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菌痢应该如何治疗

急性菌痢应该如何治疗

急性菌痢病变常累及整个结肠,尤其是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显著。严重时,全部大肠及回肠下段均被波及。呈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性炎症,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肠腔内含粘液血性渗出液,粘膜坏死部位形成许多不规则浅表溃疡。

急性菌痢病变常累及整个结肠,尤其是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显著。严重时,全部大肠及回肠下段均被波及。呈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性炎症,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肠腔内含粘液血性渗出液,粘膜坏死部位形成许多不规则浅表溃疡。

一般治疗:高热、腹泻频繁、腹痛剧烈时,应对症治疗。脱水时采用口服补液: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枸橼酸三钠2.9g,氯化钾1.5g,加温开水至1000m1。脱水明显者给予静脉补液,酸中毒时,应给碱性溶液。

抗菌治疗:根据当时、具体情况选择药物,亦可中药调理菌群和湿热体质,公认:菌痢凉血汤。

痢疾的预防和防治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痢疾),是夏季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并且全国各地均可发生。引起菌痢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此种细菌不仅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也常可污染水果、蔬菜甚至水源。苍蝇在传播菌痢方面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主要破坏结肠的构造,形成所谓化脓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如果痢疾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便可由于痢疾杆菌长期在体内寄生,症状持续不断,病情多有反复而形成慢性菌痢。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合理治疗,可在1周左右恢复健康,较少出现其他合并症。但急性菌痢病例中个别可为中毒型,简称“中毒痢”,它来势凶猛,常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继而危及生命。此种情况多发生于2~7岁平素健壮的小儿以及一些青壮年患者。

一旦出现痢疾样症状,切忌自行服用效果不确切的药物或者采取不用药治疗而“抗一抗”的做法,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多数病例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等手段得以确诊。经过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大量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往往在数日后即见好转。

如果患者(特别是小儿)起病甚急,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个别可无发热表现),数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反复惊厥、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即应考虑为中毒痢,这类患者不一定有频繁的脓血便,所以不能因为“没有腹泻”而排除中毒痢的诊断和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送医院治疗。在经过抗休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在数日内恢复。一般临床上将中毒痢区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是依据发病后主要影响到人体正常功能的某一方面而言。休克型主要影响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以低血压、休克、肾功能变化为主;脑水肿型主要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混合型则兼有两者的表现,为临床最为凶险的一种。

如前所述,如果往年曾患痢疾但未经彻底治愈,亦可每于抵抗力下降之时重新发病,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既可表现为长期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所谓“慢性迁延型”,亦可表现为再次突然发病的“急性发作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能在粪便中查到痢疾杆菌的则属于“慢性隐匿型”,这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患了急性菌痢应当注意什么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季发病率增高。这种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摄氏度,因此,夏天随着气温的升高,痢疾杆菌也容易在食物、饮料、水果、蔬菜中繁殖,导致痢疾发生。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食物性传播,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了污染的饮料及牛奶就可能发病。水源污染,如水源被痢疾杆菌污染会引起流行。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手接触传播。苍蝇有粪食兼食的习性,其带菌率达8—10%,与菌痢传播有密切关系。

急性菌痢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道隔离治疗,以防止传染给其它人。

急性期除休息之外,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无渣饮食,忌食刺激性、多油,多渣和粗纤维食物。

急性腹泻或呕吐可引起脱水、缺钠、钾及碱中毒、酸中毒。因此,补充水分及盐十分重要。一般轻症无呕吐者可多饮水并服用口服补液盐,若属中、重度脱水,明显失钠和钾,则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抗生素最好经测试后选用敏感的,同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

现在提倡使用思密达等消化道粘膜保护剂,它能够固定、清除消化道病原体———痢疾杆菌及其毒素,促进受损粘膜上皮的修复和再生,迅速缓解腹泻症状。而且这种保护剂不被吸收入血,不影响肠蠕动。因此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抗生素的孕妇、肝肾功能不全及造血机能障碍的菌痢患者服用。

有痉挛性腹痛者切不可自己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以免导致大量毒素和细菌滞留于肠道而加重中毒症状。大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及时治疗,可以迅速康复,不至于转为慢性痢疾。

慢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细菌学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志贺型菌痢逐渐减少,而弗氏型与宋氏型相对增多,弗氏型易于演变为慢性。

(2)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天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

