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1、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首先灸气海穴(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顾名思义是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此穴如同气之海洋,灸此穴便可补足你一身的阳气。

接着灸中极穴(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艾灸此穴能补气、驱寒。血淤的姐妹往往伴随着痛经,平时在月经来潮之前,用热水袋对中极穴进行热敷,可以缓减痛经。

如果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爱生气,有时候又不得不忍着,结果天长日久因气滞而血淤的姐妹,则要多灸灸足上的行间穴行间穴在五行中属火,具有泄肝火、疏气滞的作用,经常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将你郁积在体内的不痛快通通释放出去。

2、月经期血块多怎么艾灸

艾灸时,一般采用仰卧体位,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穴位约2~3厘米处施灸,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即固定不动,可随热感而随时调整距离。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或3日1次,每月10次。

3、月经血块多是怎么回事

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脱落的子宫内膜和血液混合在一起,而组成了经血。如果有较大的内膜脱落,即有血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现月经量大,且月经期间血块多,为血瘀症。月经过多时可以先考虑服用中成药来止血。但血止后,可以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主要是排除其它病因诱发。

月经血中带血块这和出血量以及出血速度有关,如果出血多的时候很冲来不及,就会凝成一个血块排出来了,往往带有血块可能这个时候的出血量比较多,就集成的一个块。经血出来内膜会脱落,但可能是一些碎片,血块还是应该供应子宫内膜的血管出的血。也就是说,经期时排出血块表示月经量过多。

月经期血块多怎么调理

1、饮食改善调理

宜采用高蛋白低脂肪饮用,多摄取维生素C,E是骨盆血液循环顺畅,减低因充血导致痛感,并补充丰富的钙和镁让肌肉放松。

不宜吃得食物,在月经来的前3天,到经期结束的食物要温热为主。炭烤,油炸,辛辣或者腌渍品要少吃,西瓜,梨,椰子,葡萄柚忌吃,以免影响血管受缩。白菜,苦瓜,白萝卜刻加热后吃。

2、中药调理方法

根据症状和体征,采用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的方法有较好的效果。诸如红花、桃仁、薄荷、坤草、泽兰、赤芍之类,对改善症状和体征均有良好效果。不过,这要在大夫的指导下服用。月经有块者应注意经期保护,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着凉,不食生冷食物,不过于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对颜面色素沉着者,可通过外病内治的方法,调理月经获得痊愈。

月经期血块多的诊断

月经失调:也称月经不调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许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压病、肝病、内分泌病、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生殖道感染、肿瘤(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均可引起月经失调。

月经时多时少且淋漓不断:月经淋漓不尽会有很多的原因,如生殖道的一些慢性的炎症,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的宫颈炎等、盆腔器质性的病变、还有内分泌失调都可引起经血不干净。月经量少,淋漓不尽也是月经不调的表现,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色、质反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失调出现的全身性病变,是女性中的一种多发病。

月经量多:的定义是连续数个月经周期中月经期出血量多但月经间隔时间及出血时间皆规则,无经间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经血的突然增加系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一类临床上以出血时间与基础体温(BBT)曲线对照将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分为月经量多与经间出血两类。

女人生理期可按摩穴位进行排毒

一、足三里: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换左手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轻轻点按这个穴位,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加快毒素排出,提高身体免疫力。

二、涌泉穴:当你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轻轻点按涌泉穴能通过经络传递作用,调节你的植物神经系统,帮你扩张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毒素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

取穴方法:

1、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1横指,该处即是。

2、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月经不调按摩哪里有用 最好按摩手法

血海穴可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

【位置及取穴】:大腿内侧,取穴时,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此穴。

【功效及主治】:调血和营,清热通络,宣达下焦。主治月经不调,膝痛等。

作为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颇为烦恼的日子。有规律、无疼痛地过了还算好,如果碰到不按规律“办事”的时候,可够女性朋友心烦的了。

我们可通过按摩血海穴来缓解月经不调的症状。血海穴是活血化淤和通络止痛的要穴,位置很好找,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按摩时,将双手掌心放在同侧血海穴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左右;双腿可交替进行。可在月经前后几天睡觉和起床时各做一次,但在月经期间应停止按摩。

