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鉴别
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鉴别
诊断
诊断ARF时应首先从临床入手,确定ARF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然后再弄清其原因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最终明确病因,本病根据原发病因,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1.诊断要点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及水肿,血压升高,血尿等临床表现,个别尿量不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氮质血症:血清肌酐(Scr)>176mol/L,BUN>15mmol/L,或每天Scr增加>44~88µmol/L 或BUN增加>3.57~7.5mmol/L,测肾小球滤过率(如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常<30ml/(min·1.73m2),血尿素 氮,肌酐进行性升高,通常每天尿素氮可升高3.6~10.7μmol/L,血肌酐可增加88.4~176.8μmol/L,常有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表 现。
(5)B超提示双肾多弥漫性肿大或正常。
(6)ARF临床分期及表现:
少尿期:少尿或无尿,伴氮质血症,水过多(体重增加,水肿,高血压,脑水肿),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高血磷,低血钙等),代谢性酸中毒,并可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多尿期:尿量渐多或急剧增加(>2500ml/m2),水肿减轻,氮质血症未消失,甚至轻度升高,可伴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恢复期:氮质血症恢复,贫血改善,而肾小管浓缩功能恢复较慢,约需数月之久,以上是诊断急性肾衰竭的可靠依据。
2.AFP的诊断思路:临床上要正确诊断AFP还应参考按下列思路进行:
(1)区分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衰竭:如临床上病史不清,缺乏动态观察资料,就诊时即表现为肾衰竭者,需认真鉴别是急性肾衰竭(ARF)还是慢性肾衰竭(CRF),下列方法对鉴别有益。
①病史资料:夜尿量增多超过全天量的1/2,或夜尿次数增多(此种情况需除外前列腺肥大等影响因素),既往肾脏病,高血压,蛋白尿史,往往提示慢性肾衰竭,若短期内尿量进行性减少,或近期有明确的肾毒性药物应用史,或有明显的体液丢失则提示急性肾衰竭的可能。
②化验检查:贫血可见于慢性肾衰竭,也可见于肾小球性或肾血管性急性肾衰竭,而肾小管性ARF多无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为肾小管性ARF,急性肾衰竭多无明显的钙磷代谢异常。
③B超检查:肾脏体积大小对鉴别ARF和CRF意义重大,操作方便,一般情况下,肾脏体积增大提示为ARF,此时需除外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淀粉样 变等;若肾脏体积明显缩小,诊断CRF无疑,肾实质厚度,肾实质回声及肾内结构对鉴别诊断亦有重要参考价值,须注意超声检查主观性较强,应由操作熟练,经 验丰富者完成,必要时应重复此项检查,若肾脏体积及肾实质厚度接近正常,鉴别困难,须借助其他检查。
④指甲肌酐测定:指甲肌酐可反映近3个月来的血肌酐水平,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有重要参考价值,适用于肾脏体积正常,从病史资料又难以鉴别的肾衰竭患者,指甲肌酐升高提示为慢性肾衰竭。
⑤肾活检:肾衰竭时行肾穿刺活检应严格把握指征,充分评估肾穿刺的获益和风险,操作前充分控制血压,纠正凝血功能异常,病理诊断对鉴别急,慢性肾衰竭,明确急性肾衰竭的类型,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慢性肾衰竭表现为硬化性肾炎,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急性肾衰竭则可有新月体肾炎,肾小管坏死或间质性肾炎等表现。
(2)区分肾实质性ARF与肾前性,肾后性ARF:因3种ARF的治疗,预后截然不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①肾前性ARF具有以下特点:A.存在脱水,失血,休克,心衰的基础病因,B.尿素氮/肌酐比值升高,这是由于两种代谢产物在肾脏排泄的机制不同所致,C.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尿钠排泄减少,D.补液试验,具体方法为1h内给予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静脉滴注,观察2h若尿量增至40ml/h,提示为肾前性ARF。
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肾前性ARF与急性肾小管坏死有一定帮助,应用尿诊断指数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应用利尿药后可使尿钠排出增多,故此时 不可依靠尿钠排出量及钠排泄分数作为诊断依据;有蛋白尿或糖尿者及应用甘露醇,右旋糖酐或造影剂后,均可使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故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②肾后性ARF的特点:A.存在尿路梗阻因素,B.表现为突然无尿或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C.影像学检查发现结石,梗阻,反流等表现。
若能除外肾前性及肾后性ARF,则为肾实质性ARF。
③肾实质性ARF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其病变部位,常见的肾实质性ARF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种。
A.肾小球性ARF:见于急进性肾炎及重症急性肾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镜下血尿,肾功能恶化的进展速度相对较慢,常伴有高血压,病史中往往缺少肾缺血或药物过敏等诱发因素。
B.肾血管性ARF:见于肾脏小血管炎或微血管病,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但肾外表现常见,如肺部病变,外周神经损害等,常有发热,乏力等非特异症状,血沉增快,贫血。
