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中脘穴:和中祛湿
湿气重按摩哪里图 中脘穴:和中祛湿
中脘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对于脾胃有湿热的人来说,刺激该穴位有和中除湿热的功能,经常按揉,可调治胃胀,胃痛,腹满,便秘,忧伤气郁所致的气机不畅等症。如果肝脾或脾胃有湿热,也可以经常刺激中脘穴,以起到和中除湿热的作用。
按摩取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的前正中线上,即肚脐上方4寸(大拇指第一关节宽度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后的宽度为3寸)处。
按摩方法:将双手手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皮肤,带着皮下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按摩功效:理气健脾,消胀止痛,和中除湿热,此法是除湿热的保健方法,也适宜于治疗食欲减退,腹胀,腹痛,胃反酸,胃灼热,呕吐,便秘,黄疸及慢性胃炎,肝炎,胃痛,及目眩,耳鸣等症。
成人腹泻推拿四大手法 成人腹泻辩证加减
1.感受外邪:感受寒湿者以温中散寒祛湿为主,加按风府,曲池,拿肩井,风池,合谷,擦热大椎,脾俞,胃俞,适当延长摩腹时间;感受湿热者宜清热化湿为主,加按揉曲池,合谷,外关,神阙穴。
2.饮食所伤:宜消食导滞为主,一指禅推法,摩法着重于患者脘腹部为主,摩腹的操作及其在腹部移动均以顺时针方向进行,亦可用掌揉法在中脘部治疗。
3.肝气乘脾:宜以疏肝理气和胃为主,加轻揉两侧章门,期门穴,配合斜擦两胁,再按揉背部膀胱经肝俞,胆俞,以及下肢的太冲,行间穴。
4.脾肾阳虚:宜以健脾温肾止泻为主,治疗时适当延长摩气海,关元时间,擦热肾俞,命门一线,配合捏脊3-5遍。
湿气重怎么按摩 丰隆穴:祛湿化痰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能调理脾胃这两大脏腑,又有“化痰穴”之称。经常对它进行刺激,能沉降胃浊,祛湿化痰,防止 痰湿袭身。
按摩取穴:丰隆穴位于两条小腿前面外侧,外呼往上8寸的地方,条口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
按摩方法:分别用两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或大拇指指腹按在丰隆穴上,再以适当力度,以略感疼痛为宜,按住此穴5秒后松开,反复进行3-5分钟。每天1-2次。
按摩功效:益气健脾,沉降胃浊,祛湿化痰,此法不但可以除痰湿,还有保健作用,而且对于咳嗽痰多,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的防治也大有裨益。
春困多因湿困脾
春天到,天气渐渐暖和,岭南地区开始潮湿多雨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让人由内到外都感觉不爽,不少人感到犯困、四肢困重,像被裹住了手脚。这其实就是中医眼里的“水湿困脾”引起的春困。本期的“妙用点穴”栏目,为读者推荐如何通过指压或悬灸中脘穴来达到健脾和胃、祛湿除困的效果。
我们为何会“春困”?冬天,人体受到低温寒冷的影响和刺激,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量相对减少,汗腺和毛孔也随之闭合,减少热量的散发,以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进入春季后,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身体毛孔、汗腺、血管舒张,皮肤血液循环也开始旺盛起来。如此一来,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随着天气变暖,新陈代谢逐渐旺盛,耗氧量不断加大,大脑的供氧量则显得不足了,因而人们就会感到困倦思睡,总觉得睡不够。
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容易出现木乘脾土,而损伤脾胃。同时,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让人困乏、疲倦。所以,春天要注意养肝疏肝,并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中脘穴为胃的募穴、又为腑会之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艾灸中脘穴能够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是有效预防和治疗春困的方法之一。
中脘穴又名胃脘穴,是阳明胃府的募穴。中医认为,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的穴位,分布在胸腹部经脉上;根据“阳病行阴”的原则,募穴多用于六腑病的治疗。因此,中脘穴还主治胃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呕吐、呃逆、反酸、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黄疸等病证。
《黄帝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认为,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聚湿成痰或宿食停滞,壅遏中焦,浊气不降,上扰心神,而出现“卧不安”。因此,通过刺激胃腑的募穴中脘穴亦能治疗胃气不和所致的失眠等病证。
取穴方法
仰卧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四寸(见右图)。
操作方法
1、悬灸法: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在施灸部位上进行一上一下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指压法:患者坐位或者卧位,5手指并拢,中指指尖垂直按压在中脘穴上,另一手覆于其上协助用力,缓慢加压,使局部感到明显酸胀痛感、但能够耐受为度。按压时间为2~3分钟。再用手掌的大鱼际按揉放松。重复上述治疗3~5次。
中医湿气重的按摩祛湿法
根据中医经络腧穴的理论,按摩手足阳明经有清热健脾作用,足太阴脾经有化湿健脾作用,因此不妨自行按摩这些经络上的足三里、阴陵泉、曲池等穴位,既健脾又去湿清热,能改善以上症状,达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通俗地说,它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可促进食欲,经常按摩它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有运中焦、化湿滞的功效,适当按摩,可以利小便,让体内的湿邪从小便而出,从而有利于脾的气机运行恢复。
曲池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有清热作用。夏天按摩能清暑热,可预防与治疗中暑。
以上穴位操作方法:操作者以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放松,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手法宜轻柔、稳健、有渗透力,可以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里
女人湿气重可以艾灸丰隆穴、曲池穴、承山穴、阴陵泉穴、极泉穴、委中穴、巨阙穴、中脘穴、血海穴、外关穴、足三里、合谷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
1、其中丰隆穴是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外侧中点处。
2、阴陵泉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可以发挥很好的健脾益气化湿功效;分别位于小腿内膝关节下方、肚脐眼正上方、小腿外侧膝关节下方处。
3、涌泉穴,不仅可以祛除水湿,还是身体的保健要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正中处。
4、血海穴,脾经穴位,位于大腿内上侧,膝盖骨上方。
自己动手治疗睡觉打鼾
打鼾(医学术语为鼾症、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
