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应该做哪些检查
颈动脉狭窄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多普勒-超声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将多普勒血流测定和B超的实时成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具有简便、安全和费用低廉的特点。它不仅可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学检查,如区分斑块内出血和斑块溃疡,而且还可显示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动脉内血栓。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在95%以上,多普勒-超声检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筛选和随访中。
超声检查的不足之处包括:①不能检查颅内颈内动脉的病变;②检查结果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
2.磁共振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且能够重建颅内动脉影像。颈部血管有着直线型的轮廓,是特别适合于MRA检查的部位。MRA可以准确地显示血栓斑块,有无夹层动脉瘤及颅内动脉的情况,对诊断和确定方案极有帮助。
MRA突出缺点是缓慢的血流或复杂的血流常会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度。在显示硬化斑块方面亦有一定局限性。对体内有金属潴留物(如金属支架、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的患者属MRA禁忌。
3.CT血管造影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在螺旋C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损伤性血管造影技术。方法是经血管注射对比剂,当循环血中或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期间进行容积扫描,然后再行处理,获得数字化的立体影像。颅外段颈动脉适宜CTA检查,主要原因是颈部动脉走向垂直于CT断面,从而避免螺旋CT扫描时对于水平走向的血管分辨力相对不足的缺点。CTA的优点能直接显示钙化斑块。目前三维血管重建一般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MIP重建图像可获得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并能显示钙化和附壁血栓,但三维空间关系显示不及SDD。但SDD不能直接显示密度差异。
CTA技术已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得到较多应用,但该技术尚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加以完善。
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目前虽然非创伤性影像学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颈部动脉病变的诊断,但每种方法都有肯定的优缺点。高分辨率的MRA、CTA、多普勒-超声成像对初诊、随访等具有重要的价值。虽然血管造影不再是普查、初诊和随访的方法,但在精确评价病变和确定治疗方案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狭窄的DSA检查应包括主动脉弓造影、双侧颈总动脉选择性造影、颅内段颈动脉选择性造影、双侧的椎动脉选择性造影及基底动脉选择性造影。DSA可以详细地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如溃疡、钙化病变和血栓形成等;了解并存血管病变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动脉造影能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最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动脉造影为创伤性检查手段,且费用昂贵,文献报道有0.3%~7%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的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斑块的脱落造成脑卒中、脑栓塞和造影剂过敏。肾功能损害、血管损伤及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5.颈动脉狭窄度的测定方法 尽管超声、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无创性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作用日益提高,但目前动脉造影仍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定依据动脉造影结果。不同研究部门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方法,国际上常用的测定方法有2种,即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协作组(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Collaborators ,NASCET)标准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协作组(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collaborators Group,ECST)标准(图1)。
NASCET狭窄度= (1-颈内动脉最窄处血流宽度/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内径)×100%
ECST狭窄度=(1-颈内动脉最窄处血流宽度/颈内动脉膨大处模拟内径)×100%
上述两种方法都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①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②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30%~69%;③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④完全闭塞。
肺动脉瓣狭窄的检查
肺动脉瓣狭窄的检查有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X线检查:右心室增大,肺血少。
心电图:心电图可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伴有劳损,可右心房肥大,心电轴多有右偏。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室肥厚,肺动脉瓣增厚向肺动脉呈园顶状凸出或有心室流出道狭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估计瓣口前后的压力差。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压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减低。