C.肾小管性ARF:即急性肾小管坏死,常有肾脏缺血,中毒等明显诱因,如脱水,休克,应用肾毒性药物等,肾功能恶化迅速,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发展为ARF,多无血尿,蛋白尿,贫血等表现。
D.肾间质性ARF:多由药物过敏或感染引起,常有明确的用药史,可伴有全身过敏表现,肾小管功能损伤较重,常伴有肾性糖尿,尿比重下降,白细胞尿等表现,另外,肾皮质坏死,妊娠脂肪肝,急性肾乳头坏死常有明确诱因,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在低血容量状态或有效循环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出现肾前性ARF,此时如果及时补充血容量,肾功能可快速恢复,补液试验可资鉴别,此时尿沉渣检查往往改变轻微,尿诊断指数对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2.尿路梗阻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具有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或膀胱颈口硬化等原发病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肾盂,输尿管扩张或积液,临床上可有多尿与无尿交替出现,鉴别诊断往往不难。
3.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伴急性肾衰竭时,常为管型阻塞肾小管致肾内梗阻引起,检查血尿酸,血钙及免疫球蛋白,轻链水平,有助于做出鉴别诊断。
4.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诊断:往往由于肾脏缺血,中毒引起,常见原因为有效容量不足致肾脏较长时间的缺血,可见于大手术,创伤,严重低血压,败血症,大出血等多种情况;肾毒性物质主要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福平,非类固醇类消炎药,造影剂等药物的使用,接触重金属及有机溶剂,或蛇毒,毒蕈,鱼胆等生物毒素也是急性肾衰竭中最常见的类型,在临床上往往经历典型的少尿期,多尿期等过程,不同药物引起的ARF各有不同特点,把握其特点对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
5.肾小球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见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重症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以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此类患者往往有大量蛋白尿,血尿明显,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补体,自身抗体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6.肾脏血管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均可以导致ARF,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常见于儿童,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常有神经系统受累,恶性高血压根据舒张压超过130mmHg,伴眼底Ⅲ级以上改变,诊断不难。
(1)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是双侧肾静脉主干血栓可并发ARF,此种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腰痛,腹痛,血尿加重,尿蛋白突然增加等,B超,血管造影等可明确诊断。
(2)肾动脉血栓及栓塞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心房纤颤栓子脱落等,表现为突发胁肋部疼痛,腰痛,血尿及酶学改变,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7.肾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是导致ARF的主要原因之一,约70%是由于药物过敏引起,可占到全部ARF的30%左右,这种患者在临床上药物过敏的全身表现,如发热,皮疹等,可有尿白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常规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IgE升高等表现,另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
8.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肾病综合征是肾脏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常存在严重低蛋白血症,有效血容量下降,此种患者出现ARF有以下可能:
(1)肾前性ARF。
(2)药物相关的ARF,尤其在使用抗生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的情况下。
(3)肾脏病变加重,出现新月体肾炎等表现。
(4)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
(5)特发性ARF,常见于微小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需除外上述原因可以诊断,预后较好。
9.妊娠期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妊娠期ARF多由于血容量不足,肾血管痉挛,微血管内凝血或羊水栓塞等原因引起,可表现为先兆子痫,肾皮质坏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或产后特发性肾衰竭,由于发生在孕期或产褥期,鉴别诊断不难。
急性肾衰竭的分类
分类: 肾脏病及相关知识 又到春节来临时, 每年这段时间, 肾脏科总要忙碌一阵子,因为, 总有几个需要做透析治疗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这就奇怪了,过春节怎么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上升? 因为生鱼胆中毒,过年了,杀鸡宰鱼,有人就会顺便吞几个生鱼胆,清热解毒,这下坏了,搞了个急性肾功能衰竭,到医院去过年.切记, 生鱼胆不但不能清热解毒而且肯定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千万不能吃!那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如何发生的? 又是如何治疗呢?
