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惩罚孩子不等于训练孩子

惩罚孩子不等于训练孩子

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对于孩子的抵抗而施加给孩子的一种惩罚性干预,它给孩子一种“我很坏”的信息。惩罚通常来源于父母的恐惧或是失望,因此父母急切的想要控制孩子,或是尝试告诉孩子“不管你喜不喜欢,我都要对你负责”等惩罚孩子的主要原因。

当孩子们问为什么不能做某些事情时,父母的回答可能是“因为我说了算”,通常这种回答向孩子传递的信息就是他们的观点并不重要,时间久了孩子会缺乏自己做决定的能力。惩罚的具体措施可能会包括打孩子,比如孩子打了自己的弟弟,那么他获得的将是来自爸爸妈妈的一顿打。这样,孩子就知道“我不好,妈妈打我”。

惩罚孩子所带来的问题

惩罚孩子会带来一些问题。首先,惩罚孩子没有告诉孩子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比如孩子打了自己的弟弟然后自己也挨了一顿打,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下次应该如何处理与弟弟之间的矛盾,而是会很生弟弟的气。

惩罚同样还会告诉孩子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孩子们所获得的是他们的行为和感受,必须受父母的管理和控制,因为他们无法自己决定。他们同样还会因为父母会帮助他们做决定,而缺乏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什么是训练?

训练集中于教孩子新的技巧比如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训练管理会集中于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然后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更好的办法。科学的管理孩子是爱孩子的一种表现,是培养孩自的必须技能。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惩罚要得当

第一,在惩罚之前要让孩子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被罚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效果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很多时候,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却没有明白事理,所以今后还有再犯的可能。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惩罚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在惩罚孩子前,爸爸妈妈要跟孩子说明惩罚他的原因。惩罚后,最好强化一次,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第二,合理把握惩罚的“度”

由于爸爸妈妈惩罚孩子主要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所以,把握好惩罚的“度” 就显得尤为必要。惩罚的程度过重的话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轻了也起不到惩罚孩子的作用。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第三,惩罚要“循规”

为了让惩罚“有规可依”,爸爸妈妈最好事先跟孩子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明白自己如果犯了错误会有什么样的惩罚。这样,孩子以后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降低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爸爸妈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相同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相应的惩罚,让孩子记得以后不能够再犯了,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孩子才会惧怕爸爸妈妈的威严。

儿童遗尿症如何预防

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开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主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首先应避免白天过度劳累,安排孩子按时休息,晚上早点睡觉较好,因为睡后3小时膀胱内便储存一定的尿液,而此时正是睡眠最深的时候,孩子很难自己醒来,家长睡前叫醒孩子排尿一次,可避免尿床。晚饭不要过咸,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教育调皮孩子的7种有效方法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宝宝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五: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有趣"惩罚"方式:罚站。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六: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有趣"惩罚"方式:看书、写字。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彩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温馨提示: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宝宝没规矩表现七: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有趣"惩罚"方式:禁止某些权利、要求。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给孩子立规矩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孩子没规矩家长有法宝

宝宝没规矩表现一:与同伴吵架、抢夺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宝宝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

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脑瘫患儿流涎护理注意事项

一、保护好患儿面部皮肤

家长用清洁手帕或餐巾纸擦干脑瘫患儿胸前流涎处时,不可以用力擦拭,以免损伤皮肤。用温水洗净面颊、下颌等部位,擦干并涂上护肤霜,同时经常更换围巾,尽量保持流涎处干燥,尤其是在冬季。以保护小儿这些流涎处部位的皮肤。

二、不要用力挤压患儿面部

家长不要随便捏弄脑瘫患儿的面颊部,以免刺激唾液腺而加重流涎。告诉家长给孩子洗漱时,选用软毛巾,避免用力按压搓洗。

三、引导患儿吮吸手指

家长可吮吸脑瘫患儿食指,然后让患儿自吸,以体会吮吸感觉,反复练习,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吞咽功能。或者每天吸吮空奶嘴10分钟,每日2~3次,对已懂事听话的孩子要及时教他怎样下咽口水、吹气球,反复多次练习使局部肌肉产生收缩运动,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四、对患儿进行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包括各种联合刺激,正面强化,自我控制及惩罚。例如,通过奖罚方法训练患儿,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流涎给予物质奖励,流涎给予惩罚。

