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之间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酮症和胰岛功能,其次是有无胰岛自身免疫的证据。

1. 1型糖尿病分为2大类,3型: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1A型)和非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1A型又分为速发型(经典1型糖尿病)和缓发型(LADA)。

2. 因此1型糖尿病除了LADA以外,特点都是酮症起病,病程在3个月以内,以后必须要用胰岛素维持治疗,胰岛功能很差。如果不是酮症起病,即可排除经典1型糖尿病和特发性1型糖尿病。

3. 但是2型糖尿病有时也可以以酮症起病,但是一般有诱因或者病程较长或者有并发症,酮症好转后不需用胰岛素治疗。

4. 但是在临床特征类似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BMI较低,胰岛功能较差,要考虑有LADA的可能,可以行GAD-Ab和ICA检测,如果阳性则诊为1型糖尿病中的缓发型,即LADA。

5. 在酮症起病的患者确诊为1型糖尿病后,还需要行胰岛自身抗体检测,如果阳性为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如果阴性则为特发性1型糖尿病。

分清自己的糖尿病到底哪一型

 常常有人问「糖尿病怎么还分那么多型?我到底是第几型?」。事实上引起糖尿病的原因相当多,从基因遗传、感染到自体免疫疾病等,甚至原因不明。早先糖尿病区分为胰岛素依赖型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是后来发觉许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人,到后期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为了避免疾病分类的混淆,美国糖尿病学会在1997年将糖尿病区分为「第一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其他型糖尿病」与「妊娠糖尿病」等四大类。

 第一型糖尿病,过去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自体免疫细胞攻击胰岛细胞,造成胰岛细胞死亡,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引起血糖升高。而且身体细胞因缺乏胰岛素而使得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细胞便会寻求其他能量来源,例如脂肪酸和氨基酸,代谢成酮酸,如果体内累积过多的酮酸时,就会引发酮酸中毒。因此第一型糖尿病发病时,常常以酮酸中毒为初期临床表现。此自体免疫疾病常常好发于幼童,又称「幼年型糖尿病」。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所以必须依靠注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平衡。

  妊娠糖尿病,顾名思义是发生于怀孕时期。怀孕之前并未发觉糖尿病,怀孕中发现有高血糖症状,生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发生原因一般推测与怀孕时期体内贺尔蒙与生理产生巨大变化有关,因此怀孕第24周时会接受50克糖水试验筛检。大多数口服降血糖尚未通过怀孕试验,治疗方式仍然以胰岛素注射为主,妊娠糖尿病如果不接受治疗,可能会产生巨婴症,而且增加生产时的风险。妊娠糖尿病生产后,即便血糖恢复正常,仍必须定期抽血检验。据统计大多数的妊娠糖尿病病人,会演变成第二型糖尿病。

  其他原因引发的糖尿病,统一归为其他型糖尿病。

 原因包括感染、败血症、发炎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胰脏切除后、先天遗传缺陷等。

第二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是「成年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常称的「糖尿病」。发生原因复杂,包括先天基因的遗传与后天环境饮食有相当大的关系。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的机转为胰岛素抗性,或是说体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再加上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渐渐丧失,引发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发病初期并没有严重的不舒服,常常是藉由健康检查无意间发现。当血糖慢慢上升到200~300时,许多病人开始出现口渴频尿、容易疲倦、体重不明原因减轻、伤口不易愈和等症状,若不就医,则容易引起高血糖性高渗透压昏迷,此疾病未治疗的死亡率约10%。

 不论是哪一类型的糖尿病,都要接受饮食治疗,适度的运动,改善生活形态,自我血糖监测,并定期接受医师诊视与治疗,才可以稳定血糖,拥有健康的人生。

糖尿病会传染吗

糖尿病专家告诉大家:糖尿病目前主要有一型、二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目前都还没有案例和证据可以证明糖尿病是会传染的,所以,糖尿病是不会传染的。

专家解释到: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为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一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假如有人患了糖尿病,那么引发的因素就只有两种可能,即遗传因素跟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二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一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以上就是糖尿病专家对于糖尿病的简单介绍和一般患病的简单分析,告诉大家了糖尿病发病因素,可以肯定跟遗传没有关系,大家不要担心糖尿病会遗传,不要自己吓自己,要有健康的、良好的心态,不要被糖尿病会遗传这类简单的问题所困扰。

