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的形态特征
鼠尾草的形态特征
整体
植株灌木状,高约60公分(2尺)。叶片广椭圆形,具短绒毛,灰绿至白绿色,粗糙或具细皱。花期6-9月,花有紫色、粉红色、白色或红色,因品种而异。有香气、稍具刺激性。
鼠尾草是一年生草本[3] ;须根密集。
茎叶
茎直立,高40-60厘米,钝
四稜形,具沟,沿稜上被疏长柔毛或近无毛。
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厘米,腹凹背凸,被疏长柔毛或无毛,叶片长6-10厘米,宽5-9厘米,茎上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具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被疏柔毛或两面无毛,草质,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长1.5-5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偏斜近圆形,其余与顶生小叶同,近无柄。[2]
草莓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密被开.展黄色柔毛。叶三出,小叶具短柄,质地较厚,倒卵形或菱形,稀几圆形,长3-7厘米,宽2-6厘米,顶端圆钝,基部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具缺刻状锯齿,锯齿急尖,上面深绿色,几无毛,下面淡白绿色,疏生毛,沿脉较密;叶柄长2-10厘米,密被开展黄色柔毛。
虎尾兰的形态特征
茎
虎尾兰有横走根状茎。
叶
虎尾兰的叶基生,常1-2枚,也有3-6枚成簇的,直立,硬革质,扁平,长条状披针形,长30-70(-120)厘米,宽3-5(-8)厘米,有浅绿色和深绿色相间的横带斑纹,边缘绿色,向下部渐狭成长短不等的、有槽的柄。
花
虎尾兰的花葶高30-80厘米,基部有淡褐色的膜质鞘;花淡绿色或白色,每3-8朵簇生,排成总状花序;花梗长5-8毫米,关节位于中部;花被长1.6-2.8厘米,管与裂片长度约相等。
虎尾兰花期11-12月。
果
虎尾兰的浆果直径约7-8毫米。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区别
鼠尾草别称洋苏草、普通鼠尾草、庭院鼠尾草等,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与功效,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迷迭香别称海洋之露、艾菊等,从花和叶子中能提取具有优良抗氧化性的迷迭香精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区别吧!
迷迭香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科属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管状花目、管状花亚目、唇形科、野芝麻亚科、鼠尾草族、鼠尾草属、鼠尾草亚属芳香植物。
2、迷迭香:迷迭香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唇形目、唇形科、野芝麻亚科、迷迭香族、迷迭香属灌木。
鼠尾草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形态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植株灌木状,高约60厘米,叶片广椭圆形,具短绒毛,灰绿至白绿色,粗糙或具细皱。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颜色紫色、粉红色、白色或红色,因品种而异,花期6~9月,有香气、稍具刺激性。
2、迷迭香:迷迭香高达2米,茎及老枝圆柱形,皮层暗灰色,不规则的纵裂,块状剥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状细绒毛。叶常常在枝上丛生,具极短的柄或无柄。花近无梗,对生,少数聚集在短枝的顶端组成总状花序。花盘平顶,具相等的裂片,子房裂片与花盘裂片互生,花期11月。
迷迭香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产地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我国主要生长在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日本也有。
2、迷迭香:迷迭香原产欧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南部主要作为经济作物栽培,我国曾在曹魏时期引种,现主要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与山东地区栽种。
紫草的形态特征
