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观点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观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的教育观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原则。六岁以前的幼儿是逐渐建构认知、辨别能力并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不适合说教的教育。蒙氏从日训着手,并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及教学材料,让儿童自发、主动的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随着幼儿成长,会出现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务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事务的特点,若在此时提供专向的帮助,会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存在,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准确操作,再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能够愉快的学习。
5.着重智慧与品格的养成。幼儿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幼教的目标不只是为小学做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在蒙氏教育中没有严格的课表及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循着内在需要,自由而专心地工作,若孩子的专心时常被打断,会养成孩子不专注及草率的习性。相反,经常使孩子处于不受打扰反复练习的状态则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相互模仿、相互学习并养成儿童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行为,并在智能上相互影响、促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孩子用的,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9.摒弃奖惩制度。蒙氏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愿、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
10.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力量呈现。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时间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却常以爆发力量突然呈现出内在的心智成长。
分离焦虑对宝宝的危害
入园分离焦虑对孩子身体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因此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一周左右会生病。
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经过家长的陪同孩子们在幼儿园刻意安排的适应活动后,有的孩子已基本度过焦虑期,但有的孩子的焦虑表现仍很严重,为什么孩子之间会有如此判别呢?看看新生入园时幼儿园门外那些同样焦虑不安甚至泪洒衣襟的年轻父母,你就明白了答案--正是他们的过度呵护造成了孩子的过分焦虑。
专家指出,生活上的过分娇惯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活动上的过多限制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孩子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上的欠缺,又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一个新环境时,比别的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恐惧和分离焦虑。前几年媒体曾报道有位智商很高、考试成绩很好的大学生当听说将被派往国外学习时,竟浑身发抖不知所措,如今看来,那也许就是“分离焦虑”的严重表现。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意思是说孩子三岁时,就可以看出他未来的发展;而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则进一步指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些都提醒年轻父母们:分离焦虑只是一种表现,它说明了幼儿三岁前教育培养中的某些失误。因此说,关注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关注素质教育。
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早在前几年学前教育就开始热门了,到目前为止,幼儿老师还是供不应求,随之而来的早教机构也开始在中国广泛的延传开,很受家长们的欢迎。 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3~6岁的儿童,主要是幼儿园这块的教育。早教机构对儿童的教育就不同了,早教机构在国内也有很多家,我比较熟悉的华夏童年就是一个在国内有知名度的早教机构。华夏童年是针对0~6岁的孩子进行的教育,它跟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有很多,比如:教育的对象不一样,教育的方式不一样,教育的理念也不完全相同。
华夏童年的早教办得很具特色,规模也相当大,据我了解,华夏童年教育集团目前已有四百多家加盟园所了。华夏童年的特色课教育也相当规范,尤其是蒙台梭利教育课程。 目前学前教育也很火热,不少的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的基础上也开设了特色班,从而为园区引进更多的生源。学前教育主要的课程有专业课程,比如: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技能知识,比如:舞蹈、钢琴、美术、音乐等,而华夏童年不仅仅开设了学前教育的主要课程,还开设了很全面的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包括蒙台梭利教育,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等课程。 学前教育在国内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早期教育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两者会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的。
幼儿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感观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大致上分为五个领域: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和文化教育。其中,感观教育是由五种感觉组成的,即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嗅觉。
视觉教育是指导儿童辨别物体的大小、颜色以及形状;触觉教育是教育儿童皮肤的温度感觉、压觉和实体认识感觉;听觉教育的重点是使儿童能辨别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味觉教育的重点是用舌头来感觉不同味道;嗅觉教育的内容则是用鼻子来闻和识别不同的气味。
案例
苹果的认识
老师或父母在引导孩子进行“一个苹果的认识”学习时,就可以采用多元化且令孩子印象深刻的感官教育法。
视觉
可让孩子仔细观察苹果的形状和颜色,若有数个苹果时,则可以让孩子做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培养秩序感、专注力,也让他卡是了解到“大”和“小”的概念及“序列”的关系。
触觉
除了视觉的观察之外,触觉的接触可使孩子感受到它我外表“光滑”和“粗糙”,不仅加深孩子对苹果的认知,亦可使孩子对苹果的“实体”有进一步的概念。
听觉
