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胀诊断鉴别

腹胀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

(1)年龄:成人腹胀多见于肝、胆道及胰腺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者也甚为多见。儿童及青少年腹胀时应考虑腹腔内结核、B族维生素缺乏等营养障碍性疾病。

(2)饮食:进食大量含糖类的食物以及暴饮暴食者易发生腹胀。

(3)既往史:应询问患者既往有无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幽门梗阻或肠梗阻史,有无结核、肝炎、肝硬化、胰腺炎史,有无腹部手术史、外伤史等。

2.伴随症状

(1)腹胀伴腹痛:伴剧烈腹痛时应考虑有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病变的可能。

(2)腹胀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等病变,其次可见于肝胆道及胰腺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气症等功能性病变有时也可发生呕吐。

(3)腹胀伴嗳气:常见于吞气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溃疡病及幽门梗阻等。

(4)腹胀伴便秘:多见于习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梗阻、左半结肠癌等。

(5)腹胀伴腹泻:多见于急性肠道感染、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6)腹胀伴肛门排气增加:多见于食物在肠道发酵后、结肠内气体过多、肠易激综合征等。

(7)腹胀伴发热:多见于伤寒、急性肠道炎症、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8)腹胀伴肠型或振水音:腹胀伴肠型或异常蠕动波多见于肠梗阻,如胃部有振水音时,多考虑为胃贮留或幽门梗阻。

(9)腹胀部位:上腹部膨胀者多见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硬化、幽门梗阻、胃扩张或胃癌、胰腺癌等;中上腹部膨胀多见于肝、胆道病变,肝曲综合征等;左上腹部膨胀多见于胃疾病、脾曲综合征等;左下腹膨胀多见于结肠胀气(例如巨结肠);全腹部胀气多见于小肠或结肠腔内积气过多、麻痹性肠梗性肠梗阻等。

鉴别诊断:

由于导致腹部胀气的疾病甚多,故仅就引起腹胀的常见疾病进行鉴别。

1.吞气症:患者常有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或有忧郁的表现,消化道主要症状是嗳气或嗝逆(在医生面前嗳气更加频繁),患者自感嗳气后舒服,实际上是在嗳气的同时吞咽了大量的空气,使上腹部有膨胀或饱胀感,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均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进行心理治疗,应用加速胃排空的药物(多潘利酮,莫沙必利或舒丽启能等)及抗焦虑或抗忧郁等药物治疗有效。

2.慢性萎缩炎胃炎: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腹胀,食欲减退及消瘦,贫血等症状,胃镜及黏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确立诊断。

3.胃下垂:好发于瘦长,无力体型者,腹壁松弛的老年人与经产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者,腹胀一般于清晨起床时较轻,站立过久至下午,晚上时症状加重,此外,还可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四肢无力等症状,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的位置明显下移,胃轮廓下移至两侧髂脊连线以下,胃呈无力型,有利于胃下垂的诊断。

4.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但近年来青年人胃癌并不少见,主要症状是厌食,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消瘦,贫血等,少数患者上腹部可扪及包块,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可确立诊断。

5.肝硬化:腹胀可是早期肝硬化的惟一症状,至失代偿期阶段,除腹胀外,患者还有食欲减退,蜘蛛症,肝掌,皮肤色素沉着,脾脏肿大,黄疸,腹水及下肢水肿等症状与体征,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有肝功能损害,及B超发现肝硬化的典型征象时有诊断价值。

6.慢性胰腺炎:除腹胀外,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上腹部隐痛,腹泻(尤脂肪泻),消瘦等症状,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腹部B超,CT或MRI检查可作出诊断。

7.肠梗阻:梗阻部位愈低,患者腹胀愈明显,麻痹性肠梗阻时,表现为全腹膨胀,恶心,呕吐,不排便不排气,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机械性肠梗阻时,肠鸣音亢进或呈金属调,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检查肠腔内可见多个阶梯状液平则有利于诊断。

8.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消化道主要症状有腹胀,早饱,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隐痛或烧灼感,少数患者还可有反酸症状,此外,患者还可有精神紧张,焦虑或忧郁等表现,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9.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一般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或腹泻便秘交替型,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腹痛多在便后缓解,但患者腹胀感消失缓慢,本病也与精神因素有关,X线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有时见肠道有激惹或痉挛征象对诊断有帮助。

10.糖类消化不良:见于进食大量的糖类(淀粉)的食物后,患者主要症状是腹胀,嗳气,肛门排出大量无明显臭味的气体,亦可伴有轻微腹痛,腹泻(大便多呈糊状,有泡沫和酸臭味)等症状,当肛门排出大量气体或大便后,症状可缓解或减轻,如再次进食过量含糖类的食物后症状可复发;大便常规可见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呈酸性反应,X线钡灌肠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肛门坠胀鉴别诊断

肛门坠胀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肛门剧痛

肛门剧痛就是肛门处剧烈疼痛。一般发生在排便时,但也可能在非排便时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疾病有关:肛周脓肿、内痔嵌顿、肛裂、肛管直肠癌晚期还有肛门异物。

2、肛旁脓肿

肛旁脓肿又称肛管周围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地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

3、肛门松弛

肛门松弛常见于肛门失禁。导致收缩肛管时括约肌及肛管直肠环收缩不明显和完全消失,如为损伤引起,则肛门部可扪及瘢痕组织,不完全失禁时指诊可扪及括约肌收缩力减弱。

4、肛门外翻

肛门外翻即脱肛,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或称直肠脱垂。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男女发病率相等,随着年龄增长,多可自愈,随着医疗技术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其发病率有所下降。

5、肛门肿胀

肛门肿胀,是指肛门皮肤水肿,或肛门周围所生肿起,患者自觉发胀的一种症状。有的肛门全周肿胀,有的肛门一侧肿胀,多于脱肛不回时发生。或见于痔、漏手术后。本症与肛门重坠、疼痛常合并发生。

腹膜炎鉴别诊断

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冠心病等都可引起反射性腹痛,疼痛也可因呼吸活动而加重。急性胃肠炎、痢疾等也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高热、腹部压痛等,易误认为腹膜炎。但饮食不当的病史、腹部压痛不重、无腹肌紧张、听诊肠鸣音增强等,均有助于排除腹膜炎的存在。其他,如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也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而无腹膜炎的典型体征。

1.急性肠梗阻多数急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的阵发性腹部绞痛、肠鸣音亢进、腹胀,而无肯定压痛及腹肌紧张,易与腹膜炎鉴别。但如梗阻不解除,肠壁水肿淤血,肠蠕动由亢进转为麻痹,临床可出现鸣音减弱或消失,易与腹膜炎引起肠麻痹混淆。除细致分析症状及体征,并通过腹部X线摄片和密切观察等予以区分外,必要时需作剖腹探查,才能明确。

2.急性胰腺炎水肿性或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均有轻重不等的腹膜刺激症状与体征,但并非腹膜感染;在鉴别时,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有重要意义,从腹腔穿刺液中测定淀粉酶值有时能肯定诊断。

3.腹腔内或腹膜后积血各种病因引起腹内或腹膜后积血,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临床现象,但缺乏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腹部X线摄片、腹腔穿刺和观察往往可以明确诊断。

