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诊断方法
抑郁症的诊断方法
抑郁症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近年来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多,有时一个人的心情不好,并且一直心情不好,总是因为一点小事而不高兴,这就可能不是单纯性的心情不好了,可能存在患有抑郁症风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抑郁症的诊断方法。
抑郁症的自我检测方法:
1、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2、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3、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4、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以上就是出现抑郁症诊断方法,如果你出现了四项以上,并且连续两周以上,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了,如果有这种可能,请你一定要及时的去找医生,如果真的有抑郁症,也要拥有一颗打不死小强的心,积极的去治疗。
焦虑症与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症状有主次
抑郁症常伴有焦虑症状,但抑郁症以抑郁为主,焦虑往往只是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映,同时还伴有其他情绪反映,如强迫、疑病、恐惧等。临床中可用症状量表进行测试,分清症状的主次。
两者的发病性质差异
焦虑症是持续的表现出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焦虑 情绪,或者是焦虑持续的时间过长,成为病理性的焦虑症状,是一种典型的情 绪障碍,而抑郁症是显著持久的心境低落状况,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
治疗难度不一样
焦虑症的治疗一般都能取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 预后也能恢复得很好。但是抑郁症患者预后经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症状,维持治疗的时间也比较长。
自杀念头
焦虑症患者没有自杀念头,尽管害怕,但是还不是以死来逃避;而抑郁症患者往往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为。
躯体症状反映不同
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反映不同。焦虑症的躯体反映主要与植物神经相联系,比如呼吸、心跳、出汗等等;而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症状带有一定的稳固性,比如“梅核气”、两胁疼痛、周身沉重等等。
心烦意乱、惊恐紧张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其实,焦虑症经常与焦虑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焦虑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焦虑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焦虑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焦虑抑郁症。诊断之后,然后再进行有效治疗。
产后抑郁症如何诊断
本病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下2种方法可供参考。产后抑郁症早期诊断困难,产后进行自我问卷调查(如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产褥期抑郁症很有帮助。
一、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一书中,制定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
1、在产后4周内出现下列5项或5项以上的症状,其中同时具备下列(1),(2)两项
(1)情绪抑郁
(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睡眠过度
(5)精神运动兴奋或阻滞
(6)疲劳或乏力
(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9)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2、在产后4周内发病
二、Edingurgh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nal depression scale,EPDS)
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该表包括10项内容,于产后6周进行调查。每项内容分4及评分(0-3分),总分相加≥13分者可诊断为产褥期抑郁症。
抑郁症诊断鉴别
抑郁症诊断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是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以下10项内容可作为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参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诱发;
(3)精神运动性抑制不明显;
(4) 无体重减轻,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5)心境抑郁为主要症状;
(6)伴有焦虑症状;
(7)无严重的自责;
(8)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9)有主动治疗要求;
(10)以往没有发作间歇。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跟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抑郁症。
2、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之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患了抑郁症检查哪些项目
1、抑郁症需要进行大脑扫描。针对45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如果已在其他科室检查过的,一般要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看看是不是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血管硬化等脑部疾病导致了抑郁症状出现。前额皮层很容易出现肿瘤,一旦漏诊会给患者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精神科、心理科经常要做这类收费不菲的检查,尽管很多人没查出病来就觉得没有必要,其实还是有进行的必要的。
2、抑郁症需要做内分泌检查。其中甲状腺功能6项与性激素6项是看患者有没有内分泌疾病,比如发现脑垂体腺瘤就需要将抑郁症患者转至神经外科,发现甲状腺疾病就需要转至分泌科。比如抑郁症患者的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系。
3、患了抑郁症检查哪些项目?抑郁症需要做脑电图。主要是看抑郁症患者大脑有没有癫痫、病毒性脑炎、脑肿瘤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表现为精神障碍。
4、抑郁症需要做精神卫生量表,是让患者按照自己的情况填写量表,最后的得分情况来反映患者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病情轻重,抑郁症患者在服药治疗以后还需要重复进行,根据分值变化来计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
另外,对于判断是否是患得了抑郁症还需要排除一些疾病等方面的因素,这样进行的抑郁症诊断才更科学和正确。抑郁症的症状在临床上可见于很多疾病,就比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因此,在最后作出抑郁症的诊断之前,必须要排除掉上述疾病。
狂躁症应该如何诊断
狂躁症应该如何诊断,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躁狂状态的主要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那么狂躁症诊断的标准有什么呢?
