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艾灸哪里 高血脂艾灸常用穴位
高血脂艾灸哪里 高血脂艾灸常用穴位
肚脐的正中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位于膝盖下方凹陷约横指宽的地方,左右各一。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抢庄和保健集体,改善集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增强免疫力。
从脚踝外侧的中央最高处,往正上方横指宽,在小腿外侧的腓骨中央可以摸到一个小凹陷的位置,即是悬钟穴。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5-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调和气血
艾灸美容 常灸5个穴还你好气色
一、常灸五个穴位还你好气色
1、合谷: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2、背部腧穴: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4、水分: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5、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二、点穴能急救,牢记六大救命穴
1、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2、点压足后跟止鼻衄: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3、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述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艾灸美容的方法,如果对艾灸美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的针灸穴位方法进行艾灸美容,相信经常针灸肯定可以有好气色的哦。
高血脂怎么艾灸 高血脂艾灸注意事项
1.灸法治疗高血脂病可获较好疗效,患者应耐心坚持长期施灸。
2.可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佳。
3.饮食尽量清淡,少食海鲜等高蛋白、高胆固醇食物,忌食肥腻、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坚持低盐饮食。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适宜人群
通常来说,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具体来讲,可有以下几种人群:
1.压力大、孤独、抑郁、心烦气躁、失眠、头疼、眩晕、脑力早衰、耳目失灵、易疲劳、长期在冷气室工作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者。
2.长期施灸可改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驱寒祛湿,排除毒素,增强新陈代谢,全面调理肥胖、面色枯黄,皮肤松弛、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3.风湿、类风湿、产后风、宫寒导致不孕及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寒症人群。
4.防治心脑血管、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胆囊炎,胆结石等人群。能够让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人群症状改善,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5.男性:酒精肝、脂肪肝、阳痿、早泄、疝气、不育症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不利、前列腺炎等慢性炎症,艾灸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抗凝血,镇静等作用。
6.女性:阴痒、阴痛、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带下病等妇科炎症及生殖器疱疹;痛经、闭经、症瘕包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
7.肠胃:胃肠功能紊乱,胃寒胃痛,胃酸过多,胃下垂,胃胀,便秘,泻痢。
8.儿童:易感冒、厌食、多动症、盗汗、吃过多寒凉食物伤寒脾胃的儿童。长灸身柱穴还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增智长高,长做眼窍灸可预防近视眼。
二、哪些人不适合艾灸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下面,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
1.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阴精不足,人容易火旺,睡眠差,不宜艾灸。
2.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面部或身体上的痤疮、急性湿疹、身发高热、局部皮肤破损的不能使用。
4.女性在怀孕和经期不能使用艾灸。
5.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6.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9.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10.平日容易有皮肤过敏者,宜先少量试用,观察其反应,如有痒、肿、红、痛等现象时应禁用。
11.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三、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的注意事项
1.艾灸前关小门窗,房间不可痛风。这是因为艾灸时不能吹风,特别注意夏天艾灸时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马上艾灸,通常饭后一小时后才可艾灸。
3.艾灸前务必确定接受艾灸者是否存在不能接受艾灸的情况,确定其可以接受艾灸后,才可准备施灸,不能盲目艾灸。
艾灸期间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不可过饱或过饥,同时要保持心情平缓,不可大喜大悲大怒。
2.如果艾灸过程中穴位表面出现湿气,不必惊慌,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说明艾灸起作用了。
3.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以免艾灸位置不准或伤及皮肉。
4.对于养生保健灸,要长期坚持,偶尔灸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5.艾灸时要注意体位自然舒适,穴位准确有效,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落火,若用艾条灸,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7.因施灸时需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因此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8.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9.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10.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11.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2.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3.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澡或用冷水洗手,因为艾灸后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适当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高,同时一定不要喝冷水甚至冰水。
