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火罐应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不同火罐应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推罐法: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须选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闪火法:此为医院最常用拔罐方法。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把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旋转1~3圈(在使用酒精棉球拔罐的时候,酒精棉球必须先稍微甩干,让之处于不太饱和的状态,因为酒精棉球过于饱和将会导致酒精滴落,而滴落的酒精会迅速燃烧。注意着火棉球切勿碰到罐口,以免将罐口烧热或将酒精残留于罐口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把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
闪罐法: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部位,如小儿、女性的面部。
针罐法:即是将针刺和拔罐结合的方法。在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点的部位上,约10~15分钟起罐起针。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刺血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拔罐留置1~3分钟,出血量2~4ml。
拔罐减肥的八个注意事项
1、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2、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3、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4、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5、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6、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7、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8、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拔罐颜色反应不同病症
拔罐主要就是通过杯罐中的气压和外界的气压不相同所长生的负压来迫使皮肤,这样皮肤就会 出现颜色的改变。一般在杯罐取下之后,不同的人在拔罐的部位和穴位上的皮肤夜色都会发生改变,这代表了患者不同的身体疾病。
1、紫色
如果患者拔罐的部位出现了紫色或者是黑紫色,这就说明患者的体内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用中医都说法就是体内淤血,所以应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食物来进行治疗。
如果不仅仅是皮肤发紫,同时还伴随着斑块,那就说明患有寒湿之症;
2、鲜红色
如果拔罐之后发现皮肤变成了鲜红色,这就说明患者体内是内热,所以日常饮食应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材。当然,拔罐之后皮肤出现鲜红色的症状还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发现皮肤虽然是发红,但是并不是鲜红色而是色泽暗淡,那仍旧是内热症状,但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身体中出现了血枯而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的症状。这种状况一般都是患者患有了血脂高等等的疾病,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泻火和活血,这样就可以恢复健康。
3、灰白色
如果拔罐的位置发白或者是没有颜色改变,那么说明患者体内的寒气比较重,导致身体出现了虚寒的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使用一些祛寒的药物进行调理身体;
4、罐内壁出现水汽
这就说明身体的一些部位有湿气,所以要用一些祛湿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调养;
5、皮肤出现水泡
这也是由于体内的湿气过重导致的现象,可用祛湿药物调养;
6、皮肤出现褶皱
这是由于患者的体内被风邪入侵了,常见在冬春季,最好应该立即接受治疗,避免并且加重导致患上皮肤疾病;
7、丹砂红点
所谓的丹砂红点值得就是在拔罐之后,皮肤中出现了皮纹,而罐印中则出现了丹砂红点,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湿气过重造成的。
当然,除了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拔罐之后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一些拔罐过程中的手法和操作细节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拔罐之后皮肤的颜色和形状,常见的就有留罐时间的长短等等。
这些原因之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会造成拔罐颜色的不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进行拔罐的,常见的一些会皮肤过敏的患者。皮肤上有溃疡的患者和一些患有出血性继斌的患者,这些人群都是不能够拔罐的。因为拔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同时还有可能加重身体本身患有的疾病。
有些人认为拔罐颜色很难看,感觉像是被人殴打了,有碍观瞻。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拔罐之后留下罐印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并且在7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基本消失,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拔罐拔出的东西为痰湿浊物
拔罐结束之后,不仅仅是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同时有些时候会吸出很多东西,这又究竟是什么呢?
拔罐一般都是用火在杯罐中燃烧,然后趁热将杯罐按在皮肤中,利用被罐内的气压和外界气压之间形成的负压来令杯罐吸附在皮肤表面,甚至吸附皮肤之下的穴位、经络和毛孔等等,这样体内的气血就会由于受到刺激而运动加速,这样一些体内的垃圾、湿寒之气等等多余的东西就会排出体外。
常见的吸出物有很多,有些是呈现液体形状的,也有些是固体,也有一些是胶状物质,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一般吸出来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污浊之物,如果呈现液体状,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很严重;如果吸出来的是呈现胶状,那就说明问题比较严重的,最好能够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拔罐颜色改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需要了解拔罐颜色改变所代表的意思,不同的颜色改变代表了患有不同的疾病。只有具体、确实的了解了拔罐颜色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拔罐一般拔多长时间呢
由于每个人表皮结构、厚度都不同,对负压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应控制在5~10分钟,最多10分钟足矣。为了便于观察皮肤的变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胶罐、竹罐不宜选择。
专家还提醒大家,火罐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腰背痛是最合适的,而腹部、脸部等肌肉不丰富、有脏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肠套叠、肠梗阻。
并且,拔罐时不妨在火罐边缘抹点橄榄油或植物油,这样能避免皮肤与火罐摩擦损伤皮肤。拔完后用热毛巾热敷一下更好。
“多数老百姓常常想当然地使用火罐。”李主任说。最典型的现象便是在他的门诊上常会接诊因拔火罐而使皮肤受到感染的患者,拔火罐一拔就是个把小时,非得拔出水疱,流出水来才甘心,且还有个说法为“把湿和寒气拔出来了”,这种说法太荒唐。
