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植马铃薯的种植
冬植马铃薯的种植
冬植马铃薯的种植:土壤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肥沃的砂质土,适时早播,这是夺取高产优质的基础。种植时间应在割完晚稻后立即进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植最为理想。注意如用水稻田改种马铃薯的,最好进行深沟高畦种植,不宜选择土质粘重易板结的水稻田。为防止病害蔓延,忌与花生、烟草、番茄等茄科作物连作。
冬植马铃薯的种植: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求进行催芽晒种处理。马铃薯在收获后有50-60天的休眠期,凡未萌发的薯种都要进行催芽。催芽方法:
分散贮藏
各农户将种薯置于室内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如果发现薯块有部分腐烂,要把腐烂部分切除。
催芽前进行切块
在种植前10天进行。马铃薯的顶端芽眼首先发芽,并有抑制中、下部芽眼萌发的作用,如果顶端幼芽遭受损伤或被切除,则其他芽眼会迅速萌发。为了取得较多的种薯,就要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办法如下:①2.5两以上的大薯切法:从中部横切下,顶端部分纵切为2-4块,每个切块具有1—2个芽眼,并且都连结有顶端部位。脐部切2-3块。②2两左右切法:横一刀、纵一刀,即分四块。③1两左右小薯切法:纵一刀,分二块。④1两以下小薯切法:在顶部切下0.6-0.8厘米即可,不要完全切开。
切块消毒
薯种切块后用0.2%多菌灵或百菌清(100斤水加2两药剂)药液喷射消毒,喷湿即可。也可用草木灰涂切口。凉干后进行沙床催芽。
沙床催芽
在室内干燥、通风处进行催芽。用清洁干净的河沙在通风阴凉处作催芽床,将切好的薯块密集平铺于地面,然后盖上湿河沙3厘米厚。在河沙上密集铺放小块茎,再在其上铺盖上河沙。如此一层小薯块一层湿河沙(铺放2—3层为宜),铺好后用麻袋或禾秆围盖好。经6-8天后,当大部分薯块萌发出芽(芽长出一粒花生仁大小)便可播种。注意事项:催芽中,要经常检查河沙湿润度,太干要及时喷水,忌底部积水。
冬植马铃薯的种植:栽培技术
开沟起畦,施足基肥
每亩播种量为80-110公斤。一般每亩播植3500-4000株。每畦宽1.33米,畦面宽80-9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28厘米、株距25厘米,高畦种植(沟深约18-20厘米),沟宽约43-53厘米,利于排水及田间操作。施足基肥:大田施足有机肥,每亩施农家粪杂肥1000-2000公斤加磷肥、复合肥各20公斤、硫酸钾5公斤作基肥,混合施于畦中间。
播种
在畦面开两行种植沟(中间间隔28厘米),放种薯(每块薯种间隔25厘米),芽眼向上,复土盖种。种后立即灌一次跑马水,灌至离畦面2寸,切勿浸过畦面。以免引起种薯腐烂。1-2天后用都尔、拉索各2两或金都尔1两兑水120斤喷施畦面除草,最后盖上稻草。
水分管理
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利于早出苗,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田间土壤表面发“白”、土壤缺水时应灌水,水量灌到畦高的一半为宜,待畦面土壤渗透水后排水。收获前田间沟底不渍水,仅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尤其收获前15天田间不能有渍水,以防薯块吸水过量而裂口或腐烂。
田间追肥
①出苗6-7成时,亩用5公斤尿素、5公斤复合肥加水40担淋施7.5合肥要隔夜浸,方便溶解。
②苗高10厘米左右时,亩用5公斤尿素、5公斤复合肥加水40担淋施。并进行小培土。
③封行后,亩用尿素5公斤,复合肥7.5公斤,加水40担淋施并进行大培土。最好用低浓度猪尿水勤施薄施,这样商品率较高,易丰产。大培土是决定马铃薯成品率高低的关键措施,培好土,使其结薯和薯块膨胀均在土壤里面,避免了薯块露出而出现青薯(不合格薯)。
冬植马铃薯的种植:病虫害防治
①冬季生长前期
高温干旱易受蚜虫为害,可采用乐果防治;其它害虫如马铃薯茎蛾、瓢虫等防治采用50%敌百虫800倍、50%敌敌畏乳剂1000倍、2.5%亚铵硫磷乳剂300-400倍。
②中后期
易发生晚疫病,可用1:2:200(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及早防治,并加强田间管理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以防病害蔓延。药剂防治:代森锰锌1000倍或75%百菌清600-800,病害还有软腐病、病毒病、疮痂病。注意选用无病薯种,注意防好蚜虫,以防病毒传播,发现病株及时拔株消除,田块注意轮作。
马铃薯是土豆还是红薯
马铃薯是土豆。
土豆是马铃薯的另一种称呼,马铃薯就是土豆,是一种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以食用,与小麦,玉米,高粱,稻谷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芋头,馍馍蛋等。
马铃薯的简介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马铃薯是不是土豆 地域不同称呼不同
马铃薯俗名地豆子,是一种一年生或一年两季生植物,它从国外传来中国,是地地道道的洋货,在全国各地马铃薯的称呼不尽相同,在东北地区,马铃薯叫土豆,在华北地区叫山药蛋,西北称洋芋,江浙叫番芋,广东以及香港地区则称为薯仔,地域的不同使得马铃薯的称呼不同。
土豆的介绍
