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国家庭止咳化痰误区报告

中国家庭止咳化痰误区报告

误区1:咳嗽是坏事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

据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部副主任张挪富教授介绍,其实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强烈气味、大哭、吸入异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导致;湿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过咳嗽把体内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

咳嗽所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咽喉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的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

误区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张挪富教授说,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调查中有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扛过去”。

对此,张挪富表示,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止咳化痰的家庭护理

1、拍背法———痰咳不出时的应急方法

在患儿咳嗽的间隙,让患儿侧卧或抱起侧卧。家长一手五指稍屈,握成空手拳,轻轻地拍打患儿背部。拍左侧向左侧卧,两侧交替进行。拍击的力量不宜过大,要从上而下,由外向内,依次进行。每侧至少拍3-5分钟,每日拍2-3次。拍背法不仅能促使患儿肺部和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向大气管引流并排出,而且可促进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支气管炎症的吸收,使疾病能早期痊愈。

2、饮水法———让咽喉保持湿润

咳嗽发作的患儿,常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可加重呼吸道炎症和分泌物稠度,使之不易咳出。让患儿多饮水,尤其是23℃左右的凉开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和物理治疗作用,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除。多饮凉开水能使黏稠的分泌物得以稀释,容易被咳出,利于止咳和祛痰。同时,凉开水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使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或毒素迅速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其对呼吸道的刺激。

3、蒸气法———不错的物理疗法

将沸水倒入一大口罐或茶杯中,抱起孩子,使其口鼻对着升起的水蒸气并吸放,可使痰液变稀利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但千万要小心烫伤,避免发生意外。

小儿咳嗽慎用镇咳药物

在我国呼吸专业门诊,每天就诊的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为主。针对小儿咳嗽,各种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最终导致12%的小儿会发生并发症,24%的小儿需要复诊。在小儿严重并发症中,70%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尽管会有40%至70%的小儿咳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近来的数据显示,抗生素并未减少并发症。这给儿童健康造成了伤害,也给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

据钟南山介绍,小儿咳嗽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治疗手段长期存在误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咳痰症状及鼻后滴流是儿童咳嗽的两大主要原因。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一咳嗽就马上用镇咳药直接镇咳,这有可能给小儿带来不良影响。与成人不同,小儿咳嗽中有70%-80%都是有痰咳嗽,而且小儿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无法像成人那样将痰液有效咳出,容易滞留痰液,如果一咳嗽就给予镇咳药治疗,咳嗽暂时抑制了,但痰液更难排出,结果会堵塞呼吸道,不但使咳嗽加重,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因此儿童有痰咳嗽早期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小儿咳嗽要对因治疗

由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免疫特点,极易发生咳嗽。面对小儿咳嗽,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家长常常陷入误区,使得治疗适得其反,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应引起家长的重视。胡仪吉告诉记者,70%-80%小儿咳嗽都会伴有痰液,痰液刺激咽部是咳嗽产生的一种重要机制。而且小儿支气管管腔细窄、支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差及呼吸道粘液腺分泌不足,很容易引起痰液潴留,致使咳嗽加重。此外,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是引起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所以,治疗咳嗽首先要找出咳嗽的病因,对因治疗,慎用咳嗽药。

专家介绍,小儿一定要慎用镇咳药。像一些如愈酚伪麻口服溶液艾舒是一个相对新型的专门针对小儿的药物,这类药物相对就比较好。因为小儿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特别是小儿咳嗽带痰时。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药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疾病隐患。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咳嗽反射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如果一咳嗽,便给予较强的止咳药,造成大量痰液蓄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不仅影响呼吸功能,还有可能形成深部病灶,使病情加重。此外,有些药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对小儿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

法半夏是什么

法半夏是什么

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原植物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该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法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法半夏是植物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块茎入药,有毒,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主治咳嗽痰多、恶心呕吐。外用治急性乳腺炎、急慢性化浓性中耳炎。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法半夏

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低。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清半夏