4.其他泌尿系结石症、腹膜后炎症等均由于各有其特征,只要细加分析,诊断并不困难。

腹胀气的鉴别诊断

正常成人每天胃肠道潴留约100-150ml少量的气体,当气体量增多时,就形成胃肠道胀气。一是随吞咽或饮水等把空气吞入胃肠道,二是食物在肠道内被细菌酵解产生气体,三是气体从血管内弥散至肠腔。经口排出为嗳气,经肛门排出为失气,而大部分被肠壁吸收。

胃肠道胀气常常是消化不良引起的,消化不良多表现为饭后腹部疼痛或不适等多种症状,如嗳气、打嗝、肚子胀等,但往往需要与早期胃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胰、胆、肝脏等疾病相鉴别,所以即使消化不良患者也应及早就医,作相关检查,如钡餐透视、胃镜、肝功能等项目进行明确诊断。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贫血、肠吸收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肠系膜动脉造影或内窥镜及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胃肠神经官能症:此病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起病较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神经性嗳气、厌食、呕吐、精神性腹泻、结肠激惹症,脾曲综合征等。

3、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原因不明,是与免疫有关的慢性病,多以溃疡为主,累及结膜粘膜,以青壮年多见。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明显,伴肠鸣音亢进。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可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

4、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贫血、肠吸收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肠系膜动脉造影或内窥镜及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胃肠神经官能症:此病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起病较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神经性嗳气、厌食、呕吐、精神性腹泻、结肠激惹症,脾曲综合征等。

3、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原因不明,是与免疫有关的慢性病,多以溃疡为主,累及结膜粘膜,以青壮年多见。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明显,伴肠鸣音亢进。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可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

4、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腹痛诊断鉴别

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的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检查。

②急性肠穿孔: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肠溃疡,肠坏死,外伤,肠伤寒,炎症性肠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及阿米巴肠病等,急性肠穿孔常突然发生,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多位于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并在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常伴有发热,腹胀及中毒性休克;体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或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③肝破裂:多在腹压增高或外伤等诱因下发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呈持续性胀痛,若为外伤性肝破裂或肝脏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迅速,血压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现,体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腹部X线检查左膈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胆汁,腹腔穿刺发现血性腹水有利于与胃肠道穿孔相鉴别,有时须经手术探查才能确定有无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发生于脾脏肿大的基础之上,外伤是其直接原因,表现为剧烈腹痛,从左上腹扩散至全腹,有时向左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腹部X线检查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于诊断。

⑤异位妊娠破裂:发病年龄多在26~35岁,异位妊娠破裂约80%发生在妊娠2个月内,其主要症状为腹痛,阴道流血及停经,多为一侧下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然后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样胀痛,有时为撕裂样痛,约有80%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大多数量少,暗褐色,呈点滴状,持续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有的患者可出现肛门处胀感,腹部检查下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出血量大时腹肌紧张可不存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宫颈后穹隆饱满膨出,触痛明显;妊娠试验阳性,腹腔或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宫内膜病检及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⑥卵巢破裂:多发生于14~30岁女性,多因挤压,性交,穿刺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并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患者可无腹肌紧张表现,一侧附件压痛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坚实,无触痛,妊娠试验阴性,本病须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等疾病鉴别。

(3)腹腔脏器阻塞,扭转及血管病变:

①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从病因角度分为机械性,麻痹性和自发性3种;从局部病理改变方面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种,仅有肠腔不通畅而无血液供应障碍者属单纯性,如兼有血液供应障碍则为绞窄性,临床上以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其主要原因为:扭转,套叠,蛔虫,肿瘤,结核,疝嵌顿等,其中以肠粘连最为多见,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和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排气停止;腹部检查常为膨胀的肠轮廓,甚至可见肠型,有时全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肠胀气时肠蠕动音呈高调的金属音;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狭窄性肠梗阻:

A.腹痛发作急而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持续性呕吐。

B.病程进展较快,早期出现休克症状,治疗效果欠佳。

C.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两侧不对称,腹部触诊或肛门指检触到有触痛的肿块,体温,脉搏,白细胞有增高的趋势;X线检查发现有持续不变,单独突出胀大的肠襻。

D.呕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腹腔诊断性穿刺吸出血性液体,经胃肠减压等治疗,虽腹胀减轻,但腹痛无明显改善。

②卵巢囊肿蒂扭转:以20~50岁最为多见,多发生于体积小,活动度大,蒂长的囊肿,体位改变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自觉腹部包块肿大;腹部检查患侧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阴道检查可触及一圆形,光滑,活动的有明显触痛的肿块,有时可扪及有触痛的扭转蒂部对诊断有确定意义;B超可见子宫一侧圆形液性暗区,边界光滑,CT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胆道蛔虫:多见儿童及青少年,蛔虫钻入胆道是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间歇期疼痛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大便排出蛔虫的病史,腹部检查: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X线静脉胆管造影,ERCP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检查发现蛔虫卵,粪便中发现蛔虫体黄染或有环形压痕,均是蛔虫曾钻入胆道的佐证。

④肾,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梗阻,异物,饮食,菌物,高钙尿,高草酸尿有关,临床表现为患侧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发作,常向下腹或外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发热等,体检患侧肾区,输尿管区有压痛及叩击痛;X线检查可发现肾区或输尿管结石阴影,B超可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阳性结石,尿路造影可发现结石部位和肾积水程度,凡肾区或输尿管区发现有结石阴影均可确定诊断。

(4)胸部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可有腹肌紧张,上腹压痛等,这类患者容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过去有心绞痛发作史者应高度重视,发作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酶学检查有确诊价值。

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以青壮年多见,其原因为非特异性,风湿性,化脓性,结核性及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后遗症等,临床上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压痛,出汗,面色苍白等表现;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多位于中上腹部,有时位于右下腹或全腹,体检: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心包摩擦音及心音遥远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快;X线检查心脏呈三角形态或梯形;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抽出液体及心包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肺炎球菌性肺炎:青壮年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劳累,雨淋等为诱因,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患侧肩部放射,伴有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及咳铁锈色痰等,体检:患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可闻及病理性呼吸音;腹部可有压痛及腹肌紧张;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痰和血痰涂片,培养可确定致病菌;X线检查病变早期为肺段分布的阴影,以后呈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等可确定诊断。

2.慢性腹痛: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疼痛多为间歇性或为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疼痛以钝痛或隐痛居多,也有烧灼痛或绞痛发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较复杂,常常与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30岁以后者多见,其主要诱因包括妊娠后期,肥胖,剧烈咳嗽,紧扎腰带,频繁呕吐,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慢性便秘,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感或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嗳气,反酸,反食等症状;食后卧位易诱发症状,尤其睡前饱食,食后散步可使症状缓解,此病确诊主要依靠特别体位时的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

(2)食管下段贲门部癌:以中年及老年人多见,其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早期进食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呈烧灼痛,针刺样或牵拉样,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晚期出现吞咽困难,呕血,黑粪等,体检:晚期病例上腹部常可扪及质硬,固定,表面不光滑且有触痛的包块;X线钡剂检查,食管黏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胃镜及病变处活检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是溃疡病最突出的症状,其特点是:慢性上腹痛,反复周期性发作,有明显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餐后0.5~1h发生,至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偏右,餐后2~3h发作,呈饥饿痛或夜间痛,再次进餐疼痛可缓解;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若无并发症发生,全身情况一般无明显影响,体检:胃溃疡在中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在中上腹偏右处有压痛,均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胃液分析,粪便隐血试验均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有确诊价值。