诊断细菌性痢疾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流行季节患者有腹痛、腹泻及脓血便应该考虑有菌痢 的可能。急性期的病人发热多发生在消化道症状之前。慢性菌痢 患者的病史尤其重要。在菌痢流行季节,突然发热、惊厥而无其他症状的患儿, 必须考虑到中毒性菌痢的可能,应该尽早用肛拭取标本或用盐水 灌肠取材做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同时,此类患者应考虑到在流 行季节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当慢性菌痢和其他肠道疾病难以区分时结肠镜检査和X 线钡剂检查有一定诊断价值,可考虑应用。急性菌痢应该和阿米巴痢疾鉴别。后者毒血症状较轻, 大便次数较少腹痛多在右侧。

急性菌痢病人应如何护理

(1)病人应给予胃肠道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

(2)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瓜果桃梨、雪糕等生冷之物也暂勿食用,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加重胃肠功能紊乱。恢复期可按具体情况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手触摸可疑污染物品后,一定要用肥皂流水将手洗干净。(5)有失水现象者,可给予口服补液药。如有呕吐等而不能由口摄入时,则可给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注射量视失水情况而定,以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6)有酸中毒者,酌情给予碱性液体。

(7)注意腹部保暖,禁行冷水浴,对痉挛性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及腹部热敷。

痢疾病人应忌用显著抑制肠蠕动的药物,这类药物虽可减轻肠痉挛和缓解腹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肠壁分泌。但实际上,腹泻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且可排除一定数量的致病菌和肠毒素。因此,不宜长期使用解痉剂或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特别对伴高热、毒血症或粘液脓血便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婴幼儿也不宜使用此类药物。能够作用和抑制肠动力的药物有阿托品、颠茄合剂、杜冷丁、可待因、樟脑酊、复方苯乙哌啶和盐酸氯苯哌啶酰胺等。

痢疾如何正确的预防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主要破坏结肠的构造,形成所谓化脓性溃疡性结肠炎,引起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如果痢疾未能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便可由于痢疾杆菌长期在体内寄生,症状持续不断,病情多有反复而形成慢性菌痢。多数急性菌痢经过合理治疗,可在1周左右恢复健康,较少出现其他合并症。但急性菌痢病例中个别可为中毒型,简称“中毒痢”,它来势凶猛,常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衰竭,继而危及生命。此种情况多发生于2~7岁平素健壮的小儿以及一些青壮年患者。

一旦出现痢疾样症状,切忌自行服用效果不确切的药物或者采取不用药治疗而“抗一抗”的做法,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多数病例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等手段得以确诊。经过口服抗菌药物,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补充大量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病情往往在数日后即见好转。

如果患者(特别是小儿)起病甚急,突然出现高热、寒战(个别可无发热表现),数小时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发凉、反复惊厥、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即应考虑为中毒痢,这类患者不一定有频繁的脓血便,所以不能因为“没有腹泻”而排除中毒痢的诊断和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争分夺秒地送医院治疗。在经过抗休克、降低颅内压、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多数可在数日内恢复。一般临床上将中毒痢区分为休克型、脑水肿型和混合型,是依据发病后主要影响到人体正常功能的某一方面而言。休克型主要影响到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以低血压、休克、肾功能变化为主;脑水肿型主要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混合型则兼有两者的表现,为临床最为凶险的一种。

如前所述,如果往年曾患痢疾但未经彻底治愈,亦可每于抵抗力下降之时重新发病,也就是常说的慢性菌痢。慢性菌痢既可表现为长期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的所谓“慢性迁延型”,亦可表现为再次突然发病的“急性发作型”,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能在粪便中查到痢疾杆菌的则属于“慢性隐匿型”,这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腹泻的鉴定方法

1.急性腹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毒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阿米巴性痢疾相鉴别,鉴别要点有:

①阿米巴性痢疾多为散发,常无发热,一般无里急后重。

②排便情况,较急性痢疾次数少,量较多,常呈果酱样。

③腹部压痛较轻,多在右下腹。

④粪便中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2)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①常由于食物(肉类、蛋类、鱼类)污染而暴发。

②往往同席多人或在集体食堂中多人发病。致病菌以肠炎、鼠伤寒与猪霍乱沙门菌较常见,潜伏期一般为8~24h。

③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性感染的症状,早期可有菌血症,可伴有腹绞痛、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偶有里急后重。