清半夏长于化痰。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半夏曲

半夏曲长于消食化痰。半夏曲“苦辛,平。”入肺,脾,大肠三经。功效化痰止咳,消食宽中。主治:泄泻,咳嗽。

姜半夏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功能与主治: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用姜矾汤在半夏晒至半干时浸润。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但由于其中的有效成分及刺激性成分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仅在半夏项下收载氨基酸的定性鉴别,未见有关姜半夏的质量标准报道。

法半夏的禁忌

法半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半夏开始是生的,它是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患者很少拿来内服,一般都是外用。法半夏是半夏加工炮制后而成,希望大家分清半夏和法半夏的区别,以免出现使用错误。法半夏还可以用来煮粥能健脾益胃和缓解呕吐的症状,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中药来养生。

中国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一、以分数论“英雄”

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许多家教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确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许多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现在有一些有知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就帮助解决,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不是为了背着孩子一辈子。孩子对家长辅导越依赖,学习到高阶段就越吃力。家长到孩子学习应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里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占一定比例。孩子的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一是儿童时期,二是青春期。在儿童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对孩子的心理早期培养有重要意义。如果是在青春期中,父母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最容易使孩子发生各种心理障碍,这些应引起父母高度重视。

四、父母对孩子过度期望并付出极大代价。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尽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为此投入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前者请家教、学特长等,费用不废后者更难以量化。孩子的学习状况、考试前途是夫妻关系、家庭氛围的晴雨表。许多夫妻间争执来源于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观点和看法。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度投入,因此也抱有极高回报期望,一旦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心理难以随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与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五、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条古老的教育原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应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唱出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身体、心理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因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违背孩子发展可以表现为儿童教育成人化,或是青少年教育儿童化,使孩子胜利发展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困惑,家长也往往付出大量时间与心力,事与愿违,误了孩子。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在家长随意影响下形成。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的意识,以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的父母。

八、家教中存在惩罚多于表扬,滥用惩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许多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语言的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家长往往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少不了”,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这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其实惩罚时既不利于孩子自我成长的,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孩子因学习问题多次遭到惩罚,就会厌恶学习回避学习。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关键是父母师长的正确引导,应多是用下面强化方法,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于更过帮助、鼓励,而不是用大麻来代替教育。

九、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凡是宠着护着,唯恐孩子不顺心。独生子女中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无形中弱化。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使家长、老师和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只能让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发展,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

十、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许多家长简单认为体育锻炼是应该让孩子玩,或对有体育天赋的孩子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家长重视疾病卫生大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体育锻炼可以全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止咳化痰误区一箩筐

误区1:咳嗽是坏事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

其实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强烈气味、大哭、吸入异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导致;湿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过咳嗽把体内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

咳嗽所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咽喉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的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

误区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调查中有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扛过去”。

对此,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调查中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在碰到咳嗽时,很多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把咳止住,但却不知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吸道内,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针对有痰咳嗽,应该先化痰再止咳,并且选择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制病机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适的咳嗽药成分,避免错误用药。

误区4:滥用抗生素

调查中发现,有80.2%的受访者会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药(即抗生素)”。事实上,有12.8%的样本不清楚抗生素针对的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更有57.5%的样本误认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张挪富纠正到。

误区5:中药比西药好

在选择是用中药或西药治疗,大多数人会将药物的毒副作用作为选择的重要指标。在此次调查中,38%的受访者在咳嗽时会优先选择中药,比优先选择西药的人(28.4%)高出近10个百分点。有45.7%的受访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相反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药治疗温和,23.6%的样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怎样评价有没有副作用?张挪富说,因为研究做得少,中药的成分是什么并不知道。相较之下,西药的成分都会有明确标明,有副作用就写上。对什么有副作用,中药是不写的,但不写不代表没有。

误区6:止咳化痰治疗偏爱用偏方

经过对中国家庭偏方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将近八成的受访者寻找并服用过偏方,受访者普遍认为“偏方”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值得相信,持这一观点的人超过半数,还有近24.8%的受访者认为偏方温和且安全。