因为中医所说的湿是一个概念,是看不见的,并非液体。而当负压作用在人体表面时间过长时,任何人都会出水疱。实际上,拔火罐拔出水疱在医院治疗上等于是拔出事故了。而水疱很易感染、化脓,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败血症。
由于每个人表皮结构、厚度都不同,对负压的耐受力不同,一般拔火罐应控制在5~10分钟,最多10分钟足矣。为了便于观察皮肤的变化,最好使用玻璃罐,而橡胶罐、竹罐不宜选择。
其实拔罐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等都是有效果的,但是长时间的拔罐对皮肤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的,比如长时间的滞留罐之后呢,皮肤也会出现很多的颜色黑紫,甚至也会造成淤血,这样吸收就非常的困难了,因此需要根据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千万不要留置太长。
拔火罐注意事项
拔火罐注意事项
拔火罐并非如此简单,拔火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罐的消毒:一般采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罐口,罐体,即可起到消毒作用。消毒后
的罐可以用干棉球擦干,或者自然风干后使用。
2、点火的方法:一般选用闪火法,一手拿点火棒,一手拿罐,把点火棒的酒精棉球(酒精量不能过多,防止点燃后酒精滴下)点燃,迅速伸入罐内,大约1-3秒后拿出,另一手将火罐轻放在需要拔罐的部位。点火时不能在罐口燃烧,以免造成罐口过烫。
3、拔罐时,一般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部位。对于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的部位应慎用,孕妇应慎用。
4、选择适当的体位,一般采用卧位,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5、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方可应用。
6、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易拔牢。
拔火罐需要注意什么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不同拔罐颜色反应不同病症
1、紫色
如果患者拔罐的部位出现了紫色或者是黑紫色,这就说明患者的体内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用中医都说法就是体内淤血,所以应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食物来进行治疗。
如果不仅仅是皮肤发紫,同时还伴随着斑块,那就说明患有寒湿之症;
2、鲜红色
如果拔罐之后发现皮肤变成了鲜红色,这就说明患者体内是内热,所以日常饮食应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材。当然,拔罐之后皮肤出现鲜红色的症状还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发现皮肤虽然是发红,但是并不是鲜红色而是色泽暗淡,那仍旧是内热症状,但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身体中出现了血枯而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的症状。这种状况一般都是患者患有了血脂高等等的疾病,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泻火和活血,这样就可以恢复健康。
3、灰白色
如果拔罐的位置发白或者是没有颜色改变,那么说明患者体内的寒气比较重,导致身体出现了虚寒的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使用一些祛寒的药物进行调理身体;
4、罐内壁出现水汽
这就说明身体的一些部位有湿气,所以要用一些祛湿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调养;
5、皮肤出现水泡
这也是由于体内的湿气过重导致的现象,可用祛湿药物调养;
6、皮肤出现褶皱
这是由于患者的体内被风邪入侵了,常见在冬春季,最好应该立即接受治疗,避免并且加重导致患上皮肤疾病;
7、丹砂红点
所谓的丹砂红点值得就是在拔罐之后,皮肤中出现了皮纹,而罐印中则出现了丹砂红点,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湿气过重造成的。
当然,除了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拔罐之后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一些拔罐过程中的手法和操作细节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拔罐之后皮肤的颜色和形状,常见的就有留罐时间的长短等等。
这些原因之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会造成拔罐颜色的不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进行拔罐的,常见的一些会皮肤过敏的患者。皮肤上有溃疡的患者和一些患有出血性继斌的患者,这些人群都是不能够拔罐的。因为拔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同时还有可能加重身体本身患有的疾病。
有些人认为拔罐颜色很难看,感觉像是被人殴打了,有碍观瞻。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拔罐之后留下罐印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并且在7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基本消失,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拔罐拔出的东西为痰湿浊物
拔罐结束之后,不仅仅是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同时有些时候会吸出很多东西,这又究竟是什么呢?
拔罐一般都是用火在杯罐中燃烧,然后趁热将杯罐按在皮肤中,利用被罐内的气压和外界气压之间形成的负压来令杯罐吸附在皮肤表面,甚至吸附皮肤之下的穴位、经络和毛孔等等,这样体内的气血就会由于受到刺激而运动加速,这样一些体内的垃圾、湿寒之气等等多余的东西就会排出体外。
常见的吸出物有很多,有些是呈现液体形状的,也有些是固体,也有一些是胶状物质,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一般吸出来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污浊之物,如果呈现液体状,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很严重;如果吸出来的是呈现胶状,那就说明问题比较严重的,最好能够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拔罐颜色改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需要了解拔罐颜色改变所代表的意思,不同的颜色改变代表了患有不同的疾病。只有具体、确实的了解了拔罐颜色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拔火罐颜色不同昭示疾病不同
拔罐颜色深浅昭示什么样的疾病
拔罐颜色深浅与疾病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如下:
罐印颜色黯黑,一般表示体内有血淤。多见于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种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驱寒。
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淤。
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淤之证。
罐印淡紫伴有斑块,提示以虚为主,兼有血淤。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者,表明与此穴相关的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罐印鲜红而艳,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罐印呈鲜红散在点,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与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一般在临床上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以调节内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