此外,每天午饭前按摩血海穴还有利于祛除脸上的雀斑。午饭前是脾经值班,气血最旺,此时点揉两侧血海穴3分钟,力量不宜太大,能感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

降血压的穴位

中医认为,高血压不外乎肝阳上亢或者肝肾阴虚,都是肝肾两脏的问题。肝在五行里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肝的特点是向上的,要想不让它升发太过,就要有水来滋润它。可以想象一下真实生活中的树,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滋养,就会变枯,树枝树干变枯之后,就容易裂开,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肝主藏血,肝性升发,如果没有肾水的滋润,它就升发太过,血管的压力会加大,血压就会升高;如果肾水充足的话,就可以以柔克刚,把肝的那份“刚性”给中和一下,血管也会变得相对柔韧,血管弹性变好了,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发病的几率。

太冲穴从脚拇趾与旁边的第二趾之间,沿着足背推上去,两个骨骼相接稍微隆高之处就是太冲的位置。使用指头压迫,会感觉到脉动。太冲穴可以疏肝理气,平肝降逆,不让肝气升发太过,是肝经上最负责任,最任劳任怨的。

肾经上的太溪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间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补肾阴的要穴。补肾阴就是给“树”浇水;大肠经上的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的外侧头凹陷处即是此穴。

曲池穴有疏风通络,清热祛火之效,此穴用来扑灭火气,降压效果最好。坚持每天按揉双侧太冲、太溪、曲池穴,每穴按揉3-5分钟。一般坚持两月之后,血压就会有很好的表现。

在坚持按揉三个穴位的同时,一定要饮食上补足气血,戒掉一切寒凉食物,多吃补肾补肝的食品,如动物肾脏、肝脏,栗子、核桃、红枣、桂圆等。饮食要少盐宜清淡。宜素食,忌辛辣、油多腻人脂肪含量高的肥肉等食品。并注意合理搭配膳食,例如传统喜欢食用的民间红枣米粥、肉丝炒芹菜等,都是营养搭配合理的。

还有,就是保持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切忌发怒生气。这样就能使“肝气条达”,肝经畅通,血管就不容易发生“堵车”。

怎样可以活血化瘀呢

三阴交穴位:

1

位置在脚踝内侧关节骨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

选取穴位时候,正坐或仰卧姿势,内踝尖直下3寸,在胫骨内侧面后边取穴位位置。

2

按摩功效:健脾化湿、疏肝益肾。

3

按摩方法,指压按摩;亦或者针灸(诊室或者家用医灸器具)。

END

血海穴位:

1

血海穴在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的位置;

取穴手法:端坐在座位上,把腿处于绷直状态,在膝盖内侧会有一个凹陷的位置,在凹陷位置的上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块,肌肉块的顶端就是我们要找的血海穴了。

2

按摩气海穴的作用有助于调和气血、散风祛湿。

3

按摩方法采取指压按揉法;可灸。

END

按摩合谷穴:

1

合谷穴的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大概在第二掌骨中点位置,很好找的;

取穴手法:以一只手的大拇指指骨关节横纹为标准放在另一只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大拇指尖所处的位置便是合谷穴了。

2

按摩合谷穴的作用: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润面泽颜的作用;

3

按摩方法采取指压按揉法;

END

曲池与尺泽:

1

曲池穴位置在胳膊肘的横纹外端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的地方;尺泽穴则位于胳膊肘的横纹外端位置。取穴手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2

按摩效果: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作用;

3

按摩手法采取指压按揉法;可灸。倘若是按摩治疗荨麻疹,则需要配合足三里、隔腧、血海三穴效果更好。

END

常用穴位:足三里

1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取穴手法,正坐或仰卧屈

缓解痛经的穴位 血海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需屈膝,将掌心盖住膝盖(右掌按左膝盖,左掌按右膝盖),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对应的就是血海穴。

功效:该穴位具有理血活血、调经、健脾化湿等功效,主治妇科系统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尽等症。也可缓解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膝盖疼痛等症。

做法: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该穴位3分钟。

上述的四穴合用,可起到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的效果。建议在经前一周就开始采用穴位按摩,能引血下行,在月经来潮后可停止按摩,按摩手法得当,经期可提前1~2天,随着经血通畅排除,痛经会随之消失或减轻。如果痛经严重,疼痛难忍,建议及时就医缓解。