3.艾灸后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可稍作休息。
四、艾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
1.艾灸治疗感冒
【疾病概述】感冒又称伤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艾灸穴位】大椎、风池、合谷、膻中。
【艾灸方法】
1.取清艾条一支,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点燃,温和灸大椎、风池、合谷三穴,每一个穴位约5分钟。
2.取卧位,暴露胸部膻中穴。以上等艾绒,制作成底面直径2厘米、高位锥状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置于膻中穴上点燃,待艾炷燃及一半时点燃另一炷备用,每次灸3炷,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3.每日艾灸1次,直到痊愈。
2.艾灸治疗咳喘
【疾病概述】咳嗽是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哮喘多见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病。中医认为,肺和肾共同参与人的呼吸活动,“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咳喘的发生主要与肺肾有关。
【艾灸穴位】天突、肺俞、列缺、关元。
【艾灸方法】
1.取俯卧位,灸肺俞,再取仰卧位灸天突、关元、列缺。
2.用艾绒做成底面直径1厘米,高1.5-2厘米的圆锥状艾炷,在肺俞、天突、关元穴行隔姜灸,每穴灸5炷。
3.在列缺穴用艾条行雀啄灸,每次大约10分钟;
4.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艾灸治疗慢性咽炎
【疾病概述】慢性咽炎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反应,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
【艾灸穴位】涌泉。
【艾灸方法】
1.取仰卧位,暴露足心涌泉穴。
2.将清艾条点燃,对准穴位施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宜,灸30分钟。
3.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至症状消失为止。
4.针灸治疗冠心病
【疾病概述】心悸、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为实;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为虚,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艾灸穴位】膻中,内关,至阳。
【艾灸方法】
1.取卧位,暴露操作部位。
2.用1克艾绒做成底部直径为2厘米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直接无疤痕灸,至患者感觉灼热而不能忍受时更换新的艾炷。每穴灸5炷,约30分钟。
3.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2个疗程。
5.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疾病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脘腹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困倦乏力,形体瘦弱,饮食无味或食积不下。
【艾灸穴位】中脘,神阙
【艾灸方法】
1.取仰卧位,在中脘和神厥穴各切厚约2分许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回针穿刺数孔,上置大艾炷点燃,直到局部皮肤潮红,胃脘部无胀闷感为度。
2.每日一次。
降血脂艾灸哪个部位 降血脂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神阙,足三里,脾俞,肝俞,悬钟,三阴交,地机,丰隆,肝俞,内关。让患者取合适体味,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在距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神阙灸10-20分钟,足三里灸305分钟,脾俞灸10-15分钟,悬钟,三阴交,地机,丰隆,肝俞每穴灸5-15分钟,灸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
2.回旋灸中脘,命门,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中脘每日灸2-3次,每次10-20分钟,命门每周灸1-2次,每次10-15分钟。
高血脂艾灸哪里降血脂
高血脂艾灸常用穴位
神阙穴
肚脐的正中部。温和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温经祛寒,平和阴阳,调理气血。
足三里
位于膝盖下方凹陷约横指宽的地方,左右各一。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抢庄和保健集体,改善集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增强免疫力。
悬钟穴
从脚踝外侧的中央最高处,往正上方横指宽,在小腿外侧的腓骨中央可以摸到一个小凹陷的位置,即是悬钟穴。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5-10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功效:调和气血
高血脂辩证艾灸穴位
痰浊内阻
症状:血脂高出正常范围,患者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乏力倦怠,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苔腻,舌边有齿痕。
治法
1.选穴:丰隆中脘三焦俞阳池
2.定位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三焦俞: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阳池:在腕背横纹上,两骨之间凹陷处。
3.方法
曼法艾炷隔姜灸,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坚持施灸。
脾胃湿热
症状:食多容易饥饿,形体偏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苦口干,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
治法
1.选穴:公孙、内关、中脘、足三里
2.定位
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即足大趾后方与其相连的最长的一段骨头)基底前下方。