紫草(硬紫草)
紫草-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富含紫色物质。茎通常1~3条,直立,高40-90厘米,有贴伏和开展的短糙伏毛,上部有分枝,枝斜升并常稍弯曲。叶无柄,卵状披针形至宽披针形,长3~8厘米,宽7~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均有短糙伏毛,脉在叶下面凸起,沿脉有较密的糙伏毛。花序生茎和枝上部,长2~6厘米,果期延长;苞片与叶同形而较小;花萼裂片线形,长约4毫米,果期可达9毫米,背面有短糙伏毛;花冠白色,长7~9毫米,外面稍有毛,筒部长约4毫米,檐部与筒部近等长,裂片宽卵形,长2.5~3毫米,开展,全缘或微波状,先端有时微凹,喉部附属物半球形,无毛;雄蕊着生花冠筒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毫米,花药长1~1.2毫米;花柱长2.2~2.5毫米,柱头头状。小坚果卵球形,乳白色或带淡黄褐色,长约3.5毫米,平滑,有光泽,腹面中线凹陷呈纵沟。花果期6~9月。
草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茎丛生,高达3米,全株有辛香气,地下部分略似生姜。
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0-70厘米,宽10-2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干膜质,两面光滑无毛,无柄或具短柄,叶舌全缘,顶端钝圆,长0.8-1.2厘米。
穗状花序不分枝,长13-18厘米,宽约5厘米,每花序约有花5-30朵;总花梗长10厘米或更长,被密集的鳞片,鳞片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5-7厘米,宽2.3-3.5厘米,顶端圆形,革质,干后褐色;苞片披针形,长约4厘米,宽0.6厘米,顶端渐尖;小苞片管状,长3厘米,宽0.7厘米,一侧裂至中部,顶端2-3齿裂,萼管约与小苞片等长,顶端具钝三齿;花冠红色,管长2.5厘米,裂片长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0.4厘米;唇瓣椭圆形,长约2.7厘米,宽1.4厘米,顶端微齿裂;花药长1.3厘米,药隔附属体3裂,长4毫米,宽11毫米,中间裂片四方形,两侧裂片稍狭。
蒴果密生,熟时红色,干后褐色,不开裂,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4.5厘米,宽约2厘米,无毛,顶端具宿存花柱残迹,干后具皱缩的纵线条,果梗长2-5毫米,基部常具宿存苞片,种子多角形,直径4-6毫米,有浓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龙胆草形态特征
龙胆草为多年生草本,高1-2尺。叶对生,下部叶2-3对很小,呈现鳞片状,中部和上部叶披针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有三条明显叶脉,无叶柄。花生于枝梢或近梢的叶腋间,开蓝色筒状钟形花。果实长椭圆形稍扁,成熟后二瓣开裂,种子多数,很小。根茎短,簇生多数细长根,淡黄棕色或淡黄色。头花龙胆 本品长15-30cm。根茎较粗,微弯曲,长0.5-7cm。直径0.5-1cm,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疣状突起的茎痕。[3]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平卧或直立,短缩或长达5厘米,具多数粗壮、
龙胆略肉质的须根。花枝单生,直立,黄绿色或紫红色,中空,近圆形,具条棱,棱上具乳突,稀光滑。枝下部叶膜质,淡紫红色,鳞片形,长4-6毫米,先端分离,中部以下连合成筒状抱茎;中、上部叶近革质,无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7厘米,宽2-3厘米,有时宽仅约0.4厘米,愈向茎上部叶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微外卷,粗糙,上面密生极细乳突,下面光滑,叶脉3-5条,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突起,粗糙。花多数,簇生枝顶和叶腋;
无花梗;每朵花下具2个苞片,苞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与花萼近等长,长2-2.5厘米;花萼筒倒锥状筒形或宽筒形,长10-12毫米,裂片常外反或开展,不整齐,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先端急尖,边缘粗糙,中脉在背面突起,弯缺截形;花冠蓝紫色,有时喉部具多数黄绿色斑点,筒状钟形,长4-5厘米,裂片卵形或卵圆形,长7-9毫米,先端有尾尖,全缘,褶偏斜,狭三角形,长3-4毫米,先端急尖或2浅裂;雄蕊着生冠筒中部,整齐,花丝钻形,长9-12毫米,花药狭矩圆形,长3.5-4.5毫米;子房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2-1.4厘米,两端渐狭或基部钝,柄粗,长0.9-1.1厘米,花柱短连柱头长3-4毫米,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内藏,宽椭圆形,长2-2.5厘米,两端钝,柄长至1.5厘米;种子褐色,有光泽,线形或纺锤形,长1.8-2.5毫米,表面具增粗的网纹,两端具宽翅。花果期5-11月。[1]