土豆的通用学名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中国西北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广东及香港称它为薯仔。其它还有过的称呼有爪哇薯、土芋、地豆、土生、香芋、洋山药、山药豆、阳(洋、杨)芋等等。土豆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土豆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马铃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土豆一般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土豆是中国的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土豆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主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且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土豆的幼芽有轻微毒性,所以,当土豆放久后出现幼芽,或腐烂、霉烂都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再食用。
甘薯与马铃薯的区别
马铃薯是块茎,甘薯是块根块茎和块根 块茎—如:马铃薯,具有芽眼,也就是「节」,播种时可以以芽眼为单位切块,只要有芽眼播种后便能行无性生殖繁衍成新植株??如上面的一个图。土豆、洋芋是马铃薯的别称。 块根—如:蕃薯,如欲以块根繁殖则不可切块,需整粒播种??如下面的一个图。红薯、白薯都是番薯的别称,也有叫地瓜的。 块茎与块根皆属植物储藏养分的器官,大部分藏于地下,差别除了有没有节以外萌发方式也不同,块茎一个基本上有多少节便能繁殖出多少新植株,而块根一个就只能萌发出一株新植株。
马铃薯的介绍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马铃薯和土豆一样吗 马铃薯是红薯吗
马铃薯虽与红薯都有一个薯字,但是这却是两种不同的食物,马铃薯和红薯都植物的块茎,但马铃薯是马铃薯属植物的块茎,而红薯却是番薯属植物的块茎,马铃薯虽味甘,但是却不像红薯那么甜,红薯中的糖分含量要远高于马铃薯。
马铃薯简介
植物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根据马铃薯的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例如:;我国: 山东鲁南地区(滕州)叫地蛋,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洋山芋、山药蛋、馍馍蛋、薯仔(香港、广州人的惯称)等。意大利人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有的学者认为马铃薯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 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
马铃薯传入我国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华北和云贵等气候较凉的地区种植,现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世界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山东滕州是中国农业部命名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洞口县位于雪峰山盆地,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相当好,由于雨多、雾多、气温较低特别适宜马铃薯的发展,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马铃薯个体均匀、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马铃薯食品香甜可口。
土豆的介绍
土豆的通用学名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中国东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中国西北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广东及香港称它为薯仔。其它还有过的称呼有爪哇薯、土芋、地豆、土生、香芋、洋山药、山药豆、阳(洋、杨)芋等等。
土豆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土豆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马铃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土豆一般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土豆是中国的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土豆是块茎繁殖,可入药,性平味甘,主治胃痛、痄肋、痈肿等疾病。作为食物,其保存周期不宜太长,且一定要低温、干燥、密闭保存。土豆的幼芽有轻微毒性,所以,当土豆放久后出现幼芽,或腐烂、霉烂都极易引起中毒,一律不能再食用。
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马铃薯的历史起源
传入中国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
传播世界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安第斯山脉海拔3800米之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可能是最早栽培马铃薯的地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马铃薯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 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
十八世纪初期,俄国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以重金买了一袋马铃薯,种在宫廷花园里,后来逐渐发展到民间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