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
方法一: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印堂,太阳,合谷穴。
操作方法:1.闪火法,对穴位实行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2.对穴位留罐,或配合药罐,贮水罐留罐,药罐可用羌活,防风,川芎各9克,白芷,苍术,黄芩,生地黄各6克,细辛,甘草各4.5克,以水煎煮后留罐,1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背部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用走罐法,将润滑液或温水 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肺俞穴。
操作:刺络拔罐法: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上,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曲池,委中,足三里。
操作方法:用三棱针在大椎,委中穴位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5-10分钟,起罐后患者仰卧,取委中,阴陵泉,足三里留罐5-10分钟,1日1次。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拔罐后的注意事项
第一:拔罐后不能够立即洗澡
这是拔罐后注意事项中中药的一条,很多人喜欢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认为这样更加的神清气爽。但是专家告诉我们,拔罐之后最好不要立即洗澡,这容易造成我们肌肤的二次伤害,对于身体非常的不利。
这主要是因为拔罐其实就是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在拔罐之后皮肤就会变得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如果这个时候进行洗澡,那么皮肤很容易出现发炎的情况。如果是洗冷水澡,那么情况会更加的糟糕,不仅仅是皮肤受伤,同时水汽会从大张的毛孔之中进入体内,非常容易出现感冒。找来那个的情况。所以说,拔罐后不能够立即洗澡。
第二:拔罐后出现出血情况
拔罐后出现出血情况并不需要很紧张,而是应该用干净的干棉球吸干血迹就可以了。出血的原因是由于拔罐之后局部皮肤出现了红晕或者是淤血,这都是正常现象,过段时间之后会自行小时的。如果淤血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这个位置不能够进行再次拔罐哦,而是应该换一个位置。
第三:拔罐后出水泡
如果出现了水泡也不需要特别的紧张,这主要是由于留罐时间太长导致的。如果皮肤上出现的是小水泡,那么不需要特别的紧张,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只要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就可以了;如果是打水泡,那么最好用干净的针挑破,令里边的液体流出来,然后图上游戏i额紫药水,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出现感染的情况。
第四:拔罐后要注意保暖
这是拔罐后注意事项中重要的一条,拔罐之后患者的身体都会比较虚弱,并且全身的毛孔也是在大张的状态之中。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注意保暖,令风邪入侵体内,不仅不能够令身体快速的恢复健康,反而有可能令疾病加重,并且患上风寒感冒,这对于身体是非常不利的。
第五:消毒
拔罐结束之后应该将所有的用品进行消毒,同时施术者的双手也要进行常规消毒,这样对于下一次的使用更加的安全。
吃太饱或者是过度劳累、喝醉酒之后都不能够进行拔罐,这对于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女性在月经期间虽然能够进行拔罐,但是下腹位置最好不要进行;如果皮肤有疾病的,例如外伤、皮肤过敏等等情况,也是不适合进行拔罐。
在拔罐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拔罐位置选择不同的罐,同时还要选择不同的拔罐手法,这样才能够令身体快速恢复健康。并且在拔罐之前一定要选择适当的体位进行。如果是选择多个罐一起进行的时候,那么火罐的位置不能够靠得太近,否则容易造成肌肤疼痛,并且也不容易拔牢,效果也不能够达到最好。起罐的时候手法一定要轻柔,千万不能够硬拉或者旋转,否则容易伤到皮肤。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寒型感冒拔罐部位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位置:
印堂穴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连线中点。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印堂穴在人体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即是,印堂穴是经外奇穴。
3.功效: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1.位置: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位,丝竹空与瞳子髂连线中点向外约1横指处取穴。
3.功效: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按摩此穴位可以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1.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发烧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方法
一次取2~ 3处,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火罐,留罐5分钟,待罐内血液部分凝结时取罐。用无菌干棉球擦净血液。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热型感冒拔罐部位
如果是风热型感冒,拔罐的穴位有:大椎、肺俞、凤池、尺泽穴
1.位置: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伏,在项后,与风府穴(督脉)相平,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3.功效:
壮阳益气,风池穴有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平肝熄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1.位置:
尺泽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凹陷处即是。
3.功效:
尺泽穴有清热和胃,通络止痛,清肺泻火,调理肠腑的作用。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四类人不宜拔罐治感冒
1、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2、身体过于虚弱,体内阳气不足,如果再拔火罐会导致阳气更加不足,更加破坏了自身的阴阳平衡。
3、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如果用拔火罐治感冒,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4、女性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感冒拔火罐位置示意图 感冒拔罐治疗法则
祛邪扶正,宣肺解表,风寒证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风热证疏散风热,清利肺气;暑湿证消暑化湿,疏表和里,拔罐取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感冒拔罐拔哪个部位 感冒拔罐注意事项
1.留罐期间,应经常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及罐内的情况变化。
2.走罐法走至背部两侧皮肤呈现充血或瘀血为度,年龄幼小的孩子或瘦弱患者,可选小火罐刮痧法。
3.若出现烫伤,水泡小者可令其自行吸收,不必处理,若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细针挑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上药膏即可。
4.拔罐治疗感冒效果明显,但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甚至咳吐血痰等症时,宜尽快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感冒拔火罐位置示意图 感冒拔罐操作流程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选用1.5cm口径的火罐(小儿用较小的火罐),大椎,风门,肺俞,中脘,中府,足三里等穴采用留罐法,两侧各拔火罐5-6个,至皮肤瘀血为度。中府,中脘拔罐力度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各背俞穴可采用走罐法,在罐口涂以凡士林油膏,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一圈立即退出,再迅速将罐具扣在大椎,待3-5分钟后将火罐向背部下方滑动,至肺俞等穴;待起罐后用同法施行于另一侧,亦可在后背部膀胱经施走罐法或小火罐刮痧法。
落枕拔罐的位置图 落枕拔罐的位置
治疗措施:舒筋活络,行气止痛。
主穴:大椎,阿是,落枕穴。
配穴:病及督脉,太阳经者加风府,天柱,肩外俞,病及少阳经者加天宗,秉风。
拔罐功效:大椎穴属于督脉,位于项背部,与阿是穴合用疏通局部经气,使经脉通畅,通则不痛;落枕穴是治疗落枕的经验效穴,有活血痛经,解痉镇痛的作用。
男性拔罐的位置图图解 拔罐拔哪个位置能壮阳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脊中穴位置:
脊中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脊中穴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于背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3.脊中穴功效:
壮阳益气,脊中穴有健脾利湿、解痉固脱、宁神镇静作用。
1.腰俞穴位置:
腰俞穴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
2.腰俞穴取穴方法:
腰俞穴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俯卧或侧卧取穴。
3.腰俞穴功效:
补益肾气。腰俞穴有强腰脊、理下焦、调经清热、散寒除湿等作用。
1.三阴交穴位置:
三阴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骨上,具体位置是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2.三阴交穴取穴方法:
取穴的时候先从内侧脚踝向上取四指宽的位置,然后对应着踝尖正上方的胫骨边缘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所在。
3.三阴交穴功效:
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
1.商阳穴位置:
商阳穴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2.商阳穴取穴方法:
伏掌,当示指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处,相当于沿爪角桡侧画一直线与爪角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3.商阳穴功效:
商阳有清阳明之热、醒脑苏厥等作用。
1.关元穴位置:
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关元穴取穴方法:
仰卧位。关元穴位在人体哪里,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3.关元穴功效:
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清热利湿、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1.涌泉穴位置: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2.涌泉穴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3.涌泉穴功效:
散热生气,涌泉穴有泄热宁神,苏厥开窍,苏厥开窍,滋阴益肾,平肝熄风的作用。
1.腰眼穴位置:
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2.腰眼穴取穴方法:
腰眼穴在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平时久坐,常觉腰部酸胀处即是。
3.腰眼穴功效:
腰眼穴的的作用可以强腰健肾。主治病症:虚弱羸瘦,肺结核,腰痛,腹痛,妇科病,消渴,尿频,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