急性肾衰竭(ARF)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功能急剧坏转,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992 年我国肾病学界讨论规定, ARF 时血清肌酐(SCr)值应每日上升 44~88μmol/L (0.5~1.0mg/dl)。 一、急性肾衰竭的分类 急性肾衰竭可分为三大类:
肾前性:系指肾脏供血不足,肾实质有效灌注减少导致的 ARF ,但是此时肾组织尚未发生器质性损害。 肾后性:系指尿路梗阻引起的 ARF 。
肾性:系指各种肾脏组织病变导致的 ARF 。肾性 ARF 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六种:肾小管性 ARF (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间质性 ARF (如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性 ARF (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及肾血管性 ARF (包括肾脏小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韦格内肉芽肿,及肾脏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此四种 ARF 较常见。此外还有急性肾皮质坏死及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ARF,但较少见。 诊断:
首先要判断是急性肾功能衰竭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一下几点可作为鉴别:
① 有否夜尿多病史?夜尿多系指夜间尿量超过全日尿量 1/2,提示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有此病史者多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② 是否早期出现少尿?少尿系指每日尿量少于 400 毫升。部分急性肾功能
衰竭病人肾衰竭尚欠严重即出现少尿,而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唯到终末期(肌酐清除率<10ml/min 才呈现少尿,因此,如果肾衰竭早期即出现少尿多提示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③ 是否出现贫血? 慢性肾功能衰竭几乎均有贫血,肾小球性及肾血管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多出现贫血,而肾小管性及肾间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则多无贫血或仅轻度贫血,因此不伴贫血的肾衰竭,多提示肾小管性或肾间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何正确诊断慢性肾衰竭
【检查】
1、尿常规
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2、血常规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3、生化检查
GFR50~80ml/min血尿素氮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86~442μmol/L尿素氮超过 7.1m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尿素氮17.9~28.6m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尿素氮28.6mmol/L以上为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常伴有低钙高磷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
4、影象学检查
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核素肾动态显象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心胸比例增大或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5、肾活检可能有助于早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的诊断。
【鉴别】
1、肾功能衰竭 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 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表现为少尿(尿量<400mL/d)或无尿(尿量<50mL/d)、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急骤发生的尿毒症,亦有呈非少尿型者(尿量>1000mL/d)。处理及时、恰当,肾功能可恢复。病情复杂、危重患者或处理不当时可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致死。急性肾衰包括下述3种情况:①肾前性氮质血症。由于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不全致使肾血灌注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所致。②肾后性氮质血症。由于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致使尿路发生急性梗阻,导致少尿和血尿素氮(Bun)升高。③肾性急性肾衰。由于肾实质疾患所致,见于重症急性肾小球疾患、急性间质-小管性疾患、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血管疾患和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使两肾功能急剧恶化者,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多见。
2、肾衰竭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进展快速,通常是因肾脏血流供应不足(如外伤或烧伤)、肾脏因某种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损或是受到毒物的伤害,引起急性肾衰竭的产生。而慢性肾衰竭主要原因为长期的肾脏病变,随著时间及疾病的进行,肾脏的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肾衰竭的发生。
肾功能衰竭原因