④腹泻水样便,深黄色或带绿色,有恶臭,每天数次至十数次。粪便混有未消化的食物及少量黏液,偶带脓血。

霍乱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型沙门菌感染,患者均有剧烈的呕吐与腹泻,体温初升高,随即下降。常出现严重的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少尿或无尿,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时内因周围循环衰竭或急性肾衰竭而死亡。与其他细菌感染性胃肠炎的鉴别主要是由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中培养出沙门菌。

(3)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

主要诊断依据有:

①夏季流行,高度传染。

②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病程有自限性。

③除外其他细胞所致的腹泻。

④粪便中可分离出轮状病毒。

(4)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①霍乱的临床特点:

A.潜伏期一般为2~3天,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6天之久。

B.发病急骤,呕吐与腹泻剧烈,呕吐为喷射性,反复不止,粪便及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排便量大而无粪质。

C.严重的脱水,可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严重者可有高热、少尿、无尿、肾衰竭死亡。

D.常伴肌肉痉挛,尤其是腓肠肌及腹肌为明显。

②诊断依据:

A.流行病学特点。

B.典型的临床表现。

C.特殊的细菌学检查与血清学检查。

(5)假膜性肠炎:假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

①临床特点:腹水样便,重症者混有假膜。每天腹泻数次至数十次,很少为脓血便。多有诱因,如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②诊断依据:

A.有诱发因素。

B.粪便中有假膜。

C.肠镜活检或粪便培养可发现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或检出此菌的毒素。

(6)血吸虫病:早期血吸虫病中,84.6%有腹泻,可为单纯性腹泻,大便稀溏或水样,也有的为痢疾样腹泻。腹泻大多为持续性,少数为间歇性,病程长短不一。

2.慢性腹泻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细菌学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志贺型菌痢逐渐减少,而弗氏型与宋氏型相对增多,弗氏型易于演变为慢性。

慢性菌痢的临床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区分为下列3型:

①慢性隐匿型:患者过去有急性菌痢史,已隔两个月以上无症状,但肠镜检查有病理改变或同时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

②慢性迁延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症状。如腹痛、腹胀、长期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粪便间歇地或经常地带有黏液或脓血。左下腹压痛,乙状结肠变粗变厚易触及。患者常有营养不良,体重减轻与乏力。

③慢性型急性发作:患者在慢性过程中,因某种原因,如受凉、饮食失调激惹而急性发作。腹痛与腹泻加重,便脓血,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临床与急性菌痢相似。

慢性菌痢主要诊断依据:①过去急性痢疾史。②粪便外观呈黏液性、黏液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见红细胞及白细胞。③粪便或肠镜从病灶处取标本培养可获阳性结果,多次培养可提高阳性结果,标本越新鲜阳性率越高。

宝宝痢疾的症状

1.潜伏期 自数小时至8天不等,大多数为1~3天。

2.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1)急性细菌性痢疾: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菌痢

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腹痛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每日达数十次,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儿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发冷,指趾甲苍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随病情发展,面色变灰,指趾甲、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心率每分钟达160次以上,心音低钝,脉细弱,意识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b.脑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乳儿和学龄儿童相对少见。患儿初起意识清醒,突然出现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严重者反复出现。开始每次惊厥后意识尚清,以后逐渐萎靡、烦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儿面色灰白,且体温越高面色越灰,神经症状也越重。脑水肿、脑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则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若见患儿面色发灰、心率相对较缓及反复惊厥,都是颅压增高的征兆,要积极处理,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菌痢有脑水肿时,眼底改变并不明显,不能以此来判断有无脑水肿。

C.混和型:脑型和休克型表现同时存在,病情更严重。

迁延性菌痢

迁延性菌痢病程在2周-2个月之间,系急性菌痢迁延不愈之故。病人常无高热、腹痛或中毒症状,只表现为腹部不适、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多,有时脓血便和黏液便交替出现。便培养阳性率低于急性期。

慢性菌痢

慢性菌痢病程在2个月以上。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因患儿体质弱、营养不良、佝偻病、寄生虫、贫血等合并症所致,也可因耐药菌株引起。除腹泻外,其他症状不典型。病程久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轻度贫血等现象。

