父母们要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有保养胃的意识。
一、吃要守时
早餐不吃,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
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二、不能吃得过快
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三、不宜吃得过饱
婴幼儿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四、不能边玩边吃
有些婴幼儿喜欢边玩边吃。这样,由于玩时大量血液供脑,供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五、不要常吃零食
婴幼儿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积劳成疾”。
六、不可多吃冷食
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七、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不洁,尤其是盛夏时节,各种致病性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
婴儿腹泻是怎么得的
婴儿腹泻的原因,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非感染性,一类是感染性。
非感染性的因素有喂养方法不当、添加辅助食品的质和量不适宜、婴儿对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饥饿也会使婴儿腹泻。另外,气候变化使婴儿过热或受惊、剧烈哭闹、情绪紧张等均可引起婴儿腹泻。
感染因素有各种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都可能首先见到的是腹泻症状。肠道内的细菌、病毒及霉菌、寄生虫感染等也均可引起婴儿腹泻。
小编总结: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它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
新生儿腹泻有哪些症状
腹泻轻者大便每天可10次以下,黄绿色,带少量粘液,有酸臭,蛋花汤样或薄糊状,脱水症状(前囟,眼窝凹陷)不明显。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可分为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泻三大类。肠道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新生儿,由于奶具不洁而导致病从口入。最严重的要算新生儿流行性腹泻了,它常常发生在医院里的新生儿室,病菌经过母亲产道时传给新生儿,然后由医护人员的手将细菌扩散开去。此病潜伏期短,症状重,开始时厌食、吐奶、腹胀,继之腹泻呈黄绿色水样大便,有击拍声,腥气奇臭,一天大便次数可达10次左右,很快出现脱水症状。其他像鼠伤寒沙门氏菌、轮状病毒、腺病毒等,都可引起新生儿腹泻,严重者常常威胁生命。
肠道外感染主要是由于病原体毒素的影响或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致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一般无粘冻、脓血和奇臭,次数较少。在新生儿患肺炎和败血症时,细菌有时也可从肠道外或血液中透过肠壁,渗入到肠道内,引起肠炎。
非感染性腹泻,多数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吸收不良,大便次数增加,有不消化奶块或呈蛋花汤样粪便。一般也无粘液或奇臭,这类腹泻去除病因即可自愈。前二类腹泻应去医院治疗。在未送医院前,可先少量多次补充煮沸过的糖盐水防止脱水。
新生儿腹泻有哪些症状?
腹泻轻者大便每天可10次以下,黄绿色,带少量粘液,有酸臭,蛋花汤样或薄糊状,脱水症状(前囟,眼窝凹陷)不明显。重的多数是肠道内感染所造成,大便每天多达10~20次或更多,黄绿色水样带粘液、伴呕吐及发烧、脱水症状明显,面色发灰,哭声低弱,精神萎靡,体重锐减,尿少等,很快会出现水与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等严重症状。
一旦发现腹泻,不管轻重,都应立即送医院诊治,千万不能耽搁。
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也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通常表现为大便稀薄,水分较多,还可能会排出绿色稀便,严重者为水样便。同时排便次数增多,每天5~6次,甚至十余次。
寻找病因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很多:细菌或病毒感染,乳汁含糖量或喂奶量过多,受凉,肠道消化不好或对牛奶过敏。肠道外感染,如脑膜炎、上感、中耳炎、肺炎、肝炎和肾炎也会伴有腹泻。新生儿腹泻后果比较严重,易发生类似休克的状况,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出现严重脱水等,其中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常因其病程长,症状重,并会在新生儿中形成流行性疾病,被认为是最严重的一种新生儿腹泻。这种腹泻大多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腺病毒及轮状病毒等引起。
治疗护理
在腹泻急性期,新生儿应禁食6~12小时,适量补充高浓度葡萄糖。禁食时间也不宜太长,好转后可逐渐喂母乳。新生儿因体液占体重比例高,因此当腹泻严重时,容易发生酸中毒及脱水现象,因此一定要注意补充水、热能和电解质,迅速纠正电解质和水紊乱,同时适量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什么药治新生儿流行性腹泻效果好
1.婴儿室及新生儿病室的工作人员当入室前应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人员要相对固定,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2.室内发生流行性腹泻时应立即消毒隔离,将患儿集中治疗。对接触过患儿的婴儿集中在另一间观察,一旦发病即转入腹泻病房。流行病区应检疫至流行停止。至少应另开一间专收新病儿的病房,其中的工作人员应与流行区分开。
3.病儿及接触过的婴儿大便培养必须2~3次阴性后方允许出院。留下的衣物、被褥及用具必须严格消毒才能再用。出院后的婴儿如在一周内发生腹泻必须到原产院或医院就诊,不可收入其他医院,以免散播。
4.如孕妇发生腹泻应立即与其他产妇隔离,并积极治疗,暂时停止对婴儿抱奶。婴儿也应隔离,并做大便培养至阴性时始解除。