对于用“偏方”治疗咳嗽,张挪富表示对于急性咳嗽(持续时间在3周以内)的患者,用“盐蒸橙子”、“冰糖雪梨”等一些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止咳化痰是两回事 走出用药误区

止咳化痰是两回事 走出用药误区

凡是具有减轻或制止咳嗽的中药或中成药称为“止咳药”,而具有祛痰和消痰作用的则称为“化痰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临床上将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情况。干咳是指咳嗽频繁,但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轻症肺结核等疾病。湿咳是指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当仅有咳嗽症状而无明显痰液咳出时,就不要选用止咳化痰药,仅用止咳药就可以了。

中医所讲的“痰”,含义非常广泛,还包括神志和精神的反常或错乱等表现。而“化痰”一词中所指的“痰”,仅是指呼吸道中所分泌的黏液状物质。中医所讲的“化痰”,是要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化痰”方法,主要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种。

止咳化痰中成药

枇杷叶膏

【简介】是一种黑褐色稠厚的膏剂;味甜,微涩。

【主要成分】是枇杷叶。

【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适应症】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肺阴已伤,痰少质粘,咯痰不爽,或干咳,咽干鼻燥,舌红苔黄或稍干,脉数者。专家提醒,风寒咳嗽者不宜使用。

咳喘口服液

【简介】以古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与现代经典方剂双黄连、鱼腥草、板蓝根配伍,周密严谨。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主要成分】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芩、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知母、麦冬。

【功效】清热、止咳、平喘、祛痰。麻杏石甘汤清泄肺热,止咳平喘,药效强劲,配以麦冬、知母、养护患儿肺阴,不伤孩子元气,增强抗病力;石膏、知母清泻胃火、增进食欲,针对儿童病理特征,精微独到,全面呵护。

【适应症】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咳、喘、痰、热等症。适应治疗儿童感冒、肺热、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

治咳枇杷露

【主要成分】是枇杷叶、百部、前胡、桔梗、桑白皮、薄荷脑。

【功效】清肺热、止咳、祛痰,

【适应症】用于风热侵肺引起的口干作渴、咳逆痰多及支气管炎咳嗽。

感冒咳嗽治疗误区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①中国家庭治疗咳嗽时爱用偏方。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比如一些盛行一时的“盐蒸橙子”,认可度较高的“冰糖雪梨”等网络流行的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同时,所谓的“止咳偏方”其实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反而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②现在打多数中国家庭对于中药的信任度较高,常盲目选择中药而不会辩证地对待病情。同时对西药,患者则是会抱有较大疑虑。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其实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第二,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列表上写着“尚不明确”代表没有副作用,实际上,中药缺乏有效性验证和毒理试验,不仅难以确定有效成分,其复杂的配方也有可能会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的成分往往标示模糊,存在使用隐患。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③经过不少医学研究调查表明,发现中国家庭对抗生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严重。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可能失去疗效。

感冒咳嗽误区现象④中国家庭对咳嗽的根本原因及对咳嗽是好是坏的判断存在盲点,部分人知道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此外,同样仅有约四成的人了解有痰咳嗽的元凶为痰液。

呼吸道疾病专家来纠错:一般常见的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味,或吸入了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为了排出异物;另一种情况便是湿咳,即咳嗽带痰。连续性的咳嗽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所以,连续性咳嗽刺激到咽喉黏膜,分泌出痰液落在湿咳上。而咳嗽正是起到了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可以算是一件好事。

7天健康监测怎么执行

根据县级规定的健康监测要求,具体有以下执行事项:

1、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应尽量减少外出,原则上非必要不离开本县。外出时需控制活动范围,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若工作单位为以上重点场所,应暂时离岗。

2、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就医并报告村(社区)管控责任人。

3、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到县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就医并报告村(社区)管控责任人。

4、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的人员来(返)后要求及时到社区报到,并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不能提供报告的应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14天日常健康监测期,在第3、7、14天核酸检测。7天日常健康监测期,在第7天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需前往县综合服务点,需全程佩戴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观察对象应单独一室居住,通风良好,尽量减少与家人同处一室。监测对象和家人均须佩戴口罩,日更换,如口罩湿润需及时更换。监测对象如需照护,应尽可能减少照护人数,并由身体健康无慢性病的人员承担照护工作。