五、训练患儿口舌功能

口及舌功能的训练包括控制口唇闭合、下颌抬高、唇角外展、舌的上下左右及旋转、模拟咀嚼练习等方法。

儿童遗尿症应该如何预防

1.合理的生活制度。

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开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主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2.对饮食的要求。

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不要过咸,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晚饭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3.睡眠环境。

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惩罚的原则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惩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将帮助爸爸妈妈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礼仪和是非观念。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当孩子犯错误时,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罚是完全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年幼的孩子难免会因为淘气、懒惰等缘故而有意、无意犯各种错误,这是一个让爸爸妈妈十分头疼的问题。1岁前,孩子还太小,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差、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犯错误往往不是故意的,这时,爸爸妈妈完全可以无条件地原谅宝宝。但当孩子1岁以后,有些时候,爸爸妈妈就不能太纵容宝宝了,因为这时的小家伙已逐渐具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爸爸妈妈说教无效的情况下,适当的惩罚就要显神威了。

但惩罚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不恰当的惩罚往往会伤害年幼孩子稚嫩的感情,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着负面的作用。下面,我们将阐释几条惩罚的原则,希望能给爸爸妈妈有所帮助和启示: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告诉孩子,只要他犯了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在生气时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不是故意的,爸爸妈妈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负责赔偿。

但同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爸爸妈妈将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和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而且惩罚必须坚决,要进行到底,要让他们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了。

2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爸爸妈妈平时就应早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孩子自己会知道在犯错后将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几率。当孩子犯错误后,家长应平息自己的情绪,不要一时冲动而妄自随性惩罚孩子,而应该按照已定好规则行事。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威信。

3惩罚的原因要讲清楚

在惩罚孩子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受惩罚的原因,避免孩子稀里糊涂地就接受了惩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到惩罚,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做法,不要让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有家长为孩子提供了正确的模板,让孩子知道了该怎么做才对,他才能对照着去做。

4惩罚的方式灵活多变

有些爸爸妈妈在孩子犯错后,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通训斥和抽打,其实打骂是最不可取的惩罚手段,它常常会伤害到孩子的情感:或者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压抑孩子的好动、好奇、天真的个性。

其实惩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取行之有效的惩罚方式。如果孩子很内向、很敏感,那么建议爸爸妈妈不要采用罚站等硬性惩罚方式,而是采用一些含蓄的惩罚方式,比如借助寓言、故事、童话,适当加以引申发挥,旁敲侧击,委婉地给予批评教育,或是惩罚他陪着爸爸妈妈一起干家务等等;如果孩子很好胜、很倔强,那不妨采取故意冷淡的方式进行冷处理,使之感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5惩罚要适度

爸爸妈妈应根据孩子犯的具体错误具体处理,不要搞“一刀切”,无论什么错误都用一种惩罚手段。

孩子犯错性质是不同的,爸爸妈妈应分清缘由来进行处理。对于那些故意的、严重的错误,要严惩;对于那些无意的、轻度的则应从轻惩罚。不要让孩子因犯了一个小小错误而受到过度严厉的惩罚,这样会让孩子因恐惧而拒绝承认错误。

6就事论事

在惩罚孩子时,家长经常犯的毛病就是将孩子以前犯的错误都翻出来,前后联系,越想越气,结果往往一个小错误引发了一场大惩罚,使孩子从中受到伤害。爸爸妈妈惩罚孩子时,应对事不对人,不要总是去翻旧账,避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7要及时惩罚

不要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之类的话语,这并不适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因为小孩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早已忘了惩罚的原因了。所以惩罚应及时,即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和应该承担的后果。比如发现孩子将家中的玻璃器具打破了,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并要求他立即将破碎的玻璃打扫干净,而不能等时过境迁,再来惩罚他。

8家长态度要保持一致

在对孩子实施惩罚时,家长的态度一定要保持一致,如果父亲不让孩子出去玩,而母亲却将孩子放了出去,就会导致孩子对惩罚不以为然,觉得父母中有一方袒护自己,也就更不听话,从而收不到惩罚的效果。

9注意惩罚的场所

对孩子进行惩罚应避免在公共场所和外人面前,幼儿固然小,但也是有自尊的,当众不留情面的惩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0惩罚后的安抚

孩子受到惩罚改正错误以后,爸爸妈妈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言语和行动上的肯定,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了、被冷落了。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并不是他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不是爸爸妈妈不喜欢他,而是他这件事情做的不对。