5.积极治疗患婴,(详见小儿感染性肠炎),腹泻新生儿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和低血钾症,应及时从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纠正酸中毒,下列补充量作为参考:轻度脱水足月儿120~150ml/kg/d,早产儿150~200ml/kg?d;中度脱水足月儿150~200ml/kg?d,早产儿200~250ml/kg?d;重度脱水足月儿200~250ml/kg?d,早产儿250~300ml/kg?d。补充钠、钾、氯离子根据血电解质测试而定,一般情况下生理盐水与10%葡萄糖液之比例在轻度脱水约为1∶2,中度1∶1,重度1∶1~2∶1。治疗酸中毒轻度者在补充液体后会自行纠正,严重酸中毒者在基础液体中增加NaHCO3,第一次量用5%NaHCO31~2ml/kg,待BE或CO2结合力检查结果出来后则根据BE计算。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1.护理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监护、保暖,分开记录尿量及大便量,每天称量体重。注意输液速度等。
2.饮食及营养维持
在腹泻的急性期,多不能耐受奶汁,常需先禁食8~12小时,禁食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营养。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累积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可采取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但多采取前者。补液量在新生儿个体差异较大,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日龄,需要量均不同,要个体化补充液体,对轻中度脱水补液量不宜过多。新生儿应慎用口服补液盐,因其为2/3张液,其张力过高,新生儿用后易发生水肿,如果需要用亦应稀释到1/2张为妥。
4.控制感染
根据病原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可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毒性腹泻不必使用抗生素。真菌性肠炎应停用抗生素,用制霉菌素口服。
5.微生态制剂
目的在于补充肠道正常益生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见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等。
6.肠黏膜保护剂
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的吸收与分泌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常用药物为蒙脱石散。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感染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临床有无感染症状容易鉴别,肠内感染性腹泻和肠外感染性腹泻,前者腹泻症状重,后者只是症状性腹泻,有原发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也易鉴别。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病根据流行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1.肠内感染性腹泻
(1)流行病学史:根据病史特点进行鉴别分析,婴儿室有腹泻流行,提示有大肠杆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或病毒性肠炎之可能。母亲有发热、早期破水、产程长或窒息史等,要考虑有感染性腹泻的可能。
(2)临床表现:根据症状体征特点进行鉴别分析,腹泻早期即出现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过低,面色不佳、呕吐、大便含黏液或脓血,镜检有红、白(脓)血球,提示为感染性腹泻,进一步便涂片染色检查、培养或病毒分离,可鉴别肠炎性质(病原)。
2.肠外感染 有感染中毒症状,有原发感染性疾病表现,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
3.非感染性腹泻 如糖类消化吸收不良、脂肪消化吸收等,无感染表现。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预防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主要是消毒隔离和治疗患者,以切断感染源,一旦发现新生儿腹泻就应立即隔离患儿和其父母,并积极治疗患者,如发现流行已难避免,立即将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婴儿集中在一个病房,每天做大便培养,严密观察腹泻的发生,对大便培养阳性者再另集中隔离。
有作者认为凡大便培养阳性者,不论有无腹泻都给予抗生素预防,疗程5天,但也有反对药物预防,因为药物预防后带菌率更高,症状可能推迟出现,有时还可能使症状反复发作,延长流行时间。
腹泻流行的婴儿室都应检疫,不收新婴儿或新病人,将已康复的婴儿集中在一起,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出院,未发生腹泻的新生儿也另集中在一间,经过潜伏期(1~6天)后大便培养阴性3次后方可出院,任何病儿出院后,原床位上的用品如被褥,被单,枕头及病床都应消毒。
婴儿室和病室在流行期间应每天消毒,地板湿拖,家具湿揩,不让灰尘飞扬,定时作空气,地板,墙壁和家具拭子培养。
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手的刷洗,每接触一患儿后应再洗手,方可接触另一婴儿,定时作手拭子,鼻腔拭子和大便培养,阳性者暂脱离病室或婴儿室,喂奶前需戴消毒手套然后装奶头,对有粪便污染的尿布和床单需集中在一起,消毒后才可送出病室。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的水样便、排水样血性大便、腹泻为水样带黏液恶臭无脓血、食欲不振、腹胀、呕吐、左下腹痛、呈泡沫样有腥臭味稀便、失水、便秘、食欲异常
潜伏期约2~5天,最短可能只数小时。病情轻重不一,轻型表现不愿吃乳、吐乳、大便次数增多,一日3~5次,稀薄,不带脓血。重型热度高,呕吐频繁,腹泻一日十余次,大便血样,不久即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尿少或无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