活血化瘀的穴位

1.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处开1横指;取穴时,正坐或仰卧屈膝、于犊鼻穴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健脾和胃、调补气血、健体美容,对虚劳羸瘦、面部皱纹、面色萎黄、痤疮有较好的疗效。

方法:直刺0.5~2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荨麻疹。

人站立或坐着时,血液容易蓄积下肢,循环不畅,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乏力、肿痛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腿脚乏力会导致平衡能力减退。每天逆向按摩腿部可疏通整个腿脚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有效增强腿力和关节韧带柔韧性,使四肢协调能力增强,减少老人跌伤的几率。

2.合谷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取穴时,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功能:疏风清热,能通络,润面泽颜,对头面五官疾患、痤疮、荨麻伴侣、风疹有效。

3.血海

位置:位于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处;取穴时,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2~5指,向上伸长,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功能:调和气血、散风祛湿,适用于湿疹、荨麻疹、蝴蝶斑、斑秃、面部色素沉着。

方法:可直刺0.8~1.5寸,可灸。

4.三阴交

位置:位于内踝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取穴位时,正坐或仰卧,沿内踝尖直下3寸,于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功能:健脾化湿、疏肝益肾,对不孕、痤疮、脱发、脂溢性皮炎、黑变病有效。

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5.曲池

位置:位于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时,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功能: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可用于瘾疹、脂溢性皮炎、荨麻疹、痤疮。

方法:直刺0.8~1.5寸,可灸。若治荨麻疹,配伍足三里、隔腧、血海效果更好。

怎样能活血化瘀呢

三阴交穴位:

位置在脚踝内侧关节骨高点上方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上;

选取穴位时候,正坐或仰卧姿势,内踝尖直下3寸,在胫骨内侧面后边取穴位位置。

按摩功效:健脾化湿、疏肝益肾。

按摩方法,指压按摩;亦或者针灸(诊室或者家用医灸器具)。

血海穴位:

血海穴在髌骨内上缘上方6~7毫米的位置;

取穴手法:端坐在座位上,把腿处于绷直状态,在膝盖内侧会有一个凹陷的位置,在凹陷位置的上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块,肌肉块的顶端就是我们要找的血海穴了。

按摩气海穴的作用有助于调和气血、散风祛湿。

按摩方法采取指压按揉法;可灸。

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的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大概在第二掌骨中点位置,很好找的;

取穴手法:以一只手的大拇指指骨关节横纹为标准放在另一只手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大拇指尖所处的位置便是合谷穴了。

按摩合谷穴的作用:具有疏风清热,通经活络,润面泽颜的作用;

按摩方法采取指压按揉法;

曲池与尺泽:

曲池穴位置在胳膊肘的横纹外端与肱骨外髁连线的中点的地方;尺泽穴则位于胳膊肘的横纹外端位置。取穴手法: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

按摩效果:祛风解表、调和营卫、除疹止痒作用;

按摩手法采取指压按揉法;可灸。倘若是按摩治疗荨麻疹,则需要配合足三里、隔腧、血海三穴效果更好。

穴位按摩调血气

前胸

前胸的胸腺控制着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经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对延缓衰老有着一定的作用。

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到心窝部穴位100-200次,有着抗病防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脚底

脚底板有很多个关乎人体健康的穴位,多达70多个,而且还有6条经络的起止在脚上。脚部与大脑和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平衡人体各部脏器的联系作用,因此,脚被称为人的“第二个心脏”。

经常按摩脚底板,进行沐足,活跃脚底血气,多点散步或者踩鹅卵石,用温水泡脚等都有助于促进脚腿的血液循环,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有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腋窝

腋窝有着淋巴结,有着很多汗腺,同时毛细血管和神经十分丰富,由此可见,腋窝是健身抗衰老的奥秘之处,经常按摩腋窝。

虽然有些人怕痒,但是在腋窝受到刺激后,会使人大小,同时促进了血液循环,使各个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氧气与养分的交换,对于增强器官的功能有很大作用。这种“腋窝运动”对抗衰老尤其有良效,每天自我按摩腋窝3次,每次5分钟。

