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面前六种牢骚发不得
在孩子面前六种牢骚发不得
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避免6类最常见的牢骚,如下:
一、否定宝宝人格
妈妈正忙家务活时,一旦宝宝还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宝宝就会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
“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宝宝难免做错事情,及时帮他纠正错误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纠正了,妈妈还应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它的错,它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才真正要不得。
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它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许多妈妈会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宝宝好。的确,哪有那么狠心的妈妈呢?可妈妈们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
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中年男人养生保健六关键需牢记
一:忌欲
人到中年,为避免未老先衰,只可有情,不可多欲。房事过度,会伤神损寿,影响健康。有的中年人靠“壮阳药”以求无度淫乐,这无异于自残。
二:忌怒
百病生于气,气不和,就容易演变成致病的有害因子。因此,中年人切不可动辄生气,大发脾气。应该牢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三:忌愁
中年人或因工作,或因家庭,思想负担太重,容易多愁善感,这种情绪很容易催人衰老。为此,中年人要做到遇事学会排解,泰然处之,不要动不动就愁肠百结。
四:忌酒
有些中年人常常饮酒过度,一日无酒便食不甘味。殊不知,酒精摄入过多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肾、脾和消化系统健康。为此,中年人最好戒酒,非饮不可时,宜饮些低度酒,或以茶、果汁代酒。忌馋,少年长骨,青年长肉,中年长膘。这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中年人为了预防身体发胖,除经常运动外,尤应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同时,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一般以五成饱为宜。
五:忌懒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人到中年,常觉得两腿沉重,腰酸腿痛,因而不爱运动。这表明衰老已悄然来临。为此,中年人应切忌懒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工作情况,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体力活动。适当做些家务劳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
六:忌劳
中年人肩挑工作、家庭两副重担,而人体能承受外界的压力是有限的。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积劳成疾。因此,中年人应牢记不要劳累过度。
父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竟然这么大
1、爱发脾气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向宝宝发脾气,宝宝就会把“发脾气”看成是一种敌视,宝宝相应地会养成用“敌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习惯。
2、爱批评孩子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批评话语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总觉得自己不对,缺乏应有的自信。一个没有自信的孩子,就不会拥有自尊,也不会爱戴自己和他人。
3、爱发牢骚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牢骚满腹,苦大仇深,劳苦功高,任劳不任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会产生歉疚感,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只感觉到压抑和艰辛。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缺乏人生追求和幸福感。
4、脾气暴躁的父母
如果父母脾气暴躁,动辄就骂孩子,甚至举手打孩子,事无大小,常怒火中烧,一触即发,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或者是喜怒无常,或者是心情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5、挑剔刻薄的父母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示不满,谴责他人,说别人的坏话,宝宝可能会成为爱挑剔、对人刻薄、缺乏信任和同情心的人。
6、心胸狭窄的父母
如果父母心胸狭窄,做事谨小慎微,妒忌心强,孩子可能会成为非常敏感,甚至神经质的人。
7、不讲信用的父母
如果父母总是说话不算数,喜欢承诺,但不兑现,只要达到眼下目的就行,孩子可能就会没有安全感,独立性差,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
8、言行不一的父母
如果父母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对孩子进行的语言教育和自身行为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与对孩子的行为规范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宝宝心理可能会受到扭曲,缺乏主见,遇事摇摆不定、不果断,常常陷于彷徨和茫然,甚至自我矛盾之中。
9、霸道的父母
如果父母霸道,不讲道理,凡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宝宝可能会心口不一,从不自觉地撒谎,到编故事,甚至变得强词夺理,但并不坚强,还有些懦弱,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怎样消解牢骚的心理
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是通过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不如意,以求得内心痛快、平衡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在不满的时候,偶尔发几句牢骚也属于正常,它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避免长期抑郁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常发牢骚不仅无益于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作用。
第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本来有可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但如果不分场合、不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取闹,失去别人的同情。同志之间的误会,通过推心置腹地谈心,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如果怒气冲冲地发一顿牢骚,就可能会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第二,修养的不成熟表露无遗。修养有素的人懂得珍惜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不满情绪不分场合地倾泻出来。而缺乏修养的人不懂得珍重感情,也不情愿克制自己,一有不高兴,马上就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反映出一个人心地狭窄,度量有限,喜欢计较小事。爱占小便宜的人,牢骚特别多,因为他常常会感到自己吃亏。分任务,他希望比别人轻一些;有好处,他希望比别人多一些。而让一个人在每件事上总占便宜是不可能的,于是心地狭窄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就每天都会有发不完的牢骚。