心血管造影: 右心室造影显示瓣膜型者在心室收缩期瓣叶融合如天幕状凸出于肺动脉内,瓣孔如鱼口状,造影剂由此喷出如狭条状,然后呈扇状散开;漏斗部型者右心室流出道狭长;动脉型者见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狭窄。
心脏病和冠心病有什么联系呢
得了冠心病,全身血管都得查
“冠心病”这个名字大家很熟悉,其实它的全名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医学进展,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影响冠状动脉,还常累及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多处血管。所以,冠心病患者常同时存在其他血管的病变,统计数字显示,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14.8%,合并周围血管病者高达15%。同理,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60%—80%患有冠心病。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心血管专科医生往往只关注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外科和放射科医生考虑的则是外周动脉性疾病;冠心病患者往往只做心脏方面的检查,这样做会忽视其他部位的病变,造成严重危害。
那应该怎样做呢?首先,研究发现,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多血管病变,其危险因素非常一致———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和肥胖。因此,对血压、血脂和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键。其次,来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心内科医生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有无其他部位缺血的表现,例如肢体活动障碍、间歇性跛行等。如果存在上述症状,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应首选无创性检查,比如,每个冠心病患者可行踝肱指数(ABI)检测———即脚踝部位和上肢的血压比,来初步判断周围血管的供血情况,ABI又被称为“周围血管的心电图”;考虑有神经或肢体缺血症状者,如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及下肢动脉等,可接受相关部位的血管B超或螺旋CT等检查。最后,如果检查提示存在血管狭窄,应该行相应部位的血管造影。
颈动脉是心脏的“窗户”
因为其他部位血管狭窄而接受治疗的患者,相关科室的医生也要重视对其心脏进行检查。尤其是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往往心脏也有问题。颈动脉的位置非常重要,往上是脑血管,往下是心脏;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
因此,除了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血管超声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用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判断全身动脉硬化的趋势,也可作为心脏病变的危险指标,来筛选冠心病的高危人群。
周围血管差,心脏受牵连
周围血管狭窄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髂动脉、肾动脉、颈内动脉等,会增加心脏向外泵血的阻力。而且,肾动脉狭窄还会引起肾脏的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功能紊乱。
对于顽固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肾动脉彩超、CT检查。必要时,冠心病患者可以在做冠脉造影的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于肾动脉狭窄的治疗,外科肾动脉重建术曾是标准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介入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创伤小,效果好,给不能耐受手术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心脏术前先修脑
事实上,有部分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流行病学统计数字显示,冠心病患者如果合并严重的颈动脉狭窄(即狭窄程度超过70%),在心脏搭桥手术的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具体的原因为,手术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斑块不稳定,容易破裂,导致急性脑血栓;一旦栓子脱落,堵塞到大脑动脉,阻断血流,致使大脑缺血受损,而导致脑卒中;而且,在麻醉及手术状态下,血管壁松弛,血压下降,会导致全身组织血供减少,如果颈动脉本身就有狭窄,血流速度减慢,更易形成血栓,也会引发脑卒中。
目前临床上,我们建议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应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如果存在严重的狭窄,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期或同期处理心脏血管和颈动脉病变。换句话说,如果心脏病情相对稳定,可先解决颈动脉的狭窄问题,比如先给颈动脉放支架或者先进行手术治疗,待消除了大脑的缺血隐患后,再做心脏的手术,避免“治好了心脏,伤了大脑”。
眼前发黑需警惕颈动脉硬化
祥和喜庆的春节刚过,王老先生就总感觉头晕,眼前还经常出现黑曚。家人陪着他到医院做检查,B超结果显示王老的颈动脉严重狭窄,颈部血管可以听到明显的杂音。武警总医院心脏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刘惠亮为王老明确了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
刘惠亮介绍,王老的病情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性病变引起的,主要症状为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一侧肢体短暂性无力,如果继续恶化甚至出现永久性偏瘫的严重后果。这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后,造成的脑血流减少,此时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斑块破裂形成的微血栓脱落可能造成脑梗塞,继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由于颈动脉和脑血管的距离很近,因此一旦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脑中风的表现可能更快。