内关:在前臂内侧,腕横纹f二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巾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3.方法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穴位红润灼痛为度,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肝肾亏虚
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胁肋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治法
1.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
2.定位
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与肌腱之间凹陷处。
3.方法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不起水泡为度,每日l次,20次为1个疗程。
高血脂对症艾灸穴位
高脂血病常伴有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胸闷心悸
1.选穴:膻中、心俞
2.定位
膻中: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3.方法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日1次,症状消失即止。
乏力
1.选穴:气海、百会
2.定位
气海: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百会: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3.方法: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为度,每口1次,连续灸至乏力消失为止。
艾灸哪里可以减肥
单纯性肥胖艾灸
取穴:大椎,腰阳关,中皖,居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艾灸该穴位,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凉血,消炎,改善血热及血液粘稠症,对肥胖人群可以改善血液粘稠,血脂偏高的症状。
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艾灸该穴位可调理女性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臀部过于肥大等现象。
中皖: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艾灸该穴位可以增强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肥胖现象,还可以治疗胃痛,胃酸,呕吐等症。
居髎穴:位于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处,艾灸该穴位对臀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肌纤维的活力。
实胖型人群艾灸
取穴:关元,大横,脾俞,三阴交,丰隆。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艾灸此穴位,可以增强腹部肌肉纤维的弹性,具有强壮和保健作用,还有助于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大横穴:位于肚脐各旁开4寸,艾灸此穴位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缩短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减少脂肪及淀粉类食物的吸收,在无需节食的情况下减轻体重。
脾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艾灸此穴位可以增强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改善腹胀,水肿等肥胖问题有效。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艾灸此穴位可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对因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肥胖症状有改善作用。
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二横指处,内与条口相平,当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艾灸此穴位,有疏通脾胃表里二经的气血阻滞,促进水液代谢的租用,对高血脂症,形体肥胖者有效。
艾灸疗法可减虚胖
艾灸减肥穴位: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
艾灸疗效:在大椎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情况。可以有效治疗面颈部脂肪和毒素堆积,热痘痘等面部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中脘穴——脐上四寸
艾灸疗效:在中脘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肠胃蠕动和排空,增强食物消化速度和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腹部脂肪堆积、胃胀和胃痛等疾患。
艾灸穴位:关元穴——脐下三寸
艾灸疗效:在关元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增强下腹部的肌肉纤维弹性,加速水分排空,祛湿驱寒,能有效治疗下腹水肿、胀痛,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不调等。
艾灸减肥穴位:大横穴——脐边各开四寸
艾灸疗效:在大横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改善便秘和肠胃不通带来的毒素堆积、脂肪堆积的症状,能有效治疗便秘、腹泻等一系列肠道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脾俞——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
艾灸疗效:在脾俞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强,有效改善水肿、腹胀、血液循环不良造成的浮肿。
艾灸每个部位要灸多久 脂溢性脱发艾灸什么部位
艾灸是中医的一种保健理疗方式,对于治疗脂溢性脱发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见效很慢,需要长时间的每天坚持正确的穴位艾灸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一般脂溢性脱发需要艾灸的穴位有阿穴,血海,足三里以及百会穴,可以每天用艾柱熏这几个穴位来帮助缓解脂溢性脱发。
女人艾灸减肥该怎么弄
艾灸通过燃烧艾条,使肌肤感受到温热的刺激,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艾灸减肥效果显著,通过艾灸使肌肤受热,毛孔扩张,让药物快速渗透到皮下,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从而达到瘦身减肥的功效。而这些穴位,包括大椎、腰阳关、中脘、关元、居髎。
中医是一门强大的古老学问,很多医理都是生涩难懂,对于门外汉来说,更是难以理解这些深奥的学问。艾灸具体操作的方法其实还是有点复杂的,我们在艾灸减肥中实用的方法主要是用艾灸盒温灸,或者使用艾灸盒随身灸。
首先,先将艾条点燃后火头向下插入顶管,然后找准穴位,选好部位,将双股橡皮带系在要熏的部位上,将灸盒底部罩在穴位上面,把橡皮带套在灸架两边的底袢上即可。
