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者病程较长或者有并发症,酮症好转后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4. 但是在临床特征类似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要考虑有LADA的可能,可以行GAD-Ab和ICA检测,如果阳性则诊为1型糖尿病中的缓发型,即LADA。
5. 在酮症起病的患者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还需要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如果阳性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阴性则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
分清自己的糖尿病到底哪一型
常常有人问「糖尿病怎么还分那么多型?我到底是第几型?」。事实上引起糖尿病的原因相当多,从基因遗传、感染到自体免疫疾病等,甚至原因不明。早先糖尿病区分为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是后来发觉许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为了避免疾病分类的混淆,美国糖尿病学会在1997年将糖尿病区分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等四大类。
第一型糖尿病,过去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胰岛细胞,造成胰岛细胞死亡,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引起血糖升高。而且身体细胞因缺乏胰岛素而使得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细胞便会寻求其他能量来源,例如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成酮酸,如果体内累积过多的酮酸时,就会引发酮酸中毒。因此第一型糖尿病发病时,常常以酮酸中毒为初期临床表现。此自体免疫疾病常常好发于幼童,又称「幼年型糖尿病」。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所以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发生于怀孕时期。怀孕之前并未发觉糖尿病,怀孕中发现有高血糖症状,生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发生原因一般推测与怀孕时期体内贺尔蒙与生理产生巨大变化有关,因此怀孕第24周时会接受50克糖水试验筛检。大多数口服降血糖尚未通过怀孕试验,治疗方式仍然以胰岛素注射为主,妊娠糖尿病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产生巨婴症,而且增加生产时的风险。妊娠糖尿病生产后,即便血糖恢复正常,仍必须定期抽血检验。据统计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病人,会演变成第二型糖尿病。
其他原因引发的糖尿病,统一归为其他型糖尿病。
原因包括感染、败血症、发炎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胰脏切除后、先天遗传缺陷等。
第二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是「成年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糖尿病」。发生原因复杂,包括先天基因的遗传与后天环境饮食有相当大的关系。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的机转为胰岛素抗性,或是说体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再加上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渐渐丧失,引发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发病初期并没有严重的不舒服,常常是藉由健康检查无意间发现。当血糖慢慢上升到200~300时,许多病人开始出现口渴频尿、容易疲倦、体重不明原因减轻、伤口不易愈和等症状,若不就医,则容易引起高血糖性高渗透压昏迷,此疾病未治疗的死亡率约10%。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都要接受饮食治疗,适度的运动,改善生活形态,自我血糖监测,并定期接受医师诊视与治疗,才可以稳定血糖,拥有健康的人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专家告诉大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一型、二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前都还没有案例和证据可以证明糖尿病是会传染的,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专家解释到: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一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假如有人患了糖尿病,那么引发的因素就只有两种可能,即遗传因素跟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二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一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以上就是糖尿病专家对于糖尿病的简单介绍和一般患病的简单分析,告诉大家了糖尿病发病因素,可以肯定跟遗传没有关系,大家不要担心糖尿病会遗传,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有健康的、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糖尿病会遗传这类简单的问题所困扰。
你是糖尿病易发人群吗
一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它的特点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经常感到饿、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一型糖尿病的病因,也很难预防它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属于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重超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会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来,这时候已经出现并发症。这类糖尿病绝大多数发生在成人,但现在也在儿童中发现。
还有一种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和二型糖尿病差不多,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诊断出来的。
中间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糖尿病被视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较早阶段施以治疗可防止病程向后期发展,可以通过膳食、身体锻炼和生活方式管理。并不是所有糖耐量受损的病人都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因此它被视为单独一类。此外,两种情况带来的后果也略有不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空腹血液(或者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临界值。糖耐量受损(IGT)属于口服75克葡萄糖后的2小时血液(或者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临界值。病人通常没有症状,由于应病人要求作出检测或者由于病人被列入高危之列而获得诊断。
高血糖在短期内可引起易渴、多尿、易饿及体重减轻方面的症状。但在较长时间内,可引起眼睛(导致失明)、肾脏(导致肾衰竭)及神经(导致阳痿和足部疾患/可能出现截肢)损伤。此外,还会增加心脏疾病、中风及腿部血流不畅的风险。心血管病造成的死亡占糖尿病患者死亡数的50-80%。
调查研究发现,得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糖尿病家族史。家里祖父母、父母辈里有得糖尿病的。
(2)肥胖。体重超重、肥胖增加得2 型糖尿病的危险。
(3)身体活动不足。身体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少的人与经常活动的人相比, 2型糖尿病的危险差2-6倍。
(4)年龄越大越容易得2型糖尿病。
(5)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妊娠期糖尿病或IGT 可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其后代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得2型糖尿病的危险。
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关键还是要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做起。管住嘴、迈开腿,是关键。
糖尿病低糖饮食好吗
第一型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当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若不注射胰岛素,就会发低糖酸中毒,若照常注射胰岛素则可能发生低血糖;第二型糖尿病人本身仍会分泌胰岛素,但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胰岛素分泌相对会减少,同样可能增加酮酸中毒风险。因此并不建议这些族群进行低糖饮食。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糖尿病分几型
第一类是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的原因,导致体内产生了一些抗体,因此胰岛素功能衰竭,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这一类的糖尿病就叫一型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是属于胰岛素抵抗为主,因为一些环境、饮食影响而发生,这一类的病人胰岛功能尚可,是以口服药治疗为主。
第三个是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些基因突变、手术外伤、药物等等引起。
第四个是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以前没有糖尿病,而在怀孕当中发生了血糖的异常,因此目前糖尿病就主要分为这四类。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引发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目前人们认为,一型糖尿病患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没有环境因素的侵害还不致于患糖尿病,如引起一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胰岛尚能修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可使病情减轻。如果胰岛又受到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这次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
同样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二型糖尿病人食谱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大家在生活中看到周围的人不舒服的时候,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发的。那么大家一定不知道二型糖尿病了。这里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二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
2.环境因素
大家通过上面几段文字对二型糖尿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小编给大家说一下二型糖尿病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