有些年幼的孩子在受罚后,会自卑地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了,从而情绪低落。这时,爸爸妈妈一定给予安慰,告诉他爸爸妈妈还是喜欢他的,只是不希望他做错事而已,父母真心爱他,希望他能学好。这将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心理安慰,并为了获得爸爸妈妈的继续疼爱而避免犯错。

孩子在深索中学习与成长,缺点、错误在所难免。因此要慎用惩罚,只有真正爱护并充分理解孩子,才能正确运用惩罚,才能让惩罚起到积极的作用。

防治儿童遗尿症应摒弃哪些习惯

1、合理的生活制度。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训练是预防遗尿症的基本措施。训练时间最好是在孩子满1岁半以后。开始训练的时间过早,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十分成熟,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反射性排尿的控制机制还不十分完善,往往会造成失败,这就难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主要是采取阳性强化法,每次成功都应立即奖励孩子。

2、对饮食的要求。晚餐后少吃甜食和高蛋白饮料,不要过咸,以免引起口渴,晚饭后尽量少喝水和饮料、牛奶等,可吃少量水果。晚饭同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以鼓励,并提醒孩子夜间起床排尿。切勿因遗尿而惩罚或责备孩子。

3、睡眠环境。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有趣惩罚法巧帮宝宝立规矩

有趣“惩罚”方式:

1、规劝。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2、没收心爱的东西。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

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二:打架、乱丢东西、乱画、不收玩具

有趣“惩罚”方式:

1、打手心。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陈家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

2、帮忙做家务。准备一条抹布、扫把、盆子等清洁用具,让孩子学习清理和养成整洁的习惯。

温馨提示: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

父母应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较小的幼儿可由父母一起带领做家事;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询问孩子在帮忙家事时学习到什么。

宝宝没规矩表现三:吵闹不休

有趣“惩罚”方式:

1、罚坐。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

2、排豆子。准备一个盒子、盘子,里面有红色、绿色等彩色的珠,几个塑料罐子;让孩子在处罚桌上,将各种颜色的珠,摆放在正确位置。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讲处罚多久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

如果孩子本身很叛逆,视情况针对孩子修改来处理,可先罚站、罚坐再做处罚;此目的在训练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可训练手眼协调、分辨能力;完成后,让孩子知道被处罚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四:喜欢骂人、抓人、踢人、咬人等小动作

有趣“惩罚”方式:

画画。依家庭的情况,在固定处摆放一张小桌子(此处罚桌最好不要是平常使用到的书桌、餐桌、客桌等,以免孩子日后使用到这些桌子时,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准备一本画册及颜色不同的画笔,让孩子画出、写出心中的想法。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受伤时,先处理受伤部位再处罚;让孩子将发生的时间和做错的事情画下来;大人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从孩子的画中了解到,孩子犯错的心理想法;此为艺术治疗法,较不会伤害到孩子自尊心。

宝宝没规矩表现五:故意从高处往下跳,车上跑跑跳跳

有趣“惩罚”方式:

罚站。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

温馨提示: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与孩子讲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询问孩子被处罚原因,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

宝宝没规矩表现六: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

有趣“惩罚”方式:

看书、写字。选择固定处罚区铺上软垫或摆放小桌子;在处罚区里面放铅笔、画纸、彩色笔、故事书、彩色纸;让孩子自己先写字或看书,化解孩子愤怒的情绪。

温馨提示:当不能马上放下的工作时,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别怒斥孩子的不是,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等情绪平复后,询问孩子犯错的动机。

宝宝没规矩表现七:不爱刷牙、挑食、乱丢东西

有趣“惩罚”方式:

禁止某些权利、要求。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温馨提示:不以威胁、愤怒的态度大声对孩子说;让孩子知道禁止这些权利的原因,当孩子日后表现佳时,恢复其权利。

给孩子立规矩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孩子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

第四,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

第五,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给孩子立规矩不能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宝宝犯了小错误可以惩罚他吗

妈妈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妈妈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妈妈可以及时的给予提醒,如果是因为有意而造成的后果,也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教训。妈妈要态度坚决,同时又要充满爱心。有的妈妈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只记得要惩罚孩子,因此常常放弃了妈妈应该具备的爱心。当孩子没有按照事先说好的去做时,妈妈不是让自然后果去惩罚孩子,而是过于严厉,对孩子大声斥骂。这样的教育,不再是自然惩罚法,而变成了妈妈对孩子的惩罚行为,这样的方法会对宝宝的心理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