6、限制活动,最小化与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避免与家人接触,并确保共享区域(厨房、卫生间等)通风良好。

7、落实健康监测工作,监测对象每天早晚2次检测体温,若有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报告村(社区)管控责任人。

8、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

9、推荐使用含有效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及时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

10、居室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照护人员要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注意食品卫生,防止其他感染。

11、监测对象和家庭成员要做到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触,不得直接用手擦拭口鼻、眼睛。

12、监测对象与家人分别就餐,不得同桌共餐,不得混用餐具及个人洗漱用品。

13、监测对象的日常生活用品应单独清洗消毒,产生的生活垃圾可在消毒后按日常生活垃圾处理。

14、监测对象排便后,应在马桶内投入常用消毒剂,盖上马桶盖作用半小时以上后放水冲掉,随后彻底清洗双手。

止咳化痰误区一箩筐

误区1:咳嗽是坏事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发现,受访者普遍对咳嗽理解不透彻,41.1%的受访者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认为它是不好的。

咳嗽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是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由于喉炎、强烈气味、大哭、吸入异物等因素刺激呼吸道所导致;湿咳是指有痰咳嗽,需要通过咳嗽把体内的分泌物排出。干咳有可能转变为湿咳。

咳嗽所产生的呼气性冲击动作,把咽喉内的痰等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的是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

误区2:咳嗽扛一扛也能好

张挪富教授说,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误区3:混淆祛痰药和镇咳药

调查中仅有5.1%的受访者清楚知道镇咳药和祛痰药在治病机制上的区别;同时,更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在碰到咳嗽时,很多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把咳止住,但却不知强行服用止咳药,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吸道内,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相关推荐

止咳化痰的药

1.可待因该药止咳作用迅速而强大,口服后大约1小时就可发挥最大效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由于此药能够抑制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腺体分泌和纤毛运动,对有少量痰的剧烈咳嗽,应与祛痰药合用。痰很多的病人不能服用可待因,否则会使大量痰液阻塞呼吸道。可待因不可长期使用,因其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也可引起便秘。只有严重的刺激性的无痰干咳、或咳嗽剧烈,影响睡眠,才可酌情考虑用可待因之类的镇咳药。可待因为口服药,每次15~30毫克,每日3次。 2.咳必清常用于急性上呼吸道炎

婴儿咳嗽有痰的护理误区

有病痛,就会有偏方。对于婴儿咳嗽有痰,同样存在许多民间偏方。然而,这些都是错误的护理方式,家长们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哦! 误区一:先止咳后祛痰 “宝宝又咳嗽了?赶紧给他止止咳”这种话,实在不少见。但这却是错误的。咳嗽是人体的防御反射之一,能把呼吸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排出体外,所以咳嗽不必急于止咳,应该先考虑祛痰。不然往往会适得其反。 误区二:只要是咳嗽,都吃冰糖炖雪梨 冰糖炖雪梨并不是神药,它只对风热咳嗽有缓解的效果,对其他咳嗽,是不起作用的。在没判断清楚宝宝咳嗽是属于哪一种,是不能用冰糖炖雪梨做治疗的,有时

柑橘止咳化痰

季节变换,大自然总会给人们不少惊喜。例如各式各样的时令水果上市,给人们养生提供不少好选择。那么,处于初秋时期,吃哪些水果最养人呢?下面推荐四种养生水果。 1.鲜枣 补气养血 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因而有“维生素丸”之美称。据测定,每100克中有243毫克的维生素C,18—23克碳水化合物,0.86克粗蛋白,维生素A1、B1、B2、K等含量也相当丰富,其含有的人体所必需的胡萝卜素也远远超过其他枣制品。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达 11-16%,可溶性固形物达14-20%。此外,还含有磷

