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1、止痉作用
止痉散(全蝎、蜈蚣)每天1g,连服1、3、9天后,惊厥均有对抗作用。
2、抗真菌作用
蜈蚣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紧密着色芽生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抗肿瘤作用
蜈蚣水蛭注射液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蜈蚣的药理小偏方
1、治中风抽掣及破伤后受风抽掣者
方法:生箭芪六钱,当归四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全蝎二钱,全蜈蚣大者两条。煎汤服。
2、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
方法: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
3、治中风口眼歪斜
方法:蜈蚣一条。焙干研末,猪胆汁调敷患处。
4、治惊痫
方法:蜈蚣、全蝎各等分。研细末,每次三至五分,日服二次。
5、治小儿急惊
方法:蜈蚣一条(全者、去足,炙为末),丹砂、轻粉等分。研匀,乳汁和丸,绿豆大,每岁一丸,乳汁下。
6、治蛇咬
方法:白芷一两(取白色者),雄黄五钱,蜈蚣三条,樟脑三钱。各为极细末,以香油调搽肿处随干随扫。
7、治蛇窠疮、蛇咬伤
方法:蜈蚣十条(为末不可经火),白芷三钱(为末白者佳),雄黄三钱(为末),甘草(末)三钱,香油二两。将四味浸之三日或随浸调搽。
8、治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
方法: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一)蜈蚣的功效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入肝经。
功用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骨结核、乳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等),癌症(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肺癌、子宫癌、唇腺癌等)。
第1步《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
第2步《抱朴子》:"末,以治蛇疮。"
第3步《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第4步《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
第5步《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第6步《本草述》:"治疠风。"
第7步《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二)蜈蚣的作用
第1步抗肿瘤作用。
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第2步抗菌作用。
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第3步促进免疫功能。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第4步止跌打。
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第5步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第6步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蜈蚣
【别名】天龙、百脚、百足虫、天虫、吴公。
【英文名】Scolopendra。
【来源】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ltilans L.Koch.的全体。
【动物形态】体扁平而长,全体由22个同形环节构成。头部红褐色;头板近圆形,前端较窄而突出。头板和第1背板为金黄色,生触角l对,单眼4对;头部之腹面有颚肢1对,上有毒钩;颚肢底节内侧有1矩形突起,上具4枚小齿,颚肢齿板前端具小齿5枚。身体自第2背板起为墨绿色,末板黄褐色。背板自第2~19节各有2条不显著的纵沟;腹板及步肢均为淡黄色,步肢21对,足端黑色,尖端爪状;末对附肢基部侧板端有2尖棘,同肢前腿节腹面外侧有2棘,内侧l棘,背面内侧l~3棘。
【产地分布】栖居于潮湿阴暗处,食肉性。伞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收加工】春、夏季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端,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
【药材性状】扁平长条形,由22个体节组成。头部暗红或红褐色,略有光泽,有头板覆盖,头板近圆形,前端稍突出,有触角及颚肢各1对。躯干部第1背板与头同色,其余20个背板为棕绿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4~22背板上常有2条纵沟线,腹部淡黄或棕黄色,皱缩;自第2节起,每节两侧有步足1对,步足黄色或红褐色,偶有黄白色,呈弯钩状,最末1对步足尾状,易脱落。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臭气,味辛、微咸。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属平肝息风药下属分类的息风止痉药。
【临床应用】用量3~5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用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主要成分】含有2种类似蜂毒的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还含有胆甾醇、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实验表明,本品提取物对戊四氮、纯烟碱及硝酸士的宁碱引起的惊厥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的功能;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衰老和增加心肌收缩力的功能。
【使用禁忌】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血虚生风及孕妇禁用。
蜈蚣的功效
与全蝎的关系完全一样。息风止痉,与全蝎是典型的相须为用。以抗惊厥为主要指标看是1+1大于2。2个各用0.5g,抗惊厥作用效果相当好。用于多种肝风内动证,包括小儿急惊风,尽管偏温,就是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比全蝎还强。攻毒散结。用于疮痈肿痛、瘰疬、痰核、瘿瘤。通络止痛。用于顽固的风湿痹证,顽固的头痛,对口眼歪斜、麻木偏瘫通络。与全蝎比不同的就一点,蜈蚣的温燥毒烈性强于全虫或强于全蝎,用时要注意,适合散剂。现在全蝎药材质量很差,药材炮制是用盐水来烫死全蝎,这样保存时间长,又叫淡全虫,没盐味。如果盐多还要去盐。而现在有的人向里拌很多盐,降低药材质量。更有甚的是让它临死前饿几天,然后喂水泥,所以它死后肚子里都是泥块。几乎不能用。有的人喜欢用蝎尾,尾节,有效成分是这里强,但是很浪费,其它的腹节也是有效的,只不过是作用稍缓和些。这是蜈蚣在临床上往往都用多少条。但称的时候都不去掉竹片,造成用量偏小,还混进了杂质。