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利用艾灸减肥也成为近几年女性朋友常选用的方法,但是艾灸减肥的关键,不仅仅是要找准减肥的穴位,而且还必须要用够疗程,才能达到彻底的减肥。
艾灸治虚证高血压两大穴位
如果患的是虚证高血压,常见症状表现为眩晕、走路轻飘飘、心悸气促、记忆力衰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等,总之经常感觉浑身没劲儿,身体虚弱。这主要是因阳气不足导致。艾灸时应艾灸具有温阳作用的养生穴位。
穴位一: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位置就是百会穴。艾灸百会穴可以预治头昏头痛、阳气不足、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温灸,还能延年益寿。由于百会穴在头顶,有头发,用艾炷直接灸会很不方便,隔姜灸也不是特别方便,于是我们可在百会穴用艾条做温和灸。用手拿着艾条,在离头皮3厘米左右的位置来进行艾灸,时间为5~15分钟,以灸后感到舒适为度。
穴位二:关元穴。关元穴在脐下3寸的位置,用手量4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功效,凡元气亏损导致的疾病均可使用。用艾灸关元穴治疗虚证高血压的办法,灸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艾条做温和灸,可以用灸架做温和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还可以做艾炷灸。
治疗高血压除了可用艾灸这种辅助手段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作息,要多吃一些可以降血压的蔬菜,血压高大部分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多吃一些可以软化血管的蔬菜。
另外,患了高血压,还要注意不要睡得太晚。如果熬夜的话,血压很容易升高。因此患者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高血脂怎么艾灸 高血脂辩证艾灸穴位
症状:血脂高出正常范围,患者形体肥胖,心悸眩晕,胸脘痞满,乏力倦怠,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水,舌淡体胖苔腻,舌边有齿痕。
治法
1.选穴:丰隆中脘三焦俞阳池
2.定位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三焦俞: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阳池:在腕背横纹上,两骨之间凹陷处。
3.方法
曼法艾炷隔姜灸,每穴5~7壮,待其将要燃尽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坚持施灸。
症状:食多容易饥饿,形体偏胖,脘腹胀满,面色红润,口苦口干,心烦头昏,舌红苔黄腻。
治法
1.选穴:公孙、内关、中脘、足三里
2.定位
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即足大趾后方与其相连的最长的一段骨头)基底前下方。
内关:在前臂内侧,腕横纹f二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巾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3.方法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灸至穴位红润灼痛为度,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症状
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口干舌燥,胁肋疼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治法
1.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
2.定位
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肾俞: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与肌腱之间凹陷处。
3.方法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10壮,灸至局部温热红晕不起水泡为度,每日l次,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几个艾灸减肥的注意事项
艾灸减肥
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而造成身体超重就称为肥胖,是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其消耗的热量,导致脂肪成分在体内积累过多而形成。人的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的多少,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多数是细胞肥大而数目无明显增加。
艾灸刺激穴位,调整全身经络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脂肪的吸收、增加其排泄、达到瘦身功效。
1、艾灸首先产生热:皮肤受热后毛孔扩张,使药物可以快速渗透到皮下,直达病灶。细胞温度每升高一度,其利用氧气的氧化率就提高2.5倍。灸疗可以提高细胞吸收营养的能力和速度。
2、艾灸可以结合除了艾草以外的其他中药:灸的材料中加入诸多名贵中草药后,使其药性成分快速达到病灶,在热力和灸力的作用下,瞬间起到通经活络,活化细胞的作用。
3、艾灸可以达到瞬间刺激经脉腧穴,打通经络之目的。
4、艾灸人体腧穴时,人体经络腧穴有自我双向调节作用。如腹泻与便秘,完全相反的两种病态,可以只艾灸天枢一个穴位,即可解决便秘与腹泻两种问题。
5、艾灸后经络腧穴会有热敏感传现象。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等或者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或远离施灸部位出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感觉。
血脂高艾灸调理有用吗 降血脂艾灸穴位
地机: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上4寸。
神阙:位于腹部中,脐中央。
悬钟: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肝俞:位于背部,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中医艾灸常用穴位
1、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部潮红为度。
2、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代本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3、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关元属任脉经穴,为足二阴与任脉之会,手太阳小肠的募穴。具有温肾固精,益气回阳,培元固本, 理气和血,通调冲任及强壮的作用,灸之能调整膀脱的张力,促进垂体性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防病强身保健。《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篯(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对防治遗尿、遗精,习惯性便秘等有较好效果。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采用艾灶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