中医认为打呼噜,是肺气不宣、痰堵气道造成的,止鼾当从宣肺祛痰入手。每天坚持按摩中脘、阴陵泉、天枢、丰隆这4个养生穴位,可有效缓解打鼾症状。由于睡眠时咽部软腭、悬雍垂(即小舌头)、舌根等处的软组织在呼吸气流的推动下,发生颤动而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声音。想有效止鼾,按揉穴位效果很好。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养生穴位按摩5分钟,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做。
阴陵泉穴
此养生穴位是脾经的五输穴里的合穴,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生痰,所以阴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强身、祛痰作用。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丰隆穴
此养生穴位更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名穴位,说它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并不为过。为什么呢?丰隆属于足阳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属于胃经,又联络脾经。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易聚集而成痰,丰隆调胃和脾两大脏腑,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中医常用它来治疗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玻丰隆很好找,它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
中脘穴
此养生穴位是腑的会穴,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各类脏腑相关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疗。肺脏病变的咳嗽、哮喘等以及脾虚引起的痰多等问题,用中脘都有极好的效果。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中脘在上腹部,肚脐上4寸。
春季润燥祛燥中医有决招
润肠
很多人到了春天都会有便秘的症状,称为肠道津液不足,中医认为,我们的肺部和大肠互为表里,养阴润肠就可以有效的帮助肠道增加津液。
润肤
春天的天气干燥,皮肤也就会随之干燥起来,中医理论认为,肌肤的润泽与否,和我们的肺部关系是最为密切的。肺阴不足,那么就会导致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津液滋润,从而变的干燥。
所以说,想要保持水嫩的肌肤,一方面要防止燥邪的侵袭,尽量少食用酸辣的食物,另一方面就要注意养阴润燥。
润眼
眼睛干涩发痒,可能是很多女性朋友最常出现的情况,这和我们的肝脏的阴血亏虚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的阴血充足,眼睛就不会出现异常的情况,所以说,当肝脏的阴血不足的时候,我们的眼睛就会失去滋润,从而出现眼睛干涩、容易疲劳的情况。
中医如何滋阴润燥
中医滋阴润燥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我们在做饭的时候加入四种中药材即可,现在天气越来越干燥,这四种中药材就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于干燥而引起的身体各种不适。
1.百合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可以有效的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而用百合煮粥是最好的“润燥”良方,取百合30克、糯米50克,加水400毫升,一起煮到米烂汤稠,再加入适量的冰糖,早晚温热服用即可。
#分页标题#e#
2.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玉竹补而不腻,养阴效果甚好,特别适合糖尿病的朋友饮用,取10克到15克玉竹用水煎代茶饮,也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
3.石斛
石斛可以养胃生津、滋阴除热、明目,对于春燥造成的眼睛不适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取石斛与菊花煎代茶饮,有较好的明目润燥的功效。
4.二冬
二冬也就是天门冬和麦门冬,在抗燥药膳中,通便润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二冬易助湿邪,所以说脾胃虚弱、脾虚有湿、阴寒内盛的患者是不适合服用二冬的
中医如何祛湿
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湿气就很容易趁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说,我们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抗燥的工作,又要防止外界阴冷的刺激和寒气的入侵,同时,也要注重祛湿健脾,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让脾胃顺利的运转起来。
在春天这个季节,本身体质偏弱偏湿的人是很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的,应该加强祛湿的工作。除此之外,肥胖者也是湿症的高发人群,祛湿也是要对症治疗的,并非每个人都需要祛湿。
一般来说,如果身体内有“湿”会引起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精神萎靡、嗜睡、易怒、烦躁等状态,四肢也会感觉到比较沉重,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代表我们要开始祛湿了。
中脘穴祛湿
中脘穴为腑之会所,脾胃互为表里,同为后天生化之本,共同协作以化体内水湿,因此,按摩中脘穴可以有效的温中散寒、健脾祛湿、和胃理气。
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状有些非常好的效果。
丰隆穴祛湿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失调、水湿停滞、聚而成痰,都可以通过按摩丰隆穴来解决,丰隆穴具有祛湿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按摩就可以有效的清除浊湿。
血海穴祛湿
血海穴是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血海穴可以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风止痒,是防治疾病的重要穴位,每天按摩血海穴一分钟,祛湿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总结:天气炽热,吃着凉食时,会引发身体湿气过重,就必须祛燥祛湿了,文章中推荐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让健康伴随着大家。
腹胀怎么揉肚子 按揉中脘穴
中脘穴为任脉腧穴,胃的募穴,是治疗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第一要穴,有健脾和胃,理气祛湿的功能。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便秘等症。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并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中脘穴5分钟,力度适中,至有发热感为度。
冬天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女人湿气重艾灸哪个部位好
对于湿气重的女性来说,是可以通过艾灸来缓解的,但导致人体湿气重的原因,女性进行艾灸去湿气之前,建议先确定自己的病因,这样对症进行艾灸祛湿效果更好。
一般湿气重的女性可以通过艾灸艾灸曲池穴、承山穴、丰隆穴、阴陵泉穴、巨阙穴、中脘穴、血海穴等穴位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