脊柱

久坐的人经常都会感觉到脊柱有酸痛感觉,此时要注意了。因为脊柱是滋养着全身器官的区域,是人体督脉的行经之地,一旦脊柱受到伤害会造成严重后果。

脊柱两侧的经络又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可以激发经络的畅通,促进血气的运行,有效滋养全身器官,起到抗衰老作用。

肚脐

位于肚脐的穴位叫做神团穴,中医上可以用药物敷贴在肚脐上,便可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经常按摩肚脐还能有效防治中风,延年益寿的同时,更能养生防病。

经期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月经后期指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经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发胀,脉玄涩,为气滞。

艾灸疗法:灸气海,关元,子宫,气穴,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气滞者于仰卧位加灸期门,四满,中极,蠡沟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益气活血。

月经先后无定期指的是月经不按周期来潮,提前或错后7天以上,其中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暗,经行不畅或有血块,胸胁,乳房,小腹胀痛,精神郁闷,喜叹息者为肝郁;量少色淡,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多为肾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肾虚者,于仰卧位加灸太溪,水泉穴,于俯卧位加灸命门,肾俞穴;肝郁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蠡沟,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益气活血。

艾灸哪里对子宫好 艾灸足三里穴增强内分泌功能

足三里是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的重要穴位,最能扶正祛邪,艾灸该穴位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有好处,特别是能促进气血流动,增强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最能令女性受益,女性月经不调,气血不足,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等症可多艾灸这个穴位调理。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以手握于小腿外侧,然后从下往上摸,到膝盖骨下方时,有一块突起的骨头,为胫骨外侧髁,由此向外,有一块腓骨小头,外侧髁与腓骨小头中间连接的中心点直接向下,正三角顶点处即为该穴。

补血的穴位推荐

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让痔疮消肿止痛

血栓性外痔(external hemorrhiod)是指肛门静脉壁因炎症侵犯后,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过大或持续剧烈运动,引起痔下静脉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

3、痔疮的病理简介

血栓性外痔是外痔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因排便时用力过猛,剧烈活动或用力咳嗽使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外渗到结缔组织内,成为血块,在肛门部皮下生成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不等,位于肛管内或肛缘外。肿块初起时较软,几天后变硬,这时可以用土医之家痔疮膏外敷。如未发炎,肿块可在3--4周内完全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反复发炎,肿块内结缔组织增生,可变成结缔组织外痔;如发生感染,可生成脓肿。

常因便秘、排便用力过度、抬举重物、用力咳嗽、分娩等使痔下静脉丛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

1、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让痔疮消肿止痛

1.1、拇指按揉太溪穴1~3分钟。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按摩此穴可滋肾补阴,消肿止痛,对痔疮引起的多种症状均有缓解作用。

1.2、拇指按揉照海穴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照海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有止痛作用,可为痔疮患者减轻病痛。

1.3、拇指推足部肛门反射区3~5分钟。从足跟方向至足趾方向,力度逐渐加重。此法可提肛,助排便,缓解排便时肛门的疼痛。

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月经期血块多按什么穴位

首先灸气海穴(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顾名思义是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此穴如同气之海洋,灸此穴便可补足你一身的阳气。

接着灸中极穴(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艾灸此穴能补气、驱寒。血淤的姐妹往往伴随着痛经,平时在月经来潮之前,用热水袋对中极穴进行热敷,可以缓减痛经。

如果你是一个脾气不好、爱生气,有时候又不得不忍着,结果天长日久因气滞而血淤的姐妹,则要多灸灸足上的行间穴行间穴在五行中属火,具有泄肝火、疏气滞的作用,经常艾灸这个穴位,可以将你郁积在体内的不痛快通通释放出去。

相关推荐

哪些穴位对血管好

1、关元穴对血管好 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处。用手掌根部推揉2~3分钟。经常按摩关元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认为关元穴位可治疗各种血症;还可以补元气、调理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 2、三阴交穴对血管好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把拇指立起来,放在穴位的表面,先用力向下按压,再去揉,揉一分钟停下来,间隔一下,再揉一分钟。可以改善血瘀证引起的女性月经问题。同时这还是一个调节血压的位置。因处于下肢,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栓引起的双腿麻木。 3、太冲穴对血管好 太冲