孩子犯错了试试4种有趣的惩罚方法

惩罚孩子的原则

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孩子犯了错就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尽管如此,家长惩罚孩子也要有度哦。家长吃饭的时候,还可以“恐吓”孩子说:“要是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吃两天这个蔬菜,再犯就吃三天,以此类推,直到孩子真正能够改正错误为止。

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孩子犯错4种有趣的惩罚方法

罚孩子吃不爱吃的蔬果

孩子难免在食物的选择上有不同的喜好,当然也会有挑食的毛病。孩子做错事了,妈妈打骂不得,看着孩子明明错了还大喊冤枉,妈妈可以在晚餐上搞点小花招来“惩罚”孩子。那就是晚餐做他不爱吃的蔬菜,并且坚持要他吃。

要求孩子吃他不爱的蔬菜水果这也不是什么残忍的惩罚,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其实大多都是比较健康、营养价值很高的食材,因此像这个惩罚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怕怕”的同时认识、反省错误,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的身体有力而无害。

家长吃饭的时候,还可以“恐吓”孩子说:“要是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吃两天这个蔬菜,再犯就吃三天,以此类推,直到孩子真正能够改正错误为止。”那么孩子未免再吃上自己不爱的晚餐,那么也就会乖乖注意自己的行为了。

罚孩子收拾房间

孩子犯错误了,虽然家长不能体罚孩子,但是也能通过“劳改”来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同时,也能够帮忙减轻家务负担。如果一些小孩子不喜欢做家务,那么以家务活作为惩罚措施,这是对孩子来说最痛苦的事情了。

家长在用家务惩罚孩子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分配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可以让宝宝收拾房间,或者帮忙洗碗。训练孩子养成无归原处的良好习惯,这也是一个锻炼孩子家务事和自理能力的好机会,家长可以在孩子帮忙家务的时候询问孩子学习到什么来了解孩子是否认识到错误同时是否已经掌握这种家务技能。

孩子犯了错就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尽管如此,家长惩罚孩子也要有度哦。家长吃饭的时候,还可以“恐吓”孩子说:“要是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吃两天这个蔬菜,再犯就吃三天,以此类推,直到孩子真正能够改正错误为止。

但是小编要提醒家长的是,家长在用这个方法惩罚孩子的时候,不要直白地说这是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因为这样子孩子就会把家务劳动和惩罚措施等同起来,所以平时自己没有做错事就不需要做家务活,这样会使得孩子对家务劳动有抗拒心理的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劳动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的形成。

罚孩子重复做同一件事

重复的事情难免会让人有厌烦的情绪,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精力旺盛,他们喜欢新鲜,因此重复做着一件事情只会让他们感觉很无聊无趣。因此家长正是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来好好地惩戒一下孩子了。

重复一件事,可以是罚孩子抄写课本,这样既能练字又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或者家长可以让孩子“挑豆豆”,也就是将红、绿、黄豆混在一个碗里,让孩子根据不同颜色把豆豆挑出来。这既能够训练孩子手眼协调、分辨能力,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计划安排这个“同一件事”,家长可以首先要了解到孩子不喜欢什么,正是因为孩子不喜欢,让他重复着做才能达到妈妈想要的惩罚效果。

其实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惩罚措施,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养成好的习惯,同时也能让性格比较急躁的孩子通过多次的重复任务来戒急戒躁,培养耐心。这种惩罚方式最好是配合赞赏来强化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认认真真地完成了你的惩罚任务后,家长可以表扬孩子的耐心认真,同时也让他注意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就能够既改正错误行为,又能塑造“被惩罚”的良好行为了。

唱着歌罚坐或者罚站

有些孩子缺乏耐心,活泼过头总是耐不住性子。在家里吵吵嚷嚷,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家长多次规劝不果,家长其实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小小的“体罚”,让他学会耐心一点。

让孩子罚站或者罚坐,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讲明这次惩罚的时间,最好在孩子受罚的身旁放置一个闹钟,跟孩子说如果闹钟还没响而孩子就离开的话,就要加时惩罚。在罚站或者罚坐过程中要求孩子唱歌其实是为了减轻孩子焦急等待的时间,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会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让自己舒缓焦虑,变得更有耐心。