清热止咳的药怎么选择

1、避开成人止咳药 给儿童止咳最好不要用成人止咳药。有些成人止咳药含有中枢镇咳成分,主要是指可待因、吗啡等,常用的复方甘草片里就含阿片粉,它们通过抑制中枢神经达到止咳的作用,在抑制和咳嗽有关的神经的同时,还可能对其他神经有轻度的抑制作用,且上述药物有成瘾性。儿童服用有一定的危险性。 儿童止咳药里通常含右美沙芬,它属于非依赖性中枢镇咳药,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没有抑制作用,没有成瘾性,是《中国咳嗽诊治指南》中推荐用药,比较 安全。 2、西药目标明确 儿童止咳化痰药中,西药所含的成分主要作用是止咳、祛痰、抗过敏,

止咳化痰偏方

1、玉米须橘皮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 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2、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3、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猪肺1个、杏仁15克。 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花生沙参汤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

宝宝止咳化痰

梨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民间常将梨子削皮后,将梨核掏出,放人川贝粉1~3克,隔水炖食,每日2次,每次1只。或选用已故名医蒲辅周的方法,用中药麻黄3~5克,捣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内蒸熟食用。 豆腐 豆腐有清热润燥作用。《医林纂要》云:“豆腐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亦可选用豆腐皮1张,冰糖适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对肺热咳嗽也有治疗效果。 柿子 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枇杷 枇杷性凉,

小儿咳嗽慎用镇咳药物

滥用镇咳药令小儿痰液难咳出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指出,在我国呼吸专业门诊,每天就诊的儿童中有70%~80%是以发热伴咳嗽或单纯咳嗽为主。针对小儿咳嗽,各种治疗方法常常难以奏效,最终导致12%的小儿会发生并发症,24%的小儿需要复诊。在小儿严重并发症中,70%是由于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尽管会有40%至70%的小儿咳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近来的数据显示,抗生素并未减少并发症。这给儿童健康造成了伤害,也给家庭造成了经济负担。 据钟南山介绍,小儿咳嗽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的原因是治疗手段长期存在误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

止咳化痰的中药

常用止咳化痰中草药 中药中凡是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人体正常生理性体液,痰是有形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风寒湿热之盛,内伤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而成多量稀粘之汁。痰与饮常常互称,在临床上又有鉴别:粘而稠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痰色黄者属于热证,色白者属于寒证。舌苔腻者多属湿痰,舌红口干者多为燥痰。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 湿痰、寒痰证——咳嗽气喘,痰清稀量多而色白为特征,还可见眩晕、肢体麻木等; (1)半夏—辛、温。有毒。归脾

居家隔离要单独隔离吗 居家隔离的要求标准

1、单独房间居住,并有独立卫生设施。 2、房间应该通风良好,保持开窗通风,保持房门随时关闭,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相通的房门时先开窗通风。 3、活动区域应该和其他家庭成员/室友尽可能不产生重叠,可能产生重叠的区域需要做好通风、消毒。 4、房间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室内应当使用木质、金属的家具,避免使用布艺、皮质等不易消毒的家具。 1、在隔离房间活动可以不戴口罩,不随意离开隔离房间,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先戴外科口罩。佩戴新外科口罩前后和处理用后的口罩后,应当及时洗手。 2、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

婴儿咳嗽有痰的护理误区

有病痛,就会有偏方。 对于婴儿咳嗽有痰,同样存在许多民间偏方。然而,这些都是错误的护理方式,家长们一定要避开这些误区哦! 误区一:先止咳后祛痰 “宝宝又咳嗽了?赶紧给他止止咳”这种话,实在不少见。但这却是错误的。咳嗽是人体的防御反射之一,能把呼吸道内的异物与分泌物排出体外,所以咳嗽不必急于止咳,应该先考虑祛痰。不然往往会适得其反。 误区二:只要是咳嗽,都吃冰糖炖雪梨 冰糖炖雪梨并不是神药,它只对风热咳嗽有缓解的效果,对其他咳嗽,是不起作用的。在没判断清楚宝宝咳嗽是属于哪一种,是不能用冰糖炖雪梨做治疗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