(4)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进食后饱胀,疼痛无明显的节律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消瘦,甚至出现贫血,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如胃酸测定,Hp检查,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均有助于了解胃的功能状态以及确立病因。

(5)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临床表现为早期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晚期出现剧痛,疼痛无规律性及节律性,伴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消瘦发热,贫血等,体检:上腹部压痛,1/3患者可触及质硬,不规则,有触痛的包块,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6)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组具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与疼痛等症状,而B超,X线钡餐,内镜,CT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症候群,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检:上腹部有压痛,但部位不固定,诊断主要依靠B超,钡餐,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7)肠结核:多见于40岁以下者,可因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附件炎引起,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两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钝痛,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腹胀,贫血,食欲不佳等;增殖型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体检: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增殖型可扪及包块;血沉明显增快,粪便抗酸杆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确立病变部位;结肠镜检查及病变处黏膜活检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8)克罗恩病(节段性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肠炎,发病多在21~40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腹痛常在餐后发生,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一般为痉挛性阵痛,有时呈持续性腹痛: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每天约大便2~6次,呈糊状便,常无脓血或黏液,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贫血等;腹部检查:全腹或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有肠梗阻与瘘管形成时,右下腹部可扪及有触痛的包块,胃肠道X线钡餐透视或钡剂灌肠表现为:

①肠管狭窄,X线上呈线样征。

②病变肠段间有正常肠曲。

③病变肠段轮廓不对称,一侧僵硬凹陷,对侧肠轮廓外膨。

④多发结节样切迹和鹅卵石征。

⑤瘘管或窦道钡影等有助于诊断,结肠镜表现:

A.纵行的裂隙状溃疡。

B.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铺路石样不平。

C.肠袋消失变平呈水管状,狭窄,假息肉形成。

D.病灶呈节段性分布,组织活检发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及大量淋巴细胞聚集有确诊价值。

(9)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好发年龄为20~3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为早期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每天数次至十数次,多伴有里急后重,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排便后减轻,在发作期腹痛加剧,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轻微腹痛,可伴有消瘦,贫血,体力下降;腹部检查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粪常规为血,脓和黏液便;X线钡灌肠检查:早期可发现黏膜呈颗粒样改变,后期出现肠管呈铅管样僵硬,短,结肠袋消失等;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严重程度,黏膜活检有诊断价值。

(10)大肠癌:发病年龄以40~50岁最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若发生肠梗阻或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大便带血或黏液;直肠癌则伴有里急后重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消瘦,贫血,晚期可出现腹水,恶病质等,腹部检查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晚期可触及包块,包块质硬,固定,有触痛;血清癌胚抗原,CAl9-9等肠癌相关抗原测定有筛选价值;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肠镜,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11)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缓解后,遗留下的病变的反复发作所致,也可因阑尾腔内有胃(肠)石,谷粒,虫卵等异物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常因剧烈运动,饮食不当引起或加重,伴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腹部检查右下腹有局限性,固定性压痛,急性发作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

(12)慢性胰腺炎:多发于30~50岁者,多由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合并胆道感染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也可由急性胰腺炎迁延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进食有关,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钝痛,胀痛或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肩部,伴有嗳气,恶心呕吐,脂肪泻,有时可有黄疸,体检有时可触及肿块;患者在缓解期可无症状,或只有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胰腺结石及胰钙化阴影;胃肠钡餐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邻近器官移位,变性等;B超可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护张,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反复发作的腹痛及伴有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证据,另外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或结石影等,B超及ERCP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怎么检查食道癌

食道癌的诊断鉴别:

诊断鉴别1:脱落细胞学检查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检查食道癌的一种常见方法,采取这种方法可诊断准确,准确诊断率较高,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诊断鉴别2:食管CT扫描检查

CT扫描可以清楚的观察食道周围器官和食管的情况,可及时的发现病情并做相应的治疗。

诊断鉴别3:X线钡餐检查

钡餐检查也是检查食道癌的常见方法之一,早期食道癌患者通过钡餐检查能有效鉴别食道癌的发病症状,是对患者有利的检查方法之一。

食道癌的诊断检查可较好的诊断出发病部位和病情程度,对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是非常有帮助的。食道癌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的严重疾病,及时诊断鉴别有助于早期的治疗。

食道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要想避免食道癌的发病,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的预防,任何时候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能够避免疾病出现的,一旦出现了食道癌症状就要立即去医院治疗,食道癌患者早期治疗是可以得到治愈的,也避免了该病给患者带来的严重的伤害,错过了早期的治疗只会加重病情,突发癌变,治愈率较低。

尿路感染诊断时会与什么疾病混淆

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尿路感染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进行尿路感染诊断鉴别。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一、尿道综合征:

在有尿道症状的妇女中,约70%的患者有脓尿和细菌尿,为真性尿路感染,而另外30%的患者,不是真正的尿路感染,而属于尿道综合征。所以这在尿路感染诊断上需要鉴别的。这类病例在临床上常常容易被误诊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二、发热性疾病:

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尿路感染诊断症状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淆。尿路感染诊断鉴别要及时查尿沉渣,甚至作尿细菌学检查,则鉴别诊断不难。

尿路感染诊断鉴别三、腹部器官炎症:

有些尿路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白细胞数增高,尿路感染诊断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阑尾炎、附件炎等,若能及时查尿,易于鉴别。

腹外疝诊断鉴别

腹外疝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是否为腹外疝;位于什么部位;属何种病理类型;是否继发于其他疾病。

腹外疝的特点是疝块必然位于疝环处,于平卧或休息时可回纳消失。即使疝内容物被嵌顿或绞窄,追问病史以往也应有疝块回纳史。如疝块较小或尚未突出体表,用手指按住疝环,使病人咳嗽局部有冲击感。其次要确定疝环的解剖位置,明确腹外疝的部位以决定选择何种手术方式。

确诊腹外疝后,还应判断疝内容物有无嵌顿或绞窄,否则会贻误嵌顿或绞窄性疝的手术时机。嵌顿性与绞窄性疝的鉴别在于确定疝内容物的活力。

此外,如果确诊腹外疝合并或继发于前列腺肥大、慢性支气管炎、习惯性便秘或其他腹腔内压力增高的疾病,则尚应适当治疗原发疾病,方可进行手术,尤其继发于肝硬变腹水或腹腔内肿瘤者,更忌作手术治疗。如忽视这一点,则必将导致治疗失败。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

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很多患者有了结肠炎的症状后就很肯定地认为自己得了结肠炎,其实这不是很准确的,结肠炎患者应去医院诊断鉴别,那么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炎的早期症状,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是怎样的?专家指出,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其临床表现有很多。结肠炎的诊断鉴别有以下几点:

1、克隆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起病缓慢,有消瘦、纳呆、乏力等表现。腹痛位于脐周或右下腹。腹泻初为间歇性,以后渐为持续性。日行3~6次,软便或半液状。右下腹压痛,可触及包块。晚期呈现消瘦、贫血、肠吸收不良及电解质紊乱等表现。肠系膜动脉造影或内窥镜及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2、胃肠神经官能症:此病是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起病较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神经性嗳气、厌食、呕吐、精神性腹泻、结肠激惹症,脾曲综合征等。

3、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原因不明,是与免疫有关的慢性病,多以溃疡为主,累及结膜粘膜,以青壮年多见。腹痛常在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明显,伴肠鸣音亢进。有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可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以利诊断。

4、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本病典型症状为脂肪泻。大便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常浮于水面多有恶臭味。多伴腹胀、腹痛,有乏力、体重下降、出血等营养不良表现,病程长,病情时轻时重,做x线钡餐检查有利诊断。

腹痛诊断鉴别

诊断

腹痛常是患者就诊的原因,其病变性质可为器质性,也可为功能性,有的腹痛起病急骤而剧烈,有的起病缓慢而疼痛轻微,由于发病原因复杂,故对腹痛患者必须细致的询问病史,认真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合理的辅助检查,全面分析,才能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对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

1.病史:询问既往有无类似的发作,有无手术史及过敏史等,对育龄期妇女要询问月经情况,此外还应了解过去及本次发病用药情况及对治疗的反应等。

2.病程:包括腹痛发生的时间,急缓,是持续还是间歇发作等等,腹痛发生的时间结合患者的健康状况,对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至关重要。

3.诱发因素:如饮酒或进油腻,生冷,不洁食物等;胆囊炎或胆石症发作前常有进食肥腻食物史;急性胰腺炎发作前则常有酗酒或暴饮暴食史。

4.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要重视全身情况,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姿势,体位,活动情况,有无贫血或黄疸等;此外还应检查心肺,脊柱等。

(2)腹部检查:

①有无膨隆,有无弥漫性或局限性胀气,有无肠型,胃型及蠕动波。

②触诊: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若可扪及包块应了解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质地,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③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鼓音,肝浊音界如何等。

④听诊:要注意肠鸣音是否增多,亢进,减少或消失,对肠鸣音的改变应作多次长时间观察。

(3)直肠,阴道检查:对于下腹痛,有排便异常者要作肛检,对已婚妇女疑有盆腔病变者应由妇科医师做盆腔检查。

5.手术探查:对诊断不明,内科治疗无效且病情危重者,可考虑剖腹探查。

鉴别诊断

1.急性腹痛:急性腹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病因复杂多样,但其共同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需迅速准确的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1)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

①急性肠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多以进食不洁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或暴饮暴食后出现持续性和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可伴有畏寒,发热等,上腹部及脐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听诊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②胆囊炎,胆石症: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40岁最多,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多因进食多脂食物或受凉而诱发,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间歇性加重,向右肩及右背部放射,伴有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有40%~50%的患者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大多数患者有右上腹压痛与局部肌紧张,有1/3的患者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B超及CT检查可发现肿大和充满积液的胆囊及结石征象即可明确诊断。

③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多有饮酒,暴饮暴食,高脂餐及精神激动等诱因,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中上腹或左上腹剧痛,并向左后腰部放射;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减轻,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呕吐于腹痛发作不久出现,较剧烈,但不持久;少数出现黄疸;重症者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及局限性肌紧张,以左上腹部为明显,有时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尿淀粉酶升高,另外,血糖增高,血钙下降,B超CT检查可见胰腺肿大,有时腹腔穿刺可抽出黄色或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增高等均可有助于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肠梗阻,胆囊炎,胆石症等,也可有轻度的血,尿淀粉酶增高,而血钙及血糖多无改变,反复多次检测尿淀粉酶后可与上述疾病相鉴别。

④急性阑尾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部隐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或突然导致全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体检: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局部腹肌紧张,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若为盲肠后阑尾可出现腰大肌试验阳性,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急性阑尾炎需与急性非特异性盲肠炎鉴别,因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大致相同;女性急性阑尾炎还需与急性右侧输卵管炎,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扭转,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等鉴别。

⑤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以儿童及少年居多,起病急,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产生B毒素的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急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脐周及上腹部,可漫延到全腹,多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重症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肠麻痹,肠穿孔等;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及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肠鸣音减少;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0)×109/L,粪隐血强阳性或血性便;腹部X线可见小肠胀气,大小不等的液平面或小肠壁增厚,黏膜不规则等。

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以8~12岁的少年儿童多见,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临床表现:腹痛常随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多呈持续性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短时间腹痛可减轻或消失,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有部分患者出现腹泻或便秘;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肌紧张,压痛点较广泛,不固定;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此病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

(2)腹腔脏器破裂,穿孔:

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常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多年反复发作的胃痛史,疼痛绝大多数突然发生,疼痛性质不一致,通常表现为突发剧烈的上腹痛,继而为持续性或阵发加剧的全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慌,脉弱,血压下降或呈休克状态等,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及板状腹,以中上腹或右上腹为重,腹部可有移动性浊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及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对疑有本病且诊断不清者可行腹腔穿刺检查。

②急性肠穿孔:急性肠穿孔可发生于肠溃疡,肠坏死,外伤,肠伤寒,炎症性肠病,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及阿米巴肠病等,急性肠穿孔常突然发生,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剧痛,多位于中下腹或波及全腹,其疼痛常常不能忍受,并在深呼吸及咳嗽时加剧,常伴有发热,腹胀及中毒性休克;体检腹部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腹部X线摄片或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③肝破裂:多在腹压增高或外伤等诱因下发生,表现为突然发生剧烈腹痛,由右上腹漫延至全腹,呈持续性胀痛,若为外伤性肝破裂或肝脏血管瘤破裂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迅速,血压下降等;肝癌破裂也有失血性休克表现,体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腹式呼吸受限,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升高;腹部X线检查左膈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及胆汁,腹腔穿刺发现血性腹水有利于与胃肠道穿孔相鉴别,有时须经手术探查才能确定有无肝破裂。

④脾破裂:脾破裂多发生于脾脏肿大的基础之上,外伤是其直接原因,表现为剧烈腹痛,从左上腹扩散至全腹,有时向左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的症状,体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血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降低;腹部X线检查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有助于诊断。

⑤异位妊娠破裂:发病年龄多在26~35岁,异位妊娠破裂约80%发生在妊娠2个月内,其主要症状为腹痛,阴道流血及停经,多为一侧下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然后扩散至全腹,呈持续样胀痛,有时为撕裂样痛,约有80%的患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大多数量少,暗褐色,呈点滴状,持续很久,伴有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有的患者可出现肛门处胀感,腹部检查下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出血量大时腹肌紧张可不存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宫颈后穹隆饱满膨出,触痛明显;妊娠试验阳性,腹腔或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血液,腹部B超,子宫内膜病检及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⑥卵巢破裂:多发生于14~30岁女性,多因挤压,性交,穿刺等因素诱发,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并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重症者可出现休克,但较少见;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部分患者可无腹肌紧张表现,一侧附件压痛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阴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坚实,无触痛,妊娠试验阴性,本病须与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破裂等疾病鉴别。

(3)腹腔脏器阻塞,扭转及血管病变:

①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从病因角度分为机械性,麻痹性和自发性3种;从局部病理改变方面又分为单纯性和绞窄性两种,仅有肠腔不通畅而无血液供应障碍者属单纯性,如兼有血液供应障碍则为绞窄性,临床上以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其主要原因为:扭转,套叠,蛔虫,肿瘤,结核,疝嵌顿等,其中以肠粘连最为多见,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腹痛和阵发性绞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便秘或排气停止;腹部检查常为膨胀的肠轮廓,甚至可见肠型,有时全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肠胀气时肠蠕动音呈高调的金属音;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狭窄性肠梗阻:

A.腹痛发作急而剧烈,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并伴持续性呕吐。

B.病程进展较快,早期出现休克症状,治疗效果欠佳。

C.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两侧不对称,腹部触诊或肛门指检触到有触痛的肿块,体温,脉搏,白细胞有增高的趋势;X线检查发现有持续不变,单独突出胀大的肠襻。

D.呕出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腹腔诊断性穿刺吸出血性液体,经胃肠减压等治疗,虽腹胀减轻,但腹痛无明显改善。

②卵巢囊肿蒂扭转:以20~50岁最为多见,多发生于体积小,活动度大,蒂长的囊肿,体位改变为其诱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自觉腹部包块肿大;腹部检查患侧腹部压痛,腹肌紧张;阴道检查可触及一圆形,光滑,活动的有明显触痛的肿块,有时可扪及有触痛的扭转蒂部对诊断有确定意义;B超可见子宫一侧圆形液性暗区,边界光滑,CT检查,腹腔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胆道蛔虫:多见儿童及青少年,蛔虫钻入胆道是本病的原因,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间歇期疼痛完全缓解,部分患者有大便排出蛔虫的病史,腹部检查: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B超,X线静脉胆管造影,ERCP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十二指肠胆汁引流检查发现蛔虫卵,粪便中发现蛔虫体黄染或有环形压痕,均是蛔虫曾钻入胆道的佐证。

④肾,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其发生与尿路感染,梗阻,异物,饮食,菌物,高钙尿,高草酸尿有关,临床表现为患侧腹部,上腹部或下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发作,常向下腹或外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及发热等,体检患侧肾区,输尿管区有压痛及叩击痛;X线检查可发现肾区或输尿管结石阴影,B超可发现X线不能显示的阳性结石,尿路造影可发现结石部位和肾积水程度,凡肾区或输尿管区发现有结石阴影均可确定诊断。

(4)胸部疾病:

①急性心肌梗死:少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甚至可有腹肌紧张,上腹压痛等,这类患者容易误诊,因此对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或过去有心绞痛发作史者应高度重视,发作时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酶学检查有确诊价值。

②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以青壮年多见,其原因为非特异性,风湿性,化脓性,结核性及恶性肿瘤,心肌梗死后遗症等,临床上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压痛,出汗,面色苍白等表现;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多位于中上腹部,有时位于右下腹或全腹,体检: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心包摩擦音及心音遥远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增快;X线检查心脏呈三角形态或梯形;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心包穿刺抽出液体及心包镜检查等均有助于诊断。

③肺炎球菌性肺炎:青壮年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劳累,雨淋等为诱因,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向患侧肩部放射,伴有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及咳铁锈色痰等,体检:患侧胸部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可闻及病理性呼吸音;腹部可有压痛及腹肌紧张;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痰和血痰涂片,培养可确定致病菌;X线检查病变早期为肺段分布的阴影,以后呈大片状均匀致密阴影等可确定诊断。

2.慢性腹痛: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长,疼痛多为间歇性或为急性起病后腹痛迁延不愈,疼痛以钝痛或隐痛居多,也有烧灼痛或绞痛发作,慢性腹痛的病因较复杂,常常与急性腹痛的病因相互交叉,引起诊断及鉴别诊断上的困难。

(1)食管裂孔:疝食管裂孔疝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30岁以后者多见,其主要诱因包括妊娠后期,肥胖,剧烈咳嗽,紧扎腰带,频繁呕吐,大量腹水,巨大腹内肿瘤,慢性便秘,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感或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嗳气,反酸,反食等症状;食后卧位易诱发症状,尤其睡前饱食,食后散步可使症状缓解,此病确诊主要依靠特别体位时的X线钡餐检查及胃镜检查。

(2)食管下段贲门部癌:以中年及老年人多见,其发病因素目前尚不清楚,主要表现为早期进食时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呈烧灼痛,针刺样或牵拉样,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晚期出现吞咽困难,呕血,黑粪等,体检:晚期病例上腹部常可扪及质硬,固定,表面不光滑且有触痛的包块;X线钡剂检查,食管黏膜脱落细胞学检查,胃镜及病变处活检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3)消化性溃疡:上腹痛是溃疡病最突出的症状,其特点是:慢性上腹痛,反复周期性发作,有明显的节律性,胃溃疡疼痛位于上腹部正中或偏左,餐后0.5~1h发生,至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或偏右,餐后2~3h发作,呈饥饿痛或夜间痛,再次进餐疼痛可缓解;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若无并发症发生,全身情况一般无明显影响,体检:胃溃疡在中上腹偏左有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在中上腹偏右处有压痛,均无反跳痛和肌紧张;胃液分析,粪便隐血试验均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发现溃疡有确诊价值。

(4)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隐痛,进食后饱胀,疼痛无明显的节律性,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消瘦,甚至出现贫血,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如胃酸测定,Hp检查,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均有助于了解胃的功能状态以及确立病因。

(5)胃癌: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临床表现为早期上腹部隐痛或不适,晚期出现剧痛,疼痛无规律性及节律性,伴乏力,食欲减退,腹胀,消瘦发热,贫血等,体检:上腹部压痛,1/3患者可触及质硬,不规则,有触痛的包块,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6)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组具有反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与疼痛等症状,而B超,X线钡餐,内镜,CT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症候群,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检:上腹部有压痛,但部位不固定,诊断主要依靠B超,钡餐,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

(7)肠结核:多见于40岁以下者,可因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附件炎引起,分为溃疡型和增殖型两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钝痛,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腹胀,贫血,食欲不佳等;增殖型可出现肠梗阻表现,体检: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增殖型可扪及包块;血沉明显增快,粪便抗酸杆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确立病变部位;结肠镜检查及病变处黏膜活检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8)克罗恩病(节段性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肉芽肿性肠炎,发病多在21~40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腹痛常在餐后发生,位于右下腹部或脐周,一般为痉挛性阵痛,有时呈持续性腹痛:初为间歇性,后为持续性,每天约大便2~6次,呈糊状便,常无脓血或黏液,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腹胀,贫血等;腹部检查:全腹或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有肠梗阻与瘘管形成时,右下腹部可扪及有触痛的包块,胃肠道X线钡餐透视或钡剂灌肠表现为:

①肠管狭窄,X线上呈线样征。

②病变肠段间有正常肠曲。

③病变肠段轮廓不对称,一侧僵硬凹陷,对侧肠轮廓外膨。

④多发结节样切迹和鹅卵石征。

⑤瘘管或窦道钡影等有助于诊断,结肠镜表现:

A.纵行的裂隙状溃疡。

B.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铺路石样不平。

C.肠袋消失变平呈水管状,狭窄,假息肉形成。

D.病灶呈节段性分布,组织活检发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及大量淋巴细胞聚集有确诊价值。

(9)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好发年龄为20~3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泻为早期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每天数次至十数次,多伴有里急后重,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有脓血和黏液;腹痛常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排便后减轻,在发作期腹痛加剧,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轻微腹痛,可伴有消瘦,贫血,体力下降;腹部检查有左下腹或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粪常规为血,脓和黏液便;X线钡灌肠检查:早期可发现黏膜呈颗粒样改变,后期出现肠管呈铅管样僵硬,短,结肠袋消失等;结肠镜检查可明确病变范围,严重程度,黏膜活检有诊断价值。

(10)大肠癌:发病年龄以40~50岁最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下腹或右下腹部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若发生肠梗阻或穿孔可引起急性腹痛;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大便带血或黏液;直肠癌则伴有里急后重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消瘦,贫血,晚期可出现腹水,恶病质等,腹部检查早期无明显的阳性体征,晚期可触及包块,包块质硬,固定,有触痛;血清癌胚抗原,CAl9-9等肠癌相关抗原测定有筛选价值;X线钡剂灌肠可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肠镜,活组织检查发现癌细胞有确诊价值。

(11)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缓解后,遗留下的病变的反复发作所致,也可因阑尾腔内有胃(肠)石,谷粒,虫卵等异物而引起,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部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常因剧烈运动,饮食不当引起或加重,伴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腹部检查右下腹有局限性,固定性压痛,急性发作期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有助于诊断。

(12)慢性胰腺炎:多发于30~50岁者,多由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病合并胆道感染导致胰腺炎的反复发作,也可由急性胰腺炎迁延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与进食有关,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钝痛,胀痛或绞痛,可放射至腰背部,肩部,伴有嗳气,恶心呕吐,脂肪泻,有时可有黄疸,体检有时可触及肿块;患者在缓解期可无症状,或只有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X线腹部平片检查可发现胰腺结石及胰钙化阴影;胃肠钡餐X线检查部分患者可发现邻近器官移位,变性等;B超可显示胰腺肿大,胰管护张,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反复发作的腹痛及伴有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证据,另外腹部X线平片可见胰腺钙化或结石影等,B超及ERCP检查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13)胰腺癌:多发生于40~60岁者,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剧痛,并向腰背部,前胸及右肩部放射,夜间及卧位时加重,坐位及前倾位时减轻,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消瘦等;有黄疸者多见于胰头癌,多数为进行性加深;腹部体检可有肝及胆囊肿大(Courvoisier征),上腹部压痛,部分体,尾癌压迫脾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在左上腹或脐周听到血管杂音,该体征提示胰体尾癌,B超是最理想的检查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细针定位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X线钡餐造影是间接反映癌肿位置,大小及胃肠受压情况,ERCP,CT,超声内镜均有助于诊断。

腹泻诊断鉴别

诊断

多数急性或慢性腹泻患者只需根据病史,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及培养等即可明确诊断,当一般常规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时,应考虑作进一 步检查,但由于可供检查的项目甚多,故必须结合每例患者腹泻的特点而作出选择,例如,当判断患者腹泻系小肠疾病所致的可能性大时,应选择对小肠疾病诊断有 帮助的检查;如考虑腹泻是大肠疾病所致,则应选择对大肠疾病诊断有帮助的检查。

1.病史与临床表现:(1)年龄、性别 例如,乳糖酶缺乏和先天性氯泻多从儿童期起病,功能性腹泻、溃疡性肠结核和炎症性肠病多见于青壮年,而结肠癌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见于女性。(2)起病与病程 起病急剧伴有发热、腹泻次数频繁者应多考虑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和结肠憩室炎等病引起的腹泻,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且常呈间歇性发作。结肠癌引起的腹泻很少超过2年。集体起病见于食物中毒。如长期应用抗生素者应考虑伪膜性肠炎。(3与腹痛性质 病变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的患者多有便意频繁和里急后重,每次排粪量少,有时只排出少量气体和粘液,粪色较深,多呈胶冻状,可混有血液。如有腹痛,多为持续性,位于下腹和左下腹,便后可稍减轻。小肠病变的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稀烂呈液状,色较淡;慢性胰腺炎和小肠吸收不良者,粪便呈油腻状,多泡沫,含食物残渣,有恶臭。霍乱所致腹泻呈米泔水样。慢性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病引起的腹泻,每日排便不过数次,粪便常带脓血。肠结核和肠易激综合征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肠易激综合征的功能性腹泻多在清晨起床后和早餐后发生,每日2-3次,粪便有时含大量脓液。影响睡眠的夜间腹泻多系器质性疾病所致。(4)其他症状和腹部体征 慢性腹泻伴发热时,要考虑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病、淋巴瘤和肠结核。显著消瘦和(或)营养不良要考虑引起小肠吸收不良的各种疾病。,胃肠道癌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有关节症状的要考虑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Whipple病。腹泻伴严重消化性溃疡表现者要排除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腹块常提示肿瘤或炎性病变,炎性块物的质地一般比肿瘤软,但压痛较显著。腹部显著压痛常见于结肠炎。结肠憩室炎、克罗恩病和阑尾脓肿等。部分性肠梗阻时常有肠鸣音亢进。直肠指检对直肠的病变,如直肠癌,溃疡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等病变的诊断极有价值,对大便伴有黏液,脓血者,直肠指检应列为首选的常规检查,在检查病因不明的慢性腹泻患者时不可省略。

2. 实验室检查 (1)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吞噬细胞、白细胞、原虫、虫卵、脂肪滴、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如弯曲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艰难梭菌等。通常水样便培养不易获得阳性结果。此外,耶尔森菌属、邻单胞菌属、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属O157:H7、气单胞菌属及非霍乱弧菌属等因不予常规检查而易漏诊。但应强调粪便化验时粪便取材要新鲜,送检应及时,否则会影响诊断,此外,如一次培养阴性时,不能轻易否定感染性腹泻,还应多次送粪便培养,有时会获得阳性结果。(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怀疑腹泻是胰腺疾病所致时,应进行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如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4)呼气试验 多为14C-三酰甘油呼气试验,脂肪吸收不良者口服14C标记的三酰甘油后,由肺内呼出的14C标记的CO2减少,而粪中14C标记的CO2排出量增多,近年来开展较多的13C呼气试验可观察糖类的吸收情况,对乳糖吸收不良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外还有14C甘氨酸呼气试验等方法。

3.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5)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6)小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某些寄生虫,如贾第虫属、类圆线虫属等感染大便中难以检测到病原菌,弥漫性小肠粘膜病变,如热带性口炎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等,可经口插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粘膜作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7)血清胃肠道激素与化学物质测定。

鉴别诊断

1.急性腹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毒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阿米巴性痢疾相鉴别,鉴别要点有:

①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散发,常无发热,一般无里急后重。

②排便情况,较急性痢疾次数少,量较多,常呈果酱样。

③腹部压痛较轻,多在右下腹。

④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2)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①常由于食物(肉类,蛋类,鱼类)污染而暴发。