如何挑选鼠尾草
植株灌木状,高约60公分(2尺)。叶片广椭圆形,具短绒毛,灰绿至白绿色,粗糙或具细皱。花有紫色、粉红色、白色或红色,因品种而异。有香气、稍具刺激性。鼠尾草(学名:Salvia japonica Thunb.)又名药用鼠尾草、撒尔维亚、日本紫花鼠尾草、南丹参,又名石见穿,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一种芳香性植物。常绿性小型亚灌木,有木质茎,叶子灰绿色,花蓝色至蓝紫色。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鼠尾草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与功效,部份同属植物也有相同的效用,它常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有时也被称为庭园鼠尾草、厨房鼠尾草、达尔马希亚鼠尾草。在南欧,有时候也会种植一些和鼠尾草类似的植物,来做为香草与药草使用,这些和鼠尾草同属的植物常会和真的鼠尾草弄混淆。在欧洲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会栽种鼠尾草用来萃取精油,不过其他种类的鼠尾草,例如三裂鼠尾草有时也会被拿来萃取精油。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区别
鼠尾草别称洋苏草、普通鼠尾草、庭院鼠尾草等,有许多不同的用途与功效,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迷迭香别称海洋之露、艾菊等,从花和叶子中能提取具有优良抗氧化性的迷迭香精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区别吧!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科属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管状花目、管状花亚目、唇形科、野芝麻亚科、鼠尾草族、鼠尾草属、鼠尾草亚属芳香植物。
2、迷迭香:迷迭香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唇形目、唇形科、野芝麻亚科、迷迭香族、迷迭香属灌木。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形态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植株灌木状,高约60厘米,叶片广椭圆形,具短绒毛,灰绿至白绿色,粗糙或具细皱。轮伞花序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分枝组成总状圆锥花序,颜色紫色、粉红色、白色或红色,因品种而异,花期6~9月,有香气、稍具刺激性。
2、迷迭香:迷迭香高达2米,茎及老枝圆柱形,皮层暗灰色,不规则的纵裂,块状剥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状细绒毛。叶常常在枝上丛生,具极短的柄或无柄。花近无梗,对生,少数聚集在短枝的顶端组成总状花序。花盘平顶,具相等的裂片,子房裂片与花盘裂片互生,花期11月。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产地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我国主要生长在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日本也有。
2、迷迭香:迷迭香原产欧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南部主要作为经济作物栽培,我国曾在曹魏时期引种,现主要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与山东地区栽种。
鼠尾草和迷迭香的功效区别
1、鼠尾草:鼠尾草味苦、辛,性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黄疸、赤白下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疮疡疖肿、跌打损伤等症。欧洲的传统医院使用鼠尾草精油来消毒病房,由于还有促进荷尔蒙运作的功效,所以妇女们在生产后会用鼠尾草来减少母乳分泌。