因此,已经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有规律地服用扩张血管、调节血脂、抗血小板、溶解血栓和抗凝等各种药物,做到药物治疗方案个体化。而预防血栓形成用最便宜、最有效的百年老药阿司匹林,用量75毫克—80毫克,每日1次,晚上睡前服用。同时可服用他汀药物降脂,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抗炎作用及其他等促使斑块稳定。
脑中风祸起颈动脉亚健康
数九寒冬,脑卒中的高发期来临。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出血造成严重的脑功能障碍,轻者肢体偏瘫,感觉异常;重者意识障碍、生命垂危。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是缺血性卒中,也称脑梗塞,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约150万-200万人,其中近40%的病人遗留重度残疾,80%病例又会在2-5年内复发。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人群发病率不断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认识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直至闭塞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栓塞,是造成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临床研究发现30%-50%的脑卒中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有关。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也越高,狭窄程度小于70%的患者每年发生卒中的危险性为2.1%,而狭窄程度超过70%时,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可高达10%。
虽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早期并无临床症状,称之为“亚临床”或“亚健康”阶段,但此时已埋下了脑卒中的“祸根”。随着硬化斑块增大导致动脉狭窄超过70%或是伴有颈动脉小栓子脱落时,就可能出现昏厥、一过性黑矇、肢体麻木,乏力甚或瘫痪。这些症状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医学上称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英文简称TIA)。约有1/3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前会有TIA发作。此阶段若不积极干预,严重的脑梗塞将会在短期内不期而至。
50岁以上,有吸烟史和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脑缺血高危人群中推荐颈动脉超声、主动脉弓上MRA(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进行筛查,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的重要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筛查阳性,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且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或有溃疡、斑块内有出血,对于这类患者,除了控制危险因素和药物治疗外,外科介入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很好的选择。切除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颈动脉内膜,既可消除导致脑血管堵塞的栓子来源,同时又增加了脑血管血流,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止脑梗塞的标准术式。在国外已历经逾半个多世纪的临床验证,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欧美国家每年有十数万患者因接受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而降低了脑卒中的风险。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也开展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效果满意。每周二上午设有特约专家门诊。
为了预防脑梗塞的发生,需要关注颈动脉的亚健康!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手术治疗方可化险为夷。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梗塞
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脑梗塞
颈动脉内膜血栓样或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大中动脉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弹性减低的原因。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以上,就有可能发生脑供血不足,更重要的是,当颈动脉斑块脱落,就会堵了远端的血管,造成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症、抽烟三大危险因子。其他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有关系。但不少研究结果提示,吸烟对颈动脉硬化形成影响最大。
高危人群可查颈动脉B超
颈动脉彩超,是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试验的有效性评价中起着关键作用。颈动脉彩超的正常值是,血管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形成,血管不狭窄,无闭塞。
高血压、高血脂、尤其经常抽烟,有颈动脉狭窄隐患的病人,可以做颈部B超检查,DSA是判断的“金标准”。颈动脉在脖子两侧, 颈动脉彩超可以清楚地看到血流是否通畅,血管壁有无异常,并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范围,包括斑块性质。早期的狭窄不影响供血,可通过药物控制狭窄发展,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70%,两年内发生中风的几率高达26%。
检查时,患者一般不会有不适感。在脉冲多普勒超
起床眼前发黑是什么原因
专家指出,起身时眼前发黑,这是颈动脉疾病常见的早期症状。
专家提醒,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的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均是无创伤又经济的有效检查方法。若检查发现有颈动脉狭窄,可进一步做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检查。
颈动脉狭窄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不适,所以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避免发展成脑中风。
脑血栓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硬化,失去正常的弹性,严重时动脉壁还会发生粥样硬化。当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即可形成血栓,阻塞正常的血液循环而发生组织缺血,当脑部血管阻塞后,即形成脑血栓。