你是糖尿病易发人群吗

一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它的特点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多尿、口渴、经常感到饿、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我们现在还不清楚一型糖尿病的病因,也很难预防它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属于二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重超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会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来,这时候已经出现并发症。这类糖尿病绝大多数发生在成人,但现在也在儿童中发现。

还有一种糖尿病叫做妊娠期糖尿病,症状和二型糖尿病差不多,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诊断出来的。

中间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以及糖尿病被视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较早阶段施以治疗可防止病程向后期发展,可以通过膳食、身体锻炼和生活方式管理。并不是所有糖耐量受损的病人都会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因此它被视为单独一类。此外,两种情况带来的后果也略有不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空腹血液(或者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临界值。糖耐量受损(IGT)属于口服75克葡萄糖后的2小时血液(或者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但低于糖尿病诊断临界值。病人通常没有症状,由于应病人要求作出检测或者由于病人被列入高危之列而获得诊断。

高血糖在短期内可引起易渴、多尿、易饿及体重减轻方面的症状。但在较长时间内,可引起眼睛(导致失明)、肾脏(导致肾衰竭)及神经(导致阳痿和足部疾患/可能出现截肢)损伤。此外,还会增加心脏疾病、中风及腿部血流不畅的风险。心血管病造成的死亡占糖尿病患者死亡数的50-80%。

调查研究发现,得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1)糖尿病家族史。家里祖父母、父母辈里有得糖尿病的。

(2)肥胖。体重超重、肥胖增加得2 型糖尿病的危险。

(3)身体活动不足。身体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少的人与经常活动的人相比, 2型糖尿病的危险差2-6倍。

(4)年龄越大越容易得2型糖尿病。

(5)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妊娠期糖尿病或IGT 可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巨大儿),其后代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6)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得2型糖尿病的危险。

因此,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关键还是要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做起。管住嘴、迈开腿,是关键。

糖尿病低糖饮食好吗

第一型糖尿病人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当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若不注射胰岛素,就会发低糖酸中毒,若照常注射胰岛素则可能发生低血糖;第二型糖尿病人本身仍会分泌胰岛素,但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取量过低,胰岛素分泌相对会减少,同样可能增加酮酸中毒风险。因此并不建议这些族群进行低糖饮食。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糖尿病分几型

第一类是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自身免疫性的原因,导致体内产生了一些抗体,因此胰岛素功能衰竭,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这一类的糖尿病就叫一型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是属于胰岛素抵抗为主,因为一些环境、饮食影响而发生,这一类的病人胰岛功能尚可,是以口服药治疗为主。

第三个是一些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一些基因突变、手术外伤、药物等等引起。

第四个是妊娠期糖尿病,指的是以前没有糖尿病,而在怀孕当中发生了血糖的异常,因此目前糖尿病就主要分为这四类。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引发原发性糖尿病的基本病因有两条: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而环境因素则是患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目前人们认为,一型糖尿病患者遗传的是胰岛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来免疫性破坏的基因。有这种基因的人的胰岛容易受到侵害;而二型糖尿病,则是一种多基因的因素,遗传的是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基因。有多种基因的人容易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稠度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有糖尿病基因的人比没有糖尿病基因的人容易患糖尿病,但没有环境因素的侵害还不致于患糖尿病,如引起一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胰岛尚能修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可使病情减轻。如果胰岛又受到自身免疫性的第二次破坏,这次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从此不能再分泌胰岛素了。

同样二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便导致二型糖尿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诱发因素。

二型糖尿病人食谱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大家在生活中看到周围的人不舒服的时候,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发的。那么大家一定不知道二型糖尿病了。这里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二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

1.遗传因素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确定,有些尚处于研究阶段。

与1型糖尿病一样,2型糖尿病有较为明显的家族史。

2.环境因素

大家通过上面几段文字对二型糖尿病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小编给大家说一下二型糖尿病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3.年龄因素

大多数2型糖尿病于30岁以后发病。在半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时年龄为55岁以上。