怎样将大蒜的功效发挥出来

大蒜的功效很多,夏天吃蒜不仅可增加营养、改善食欲,还可防治多种疾病。

防病:炎热的夏季,是急性菌痢和急性肠炎的好发季节,每日吃几瓣生大蒜,可有效地防止其发生;脑膜炎流行时,经常吃些醋浸大蒜,有助于预防发病;流感流行时,除可生吃大蒜或醋蒜外,还可将生大蒜捣烂,加10倍的水,取其汁液作点鼻用,也可起到预防作用。另据最新研究得知,经常吃生大蒜,还可预防胃癌,原因是胃癌的发生与胃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简称HP)密切相关,大蒜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治病:患急性菌痢时,每餐生吃紫皮蒜数瓣,有辅助治疗作用。另外,用10%大蒜水溶液灌肠,治疗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也有一定疗效。患急性肠炎时,用大蒜数瓣捣烂如泥,加好醋一杯调匀服下,每日2~3次,疗效颇佳。患高脂血症时,经常吃生大蒜,对升高的胆固醇,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故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

根据病程及病情,可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型痢疾。因中毒型痢疾病情特殊随后有叙述,在此先讨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的一般经过。

①典型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②非典型痢疾:不发热或只有微热,也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稀便、粪便内只有黏液而无脓血。只有粪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在流行时,这类病例数可能超过典型病例数。因其经过类似一般肠炎,易被忽视,常成为痢疾的传播者。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这类病儿在我国已很少见到,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常见到。在慢性痢疾过程中有时症状突然加重,呈急性发作的表现。

拉肚子如何鉴别诊断?

1.急性腹泻

1 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是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2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性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形式。

3病毒性胃肠炎: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或成人的夏季流行性,无菌性腹泻,临床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极低的病死率,有轻度的发热,不适感,恶心,呕吐与稀便等症状。

4霍乱与副霍乱:副霍乱系由Eltor弧菌引起,流行特点与霍乱不同,多为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或呈跳跃式,此菌的培养特点,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与霍乱弧菌相同。

5假膜性肠炎:假膜性肠炎是由肠道内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C.difficile异常增殖,产生大量毒素引起,从患者粪便中可检出假膜,假膜外观多呈半透明物质,蛋清样,肉眼较难辨认,将其放入10%甲醛溶液中,则外观较清楚。

6血吸虫病:早期血吸虫病中,84.6%有腹泻,可为单纯性腹泻,大便稀溏或水样,也有的为痢疾样腹泻,腹泻大多为持续性,少数为间歇性,病程长短不一。

2.慢性腹泻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多由于急性菌痢治疗不当演变而成,细菌学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志贺型菌痢逐渐减少,而弗氏型与宋氏型相对增多,弗氏型易于演变为慢性。

2溃疡型肠结核:肠结核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多数有肠外结核,以肺结核居多,可有消化不良症状,在急性进展期可有毒血症症状,如发热,盗汗,腹痛,腹泻,体力减退,消瘦等,排便每天3~4次,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一般无脓血便。

主要诊断依据:

①有结核中毒症状。

②肠镜活组织检查为干酪样坏死组织。

③抗结核治疗有效。

此外,肠外结核病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3 肠道菌群失调:在正常大便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大肠埃希杆菌和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不超过10%,芽孢菌与酵母菌虽也属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如过路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40%以上,则引起菌群失调,临床上出现腹泻,双歧杆菌属的减少也是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4大肠癌:大肠癌多在中年以上,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便血等。

5溃疡性结肠炎:本病在我国发病较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严重并发症者少见。

6克罗恩病:克罗恩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非特异性炎性肠病,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主要侵犯回肠末端,青壮年好发,北京统计平均年龄为35岁,慢性发病,反复发作。

7胰源性吸收不良:胰源性吸收不良是指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常表现为脂肪泻,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晚期。

8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结肠运动功能过度增强或蠕动波异常,临床上常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发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

相关推荐

产后中毒性菌痢的偏方治疗与调养

一、偏方治疗 1.赤石脂30g,干姜10g,粳米60g。将赤石脂打碎,与干姜人锅,加水300ml,煎至100ml,去渣取汁备用。粳米煮为稀粥,加入药汁,煮开1~2沸,待食。每日早晚,空腹温热服食。 2.黄连10g,白头翁50g,粳米30g。将黄连、白头翁人砂锅,水煎,去渣取汁。另锅中加清水400ml,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每日3次,温热服食。 3.炮附子10g,煨姜25g,粳米100g。先将两药捣细,过筛为末,每取10g,与米同煮为粥。空腹食用,每日2次。