轻敲苹果所发生的声音,让我们了解到苹果的敲响声与其它物体或水果的敲响声是不同的。敏锐的听觉可以容易地分辨声音的强弱、高低和种类,因为适当刺激孩子的听觉有其必要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能在一场音乐会中,如命如痴地陶醉在音符旋律里,而有的人却觉得索然无味。
味觉
能尝出这个苹果是“酸”或“甜”。老师或父母可以利用饭后吃水果时的机会,教给孩子适当,正确的味觉词语,如“酸的”、“甜的”、“苦的”……等,使抽象的词汇转为实际的味觉感受。
嗅觉
让孩子以鼻子闻苹果的味道是怎样的。当孩子对苹果有初步概念后,则可以放置许多种水果,并使用眼罩将视觉孤立,仅借用嗅觉和触觉来让孩子分辨各种水果的味道。如此一来,孩子的嗅觉亦可以得到适当的刺激和发展。
由以上的过程,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是需要通过各种感官的“感觉”,方能综合产生“认知”,进而形成“概念”,由概念产生“语言”,最后成为真正的“知识”。相对的,若孩子想学习无法通过感觉来产生认知,那么将很难对事物形成概念,而语言的发展亦会受到影响,所得到的知识即零散又不完整,这就犹如“瞎子摸象”般的学习,对儿童而言这种情形是亟需被改变的。
感观教育的重要性
1学者专家观点
蒙台梭利曾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20世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外界事物大体上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人通过五官对这些状态的刺激产生知觉。”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知识是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感觉而获得,而不是从他人的知识中得来。”
2生物学观点
3‐6岁阶段是幼儿感官的形成期,此时期幼儿智力的发展和感官教育有密切关系。幼儿时期的感官发展最活跃。大约在青年前期停止。所以,我们应把握住感官教育这一黄金时段,好好地引导孩子学习。
3社会学观点
人类是具有群居性的生物,所以一一般人是难以离开社会而独自生存。那么,在孩子的幼儿期适当地予以感官刺激,他便能成为一位敏锐的环境观察者,并且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实际生活。
4医学观点
人力的脑电波有4种α(Alpha Rhythm),β(Beta Rhythm),θ(Theta Rhythm)和δ(Delta Rhythm)。α波具韵律,这种波最适合学习新事物,它活跃于幼年时期的潜意识中,此阶段的学习能力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期。
感官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联性
1日常生活教育
孩子通过日常生活教育中的活动,对大小肌肉和身体机能的控制能完全掌握时,就可以适时引导孩子认识各种感观教育中的概念,如大小、长短、冷热和轻重等,皆有非常大的学习效果。
2语文教育
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人、事、物、皆可以适时地以“语言”教导孩子。这种方式不仅自然而且真实、具体的。例如在介绍花时,可告诉孩子正确的词汇,“这是菊花”、“这是玫瑰花”、“这是康乃馨”,而不是只告诉他们这些是花而已。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孩子对花的名称及形状、味道皆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亦为语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数学教育
感觉教育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预备教育。幼儿通过感觉教具中的“配对”练习,是在辨别物体的“向同性”;“分序列”则是在学习辨别物体在量方面的“等级性”;“分类”则是学习辨别物体在质方面的“相似性”。
皮亚杰称“一一对应”关系是建构数概念的基本条件。因为“一一对应”是衡量两组集合是否“等量”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
4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其领域包括:植物教育、地理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等。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感官所接触到和接收到的刺激和信息,即包括了“文化教育”的内容。而这些文化教育充满在我们的环境中,只要我们睁眼观看、侧耳倾听、伸手触摸、开口尝一尝食物、用鼻子闻一闻,文化教育的因子皆潜藏在此。由此便可知,幼儿是通过感观教育的学习,进而对文化教育产生认识和提升的。
独带独时代教育孩子也要时尚
所谓“独带独”,是指父母是独生子女,小孩也是独生子女。时下,上海各幼儿园已陆续开学。根据某幼儿园的统计,入园新生的父母中80后所占比例已达到56%,未来三年内这个比例更可能增至80%。随着80后家长正在成为幼儿园里的主流家长群,幼儿教育进入了“独带独”时代。在这一新老更替的过程中,幼儿教育显现出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幼儿怎样教80后家长很迷惑
“从‘独生子女’到‘为人父母’,80后角色正在悄悄转变。 ”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冲突。80后家长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不会给人明显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此外,80后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教育常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工作压力比较大,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这样新的幼儿教育问题随之而来。专家建议80后家长应定期学习先进的国际幼儿教育理念,探索该怎么更好地去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孩子。
80后家长Ada从小受过西方教育,赞赏自由开放、创造思维的西方教育模式。女儿乐乐进入幼儿园之后,她的枕边书变成了劳伦斯·科恩的《PlayfulParenting》以及阿黛尔·法伯的《How toTalkSoKidsWillListen》。同时,她定期参加了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课程。学习能充分满足2-6岁的幼儿教育所需专业幼教知识,树立科学的时尚育儿理念。在她看来,育儿应当是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事情,缺一不可。
幼儿怎样教,幼儿教师该补课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
幼儿教学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只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化教育与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角色,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型”教师,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型”教师。
幼儿园应逐渐打破传统思维推出创新举措,比如安排灵活的接送时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举办亲子野外生存互助活动等。当然这样也就意味着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一颗足够包容的心外,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针对这一现状,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认证引进国际领先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地开发幼儿潜能。如通过引进欧美教育心理学概念——“心情教育”,让学员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感,从而让孩子有表达的意愿,并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这样,小孩子上幼儿园不再是一种痛苦。
起跑焦虑早期教育成早期培训
起跑焦虑:早期教育成早期培训?
