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复发
手足口病得了一次还会再得吗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复发
如果发现病发儿童,应该对患儿进行隔离观察治疗,与其接触者应该经常消毒,避免传染给他健康儿童,并对同班级的小孩子进行病毒排除。
幼儿园应该每天对小孩进行晨检,给小孩子测体温,手足口腔的检查,如果小孩子出现小疱疹应该及时看医生,进行排除,如果不是此病,应及时对疱疹进行治疗处理。
小孩子的贴身衣物、床单、枕套要经常换洗,保持清洁。衣服主要以柔软,宽松,舒适为宜,衣物被子要经常通风日晒消毒。对小孩子经常玩的玩具每日进行的清洁消毒。
教育小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彻底清洁小手,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避免细菌的感染。
在病毒流行期间,应该多待在家中或者空气干净清新的地方,避免去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因为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空气不流通,小孩子的抗病毒能力差,给病毒入侵成就了很好的环境。
手足口病复发概率高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会复发吗
会复发。
上面我们也提到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肠胃病毒有20多种,而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却只针对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有效,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无效,因此即使家长们之前给宝宝打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也还是存在很大的概率会复发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很多家长认为手足口病就是孩子身上出疹子。其实不然,出疹子的疾病还有麻疹、荨麻疹、湿疹、口蹄疫、水痘等,还有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皮癣也会在手足部位出疹。家长辨认手足口病的疱疹时要注意,这些疱疹呈红色或灰白色,周围有红晕包围,疱疹内有液体,一般只发生在孩子的口腔、手、足和臀部。
很多传染性疾病都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起到免疫效果,所以不少家长就带孩子到医院要求注射疫苗。其实,目前并没有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有的家长以为只要孩子曾患过一次手足口病就不会再得病,这也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孩子患病一次之后,只对该次患病的致病病毒产生免疫功能,如以后感染了其他肠道病毒,还是有可能患上手足口病的。
有的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患病,在此期间不带孩子到公众场所,但是孩子还是患上了手足口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并不仅限于和患者接触,致病的肠道病毒还会在水源、食物中滋生,接触患者曾使用的物品也可能受到残留病毒的感染。还有的孩子患病是因为大人感染手足口病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却不自知,病毒通过大人的手或口传染给孩子。所以大人在每次回家时,都要先认真洗手消毒,再接触家中的孩子,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孩子患病的几率。
另外,酒精和苏打水是无法杀灭手足口病病毒的,家中消毒应使用含氯消毒剂、碘酒、甲醇等进行,才能产生效果。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水痘类似,皮疹也有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混淆不清。那么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呢?传染病医院专家为您介绍: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1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中的柯萨奇16病毒引发,好发于每年的4-5月,6-7月份是发病的最高峰,8月份开始下降,9月份以后就很少见了,因此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很有季节性;而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夏季较少见。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2 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其次是3-5岁的宝宝;而水痘患儿1-6岁均可多见。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3 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炎或口腔溃疡的也较多;而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更是少见。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4 小儿手足口病患病痊愈后,不会获得免疫力;而婴幼儿患过一次水痘,病愈后即可获得永久性的免疫。
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5 正在使用激素的宝宝与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不会病情加重;而与水痘患儿接触,则会使他们的病情很快加剧。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如何鉴别水痘与手足口病的介绍,希望大家引起重视。祝身体健康!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不要做传染源
手足口病好了还会复发吗 小孩手足口病复发怎么办
宝宝手足口病再次复发后,要及时的隔离宝宝,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将宝宝日常用品煮沸消毒或置于阳光下暴晒消毒。
宝宝患手足口病,妈妈要保持家中环境舒适,保证空气流通,宝宝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更换。
宝宝手足口病复发,要多喂宝宝温开水,或一些易消化、流质的食物,避免给宝宝食用冰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不要给宝宝饮用含果汁的酸性饮品。
妈妈要特别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餐后及时用温水漱口。
宝宝手足口病复发,要及时测量宝宝体温,若体温超过38.5度,要用物理降温的方式退烧。
宝宝手足口病复发症状非常严重,出现持续的高热、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呕吐、昏迷、抽搐等症状时,说明病情明显加重,要及时的住院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误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积极做好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十分重要,但在预防手足口病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预防手足口病的误区有哪些呢?现在给大家详细的做个介绍。
误区一:手足口病防不胜防