第四,表现一个人的怯弱无能。凡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还是自己陷入不利境遇,他都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这种局面,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既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于是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此外,发牢骚还会加剧不良情绪,使人失去和困难作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总之,发牢骚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健康无益。
中年男性养生中的6大禁忌
禁忌之一:过度劳累
中年人肩挑工作、家庭两副重担,而人体能承受外界的压力是有限的。若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积劳成疾。因此,中年人应牢记:不要劳累过度。
禁忌之二:吃得太饱
少年长骨,青年长肉,中年长膘。这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中年人为了预防身体发胖,除经常运动外,尤应注意少吃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同时,晚餐不要吃得太饱,一般以五成饱为宜。
禁忌之三:过度性欲
人到中年,为避免未老先衰,只可有情,不可多欲。房事过度,会伤神损寿,影响健康。有的中年人靠“壮 阳药”以求无度淫乐,这无异于自残。
禁忌之四:不运动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人到中年,常觉得两腿沉重,腰酸腿痛,因而不爱运动。这表明衰老已悄然来临。为此,中年人应切忌懒惰,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工作情况,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和体力活动。适当做些家务劳动,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锻炼。
禁忌之五:多愁善感
中年人或因工作,或因家庭,思想负担太重,容易多愁善感,这种情绪很容易催人衰老。为此,中年人要做到遇事学会排解,泰然处之,不要动不动就愁肠百结。可能是因为压力过大,有的男性会自己生闷气。百病生于气,气不和,就容易演变成致病的有害因子。因此,中年人切不可动辄生气,大发脾气。应该牢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禁忌之六:饮酒
有些中年人常常饮酒过度,一日无酒便食不甘味。殊不知,酒精摄入过多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肾、脾和消化系统健康。为此,中年人最好戒酒,非饮不可时,宜饮些低度酒,或以茶、果汁代酒。
父母教育孩子六种错误态度
(一) 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a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 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 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 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 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六) 不以身作则
当孩子在外边和人打架时,父母又打又骂的态度会使孩子在内心产生强烈的不满,“不让我打架,你们怎么还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扫地。教育应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不要让过小的孩子分享玩具
1.不要强迫孩子们分享
“强迫孩子分享不应该他们学习的课程。”劳拉马卡姆博士表示:“孩子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能够注意并且回应别人需求的慷慨之人。”在早期的教育环境里,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据马卡尔博士所说,宁可教孩子为自己主张,也不要强迫教导他们分享。如果孩子哭的厉害,即使很想别人拥有它,也要帮他保护自己的玩具。
2.教会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
马卡姆博士说:“孩子们需要处理这些情况的方法。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注意到,当另一个孩子想要玩时,要确保让别的孩子能够玩一次。当其他人有自己孩子想要得的东西时,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并且不要霸占它。
3.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怎么做
马卡姆博士鼓励孩子自主分享,孩子决定使用玩具多久,那就充分享受它,然后再分享给别的孩子。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并且最终慷慨教学。
4.必须教会孩子的事情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得到玩具;不向父母发牢骚或哭来说服他们给自己玩具,每个人都要等轮到自己,只是有早有晚;让孩子长时间占有玩具,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让给兄弟姐妹。当孩子自己玩好了,让给别人时,他的自我感觉就会非常好,觉得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
妈妈的哪些牢骚会影响孩子一生
一、否定宝宝人格
“烦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这么笨!”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心里。
正确方法:
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影响孩子对妈妈的信赖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给别人!”“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他。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永远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正确方法:
宝宝有时候是需要小小的惩罚来纠正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只要让宝宝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导致宝宝不安
“我告诉老师去!”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
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正确方法:
宝宝做错事情,妈妈应及时帮他纠正,并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不顾宝宝的能力,提出过分的要求
“快一点!”“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他的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点!”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连这个也不会!”宝宝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做。责骂多了,宝宝会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确方法:
妈妈花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在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