②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与猪霍乱沙门菌较常见,潜伏期一般为8~24h。

③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早期可有菌血症,可伴有腹绞痛,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偶有里急后重。

④腹泻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恶臭,每天数次至十数次,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及少量黏液,偶带脓血。

霍乱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型沙门菌感染,患者均有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体温初升高,随即下降,常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内因周围循环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而死亡,与其他细菌感染性胃肠炎的鉴别主要是由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中培养出沙门菌。

(3)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

主要诊断依据有:

①夏季流行,高度传染。

②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病程有自限性。

③除外其他细胞所致的腹泻。

④粪便中可分离出轮状病毒。

(4)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①霍乱的临床特点:

A.潜伏期一般为2~3天,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6天之久。

B.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呕吐为喷射性,反复不止,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排便量大而无粪质。

C.严重的脱水,可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可有高热,少尿,无尿,肾衰竭死亡。

D.常伴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及腹肌为明显。

②诊断依据:

A.流行病学特点。

B.典型的临床表现。

C.特殊的细菌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

(5)假膜性肠炎:假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

①临床特点:腹水样便,重症者混有假膜,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很少为脓血便,多有诱因,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②诊断依据:

A.有诱发因素。

B.粪便中有假膜。

C.肠镜活检或粪便培养可发现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或检出此菌的毒素。

(6)血吸虫病:早期血吸虫病中,84.6%有腹泻,可为单纯性腹泻,大便稀溏或水样,也有的为痢疾样腹泻,腹泻大多为持续性,少数为间歇性,病程长短不一。

诊断要点:

①与疫水接触史。

②粪便毛蚴孵化法阳性。

③肠镜黏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血吸虫卵即可确诊。

2.慢性腹泻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细菌学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志贺型菌痢逐渐减少,而弗氏型与宋氏型相对增多,弗氏型易于演变为慢性。

慢性菌痢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区分为下列3型:

①慢性隐匿型:患者过去有急性菌痢史,已隔两个月以上无症状,但肠镜检查有病理改变或同时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②慢性迁延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症状,如腹痛,腹胀,长期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间歇地或经常地带有黏液或脓血,左下腹压痛,乙状结肠变粗变厚易触及,患者常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与乏力。

③慢性型急性发作:患者在慢性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如受凉,饮食失调激惹而急性发作,腹痛与腹泻加重,便脓血,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临床与急性菌痢相似。

慢性菌痢主要诊断依据:

①过去急性痢疾史

②粪便外观呈黏液性,黏液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见红细胞及白细胞

③粪便或肠镜从病灶处取标本培养可获阳性结果,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结果,标本越新鲜阳性率越高。

粪便的性质与阳性率关系甚大,一般的规律是:脓血样便>血性黏液便>黏液便>成形便。

与慢性阿米巴性痢疾鉴别,主要依靠粪便镜检发现溶组织阿米巴,或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与其他慢性腹泻的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和诊断性治疗。

(2)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天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

主要诊断依据:

①有结核中毒症状。

②肠镜活组织检查为干酪样坏死组织。

③抗结核治疗有效。

此外,肠外结核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3)肠道菌群失调:在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大肠埃希杆菌和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不超过10%,芽孢菌与酵母菌虽也属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如过路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40%以上),则引起菌群失调,临床上出现腹泻,双歧杆菌属的减少也是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要诊断依据:

①多有诱发因素,如体质衰弱,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②大便菌谱分析;

③调节菌群治疗有效。

(4)大肠癌:大肠癌多在中年以上,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等。

主要诊断依据:

①近期内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胀气等。

②排便习惯改变。

③不明原因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

④结肠部位触及肿块。

⑤钡灌肠或肠镜检查发现占位病变,肠镜下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⑥直肠癌,肛门指检可触及肿物。

(5)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在我国发病较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严重并发症者少见。

①发病以20~40岁最多,腹泻常为早期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排便每天3~4次,重者每天可达10余次,多伴里急后重,约半数患者有腹泻便秘交替,受凉及饮食失调常为诱因,发作期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多数为黏液血便或脓血便,重症患者常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等,部分患者肝脾肿大。

②X线检查:一般不用于活动期重症患者,钡灌肠X线征有:

A.肠管变细,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

B.管壁边缘毛糙呈锯齿状或毛刷样。

C.肠腔内有小龛影或龛状存钡区。

D.肠腔内有颗粒状充盈缺损,为假息肉。

③肠镜检查所见:

A.肠黏膜充血,水肿,质地变脆,触之易出血。

B.黏膜呈颗粒感,失去光泽,粗糙不平。

C.溃疡大多表浅,多发,大小形态不一,溃疡表面有白色渗出物,也可为血性黏液。

D.假息肉或炎性息肉形状多样,有蒂或无蒂,有时出现桥样增生。

④诊断依据:1993年在太原的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根据国际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试行标准:

A.诊断本病须先排除菌痢,阿米巴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等。

B.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至少有内镜或X线检查的特征性改变中的1项。

C.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或X线表现或病理活检证实。

(6)克罗恩病:克罗恩(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回肠末端,青壮年好发,北京统计平均年龄为35岁,慢性发病,反复发作。

①常见的症状:腹痛,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有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可有脓血,发热,体重减轻也常见。

②常见的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瘘管形成,肠穿孔形成肠壁或肠管周围脓肿,肠梗阻等。

③X线征有:

A.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B.可有裂隙状溃疡,肠管边缘有较深的毛刺。

C.假息肉呈颗粒状充盈缺损。

D.鹅卵石样改变。

E.肠管可有多发性狭窄。

④肠镜所见:病变呈跳跃式,溃疡深而不规则或为纵行溃疡,可有假息肉形成,组织活检为非干酪样肉芽肿。

⑤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典型者均应考虑本病。

B.典型的X线表现。

C.肠镜有纵行溃疡及鹅卵石样改变。

D.病理组织学检查。

Crohn病与肠结核鉴别较困难,特别是增殖型肠结核,如临床上不易鉴别,可通过肠镜进行活组织检查,也可进行试验治疗,必要时剖腹检查。

(7)胰源性吸收不良:胰源性吸收不良是指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常表现为脂肪泻,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晚期。

胰源性吸收不良的诊断须根据下列1项或多项进行诊断。

①患者有脂肪泻与肉质泻,胰腺消化功能试验证明脂肪,肌肉与淀粉的消化均有障碍。

②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缺乏胰淀粉酶。

③胰泌素兴奋试验时,胰腺无消化酶分泌或缺乏正常的分泌。

④131T-油酸试验正常,而131T-甘油酸酯试验粪便放射性排量增加(正常0%~4%)。

⑤给胰酶替代治疗,能改善蛋白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不良。

(8)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结肠运动功能过度增强或蠕动波异常,临床上常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发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诊断依据:

①临床上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

②无消瘦,发热或腹泻的阳性体征。

③粪便检查无阳性发现。

④X线钡餐及肠镜检查无器质性改变。

乳房胀痛鉴别诊断

1.乳腺癌:乳房肿块一般多出现在单侧乳房,质地较硬,增大的较快,可以活动。乳腺癌侵犯皮肤会造成皮肤的桔皮性改变。肿瘤侵犯乳头会造成乳头内陷。如果发现腋窝,锁骨上出现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也可以是活动性)的,应怀疑乳腺癌的可能。女性肥胖,初潮较早,绝经过晚,有家族病史等的人群为乳腺癌高发人群,如出现上述表现更应该加以注意。

