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家庭用药的几种误区
小心家庭用药的几种误区
时间错位
不少人服药都安排在白天而忽视夜间。有的药一日服两次,应每隔12小时1次,有的每隔8小时一次,可是病人往往在三餐时服用,这样白天血液中药物浓度过高,而夜间很低,影响疗效。
药量过大
通常治疗量可获得良好效果,若超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然而有的人随意加大剂量,这样十分危险。
药量偏小
有人为了预防疾病或害怕药物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其实这样非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时断时续
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发展。
疗程不足
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尿路感染需要7-10天,才可治愈。若用药两三天,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就可成为慢性感染。
当停不停
一般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后就应停药,否则会引起毒副作用如二重感染、依赖性,以及蓄积中毒等。
突然停药
许多慢性疾病需长期坚持用药控制病情,巩固疗效如精神病、癫痫病、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等。如停药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不要擅自停药。否则旧病复发甚至危及生命。
换药随意
药物显示疗效需要一定时间,如伤寒用药需3-7日,结核病需半年。如随意换药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也难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家庭用药小常识有哪些呢
一、家庭安全用药
市民在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二、家庭合理用药
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产生不良反应。那么,怎样做到安全用药呢?
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止痛药有许多种类,对于一般感冒、头痛、关节痛、神经性疼痛以及妇女的经期腹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可选用颠茄、阿托品等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将前一类止痛药用于治疗后一种腹痛,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类药治疗头痛、关节痛、月经期腹痛同样无效。
止咳用药误区
咳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症,也是人身体的保护性反应,如吃饭时不小心,米粒呛入喉管时可通过剧烈的咳嗽将异物排出;再有发生气管炎、肺炎时,通过咳嗽、咯痰,可以把肺内的细菌及组织破坏产物排出体外。而对于咳嗽的治疗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止咳,反而会加重病情。具体说来,人们自我药疗时选用止咳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用药不及时
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咳嗽频繁发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胸痛等。对于感冒咳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
忽视成瘾性
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因此其应用受到严格控制,需要凭处方购买。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镇咳药是右美沙芬制剂,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在15~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且在有效剂量内无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
一咳就用药
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源菌的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
误忽视饮食调护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银耳大米粥、莲藕大米粥、山药大米粥、大枣银耳羹,调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可供选用。
止咳用药误区
概述
咳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病症,也是人身体的保护性反应,如吃饭时不小心,米粒呛入喉管时可通过剧烈的咳嗽将异物排出;再有发生气管炎、肺炎时,通过咳嗽、咯痰,可以把肺内的细菌及组织破坏产物排出体外。而对于咳嗽的治疗若用药不当,不仅不能止咳,反而会加重病情。具体说来,人们自我药疗时选用止咳药,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滥用抗生素
咳嗽最常见于感冒,而感冒的罪魁祸首多是病毒。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无效。咳嗽时滥用抗生素非但改善不了症状,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一药百治
引起咳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将咳嗽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等,因此止咳中成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对证下药,则无法达到止咳的疗效。例如川贝止咳露、强力枇杷露偏寒,不适合风寒咳嗽者服用。
用药不及时
很多人认为咳嗽不用治疗,扛一扛就过去了。其实,如果在咳嗽发生的起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使咳嗽频繁发作,导致咽喉疼痛、声音嘶哑、胸痛等。对于感冒咳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
忽视成瘾性
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虽然镇咳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容易成瘾,对药物产生依赖,停药后会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和呕吐等心理和生理症状,因此其应用受到严格控制,需要凭处方购买。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镇咳药是右美沙芬制剂,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在15~30分钟内快速起效,并且在有效剂量内无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