80%的脑血栓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大脑的血液在颅外由四条血管供应:两条颈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这四支动脉中的任何一支发生病变都可以导致脑缺血,引起中风。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约占80%。
随着机体的衰老和血管的硬化,人体各处的动脉内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其中颈动脉的分叉处是较常发生的部位。这些斑块不断增大,可出现钙化、出血、坏死、脱落,其结果就会导致颈动脉闭塞及脑部血管栓塞。
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有不少病人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但由于患者对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及时处理,结果发生了同侧脑卒中,半身瘫痪。
脑供血不足怎么检查 多普勒检查
诊断脑供血不足需要进行多普勒检查。
多普勒检查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及其病变,检测颅内动脉血流。广泛用于检查颅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狭窄等多种疾患。
肺动脉瓣狭窄的检查
、超声、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X线检查:右心室增大,肺血少。
心电图:心电图可正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室肥厚伴有劳损,可右心房肥大,心电轴多有右偏。
超声心动图:显示有心室肥厚,肺动脉瓣增厚向肺动脉呈园顶状凸出或有心室流出道狭窄。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估计瓣口前后的压力差。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压力增高,肺动脉压力减低。
心血管造影: 右心室造影显示瓣膜型者在心室收缩期瓣叶融合如天幕状凸出于肺动脉内,瓣孔如鱼口状,造影剂由此喷出如狭条状,然后呈扇状散开;漏斗部型者右心室流出道狭长;动脉型者见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狭窄。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
1.多普勒超声
目前首选的无创性颈动脉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不仅可以显示斑块的部位和大小、管腔狭窄部位和严重程度,还能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并可对斑块进行形态学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正常IMT应小于1.0mm,IMT在1.0~1.2mm间为内膜增厚,大于1.2mm为斑块形成。超声下根据形态和回声特点,斑块可分为①低回声脂质性软斑;②中等回声富含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块;③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④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软斑、扁平斑和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另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是否有侧支循环开放等,经常与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及术后评估。
3.CT血管造影(CTA)
CTA对颈动脉狭窄的判断准确性高于多普勒超声,但对斑块的形态学显示欠佳,目前广泛应用于狭窄的诊断,可作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4.核磁血管造影(MRA)
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及其分支的三维形态和结构,并重建颅内动脉影像,对狭窄程度较重的病变判断敏感性高,但价格相对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假牙、起搏器或金属假体等)者禁行此检查。
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详细评价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侧支形成情况,但因属有创操作、价格昂贵、风险较高,临床上很少单纯用于检查。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诱因
颈动脉是保证血液从心脏顺利通向脑和头其它部位的主要血管。颈动脉狭窄是指颈动脉异常的一种心血管常见疾病,多发与60岁以上的人群。有些颈动脉狭窄性病变会逐渐发展至完全闭塞性病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急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正常健康的颈动脉-就如同其他健康的动脉一样-是光滑且富有弹性的血管,为血流提供一个良好的通道。将手指放在下颌骨下面,双侧喉结的两侧,你可以感受到颈动脉的搏动。颈动脉输送富含氧即营养成分的血液至大脑皮质以及其他的重要的脑结构,这些结构维持人体日常的功能。
随着时间延长,由于斑块的沉积,这个过程也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会变得僵硬、狭窄。斑块由胆固醇结晶、钙、纤维组织以及其他的细胞碎屑组成,这些组织聚集会造成动脉内膜的微小损伤。当这些斑块沉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从而使血流减少,则称为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诱因:
1、颈动脉内膜剥离:有外伤和自发两种。外伤者由于旋转暴力使颈过伸,颈动脉撞击于第二颈椎横突上。自发者常伴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肉发育异常。本病在血管造影上有下列典型表现:颈总动脉分叉远端颈部颈动脉呈鸟嘴状狭窄或阻塞,可延伸达颅底,有时伴动脉瘤。
2、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常多发,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颈部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ca)等。在颈总动脉分叉的病变常同时累及颈总动脉(cca)的远心端和颈内动脉的近心端,病变主要沿动脉后壁扩展,提示局部脑血流冲击血管内膜所致。
3、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为一种非炎症血管病,以引起颈动脉和肾动脉狭窄为其特征。好发于20~50岁白种女性。常同时累及双侧颈动脉、椎动脉,但颈总动脉分叉常不受累(异于动脉粥样硬化)。20%~40%病人伴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