2.乳腺增生:常为胀痛或刺痛,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以片块状为多见,大小不一。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

3.乳腺炎:急性单纯乳腺炎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胀痛, 局部皮温高、压痛,出现边界不清的硬结,有触痛。

相关推荐

小腹痛鉴别诊断

小腹痛应与以下疾病像鉴别: 1、急性肠炎 小腹抽搐着疼,并伴有头晕、腹胀、持续腹泻或便秘。 2、间质性膀胱炎 耻骨附近疼痛,想排尿时疼痛加剧;尿频(白天每小时至少1次,晚上起夜多次),做爱时有尖锐的痛感。 3、卵巢囊肿 活动时小腹伴有痛感。卵巢囊肿会随着时间逐渐发展,以致于当运动或者静坐后站起,也会感到疼痛。这个时候,病情已经比较严重。因为囊肿内的积液因为重力作用使卵巢下垂,当运动时就有一种坠痛。 4、子宫纤维瘤子宫纤维瘤 小腹持续或断续胀痛。一种小腹的饱胀感,并不确切是痛的感觉。此外,经期出血量增加也是

腹外疝如何鉴别诊断

1.可复性疝:凡疝内容很容易回入腹腔的,称为可复性疝。一般说来,在腹外疝早期,腹内容物仅在病人站立、行走、奔跑、劳动以及咳嗽、排便等一时性腹内压骤然升高时疝出;而在平卧时自然地或用手轻推即可回纳入腹腔。有的腹股沟疝的疝囊位于腹股沟管内,肠内容物疝出时,视诊还不能看到,称为隐匿性疝,很易自然回纳,也属可复性疝。 2.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的,称为难复性疝。常因疝内容物(多数是大网膜,也有小肠)反复疝出,表面受摩擦而损伤,与疝囊发生粘连所致;也有些病程冗长的巨型疝,疝门十分宽大,

怀疑肝病要做哪些检查 甲胎蛋白检测

甲胎蛋白是做早期发现肝癌的基本检查项目之一,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

小儿腹泻病诊断鉴别

1.生理性腹泻(physiological diarrhea):小儿外观虚胖,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即较多,稀薄,呈金黄色,但不伴呕吐,体重增加正常。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感染及变态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具有腹泻,腹胀,便血,高热及呕吐五大症状,大便初为水样便,继而转暗红色,果酱样或血便,腹胀多较严重,可早期出现休克,甚至昏迷,惊厥。 3.急性细菌性痢疾:夏季发病率高,患儿多有不洁食物史,潜伏期24~72h,大多数病人起病急,高热,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多呈黏液脓血便,排便次数每天数次至10多

阴囊坠胀痛的鉴别诊断

1、精索增粗肿胀:精索增粗肿胀是精索炎的症状之一。 2、阴囊下坠:有的男子经常感到阴囊沉重下坠,或胀满不适,并伴有隐痛。大多数人认为这性生活不当有关。其实,造成阴囊坠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疾病引起的,也有非疾病因素。 3、阴囊肿胀:阴囊肿胀是指阴囊皮肤及其内含物(鞘膜睾丸、附睾和精索)有病变,或腹腔内容物(腹水内脏)等下降进人阴囊,致使阴囊体积增大。 4、阴囊肿大:阴囊肿大是指阴囊皮肤及其内含物(鞘膜、睾丸、附睾和精索)有病变,或腹腔内容物(腹水、内脏)等下降进人阴囊,致使阴囊体积增大。

鉴别诊断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心室连续、迅速、均匀地发放兴奋每分钟在240次以上,称为心室扑动。假如心室发放的兴奋很迅速而没有规律,这就叫或心室颤动(室颤)。室颤的频率可在每分钟250-600次之间。 心音及脉搏消失:是室颤的一种表现:脉搏不能触及、心音消失、血压(收缩压)常在60 mm Hg以下或测不到等血液循环恶化的征象。 心搏漏跳:规则的心脏跳动之外出现突然提前的心跳称为过早搏动(早搏),早搏时可无症状,也可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频发早搏使心排血量降低,或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时引

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1、内科疾病:有不少内科疾病具有与腹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必须严加区别,以免错误治疗,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冠心病等都可引起反射性腹痛,疼痛也可因呼吸活动而加重,因此呼吸短促,脉搏变快,有时出现上腹部腹肌紧张而被误认为腹膜炎,但详细追问疼痛的情况,细致检查胸部,加以腹部缺乏明显和 肯定的压痛及反跳痛,即可作出判断,急性胃肠炎, 痢疾等也有急性腹痛,恶心,呕吐,高热,腹部压痛等,易误认为腹膜炎,但饮食不当的病史,腹部压痛不重,无腹肌紧张,听诊肠鸣音增强等,均有助于排除腹膜炎的存在,其他,如急性肾盂肾炎,糖尿病

鉴别诊断

临床上还有一些炎性甲亢(或称破坏性甲亢),是由于甲状腺炎性反应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胞细胞中大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引起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和TSH下降,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酷似甲亢。炎性甲亢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期、无痛性甲状腺炎的甲亢期、产后甲状腺炎的甲亢期和碘致甲亢2型。鉴别Graves病和炎性甲亢十分重要,因为前者需要积极治疗,后者不需治疗。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甲状腺摄131I率检查,前者甲状腺摄131I率是升高或正常的,后者是被抑制的;此外前者的TRAb是阳性,后者是阴性的;前者合

腹泻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1. 区别泄泻的虚实寒热发病急,病程短,泄泻而腹痛,多属实证。发病缓,病程长,腹痛不甚,虚证偏多。实证常有小便不利;虚证粪便清稀如水,腹痛喜温的多寒,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者多热。 2.明确久泻的脏腑病理久泻不愈。倦怠乏力,每因饮食不当,劳倦而复发者,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与精神情绪有关者为肝脾同病,五更泄泻,完谷不化,腰酸畏寒多为命火不足、脾肾同病。 辨证论治 1.急性泄泻 (1)寒湿伤脾: 泄泻清稀,肠鸣腹痛,脘闷少食,或伴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身体困倦,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濡,此属寒湿困

阴囊坠胀痛的鉴别诊断

1、 精索增粗肿胀:精索增粗肿胀是精索炎的症状之一。 2、阴囊下坠:有的男子经常感到阴囊沉重下坠,或胀满不适,并伴有隐痛。大多数人认为这性生活不当有关。其实,造成阴囊坠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疾病引起的,也有非疾病因素。 3、阴囊肿胀:阴囊肿胀是指阴囊皮肤及其内含物(鞘膜睾丸、附睾和精索)有病变,或腹腔内容物(腹水内脏)等下降进人阴囊,致使阴囊体积增大。 4、阴囊肿大:阴囊肿大是指阴囊皮肤及其内含物(鞘膜、睾丸、附睾和精索)有病变,或腹腔内容物(腹水、内脏)等下降进人阴囊,致使阴囊体积增大。 睾丸炎,应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