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是防止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环节,如果是在病毒流行期,最好用稀释后的消毒液洗手。对于患儿家庭,当孩子伴有高烧、皮疹等并发症,则须送医院治疗;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可以采用家庭隔离的办法,在家休息,多喝开水,一般10天就能痊愈。
误区二:去年得过今年就能免疫了
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很多,一次得病后,孩子会对引起此次感染的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不代表对所有病毒都有用,因此很可能再次感染。
误区三:回家要亲小宝贝
亲吻孩子是父母表达爱意的方式,但在这个季节,嘴对嘴的亲吻带给孩子的可能不是爱,而是病菌。家长社交环境复杂,很难避免沾染一些病菌。虽然手足口病的患者大多是婴幼儿,但家长也及易致病。只是成人自身抵抗力强,即使感染了手足口病也没有什么症状表现,但是已成为了病毒携带者。因此,家长回家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成为孩子致病的传染源。
春季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春天,万物复苏,流感、流脑、麻疹、水痘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又到了流行季节。2008年5月2日,卫生部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近期,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疾病监测,发现手足口病时有发生,特别提醒家长与孩子要重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
“手足口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春季。”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并不可怕,家长不必惊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而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传播能力强幼儿一年可多次感染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已有近30年历史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染源,也可通过空气飞沫,或经口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传播。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一般3月份逐渐增多,5-6月可达到高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极易造成暴发流行。
据介绍,3岁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由于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很多,不同型的肠道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会获得终身免疫。因此,手足口病隔几年就会有一次大流行。另外,不同的病毒型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幼儿一年有可能被多次感染,患上手足口病。
尚无预防疫苗搞好卫生是关键
据介绍,由于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目前又没有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因此,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教育公众认识手足口病,讲究卫生,加强管理。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应开始于早春疾病尚未流行时,加强监测,发现早期病例,早隔离,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在流行期间,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几岁到几岁得 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就不会得病了吗
可能还会得手足口病。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胃病毒有多种,而注射EV71疫苗疫苗之后只能让孩子产生对EV71的免疫力,对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会产生免疫力,因此接种后仍有可能被其他病毒感染而患有手足口病,所以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仍然要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误区一、出疹子就应该是手足口病。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斑丘疹、疱疹周围可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家长经常把最先出现在颈部和躯干的婴儿急疹当成手足口病。
误区二、注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目前没有预防手足口病有效疫苗。预防要靠平时的注意了。
误区三、感染一次就有抗体。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孩子曾经感染过一次手足口病,也只获得某一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他型别病毒再感染并没有交叉免疫,仍有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误区四、孩子不出门就不得病。全球医院网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很特殊,成年人能感染病毒,却不发病。据统计,成年人手上带肠道病毒的比例高达20%以上,肠道病毒在4℃下能存活1年。
有的人还认为,只要勤洗手,多通风就可以预防。但是这也是片面的认识。仅仅洗手、通风还不行,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手足口病的传播。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吗
手足口病疫苗有用。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所致,EV71疫苗只预防EV71病毒,其预防手足口病的整体效果约40%,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约67%和84%(推算结果),所以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用的。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复发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复发手足口病目前主要是以接触传播为主,尚没有针对性的疫苗预防。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多开窗通风,与孩子日常接触的物品如:餐具、奶瓶、玩具等要定期消毒。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出入公共场所。
预防手足口病 婴幼儿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近几年可谓是手足口病的爆发年,很多家长一听到手足口病可谓是“闻虎色变”。那么怎么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如何有效地预防手足口病,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的困扰。
工具/原料
预防手足口病
方法/步骤
远离人群密集