一情绪高涨、思维联想显著加快、言语和活动增多、自夸自大、睡眠减少等是躁狂症诊断的标准症状。
二严重程度狂症诊断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1.工作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
2.社交能力受损;
3.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狂症诊断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躁狂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女性比男性多,多为急性起病。
抑郁症诊断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
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作诱因,慢性起病,肯定而不太严重的抑郁伴有神经症症状,工作,交际,生活能力受影响较轻,有求治欲望,人格完整,病程持续2年以上是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依据,以下10项内容可作为诊断抑郁性神经症的参考:
(1)病前有抑郁性格;
(2)有精神因素诱发;
(3)精神运动性抑制不明显;
(4) 无体重减轻,厌食等生物学症状;
(5)心境抑郁为主要症状;
(6)伴有焦虑症状;
(7)无严重的自责;
(8)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9)有主动治疗要求;
(10)以往没有发作间歇。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跟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抑郁症。
2、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之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抑郁症的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
1、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
外源性抑郁症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如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
2、精神病性抑郁和神经症性抑郁
精神病抑郁症不仅有抑郁症的症状,也有精神病的症状,比如:如自责,自罪,被害等妄想,自杀企图都很明显的病人。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现在的分类方法
抑郁症比较常用的分类标准有以下三种,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1、CCMD-3,中国精神病症诊断标准(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分类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
2、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3、DSM-IV,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抑郁症有几种类型 慢性抑郁症
这是相对于病程较短的抑郁发作而言,直达的是抑郁症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完全缓解,一般指过去两年连续完全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常表现有情绪不稳,心境恶劣,疑心病,思维迟缓,行为被动,社会退缩,焦虑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常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症状缓解不佳,或合并其他躯体疾病及精神疾病治疗带来困难所致。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鉴别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凡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躯体疾病的焦虑症状则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由于焦虑症与抑郁症常合并发生,且二者症状多由相似之处,故应仔细鉴别。
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又分为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
惊恐发作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状态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病人感到心悸,有胸闷、胸疼、气急、喉头堵塞窒息感,因此而惊叫、呼救。
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组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为主的症状。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焦虑与恐怖不同,其所感到的威胁或危险是非现实或并不明确的。
抑郁症与焦虑症的鉴别原则
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合并存在,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症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二者症状常有重叠,同时抗抑郁药对焦虑症亦有治疗效果,说明二者在发病机理及表现方面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二者也必须鉴别,不可混淆。
因为抑郁症自杀率高,危险性大,故在临床诊断中,遵循抑郁症优先诊断原则,即当患者同时存在抑郁、焦虑症状时,如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则诊断为抑郁症,余下才考虑诊断为焦虑症。
产后抑郁症的诊断
产后抑郁症如何诊断
本病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下2种方法可供参考。产后抑郁症早期诊断困难,产后进行自我问卷调查(如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产褥期抑郁症很有帮助。
一、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一书中,制定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
1、在产后4周内出现下列5项或5项以上的症状,其中同时具备下列(1),(2)两项
(1)情绪抑郁
(2)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
(3)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睡眠过度
(5)精神运动兴奋或阻滞
(6)疲劳或乏力
(7)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
(8)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
(9)反复出现死亡想法
2、在产后4周内发病
抑郁症的诊断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跟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抑郁症。
2、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之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89%的神经衰弱来自抑郁症
抑郁症与神经衰弱两者之间有明显重叠,湖南1982年的调查发现89%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的按抑郁症诊断标准可重新诊断为抑郁症。所有神经衰弱的症状都可发生在抑郁症患者,包括睡眠、躯体、智力、情感等方面的症状和疲劳。因此内科和其他非精神科认为的“神经衰弱”绝大多数即现代精神医生诊断的抑郁症和焦虑症。
抑郁症/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一
-----睡眠症状:入睡困难、中断性睡眠、多梦、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醒后疲劳态、嗜睡。
抑郁症/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二
-----躯体症状:神经衰弱或者说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慢性肌肉不适或疼痛,头部发胀,发热及沉重感,眩晕,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胸闷,四肢发冷,感觉颤抖,出汗及其他躯体症状。
抑郁症/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三
-----智力症状:在智力方面表现为不可控制的不愉快的回忆和想法增加、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表达不清。
抑郁症/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四
-----情感症状:在情感方面表现为烦恼或烦躁、易激惹、焦虑、过分担忧、恐惧、不愉快感、无幸福感。
抑郁症/神经衰弱的主要表现之五
-----疲劳症状:持续性疲劳是抑郁症,特别是神经衰弱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它包括脑力疲劳或虚弱,精力不足、效率下降,肢体疲劳/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