相关推荐

二型糖尿病怎么办

1、喝多(常感口干舌燥而不断想喝水)、体重减轻,其他问题还包括有看东西变模糊(视力减退)、容易感到疲累、伤口不好愈合、手脚麻、皮肤常觉痒痒的、泌尿道容易感染。 2、会突然感到饥饿无力、发抖、头晕、心跳很快、身体一直大量冒冷汗,若未即时补充糖份,病人会陷入昏迷,严重者伤及脑功能而变成植物人,此种糖尿病二型症状要及时被发现,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3、血糖过高也是2型糖尿病症状一种,患者会有、皮肤干燥、口渴、虚弱无力、呼吸慢且很深、恶心、呕吐、心跳很快、神智不清的情形,严重时会昏迷并导致死亡。 4、糖尿病患者比较

二型糖尿病的日常护理

饮食疗法,是一项重要的其础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2型糖尿病人,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以及减少降糖药物剂量。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要少吃多餐,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建议吃些南瓜、燕麦片等。但要明确注意一点,不管这个东西有多好,有多么适合糖尿病人吃,都不要过量。 运动疗法,体育锻炼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措施,但一定要适量,因人而定。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运动,餐后半小时后即可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

孕妇血糖高的危害

(1)有资料显示,在怀孕过程中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在5-15年内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为40%-60%,而正常情况下,女性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仅为15%。 这表明,如果妊娠期得过糖尿病,即便已经痊愈,也要注意饮食和煅炼,否则中年以后仍有患糖尿病的危险。 因此,准妈妈在怀孕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运动,保持合理的体重,远离糖尿病的威胁。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妈妈们,产后也应当注意饮食和煅炼。 (2)增加孕期合并症的危险,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盂肾炎、无症状菌尿、皮肤疖肿、产褥感染、乳腺炎等。

孕期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1、产后再患 在怀宝宝的过程中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准妈妈们,在产后五到十五年内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非常高,大概为40%—60%,而在怀孕期间没有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患二型糖尿病的概率非常小,只有15%。 这项结果表明,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得过糖尿病,即使后来糖尿病已经治疗好了,也要注意饮食的健康,还要多加锻炼身体,否则中年后还有可能患糖尿病。 2、生产困难 生产的过程会比一般孕妇要长,可能还会导致难产、产伤等悲剧,胎儿的死亡率也会相应的变高。 3、患合并症 倘若女性在孕期不幸“招惹”了糖尿病,那么随之而来的还

一型糖尿病的原因

1、遗传因素: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2、病毒感染: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3、自身免疫系统缺陷 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yao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总之,遗传的易感性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奇B4病毒感染.直接或间接造成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腺β细胞的破坏,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症状

1、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确的轻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型儿或巨大儿等。 3、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或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如测血糖则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 4、老年人无原因的知觉障碍。如: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泔、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 5、反

二型糖尿病人的简易食谱

二型糖尿病的血糖一般比较好控制,只要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就可以。而且通过适当的药物和食疗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了对病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很多糖尿病人都觉得吃东西是件备受困扰的事情,因为不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有了二型糖尿病人食谱,相信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吃法。 二型糖尿病人要科学的搭配自己的饮食,最好不要吃水果,如果对自己的饮食控制没有起到满意的效果,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辅助治疗,如格华止、卡司平片等。但是最好是严格控制饮食,以下介绍一个简单的二型糖尿病人食谱: 1、 早上:馒头(高纤)、鸡蛋、牛奶。 2、

餐后血糖高的原因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占90%,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因素。 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 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

一型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对糖尿病人来说,皮肤干燥易发生足部损伤,然而反过来,糖尿病所致血管病变使下肢血液循环差、神经营养差,已有的创面不能及时愈合,使创面感染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对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如何恢复胰岛功能,能够恢复胰岛功能的疗法是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可以在治疗糖尿病上很好的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对糖尿病者来说,足癣、足部划伤、鞋子挤脚、脚趾甲剪得过秃,这都是引发糖尿病足的原因。糖尿病人一定要好好保护双足,除不用刺激性药物外,还应穿着全棉舒适宽松的鞋袜,趾甲别剪太短。 平常人足部的皮肤破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