2、迷迭香:迷迭香具有镇静安神、醒脑作用,对消化不良和胃痛均有一定疗效,也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头痛、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外用可治疗外伤和关节炎,还具有强壮心脏、促进代谢、促进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等作用。
益母草形态特征
益母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茎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
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2] 叶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2] 花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
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花萼: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花冠: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
益母草 (3张)
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2] 雄蕊: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雌蕊: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花期通常在6-9月,果期9-10月。
小金钱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叶肾形至圆形,直径4-25毫米,先端宽圆形或微缺,基部阔心形,叶面微被毛,背面被贴生短柔毛,全缘;具长的叶柄,叶柄长(1.5)3-5(6)厘米。
花单生叶腋,花柄短于叶柄,丝状;萼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匙形,钝,长2-3毫米,背面及边缘被毛;花冠钟状,较短至稍长于萼,黄色,深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无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2裂片间弯缺处,花丝短,等长;子房被疏柔毛,2室,具4枚胚珠,花柱2,柱头头状。
蒴果近球形,小,短于花萼,直径约1.5毫米,膜质。种子1-2,黄色至褐色,无毛。
马鞭草和鼠尾草怎么区别
马鞭草和鼠尾草的科属区别
前文提到马鞭草和鼠尾草二者是同门同纲并且同目的两种植物,但是马鞭草属于马鞭草科的马鞭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而鼠尾草属于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芳香型植物。因此二者不同科也不同属。
马鞭草和鼠尾草的形态区别
马鞭草株型高大,可达鼠尾草的两倍,叶片单叶对生,呈(长)卵形,有茂密绒毛,花序呈现穗状,花朵为蓝紫色最为常见,花冠呈唇形,花丝短,花果期稍微较早。鼠尾草则树形直立,茎呈四棱形且少毛或者无毛,花序顶生,花序轮伞状且伸长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朵色泽较淡,呈淡红色、淡紫色、淡蓝色或者白色。
马鞭草和鼠尾草的产地区别
根据二者的生长习性,马鞭草常生于倾斜山坡、高海拔路边及林旁,分布很广泛,现在在全世界各个温度带都能看到,在我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分布。而鼠尾草常生于隐蔽草丛或者树荫下,在我国多分布于南方,北方很少见。
马鞭草和鼠尾草的药用价值区别
马鞭草的药用功效很大,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主治黄疸、痢疾、疟疾、淋病、水肿、牙疳等,药用价值极高。而鼠尾草则具有安神明目、缓解疼痛等作用,而且作为药草还被用于医院消毒。
草莓的形态特征
1、 根
草莓是须根系,系浅根植物,没有主根与侧根之分,根系由新茎和根状茎上的不定根组成,在土壤中根系分布较浅,距地表20cm深的土层内,最深达35cm左右。新根呈乳白色至浅黄色,,老根呈黑褐色,当其生长到一定粗度后就不再加粗生长,加长生长也逐渐停止。新茎于第二年成为根状茎后,须根就逐渐衰老枯死,而从上部根状茎再长出新根系代替。随着新茎的部位不断升高,发生不定根的部位也相应升高,甚至露出地面,影响新根的产生和正常生长。草莓根的生长比地上部早10天左右,初生根支撑植株并同细根一起吸收肥料,根毛吸收水分。通过根系吸收的无机营养和水分,经叶柄、果梗运向叶片和果实。根系以春季生长最旺盛,其次是晚秋。
2、 茎