指甲上有竖纹要按摩什么穴位

1.1、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补血养肝。 1.2、列缺穴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1.3、内关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内关穴取穴方法为: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

治疗高血压的穴位 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我们足部的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该穴为膀胱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头痛、高血压等症。右脚与静脉有关,它能使胸部上行的血液顺畅,左脚和动脉有关,它能使头部到脚尖的全身血液顺畅;按揉此穴能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稳定血压。 具体做法是:深呼吸,运用拇指的指腹按压该穴,稍用力按压,一边缓慢吐气,一边强压6秒钟,重复做10次,每日2-3次。孕妇和经期禁用。

怎么给老人按摩膝盖

1、血海穴在膝盖内侧,可以将对侧的手掌心对准膝盖正中,拇指和食指成45°,拇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就是血海穴。按压的时候,将拇指端放在血海穴上,用力按压5秒,以感到酸胀为佳。重复5次。也可以用拍打的方式:坐在椅子上,右腿架在左腿上,手掌拍打右腿的血海穴数次,然后换腿,轮流拍打10~15次。 2、前后按压阳陵泉穴。膝盖下面外侧有一块凸起的小而圆的骨头,阳陵泉穴就位于这块骨头前下方的凹陷中。按压的时候,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次按压5秒,重复5次。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3、用吹风机吹内外

按摩法改善手脚冰凉

大椎穴这个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病的患者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具体操作是两手搓热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有颈椎病的患者可以经常揉按大椎穴。 合谷穴和足三里这两个穴都是阳明经穴,阳明是多气多血之经,对于经络气血的通畅关系重大。如果能每天坚持按摩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还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足三里穴 取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

治疗子宫肌瘤的穴位有什么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一般由气滞、血瘀、痰积、湿热淤结所致,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很多,有中医穴位按摩和中药敷贴等新方法,那么,治疗子宫肌瘤的穴位有哪些呢? 用中医穴位按摩方法来治疗子宫肌瘤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四海、归来、子宫、气冲、血海、三阴交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揉一分钟,这属于中医疗法,患者可以选择这种治疗方法。 此外,药物治疗的方法也是不错的,患者在手术治疗方法之前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方法,如果药物治疗方法有效的话,也可暂不使用手术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 桂枝茯苓胶囊

血虚月经量少怎么调理 按摩调理

血海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能防治月经不顺,血虚型月经不调,生理痛等。穴位定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法:一边呼气,一边用拇指罗纹面依次点按同侧血海穴50-60次。 常按摩血海穴能调理血虚月经不调。

鼻出血用什么穴位

1、按揉迎香、巨髎 这两穴都位于鼻翼旁。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巨髎穴在瞳孔直下,鼻唇沟外侧,与鼻翼下缘相平。按摩时将双手食指指腹放于左右穴位,对称地进行按揉。先迎香,后巨髎,每穴5分钟,早晚各1次。还可以把按摩范围扩大,将两手食指或中指的指腹面放在鼻翼的两侧,沿鼻梁向上摩揉,可以到两眉之间,向下可以到鼻翼旁。注意按压要适度,最好由轻渐重。这样每天来回摩擦50次,有预防感冒、宣通鼻窍、防止鼻出血的作用。 2、揉上星、神庭 此两穴都位于人体中轴的督脉上。神庭在前发际线直上半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

膝盖上两厘米什么穴位

1、膝盖上两厘米什么穴位 膝盖上两厘米是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有称为血海的穴位。(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或者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膝盖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面便是血海穴。) 、 2、血海穴的临床运用 治疮疡,本穴可以清血利湿,治血液中血浊血毒血热引起的疮疡。治血疾病,统治凡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疾病。治皮肤痒,血虚、血躁,血

高血压的穴位按摩 涌泉穴

涌泉穴在医学上一直是养生、治病的重要穴位,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位于我们的足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用力弯曲脚趾,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主治: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怕冷等多种疾病。通过按揉该穴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淋巴液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对于稳定血压也有重大功效。 具体做法是: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用力按揉,会有刺痛和微酸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