南京的乐乐虽然只有15个月大,但已经在一家有美国背景的早教中心有了近一年的上课经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能上早教,我家的也不能落后。”乐乐的妈妈陆惠敏告诉记者。
和陆惠敏有同样想法的家长越来越多。记者近日走访南京多个商业中心发现,参加早教的孩子低龄化倾向加剧,有的“学员”兜着尿不湿,有的甚至还抱在怀里、含着安抚奶嘴。
在南京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的黄女士给刚出生的孩子制订了一整套早教课程规划:9个月之前,每两周上一次亲子课;9-15个月,每周上一次感知训练课……“相信经过两年多的强化训练,孩子一定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进入最好的幼儿园学习。”
多大的宝宝可以进行早教?早教机构的回答是“越早越好”。南京一家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教应该从胎教开始,准妈妈怀孕14周以后就可以进行系统胎教了。
“真正的早教不是让幼儿上培训班,而是以父母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长期研究早教的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表示,家长的功利化教育倾 向让过度早教愈演愈烈。早教中心应是引导家长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孩子在感受亲情关爱中快乐地学习。
攫取暴利:早教班贵过MBA?
“一节课收费在140元至350元之间,如果报了两门课程,一年花费在2万元以上。”记者询问了南京十多家早教机构后发现,这样的收费标准非常普遍,要想让孩子上早教课,选择最少的课时和最便宜的价格,起码要掏上5000元。
“早教的费用贵得太离谱了,比我读个MBA都贵。”在南京一家银行工作的王女士说。
问及为何收费如此高昂时,早教机构都坚称“贵有贵的道理”。一些早教机构以欧美教学模式为卖点,宣称课程、教学环境和硬件配套全球接轨,有些机构以“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法、德国卡尔·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等理论为基础,让家长觉得物超所值。
记者以加盟者的身份与多家早教品牌取得联系,多家品牌机构均表示,加盟一家早教中心,平均投资回报率至少在30%以上,不到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高价”就是早教机构重要的营销策略之一。殷飞认为,正是利用家长“价格越贵作用越大”的心态,机构一般都会将价格订得高一点,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从一开始便接受“优质教育”,于是不计成本地报名。
“早教绝对是个暴利行业。”南京一幼儿园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论场地租金还是教师工资,早教机构与民办幼儿园均相差无几,甚至在人力成本方面,早教机构更低一些,因为早教对教师工作时间和学历要求其实更低。但是,早教收费却是幼儿园五倍乃至十倍以上。
陷阱重重:早教班风险有多大?