1.息风止痉,用于痉挛抽搐。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适当配伍,亦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中风口眼歪斜等证。
2.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3.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浅谈蜈蚣解毒抗癌的药用
蜈蚣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有毒中药,药用名称:蜈蚣,别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其性味辛、温,入肝经,有解蛇毒、疮毒及止痉挛的作用。
医家张锡纯认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根据蜈蚣的药性,古代医家用蜈蚣治疗中风所致口眼歪斜、手足麻木、肢体挛急抽搐、眩晕、癫痫,风湿骨痹,小儿脐风、抽搐等病。
随着恶性肿瘤的高发趋势,更多的中医家把蜈蚣这类具有毒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绝不是利用蜈蚣“以毒攻毒”的毒性,请大家不要错误理解,凡是治病,中医总是讲辨证论治,是根据病情、病因、以及所用药物或处方的功效去治病的。《药典》有关蜈蚣具有的功效是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对于肿瘤及疮疡痈毒,皆有消坚化毒之效。临床初步观察,蜈蚣配合地龙、穿山甲可用于治疗脑瘤、脑转移癌导致的头晕、抽搐、头痛等症状;我们用蜈蚣配合山慈姑、全蝎、莪术等化瘀散结药物适量内服或外敷骨转移疼痛的部分可减轻疼痛,改善症状。现代医家朱良春老先生应用蜈蚣配合木鳖子、炮山甲等品治疗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皮肤癌等也有一定效果。
另外也有人报道利用蜈蚣解蛇毒,《本草纲目》记载:本品"最能伏蛇",是治蛇咬中毒的要药。将蜈蚣研为细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蛇咬伤,并以消毒粗针穿刺咬伤肿胀部位,引流排毒,可使肿胀逐渐消退而痊愈。
其它的应用,以蜈蚣加茶叶同敷患处,可治瘰疬。用蜈蚣加盐浸油,取油擦小儿秃疮,疗效颇佳。对肺结核的潮热,服用本品也有缓解之作用。
蜈蚣如何食用
1、蜈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具有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常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疾病。
2、食用蜈蚣不能太多,多量及长期使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特别是小孩,一次尽量不用太多,治疗癫痫病时最好再配伍一些全蝎加血府逐瘀汤来进行治疗。蜈蚣和全虫你使用微波炉烘干或者使用瓦片焙干即可研成细末即可,分次冲服即可,这种比放入药中直接煎服效果好的。
3、蜈蚣的食用方法:先把蜈蚣放进盐水中浸泡10-12小时(盐水淹没蜈蚣大半即可),让其吐净腹内脏物;再用清水洗净,沥干,下油锅炸熟捞出,洒上各种佐料即可食用;此外,您也可以泡酒服用。一般蜈蚣无论研粉适量内服,还是水煎服用乃至烹调食用,都有很好的助阳益肾功作用。
以上就是蜈蚣如何食用呢详细的说明和介绍。一般来说蜈蚣并不是没用处的,只会害人的,其实蜈蚣有很多的功效,但是自己不能随便的使用,以免不仅仅没有得到治疗的效果,而且还会引起毒液攻身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想要食用蜈蚣的话,还是要听医生的嘱咐。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1、促进免疫力、止跌打
蜈蚣的药用作用能促进免疫力,提供人体机能反应。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蜈蚣有与全蝎相似的搜风通络止痛作用,用于风湿顽痹,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
3、控制疾病,攻毒散结
蜈蚣可以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可治毒蛇咬伤。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
蜈蚣的功效: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证。
现代临床上还用于治疗结核病(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肋膜炎、肺结核、散发性结核、骨结核、乳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等),癌症(食道癌、乳腺癌、皮肤癌、肺癌、子宫癌、唇腺癌等)。
蜈蚣的作用:
1、抗肿瘤作用:
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
本品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对葡萄球菌,八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并不显示直接的抑制作用。
3、促进免疫功能: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服药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环形成率分别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明显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05,0.01。
浅谈蜈蚣解毒抗癌的药用
蜈蚣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有毒中药,药用名称:蜈蚣,别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其性味辛、温,入肝经,有解蛇毒、疮毒及止痉挛的作用。
随着恶性肿瘤的高发趋势,更多的中医家把蜈蚣这类具有毒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但绝不是利用蜈蚣“以毒攻毒”的毒性,请大家不要错误理解,凡是治病,中医总是讲辨证论治,是根据病情、病因、以及所用药物或处方的功效去治病的。《药典》有关蜈蚣具有的功效是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对于肿瘤及疮疡痈毒,皆有消坚化毒之效。临床初步观察,蜈蚣配合地龙、穿山甲可用于治疗脑瘤、脑转移癌导致的头晕、抽搐、头痛等症状;我们用蜈蚣配合山慈姑、全蝎、莪术等化瘀散结药物适量内服或外敷骨转移疼痛的部分可减轻疼痛,改善症状。现代医家朱良春老先生应用蜈蚣配合木鳖子、炮山甲等品治疗胃癌、乳腺癌、食道癌、肝癌、皮肤癌等也有一定效果。
另外也有人报道利用蜈蚣解蛇毒,《本草纲目》记载:本品"最能伏蛇",是治蛇咬中毒的要药。将蜈蚣研为细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蛇咬伤,并以消毒粗针穿刺咬伤肿胀部位,引流排毒,可使肿胀逐渐消退而痊愈。
其它的应用,以蜈蚣加茶叶同敷患处,可治瘰疬。用蜈蚣加盐浸油,取油擦小儿秃疮,疗效颇佳。对肺结核的潮热,服用本品也有缓解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