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大家在破伤风的认知方面是存在很多误区的,希望上述资料可以帮您对破伤风有个更好地了解, 另外在日常中大家若是发现身体有伤口一定要保持伤口清洁,最好是注射破风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铁锈上面有破伤风杆菌吗
1、铁锈上面有破伤风杆菌吗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如果是被铁锈金属划伤表皮,伤口不深,只需做好适当的清创,可以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果伤口较细较深你实在不放心,也可以到医院去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2、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3、破伤风梭菌的条件
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局部坏死组织多,局部供血不足,造成局部缺血、缺氧的微环境;同时伴有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总结为,有伤口,有病原菌,有厌氧条件。
细菌只在局部繁殖释放的破伤风痉挛毒素进入血流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纤维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肌肉的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症状体征。
哮喘的防治误区
误区一:哮喘有症状再治,不喘不治
许多家长只在患儿哮喘发作时,才来医院看一下,吃点药,不重视日常的预防控制。这样对孩子的哮喘常常反复不愈,加重了病情。很多家长因经济因素和担心药物副作用,所以只要不发作就给孩子停药,但不久可能复发,反而加重负担,还可能使哮喘迁延不愈。已经确定为哮喘的儿童,必须以预防为主,及时、主动预防哮喘发作,不能等到孩子有哮喘或咳嗽是才去治疗。
误区二:害怕激素副作用,不能坚持长期吸入
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在气候变化、吸入尘螨、花粉、刺激性气体、接触或食入过敏的物质,诱发咳嗽或哮喘。激素吸入疗法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吸入激素可以控制气道过敏性炎症,降低气道的敏感性。但往往害怕副作用而不能坚持激素吸入。其实,激素的摄入量是很少的,并且只针对支气管,一般副作用是很小的,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相反,在哮喘发作治疗时需要全身应用激素,反而增加副作用。
什么是破伤风疫苗
什么事破伤风疫苗呢?当人们患上了破伤风时,一定要及早治疗,清理伤口,否则会恶化,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情况。常说的打破伤风针就是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通过被动免疫获得保护,即面临可能的感染后,通过注射抗破伤风球蛋白获得保护的方式。
常用的有两种制剂: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前者需要皮试,后者不需作皮试。破伤风针皮试过敏临床上主要是指破伤风抗毒素(TAT,来源于马)皮试过敏,可改为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来源于人)来获得保护,如没有TIG,可采取TAT脱敏注射,具体方法可咨询就诊处医护人员。如果有过严格疫苗接种史的,可根据病情咨询就诊医生,如在保护期内(下文有所述及),不一定需要注射TAT。
必要时要使用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献血员中采集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制成,主要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
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破伤风防治的四大误区
破伤风是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致命性感染性疾病,但是对于破伤风的防治人们存在不少误区,以致耽误了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者大有人在。专家告诫大家,有伤口确实有必要预防破伤风,但是也要分情况,千万不要进入了治疗的误区,给自己徒增烦恼。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一: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很多医院在接诊到受伤的患者后,甚至只是一些轻微的擦伤,无论患者以前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按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很好的抵抗破伤风的抗体。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二:疫苗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很多医务人员会告知接种疫苗的患者,必须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否则无效。专家表示,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三: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有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患者,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破伤风的防治误区四: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便开始下降,身体也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综上所述,破伤风的防治时间要赶早,即使是一般的肛肠疾病也会发生破伤风的可能,患者千万不要错过最佳的防治时间,在2-3周之内预防接种疫苗都是有效的。
乙肝的防治误区
1 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由于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这使得一些应该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配合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是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肝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2 盲目相信一些广告
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疗疾病,盲目相信一些广告。有一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盲目听信广告,花了近两万元钱,不但没有使乙肝病毒清除,还因药物中毒导致了药物性肾损害。还有一些患者看到一则抗乙肝药物在转基因鼠上试验的报道,就认为这种药物一定能治好乙型肝炎。
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都要按照国际上统一的GCP标准,经过临床前(动物)、Ⅰ期(健康人和少数病人)、Ⅱ期和Ⅲ期(国际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上市,有些药物还要经过Ⅳ期临床研究。在这些试验中,不仅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其安全性。这一过程,至少要经过2~3年。在这些试验结束前,谁也不能断定其在临床上肯定有效和安全。
3 没有适应症随便用药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症是HBVDNA阳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要进行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结果导致病毒发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肿瘤防治误区知多少
关于恶性肿瘤诊疗中存在的误区
1.癌症是不治之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阐明:癌症是由环境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疾病。如长期吸烟、大量喝酒、长期食用霉变、腌制、烧制、熏制食品。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以及大气的污染、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污染等均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和常见因素。当然了家族的遗传倾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遗传的易感性是癌症好发的内在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最后的1/3也是可以治疗的。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也是一种慢性病。每个人一生中患癌症的几率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没必要谈癌色变。要坦然、积极、乐观的对待。
2.癌症开刀后效果更差、更容易转移和扩散,死得更早
。这绝对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国际上对实体肿瘤的治疗疗效最好的方法是:第一是外科手术,因为只有手术才可能将肿瘤根本上切除干净,因此,手术是最直接、最有效,当然也是最好的方法。第二、第三才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当然还有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的治疗以及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分子靶向治疗。决定手术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癌症发现时的早、晚。早期癌症手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已经分别达到近70-80%和50-60%。因此,这种说法和观点害死了无数的肿瘤病人,应该说是“罪不可赦”!
很多很多肿瘤病人发现时病情并不严重,仍然有手术根治的机会,可就是病人或者其家属听信了这种歪理邪说而放弃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而,也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这是最令我们医务人员所扼腕叹息的事了!这就是对我们平常所说的典型的“害死人不偿命”的最好的举例说明了!3.吃中药比作外科手术及西药化疗好。
众所周知,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当然也有中医中药的治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诚然,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方法有其痛苦、风险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们是治疗肿瘤最主要和最好的方法,也就是说它们是主角、主力军是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方法。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其代价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谁都想选择一种疗效好且痛苦小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并不现实。如果一定要选择,那只能是逃避现实,也必将为这种不现实的选择付出代价。例如,我们家喻户晓的饰演林黛玉的某著名演员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不可否认,中医中药对配合术后恢复、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有一定作用,但一般并不主张单独使用。因为,其单独使用的效果并未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