洋早教“出口转内销”、捆绑式销售猫腻多、安全隐患凸显……记者调查发现,面对急速增长的早教市场,一些早教机构表面披着华丽的外衣,背后设置重重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一些国际连锁早教品牌宣称,他们使用“全球同步教材”“进口教具”“外籍教师”,一定能让“学员”们接受到全世界优秀的教育。但是,一些亲身体 验早教的家长并不认可。在一家号称美国背景的早教中心,授课老师号称英语专业八级,可当记者表示想亲眼看一下老师的证书时,工作人员却多方推脱。
南京一位教育系统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洋早教”,很多都是“出口转内销”“墙外开花墙内香”。“一些人在国外拿到绿卡后,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注册成立一家培训机构,随后就打着国际品牌的名头,大肆吸收加盟店,捞取巨额利益。”
以“打包优惠”吸引家长多交钱是早教机构通用的伎俩,由于贪图便宜,年轻的家长们屡屡中招。南京的公务员匡先生在一家早教中心花了两万多元买了144节英语课。“一年多过去了,这些课时至今都没有用完,想退也退不了,因为这个早教中心已经关门了。”
早教机构疯狂扩张也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如根据消防条例,幼儿园应建在建筑的三层以下。记者调查发现,同样是幼儿聚集的早教机构却大多开设在商场、办公大楼里面,有的早教中心甚至在20楼以上。此外,早教机构使用的各类教学设备也缺乏权威的认证和标准。
你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学前教育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中国谚语跟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类似,都认为儿童的早期心理特点和性格是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幼年时期的经历将影响人的一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今后成长的重要性,孩子刚出生就报名参加早教班,竭尽所能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并早早学习各种特长……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种早教课吗?孩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我们家长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6岁前孩子该具备的能力
学会表达、思考、实践、协作和创造
瑞士儿童第一协会秘书长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告诉我们,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5种基本素质:首先要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他们不仅要玩耍和实践操作,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他们必须学会倾听,观察周围的事物;其次要有思考的能力,需要把心理的想法形成语言来与人沟通和交流;第三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5岁的身体就决定了15岁的身体;第四要有一定的创造力,要让孩子在创造中找到存在感;第五要有一定的知识和实践的能力,比如知道这个桌子是什么做的等等。
与瑞士专家的观点类似,巴黎学前教育督学、顾问Eve Leleu-Galland女士认为,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索世界的能力,以及接受外界信息、自我感觉、创作和创意能力。
事实上,孩子的早期教育重点并不在于学了多少实际的知识,比如背了多少首古诗,会弹几首钢琴曲,最关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学前教育最受关注的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PK华德福
幼儿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非常关注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蒙台梭利是目前国内较受欢迎的教学法,华德福教学法近两年也开始受到国内家长的关注。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认为,与一般的课堂教育相比,蒙台梭利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强调意识和社交发展,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由老师来控制课堂,让孩子在自由环境下培养自律,针对每个孩子的心理进行个性化教育,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让孩子自己选择实践的任务,且不限时间完成课堂任务,甚至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同一个班学习等。
华德福教育是鲁道夫·史代纳根据自创的人智学理论创建的。简单地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体和心灵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全人教育。
中国-欧洲华德福教育代表卫跃岭说,华德福教育倡导“万物皆有时”,强调通过“节律”、“游戏”和“艺术活动”来进行早期教育,决不让3岁时的孩子做4岁时该做的事,不让孩子过早开发智力和学习知识技能,倡导自由玩耍和游戏,并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进行教学。
华德福提倡孩子多玩一些原始材料制作的玩具,包括沙子、石头、树枝、贝壳等,因为越原始、越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反之,一些越高级的玩具由于只有一个傻瓜式的按钮,越容易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华德福认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因而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同事一般不允许孩子看电视,以免模仿不良习惯。
对比来看,蒙台梭利和华德福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门派之争也有多年。但是对于国内的家长来说,无论是蒙台梭利和华德福都是洋产品,一定比国内的高大上,也因此催生了一大批蒙台梭利幼儿园和华德福幼儿园。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教育法要得到很好的实施,老师非常关键,并不是摆放一些蒙台梭利教具就是蒙台梭利教学,也不是让孩子在农庄里生活就是华德福教育,家长还需擦亮眼睛。
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做的两件事
学前教育是老师、家长和孩子来共同完成的,因此家长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务必要做好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要为孩子选择一家合适的幼儿园
在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通过事先考察再来决定上哪家幼儿园。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认为较好的幼儿园应该有以下标准:首先是老师的素质,包括学历和专业素养,是否爱护孩子,与孩子能够很好地沟通,一个幼儿园最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其次是老师和学生的比例配置,一般来说比例越高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比如芬兰幼儿园是1位老师来带6个孩子;第三可以看学校的布置,学习环境越富有创造力月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第二件事: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学了什么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一定要及时跟学校的老师多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学到了什么,需要多长的时间去掌握这些东西。如果可以的话,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地学习环境。不过,Monica Shah Zeeman 女士认为6岁前的孩子并不适合上特长班,孩子在玩中学习会更好,当然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多学一门语言,也可以考虑送孩子上双语学校。