首先就是少入人群密集的地方,尽量减少儿童到人群密集和空气流通比较差的场所,很多依靠空气或者接触传播的疾病都会在这些地方快速的传播。
讲卫生
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还要保持玩具的洁净,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也要少去,特别是杂草丛生的地方。
勤通风
家中要经常的开窗通风,保持家中空气卫生。要知道空气不流动的话,会导致空气中的细菌滋生,很容易导致免疫力发育不完善的儿童患病。
吃熟食
儿童一定要吃熟食,不能吃一些生冷的食物,特别是变质、过夜的菜等等。毕竟手足口病就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注意饮食卫生是很重要的。
喝开水
儿童的肠道并没有大人的抗病能力强,又因为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小孩子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一定不能和生水,最好也不要喝凉水,而是要喝温水。
晒衣被
家长要给孩子的衣服、被子经常换洗,还要经常的拿出来晾晒。为的就是让衣被干净整洁,通过紫外线杀死细菌和病毒。
增免疫
要给孩子合理的饮食,以及充足的休息,适当的晒晒太阳,并引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
勤观察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要多多观察。每天早晨看看孩子的皮肤和口腔,注意孩子的体温,一旦出现体温和皮肤的不正常变化,立即就医。
打疫苗
目前国内已经有了手足口病的疫苗,不过是自费的。儿童接种年龄在六个月到五岁,但是小编这在里建议等还大一点再接种疫苗,一岁到三岁接种比较好。
3岁以上的孩子会的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患者的唾液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因此三岁以上的孩子如果接触了患者的唾液,也是会被感染手足口病的。因此手足口病的传播与年龄无关,只是三岁以下儿童更容易被感染。
手足口病的病毒还可以通过患者的粪便,进行传播。因此我们说,手足口病人的粪便要进行处理,进行填埋,不能出现在人多密集的地方,要不然的话很多健康人就会被感染到手足口病。
如果三岁以上的儿童,吃到手足口病人吃剩下的东西,也是会被感染手足口病的。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孩子,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更不应该把东西随便乱扔。
所以说,不仅三岁以下的孩子会得手足口病,三岁以上的孩子也会得手足口病。而且由于手足口病的致病毒有20多种的,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病人,如果不注意,还会再得手足口病。
中医预防手足口病方药
在西医尚未有治疗和预防手足口病的药物之时,中医根据对症施治的原理,提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药,从清热、化湿两个方面进行。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据参与《广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方案》制定工作的一位专家介绍,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理论里“温病”的范畴,被称为湿热疫毒,而中医对温病治疗素有成效。这次讨论的方案初稿将手足口病分为“常证”和“变证”两大类六个证型,主张分别对症施治。其中,目前因引发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病例出现的EV71感染,大致可被归入“变证”一类。
中医儿科专家介绍,对手足口病采用清热、解毒、化湿为主的防治办法。预防手足口病,除了强调清热,更要注意化湿,因此,不主张一味地让孩子喝板蓝根冲剂清热。
中医推荐,可将金银花、茵陈、生薏仁、大青叶(即板蓝根的叶子)、甘草等放入水中,煮开后20分钟倒出,当茶饮用。“喝三五天就可以,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面预防手足口病的方子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预防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经
没有一种药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经常有家长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咨询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人问:“一同事告诉我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宝宝从外面玩耍回家后给他洗手、洗脸、换衣服,然后再给他喷儿童型的开喉剑喷雾剂。说这是儿科医生说的。开喉剑喷雾剂能这么使吗?没病也喷这个预防合适吗?”也有人问:“宝宝的幼儿园每天晨检的时候都往宝宝嘴里喷一种叫利巴韦林的药,说是预防手足口病,安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凸显了整个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就目前的医学进展,作为专业药师,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哪种药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而上述提到的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倒会带来新的疾病(参见第018 页“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不治感冒”的相关内容)。另外,手足口病有那么可怕吗?家长们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 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所以手足口病预防的重点在幼儿园。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 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患儿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出疹子的同时,患儿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只要对症护理,1~2 周多数可自愈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样,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能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手足口病患儿身上表现出了高烧症状,就给患儿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2 周可以自愈。
但也可能会出现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 持续高烧不退,2. 频繁呕吐,3. 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4. 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5. 呼吸困难。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实际上是肠道病毒。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会得第二次,所以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的患儿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的。病毒主要是通过手口、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