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的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年幼的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90%以上受感染的人没有症状,但他们排泄的粪便带有病毒,因此传染给他人。少数感染者出现发热、疲乏、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脊灰病毒后有下列几种表现:
无症状性感染:表现有轻度疲倦或无任何症状,这占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的大多数。顿挫型:病人只有轻度发热、疲倦、嗜睡或伴以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咽痛等一般症状。
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型):开始的症状与顿挫型相似,继之或痊愈数日,或好转数日或相继出现背痛,颈部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感染后仅1%或更少的感染者发展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主要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害而出现肌肉松弛性瘫痪,表现可单侧或双侧,下肢或上肢肌肉无力,瘫痪,肢体温度低于正常。肌肉瘫痪在开始几天内发展很快,继之停留在这一水平,恢复较慢,需要6个月或更长时间,相当多数留下跛行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渠道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于病毒可快速传播,当家里第一个病人被确诊时,所有血液中没有特异抗体的家庭成员就已经受到了感染。在脊髓灰质炎病人的家庭中,15岁以下的易感者100%会发病;而与脊髓灰质炎病人有日常接触的易感者中有87% 会发病。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可加速病毒的传播。
据目前所知,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给其他人,但也可经口对口的传染方式染病,即也可通过患者的鼻咽部飞沫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从口腔进入人体后迅速播散,在数小时内病毒即开始自我复制。每个受感染的细胞释放大约500 个病毒颗粒。之后,病毒会通过淋巴结而进入血液。只要出现病毒血症,脊髓灰质炎病毒就有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经咽部分泌物排出脊髓灰质炎病毒只持续数天,而通过粪便排出可持续到感染病毒2个月后。没有症状的感染者也可从咽部和肠道排出病毒,成为疾病的传染源。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方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在居住环境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当一个家庭里出现第一个患者时,所有体内没有特异性抗体的家庭成员都可能感染。在易感人口多,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最可能发生脊髓灰质
预防粪口传播的方法 经粪口传播的疾病有哪些
目前能经粪口传播的疾病还是比较多的,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另外比较常见的小儿疾病,如:脊髓灰质炎、轮状病毒所致的秋季腹泻、柯萨奇病毒所致的手足口等症也可以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
小儿麻痹症疫苗是什么
1、小儿麻痹症疫苗是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所有人对脊灰炎都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目前预防脊髓灰质炎有两种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针对小儿麻痹的一种疫苗,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疫苗,对于一些接受辐射和皮质激素免疫抑制都是具有一定功效的。
2、小儿麻痹糖丸
儿麻痹糖丸的名字全称叫做是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主要是使用口服的方式对孩子的小儿麻痹症进行预防,但是,这样的疾病其实是和别的疫苗一样也对于孩子的健康起到了免疫作用,只是小儿麻痹糖丸接种的途径不一样而已。
服苗后7-10天,血清中开始有了中和抗体,1-3个月达到高峰。一旦新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侵入,病毒抵达肠道后,体内的分泌型抗体IgA就发挥作用,抵抗病毒。血液中的中和抗体则阻止病毒从血循环向神经系统扩散,避免病毒侵入脊髓和脑神经产生麻痹症状。
对幼小儿童可以用清洁的汤勺将糖丸研碎,然后溶于冷开水中服用,切忌用热开水溶化或混入其他饮料中服用,以免将疫苗中的病毒杀死,影响免疫效果。较大的儿童则可以直接吞服糖丸,每次服1粒。该疫苗一般无特殊禁忌症,但有免疫缺陷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应禁用或缓用;对发热或患有急性病和慢性病急性发作的儿童以及重度腹泻的儿童也应缓用。
肌肉萎缩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病毒感染
由于MND和急性脊髓灰质炎均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且少数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译】:是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部分病毒可侵入神经系统。)患者后来出现了MND,故有人检查出MND与脊髓灰质炎或脊髓灰质炎样病毒慢性感染有着关系。
2、髓的病变
如脊髓压迫,产伤,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带状疱疹性脊髓炎等;一般是在肿瘤,炎症,变性等都会引发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是慢性的失神经支配,发生肌萎缩,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是不同的,决定了肌萎缩发病的形式,但是却不能决定它的临床类型。
3、天性发育畸形
如脊髓发育不全,脊髓积水,脑脊髓膨出,脊管闭合不全,延一脊髓空洞症等;脑源性的肌萎缩是很少见的。一般是发生在大脑皮质的萎缩性病变,尤其是儿童时期的大脑半球顶叶病变,先天性运动区发育强或大脑半球深部占位性病变,炎症等,导致身体相应部位的肌萎缩。