接下来我们给大家推荐一些亲子教育的相关书籍,家长们可以查阅。
家长应该读的亲子教育书籍:
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尹建莉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2.《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作者:孙瑞雪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代表书籍之一,作者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
3.《请让我慢慢长大》 作者:吴蓓
本书是了解华德福教育理念的书籍之一,包括作者在国外华德福小学和幼儿园观摩的感受,以在北京实践华德福教育的经历。
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美]海姆·G·吉诺特
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长、老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
5.《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美]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美国家庭教育十大畅销书之一,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
6.《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 武志红
本书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有利于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独带独的问题
独一代的80后父母们,往往拥有高学历,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概念,对教育孩子很有想法。但他们的这些教育理念,很多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需要动手去培养孩子时,许多家长就打退堂鼓了。
另外,由于80后父母们工作普遍较忙,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所以隔代养育独二代的现象非常普遍。然而,80后家长又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他们与上一辈自然会存在教育理念上的冲突。这也是独带独时代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老人带孩子该注意的事项
早教
只教孩子认字、念书。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念大不相同。在很多老人眼里,早期教育无非就是“智力开发”,早点教孩子认字、念书。事实上,新的观点是“会玩的孩子最聪明”,家长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孩子的天性和特长。可以让老人看一看这方面的书籍,和父母一起带领幼小的孩子触摸真实多彩的世界、参加户外运动等,在孩子开心的笑颜中,让老人逐渐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
安全
眼睛腿脚不灵带来隐患。在隔代育儿各种矛盾中,安全隐患是最致命的。老人由于上了岁数,可能眼睛不够灵光、腿脚不够灵便,导致了各种安全隐患。对此,一方面,年轻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个有精力确保孩子安全的人,陪同祖辈一起照看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打消老人的热情和积极性,而要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把隐患降到最低。比如,给家里安上防撞角、安全锁、安全餐椅等,让老人照顾孩子更方便、更顺手。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角色的转换
幼儿怎样教80后家长很迷惑
“从‘独生子女’到‘为人父母’,80后角色正在悄悄转变。 ”
进入“独带独”时代,80后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面临的一大困惑就是教育理念上的冲突。80后家长都十分年轻,看上去就像是小朋友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完全不会给人明显的父母与子女间的感觉。
此外,80后家长学历普遍较高,对孩子教育常有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工作压力比较大,带孩子的时间非常少,这样新的幼儿教育问题随之而来。专家建议80后家长应定期学习先进的国际幼儿教育理念,探索该怎么更好地去和孩子相处,怎么去教育孩子。
80后家长Ada从小受过西方教育,赞赏自由开放、创造思维的西方教育模式。女儿乐乐进入幼儿园之后,她的枕边书变成了劳伦斯·科恩的《PlayfulParenting》以及阿黛尔·法伯的《How toTalkSoKidsWillListen》。同时,她定期参加了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课程。学习能充分满足2-6岁的幼儿教育所需专业幼教知识,树立科学的时尚育儿理念。在她看来,育儿应当是家长和幼儿园双方的事情,缺一不可。
幼儿怎样教,幼儿教师该补课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
幼儿教学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只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化教育与培训的人员才能够胜任这项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当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师角色,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型”教师,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型”教师。
幼儿园应逐渐打破传统思维推出创新举措,比如安排灵活的接送时间、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举办亲子野外生存互助活动等。当然这样也就意味着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有一颗足够包容的心外,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针对这一现状,GPST-PT国际幼儿教师认证引进国际领先的教育理念,科学有效地开发幼儿潜能。如通过引进欧美教育心理学概念——“心情教育”,让学员学会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生活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帮助孩子建立成功感,从而让孩子有表达的意愿,并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这样,小孩子上幼儿园不再是一种痛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特点
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其内在潜能。蒙台梭利教室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教材教具(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主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蒙台梭利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的“敏感期”,而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教师必须放弃传统的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开动脑筋、挖掘潜力。
素质教育观念
1、大教育观念
幼儿教育的实施,不单指学前机构教育的开展,同时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配合,三者协同互进,才会产生良好的结果。