一咳就用药
人体的呼吸系统受到病源菌的感染时,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患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时,呼吸道上下会存有大量痰液,这时就不宜使用镇咳药,否则会因咳嗽停止而将痰留在呼吸道内,使炎症扩散;一般应选用祛痰药,如氯化铵、碘化钾、痰咳净等。
误忽视饮食调护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对咳嗽的治疗,应加强饮食调护,注意食补养肺。可以适当进食一些养阴生津之品,如百合、蜂蜜、梨、莲子、银耳、葡萄,及各种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少吃辛辣燥热之品。银耳大米粥、莲藕大米粥、山药大米粥、大枣银耳羹,调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可供选用。
小儿用药误区
宝宝各脏器都尚未发育成熟,体质有别于成人,生病了不能乱吃药,妈妈最好遵医嘱给宝宝用药,同时,还要避开6大用药误区:
误区1:熟人推荐药物不会错
在宝宝生病时,一些缺乏经验的妈妈喜欢向其他妈妈询问治疗方法,甚至使用别人推荐的药品。但实际上,每个宝宝的生病情况是不一样的,病因也不一定相同,正确做法是按医生指导用药。
误区2:进口药比国产药好
国内药品安全问题频出,导致有的妈妈在选购药品时专门购买进口药品,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进口药存在两大风险,一是监管力度没国产药品大,质量难保证;二是进口药物说明书多为英文,妈妈们不一定能完全了解药品的用途和用法。
误区3:中药无毒无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而言,西药会标出不良反应及禁忌事项,但中药却不标明。所以,妈妈千万不要以为中药无毒,随意给宝宝吃。
误区4:中西药混吃效果好
给宝宝吃西药,发现效果不好,有的妈妈就会带宝宝去看中医,给宝宝服用中药,甚至把中西药混在一起给宝宝吃,其实,这种做法不当,宝宝肾脏功能还不健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肝脏可能会受损。
误区5:给宝宝用成人药
有的妈妈由于缺乏经验,在用药时会给宝宝服用成人药。虽然妈妈会把药量减少,但成人药是不适合宝宝的。妈妈最好购买婴幼儿专用药给宝宝吃,以免用错药
痛风的用药误区
误区之一:急性发生时单用降尿酸药医治
有些痛风患者在急性发生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停止发生,缓解痛苦,反而拔苗助长。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在药典上属抗痛风药。前者可添加尿酸的肾分泌,后者可抑制尿酸的构成。其一起效果可下降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缓慢病变的发生,故首要适用于缓慢期痛风。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效果,非但不能免除患者的痛苦,对停止急性发生也无效。
误区之二:长时间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为消除急性炎症影响,免除痛苦,消除病症,医师常给痛风急性发生患者开消炎痛等非甾体抗炎药,并且剂量较大,每日服用次数也较多。但此类药既不影响尿酸代谢,也不添加尿酸分泌,归于对症医治,并非对因医治。此类药物副效果较多,除严峻胃肠道反响外,还可导致不一样程度的肾功能危害。因而,一旦急性发生往后,即应疾速减药,短期内停药。
治烂脚丫的侧脸家庭用药
(1)糜烂型: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雷佛奴尔溶液浸泡,然后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2次,待收干后再外搽脚气灵或癣敌药膏,每日2次.
(2)水疱型:每日用热水泡脚后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一次.皮干后再搽脚气灵或癣敌膏.
(3)角化型:可外用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酒精交替外用,早晚各一次.最好涂药后用塑料薄膜包扎,使药物浸入厚皮,便于厚皮剥脱.
(4)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足光粉治疗各型脚气,疗效显著,每晚泡脚一次,3次奏效.具体用法可见说明.
家庭用药小常识有哪些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老年人应走出的用药误区
用药误区一 跟着“经验”走。
一些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凭着自己长期吃药的“老经验”,每当病情复发时,便自己去药店买药来吃。即使到医院也是不顾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点名要药,有时甚至责备医生给开的药“不管用”。在疾病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用药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病情复发时,最好是请医生检查后,根据处方用药。
用药误区二 跟着广告走。
有些老年人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往往“慕名”用药。而医药广告多宣传药品的疗效,对于副作用和禁忌症则很少提,如果老人忽视了这些,用药时难保不出现问题。
用药误区三 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有很多的老年人会身上患有很多的疾病,为了能够使身体能够恢复的更快一些,有时候会拜托医生开药的时候能够每个病都兼顾到,认为同时吃的药越多,治疗疾病的效果也就更好,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使用,有时不但不会增加治疗效果,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
用药误区四 崇拜“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物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物“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的效果是不以价格而定的。无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
用药误区五 滋补药吃不坏身体。
不少老年人以为滋补药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但是如果所患的疾病并非“虚症”,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原则。如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鼻衄不止,无异于火上浇油。
用药误区六 认为只有靠药物才能战胜疾病。
其实,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更为重要。
这些都是老年人应该走出的用药误区,所以一定不要自行用药,尽量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使用药物,药不是最贵的就好,适合你的才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