4、发性脊髓前角或者是脑干颅神经运动核及它传导途径的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婴儿进行性脊髓肌萎缩,少年进行性球麻痹;并发在中枢神经弥漫性病变的神经元性肌萎缩,如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海绵状自质脑病,家族性遗传性共济失调,大脑叶性萎缩等。
小儿麻痹症的意思是什么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我国在明、清两代有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近年来普遍采用疫苗预防后,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es)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直径为20~30nm,内含单股的核糖核酸,无包膜。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园形颗粒状。大量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病毒可用人胚肾、人胚肿、猴肾及hela细胞等培养。
脊髓灰质炎病毒耐寒,低温(-70℃)可保存活力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冻干燥法保存。为耐热。60℃30分钟可使之灭活,煮沸和紫外线照射可迅速将其杀死。能耐受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70%酒精及5%煤酚皂液。但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等敏感,可将其迅速灭活。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由于无症状感染者可以50~500倍于有症状者,因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 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近年来,小儿普遍服用疫苗,故发病年龄有增高趋势。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维持终身。病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
(四)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著差别。过去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原有3~5年流行一次的规律亦已消失。
脊髓灰质炎症是怎么回事
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直径为8~17ΜM,称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毒分为Ⅰ、Ⅱ、Ⅲ三种不同类型,其中Ⅰ型最多见,Ⅲ型次之,Ⅱ型少见。
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其他某些病毒,例如个别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亦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并引起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在临床上难以与灰质炎病毒引起的麻痹进行鉴别。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活力很强,耐寒冷,在冷冻条件下能生存数月之久,对干燥的抵抗力也较强。病毒在室温下可生存数天;在污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和牛奶中可生存百余天;在粪便中可维持3~6周或更久。紫外线照射、煮沸或使用含氯石灰(漂白粉)及高锰酸钾等均能迅速将其杀死。
传染源为本病的瘫痪型、非瘫痪型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健康的带病毒者亦可传播。病毒主要从粪便及鼻咽部分泌物中排出,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经污染饮食、脏手及各种用具等直接通过消化道或由空气飞沫经呼吸道而发生传染。
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安全饮食,平时勤洗手,家具、生活用品勤消毒。建议保持充足良好的睡眠,按时睡觉,以及坚持每天足量的运动,增强体质。尽量保证每年体检1到2次,控制自己的体重。身体的健康离不开心理的健康。
什么是脊椎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体积小(22~30nm),单链RNA基因组,缺少外膜的肠道病毒。按免疫性可分为三种血清型,其中Ⅰ型最容易导致瘫痪,也最容易引起流行。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隐性感染(最主要的传染源)在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见,而明显发病者少见;即使在流行时,隐性感染与临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过100:1。一般认为,瘫痪性病变在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热带)少见,但近来对跛行残疾的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达到美国接种疫苗以前的高峰发病年份。这些地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都很差,病毒传播广泛,终年发病,因而小儿在生后几年内就获得感染和免疫,而不发生大流行。
瘫痪病例中,90%以上发生于5岁以前。相比之下,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好的经济发达国家,感染的年龄往往推迟,许多年长儿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长小儿中越来越多。
在工业化国家,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脊髓灰质炎目前已基本消灭。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为时不远。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可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这种感染通过肠道传播到全身,其中脑和脊髓受损害最严重。 在20世纪早期,大部分的健康保护资源被专用于被脊髓灰质炎感染的病人。在工业化国家中,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脊髓灰质炎发病已经基本消灭。在有效地接种疫苗之前,脊髓灰质炎通常在夏、秋季流行。在发展中国家,病毒通过被人类粪便污染的供应水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通过这种渠道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