相关推荐

提高孩子的智力开发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25岁,大脑的各种功能才发育健全,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不能改变了,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的智力发育有障碍时,不要失望和放弃,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智力水平。训练方法并不是教孩子认 多少字,背多少诗,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开发呢?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训练: 一、在运动方面:要训练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楼、拍球、跳绳、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不会爬行,就不管不教, 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会跳绳,可以让孩子先练手 摇的动作,

为什么会生出自闭症的孩子 自闭症孩子怎么治疗

对于孩子封闭的心理进行心理辅导,可以运用认知行为主义治疗方法,比如运用奖励等强化以及惩罚手段来改造自闭症孩子的不适当行为,也可以通过游戏来释放孩子的紧张,封闭心理。 让自闭症孩子暴露在一个拥有丰富语言刺激的环境中,提高孩子的词语积累量,可以设置情景或者是通过游戏来使自闭症孩子主动发声,同时注重对孩子的发声训练,可以针对发声时的声速,声调进行训练,也可以加强发声器官的锻炼。 自闭症孩子一般存在重复性的刻板行为,需要我们逐渐改善。当孩子做出了恰当行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强化,可以使用口头鼓励或者是实物奖励。

聪明父母惩罚孩子的学问

孩子究竟要不要惩罚?绝大多数家长肯定会持否定态度。 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我们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其实,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期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的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

搞定调皮宝宝很简单

1.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孩子长期闷在家里不利于其健康的身心发育,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感到心理压抑无从释放。因此很多孩子便以调皮捣蛋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多些机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更好的释放情绪,而且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 2.多带孩子锻炼身体消耗精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调皮是因为精力过盛,甚至常常处于精神兴奋的状态。这样状态下的孩子难以得到平静,他们时常选择调皮的行为来消耗自己的精力。因此,家长可以选择带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此消耗孩子的精力并

父母如何巧妙教育孩子

小事不管大事必管:孩子必须有自己的自由的时间,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这是他的自由,没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主见,独立性差。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得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须学会服从。比如上学这件事,这是没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样哀求,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他逃学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奖惩结合:只奖励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么叫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法律意识,容易酿成犯罪。如果只惩罚孩子而不奖励孩子孩子就会缺乏动力,长大以后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丧失人生的意义,他们会经常的

多动症儿童的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儿一般与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通过心理治疗,能使患儿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使用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儿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

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说谎

1、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 有些家长常以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妈妈回家后,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可妈妈一听珍爱的花瓶被打破了,很恼火,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从此,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为了逃避惩罚,就采取说谎来保护自己。想让孩子避免说谎,父母不但要听得进孩子令人高兴的真心话,也听得进令人伤心的真心话。 2、被家长哄骗之后心态发生改变 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或是矛盾的,都不应该鼓励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例如

如何零惩罚养育有道德的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但是,孩子们的世界与大人不同,他们有自己理解问题的角度。作为父母,如果孩子做了事,我们要做的是正确的进行引导,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一味惩罚。养育一个有道德有责任的孩子有哪些有效的引导方式呢? 惩罚与引导 我们都想教育出一个乖巧、负责、体贴的孩子。没有惩罚,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吗?当然不是,没有引导,他们才会放肆。引导和惩罚是不同的。惩罚,是通过产生痛苦(身体或情绪)来强迫孩子按我们的要求做事。引导,是给孩子提供我们的建议,解释出为什么这是最好的途径,并教会孩子正确做事

多动症治疗

1行为疗法: 系指以学习学说的概念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如奖赏性的条件反射疗法,对多动儿童的非多动行为 进行强化.例如:a、拼图或下棋: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或者让孩子学某种棋类的玩法.b、把孩子的作息时间固定下来.c、让孩子在纸上把大小不同、次序被打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或者让孩子把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起来,组成多种有趣的画面等等. 2教育方法: 一般学龄前患儿,主要采用教育及心理 治疗,不用药物治疗.恰当的教育,减轻患儿思想上的 精神压力,是重要措施之一.对患儿苛刻要求

孩子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 3岁~5岁期间的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什么都要摸摸、碰碰,这常会惹恼成人,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体罚。这样简单地对待孩子,势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成人应尊重他们,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讽刺、挖苦、辱骂、体罚,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遇事唠唠叨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会儿说注意这,一会儿说注意那,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 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