慢性菌痢的灌肠疗法

慢性菌痢,下痢时发时止,迁延难愈达2 个月以上。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黏液或见赤白,即使无腹泻时,肠镜检查仍可见细菌病变粪培养阳性。下列灌肠方药可酌选: 牡蛎芒硝汤:煅牡蛎50克,芒硝20克。将煅牡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冲入芒硝,待药液变温后,保留灌肠,日1次。 马尾连煎:马尾连、黄芩、黄柏、杭菊、地榆、小蓟各25克,煅牡蛎 50克,加水煎成200毫升,于每晚睡前作保留灌肠,10天为1个疗程。 三黄白术煎:黄柏、黄连、黄芩各25克,白术30克,加水煎至200 毫升。加入氨水3~4滴,以滴注法作

如何用青梅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采用青梅1000-1500克。洗净去核, 捣烂榨汁,用布滤过,以陶瓷盆盛放(禁用金 属盆盛放),然后放日光下晒干,至稠厚如饴 状,待冷即凝固如胶,或放炭火上,蒸发其水 分亦可,凝固如胶后可用大口瓶装贮待用。成 人每服3克,患儿每服1. 5克,1日3次,均 饭前服。用作治疗,用量稍加大即可。

夏天喝什么茶最解暑 利胃喝黑茶

夏天,人消化功能减弱,抵抗力降低,食物中细菌易滋生,食物变质快,容易引起肠道疾病,如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菌痢等。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个治疗肠胃炎的秘方,就是喝黑茶。夏天喝黑茶营养丰富,消暑清凉,健脾利胃,保证人体的正常工作和身体健康。

急性细菌性痢疾注意事项有哪些

急性细菌性痢疾注意事项:1.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等传 播媒介,加强粪便和饮水的管理。2.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3.剩饭剩菜应及时放入冰箱中保存,食 用前充分加热。4.不可过多进食冷饮和凉拌菜。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6.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7.减少与急性菌痢患者的接触,不用患 者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8.夏秋季节适当食用大蒜、马齿苋等, 可预防急性菌痢

血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抗菌消炎

血三七中含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蒽甙B和蒽甙A,还含有鞣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常用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泌尿系感染等。

仙人掌的治病方法

1、腱鞘炎 选择一块面积稍大于腱鞘病变部位的仙人掌,除去毛剌,再将一面的表皮层刮掉,敷于病变部位,用医用胶布固定。隔日换一次新鲜的仙人掌,一般换几次,肿块便自动消失。 2、腮腺炎 取新鲜仙人掌嫩茎适量,除去其表面芒刺和绒毛,洗净捣烂,均匀地涂布于耳下肿胀处,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两次。 3、烫伤、虫咬伤 用刀刮去仙人掌的外皮,捣烂后贴伤处,消毒包扎,治烫伤。全草捣汁敷患处,治蛇虫咬伤。 4、胃病、急性菌痢 取仙人掌根1~2两,配猪肚炖服,可治胃病。取鲜仙人掌1~2两,水煎服,治急性菌痢。 5、急性乳腺炎 仙人

怎样治疗护理痢疾的患儿

1、抗菌素:根据当地、当时,与病人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应选用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中毒性菌痢应用2—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且用静脉给药方式,使血液中抗菌素在短时间内达到冲击的浓度。一般菌痢可采用口服方式,若不能口服者,也可改用静脉或肌注给药,常用抗生素有头孢类、氨苄青霉素等,疗程7—10天。待粪便培养阴性后停止。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腹泻患儿液体和电解质丢失很多。口服补液溶液对轻、中型脱水患儿适用,用量根据情况腹泻情况和脱水纠正情况来调整,家长要按照医嘱给小儿冲水喝,直到脱水纠正为止。严重的脱水或

穿心莲的功能主治

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能解蛇毒,又能理内伤咳嗽。"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肺炎,疮疖肿毒,外伤感染,肺结核,毒蛇咬伤。" ④《江西草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胆囊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百日咳。" ⑤《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吃番茄要注意事项 肠胃虚弱者不宜多吃

中医认为西红柿性寒,肠胃虚弱者多吃西红柿对身体有害。所以,患有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及溃疡病活动期病人暂不宜食,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