2、立体教学观念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上课、游戏、活动及集体、分散、个别教学等都是教学的形式,并非传统观念上的老师讲、幼儿听的上课模式才谓之教学。
3、全面的课程观
幼儿园课程除语言、常识、计算、体育、音乐、美术等显性课程外,还包括其他影响幼儿发展的隐性课程。
4、以“完整儿童”为培养目标的观念
这是指幼儿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完整培养,达成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
5、以幼儿为主体
尊重、鼓励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应将幼儿的学习活动看作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灌输或塑造的过程。
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关神童的报道。什么样的儿童算是神童呢?3岁能背寓言、4岁会讲英语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是神童吗?完全不是。世间不存在什么神童,只有低能、聪明和特别聪明的区别。其实所谓的“神童”,仅是一种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已。但是“神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早期教育。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开始把生命最初3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21世纪争雄世界的第一战略。目前我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惜掷重金。但在学龄前,他们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错过了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潜能开发的时机。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令人震惊:“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这使我们不难看出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紧迫感和重要性。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也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它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婴幼儿时期是大脑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利用其脑神经的敏感性,进行早期教育,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婴儿失去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长,就会浪费了宝贵时间。这是因为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延误了大脑生长发育期的开发,脑组织结构就会趋于定型,潜能的开发就会受到限制,即使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如学音乐、美术、外语、游泳、滑冰等,都要提倡早期训练才能有所成效,起步迟了就难以成才。所以说早期智力开发就好比催芽生根,根深叶才茂,花红结硕果。
另外,近年来,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尚有90%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以后,这些“脑资源”就被废弃了,致使“流水不回”,仅成为平庸之人。划时代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被认为是聪明绝顶的人。他死后,大脑被解剖,发现他的大脑智慧的潜能也只用了三分之一。可见人的大脑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目前人们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它。
早期智力开发的理论是否有其生理上的根据呢?近一、二十年来,动物方面的实验研究证明,早期经验对脑解剖学和脑化学有着明显的影响。有关的研究发现,倘若忽视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忽视了给儿童以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感觉刺激,忽视了儿童交际的需要,那么,他们一般显得落后,其智商大大地低于正常儿童。
幼儿期的儿童学习潜力很大,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否开发出自身的潜能,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其关键是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不缺乏爱,只缺年轻父母科学地开发其智慧潜能的新观念、新技能。
宝宝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开始
宝宝数学涵盖的层面有哪些?
数的概念
数数、认写数字、唱数、一对一的对应。
量的概念
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
图形空间概念
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逻辑关系概念
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前后顺序。
教宝宝学习需注意哪些问题?
当你对宝宝进行数学教育时,既要考虑到宝宝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又要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的优势,应留意下列观点:
逻辑观念的重要性更甚于数字的记忆
宝宝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逻辑观念时,不会数数、不会计算是正常的反应,你可为宝宝提供有价值的逻辑经验。如配对活动可发展宝宝的对应观念;排序活动可发展宝宝的序列观念;分类活动可发展宝宝的包含观念等。这些看起来和数学无关,却是宝宝学习数学必备的基础。
多为孩子建立具体经验及指向、抽象的概念
数学的本质在于抽象,但是建立宝宝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经验基础之上。如:分蛋糕、分糖果等,宝宝就很容易就能理解数学中的“等分”的概念。以后遇到其他类似的问题时,他也会主动应用自己的知识。
生活是宝宝数学知识的源泉,宝宝的数学知识源自他的实际生活
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与他自己相关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宝宝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面对抽象的数字符号,宝宝很难理解“数字就是表示多少”,然而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从生活中寻找:看看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生活化的学习可让宝宝得到很多具体而丰富的认识。
启蒙教育由照顾者开始
目前教育宝宝的资源相当多,对于启发孩子的各种智能十分有益。然而,大量玩具、工具的接触,都比不上照顾者用心的指导。如何从日常生活中为孩子启蒙数学逻辑教育?照顾者平日应多增加与宝宝互动的机会,互动接触机会越多,宝宝越容易专注学习。
此外,环境与学习密切相关,你还可以多浏览报刊杂志及书籍,平时生活就可多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宝宝持续性地学习新玩法,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如希望能进一步了解启蒙宝宝的方法,建议你可向儿童心理治疗师、幼教老师等请教。你还可从生活中渐渐培养宝宝,如爬楼梯时教他数阶梯,但不要教太多,最多不超过“5”;或是通过简单的配对游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教导,不要苛求孩子知道数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