草莓有三种茎,即新茎、根状茎和匍匐茎,前两种生长在地下,也称地下茎。
⑴新茎?? 为草莓当年生茎,新茎加长生长速度缓慢,年生长仅0.5-2cm,加粗生长较旺盛,为短缩茎状态,呈弓背形,下部产生不定根。新茎的顶芽到秋季可形成混合花芽,成为主茎的第一花序,花序均发生在弓背方向,栽植时常根据这一特性,,确定苗的定植方向,新茎上密生具有长柄的叶片,每叶片的叶腋部位着生腋芽,腋芽具有早熟性,当年形成的腋芽,有的当年就发出新茎分枝或萌发成匍匐茎。
⑵根状茎? 是草莓多年生茎,因新茎上叶片枯死后,其外观形状如根状而得名。一般上一年的新茎就是当年的根状茎。它是具有节和年轮的地下茎,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器官。根状茎上着生很多的初生根,木质化程度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其生理功能逐渐减弱。草莓根状茎的老化程度是草莓植株壮和弱、盛和衰的标志器官。老化的根茎则完全处于营养消耗状态,栽植草莓时,如果选用二年生以上的苗木,必须去掉多年生的根状茎,促进新茎的产生,提高新根的发生率,增强草莓的生产能力。
⑶匍匐茎? 匍匐茎是草莓营养繁殖的主要器官,栽培草莓时多用以培养子株。匍匐茎由草莓新茎的腋芽萌发形成,草莓植株都具有抽生匍匐茎的能力,抽生匍匐茎的数量多少是因品种、植株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草莓生产中的苗木,主要通过匍匐茎无性繁育而来,1年生植株利用匍匐茎的繁殖系数在20条以上,每条匍匐茎至少能形成4株匍匐茎苗。匍匐茎都是偶数节(第二、四、六节)的部位向上长出正常叶,向下形成不定根,不定根接触地面进入土壤,形成新苗的根系,在同一母株上早期抽生的匍匐茎苗能形成高质量的幼苗,靠母株越近的幼苗生长发育越好。匍匐茎的第一节和第三节有的可产生匍匐茎分枝,匍匐茎分枝的偶数节上同样能抽生匍匐茎(称第二次匍匐茎),形成草莓幼株。
3、叶
草莓的叶为三出羽状复叶,由短茎的颈部作簇状发生。托叶明显,叶柄细长,着生于新茎。叶柄基部有鞘状托叶,不同品种的托叶颜色不同,草莓托叶的这一特性成为区别不同品种的标志之一。随着新茎生长,老叶相继枯萎,陆续出现新叶。不同时期长出的叶,其寿命长短也有较大差异。从着果到采果前的叶片较典型,能反映该品种的特征。新呈展开后约30天达到最大叶面积,叶片平均寿命60-80天。草莓叶片具有常绿性,秋季长出的叶片,在环境适宜和保护下,能保持绿色越冬,其寿命可延长到200-250天,翌年春季生长 一段时间后才枯死,为新叶所代替。越冬叶片保留多,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草莓叶片表面密布细小茸毛,小叶多数为椭圆形,因品种不同也有圆形、长椭圆形、棱形等。叶缘有锯齿状缺口,有的边缘上卷,呈匙形;有的平展;也有的两边上卷、叶尖部分平展等到形状,这些都反映了品种特征。
4、 花
花芽是花的前体,要开花就必须有花芽。草莓花芽的形成是有规律的,草莓的生长点在生育前期是形成叶,只有条件具备以后才能形成花芽,草莓形成花芽的条件有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草莓形成花芽的外部条件是低温和短日照,花芽分化时的温度17℃-24℃,日照时间昼长8-12小时。但也有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能形成花芽的,如吸氮过多,叶色浓绿,苗过旺时就不易形成花芽,也有苗小细弱也长时间形成不了花芽,因此推迟花芽的形成,这都是由于草莓的体内营养条件影响了花芽形成。
草莓花序为聚伞花序或多歧聚伞花序。品种间花序分歧变化较大。一个花序上可着生3-30朵花,一般为7-15朵。通常第一级序的一朵中心花最先开,其次由这朵中心花的两个苞片间形成的两朵二级序开放,其余类推。由于花序上的级次不同,开花先后不同。开花早的结果早,开花晚的往往不结果,成为无效花。草莓花序的高低,因品种而异。草莓花为白色,少数黄色,5-8瓣,大多数品种为两性花,自花能结实。少数品种雄蕊发育不完全,或没有雄蕊,生产上应注意配置授粉品种。草莓开花期遇连阴雨天,会使花药开裂受,花粉传播不良。滞留在花中间的雨水也会影响雌蕊柱头受粉,造成不受精或畸形果。
5、 果实
草莓的果实是由花托膨大形成 ,植物学上称为假果,栽培上称为浆果。草莓的真果是种子,它是由子房增大形成,草莓从开花、受精、果实膨大到成熟所需的天数,因品种、栽培方式和气候条件而有差异,同一品种、同一栽培方式,因开花早晚不同,成熟需要天数也不一样。一般的规律是,冬天成熟得慢,约需50-60天;秋天和早春可缩短到45天;春天露地栽培温度适宜,草莓开花后35天即可成熟。
草莓果实柔软多汁,果面有深红、浅红、橙红和白色,中间有髓,种子着于果面,同株草莓开花结果早的果头大,以后开花的果实个头逐渐变小,末期开花的果实没有采收价值,成为无效果实。在草莓生产中进行疏花疏果,可以节省植株营养,提高前期果品产量和质量。草莓鲜果中约有90%是水分,果实膨大期水分不足会使果实变小。果实膨大期适宜的天气条件是白天气温20-25℃,夜间气温10℃左右,日照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