肾功能衰竭主要可以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两种,因此,如果要探讨肾功能衰竭原因,我们必须从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因上进行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缺血及肾中毒,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各种因素持续作用使肾缺血、缺氧导致。
2、另外,各种肾毒性物质如药物、细菌的内毒素、重金属毒物及生物毒等作用于肾脏均可致病。
3、此外误型输血及药物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挤压伤、烧伤及严重肌病,可因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衰。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仍不明,近年不少专家认为,血管收缩活性物质释放紊乱引起的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细胞的钙内流和氧自由基在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中均起重要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造影剂肾病如何鉴别诊断
1.止痛药肾病 本病由于长期滥用止痛药所致,主要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有无菌性脓尿,伴肉眼血尿及肾绞痛发作。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肾损害 本病主要表现为在用药5~7天后出现轻度蛋白尿,可伴血尿及管型尿,可产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少尿型多见。
3.CAN须与胆固醇微栓塞(cholesterol microemboli)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胆固醇栓子系在造影过程中导管安插损伤血管所致。急性型者在接受造影剂后可出现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如腿或足疼痛、腹痛、背部疼痛、肢体麻木甚至麻痹,下肢皮肤苍白),诊断困难。患者可出现低血压、少尿甚而由于多脏器梗死而造成死亡。慢性型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不全达数周以上并发展为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微栓塞综合征诊断依据于皮肤出现网状青斑、淀粉酶升高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沉渣检查阴性,肾活检显示有特征性的胆固醇栓子。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检查
1.血液检查
有轻、中度贫血。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上升,如合并高分解代谢及横纹肌溶解引起者上升速度较快,可出现高钾血症(大于5.5mmol/l)。血pH值常低于7.35,HCO3-水平多呈轻中度降低。血钠浓度正常或偏低,可有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2.尿液检查
①尿量变化:少尿或无尿常提示ATN。②尿常规检查:外观多浑浊、尿色深。尿蛋白多为—~+,常以中、小分子蛋白为主。尿沉渣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并可见少许红白细胞等,尿比重常在1.015以下。③尿渗透压低于350mOsm/kg,尿与血渗透浓度之比低于1.1。由于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尿钠增高,多在20~60mmol/l;尿肌酐与血肌酐之比降低,常低于20;尿尿素氮与血尿素氮之比降低,常低于3;肾衰竭指数常大于1;钠排泄分数常大于1。
3.影像学检查
以B型超声检查最为常用,急性肾衰竭时肾体积常增大、肾皮质可增厚,而慢性肾衰竭时肾体积常缩小、肾皮质变薄。此外超声检查还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肾后性梗阻,上尿道梗阻时可见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或双侧肾盂积水,下尿路梗阻时可见膀胱尿潴留。腹部X线平片、静脉或逆行肾盂造影、CT或磁共振成像等通常有助于寻找可疑尿路梗阻的确切原因。
4.肾活检
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对临床表现典型的ATN患者一般无需做肾活检。对于临床表现符合ATN,但少尿期超过2周或病因不明,且肾功能3-6周仍不能恢复者,临床考虑存在其他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严重肾实质疾病,均应尽早进行肾活检,以便早期明确病因诊断。
心力衰竭诊断鉴别
1.注意心力衰竭的原因和有无肺或(和)体循环淤血的症状体征,并按心脏血管病一般常规进行检查。
2.入院后2天内应完成静脉压、血沉、肝肾功能检查。长期进低盐饮食或服利尿剂者,应定时查血钾、钠、氯、镁。
3.拟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区分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并判定心衰级别。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其他表现
急性肝衰竭可见几种系统和代谢紊乱,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和急性胰腺炎。40%~50%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衰竭,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它往往是多因素的,可能是由于肾前氮质血症、急性肾小管坏死、肝肾综合征或药物影响(如抗生素和静脉造影剂的直接毒性)。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急性肝衰竭的显著临床后遗症。针对所有严重急性肝损伤的患者,必须监测急性肝衰竭的早期体征。一旦急性肝衰竭诊断成立,必须对患者进行监测并管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既往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急性肝衰竭的管理的综述,这里讨论关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