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颅咽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颅咽管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颅咽管瘤常见的诊断方法有下列几种:

1、普通实验室

内分泌功能检查多数病人可出现糖耐量曲线低平或下降延迟,血T3,T4,FSH,LH,GH等各种激素下降,少数表现为腺垂体功能亢进,大多数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腺垂体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

2.CT扫描

颅脑CT扫描显示为鞍区肿瘤改变,非增强扫描者实质性肿瘤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钙化斑为高密度,囊性者因瘤内含胆固醇而呈低密度像,CT值为-40~10Hu,囊壁为等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两侧侧脑室司扩大,强化扫描时约2/3的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强,CT值增加12~14Hu,囊性颅咽管瘤呈环状强化或多环状强化而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少数颅咽管瘤不强化,一般具有钙化,囊腔及强化后增强三项表现的鞍区肿瘤,即可确诊为颅咽管瘤(图1,2)。

3.MRI检查

多数颅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质呈短T1与长T2,但也可呈长T1与长T2像,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若为实质性颅咽管瘤,则呈长T1与长T2,钙化斑呈低信号区。

CT和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2项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一般来说,MRI在显示肿瘤的结构及其与邻近脑组织(如视交叉)的关系方面优先于CT,但他不能像CT那样显示钙化灶。

4.脑室造影

因肿瘤大小各异,脑室造影能明显显示肿瘤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和变化,对手术极有帮助,肿瘤囊腔是否与脑室相通,可在行脑室造影的同时,可直接穿刺入肿瘤囊腔。

5.脑电图

以额部或广泛的δ波或θ波为主。

6.脑血管造影

由于肿瘤对脑血管的压迫而显示血管不同方向的移位,鞍上或由鞍内向鞍上生长的肿瘤脑血管造影的主要征象是大脑前动脉向上向后移位,向后生长的肿瘤可压迫基底动脉使期向后移位,当肿瘤长入第三脑室时可出现脑积水样的血管改变,即侧裂动脉向外上移位,大脑前动脉垂直上移。

温馨提示:颅咽管瘤切除术所涉及的区域密布着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是神经外科的难点,因此医生除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广博的神经内分泌学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手术成功。

导致脑胶质瘤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在人类只有少数几种神经系统肿瘤与遗传有关:神经纤维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有明显家庭发病倾向,这些肿瘤常在一个家庭中的几代人出现。胚胎原始细胞在颅内残留和异位生长也是颅内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及畸胎瘤。颅咽管瘤发生于颅内胚胎颅咽管残余的上皮组织,脊索瘤来自脊索组织残余,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来自皮肤组织,而畸胎瘤则来自多种胚胎组织的残余。

2)物理因素

目前已经确定,电离辐射能增加肿瘤发病率,肿瘤的发生时人和动物接受射线作用后最严重的远期病理变化。

3)化学因素

a)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甲基胆蒽,2苯蒽等都能诱发脑瘤。

b)亚硝胺类化合物

c)致瘤病毒

一次脑瘤手术要花多少钱

其实,这个大可放心,一般脑瘤做一次手术需要花三到五万元,这个费用对于多数家庭都能承担。不过这些价格只是一个大概的,由于治疗方法、患者病情等等方面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对于良性肿瘤,采用手术完全切除的机率较高,病人的存活率也较高,如脑膜瘤、大脑或小脑星状细胞瘤、蝶鞍颅咽管瘤、脑室脉络丛瘤等,不需进行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复发机率低,因此治疗费用也肯定会低些。

对于恶性脑瘤或者是未能以手术全部切除的残余的良性脑瘤,因为需要可视情况予以观察追踪、或随即使用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线治疗,这样一来费用就相对高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脑瘤手术费用是不高的,几万块就能搞定,但是如果涉及到一些辅助治疗,如进行放化疗,则就要考虑这些放化疗的费用。

颅咽管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颅咽管瘤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

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

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颅咽管瘤的预后

1.手术效果与预后过去该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低,致死致残率及复发率高。

近30余年来开展显微手术,对保护正常脑组织、争取肿瘤全切除、减少下丘脑及垂体损伤,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颅咽管瘤的手术死亡率已降至2%,10年生存率达58%~66%,复发率为7%~26.5%。中国国内同济医科大学、解放军总院等单位进行的肿瘤全切除或积极手术切除,手术死亡率为4%~6%,肿瘤复发10%,取得较好疗效。

2.放疗效果与预后由放疗引起的神经后遗症很少。

从神经、智力、精神以及内分泌功能来评价颅咽管瘤放疗长期效果在功能方面的变化不比手术治疗差。全切除与次全切除后辅以放疗的病人,两组结果相似。Richmond报告颅咽管瘤放疗后10年以上的生存率达44%~100%;Manaka对125例颅咽管瘤病人进行放疗效果评价,结果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7.6%,对照两组仅分别为34.9%和27.1%,平均生存时间放疗组大于10年,而对照组为3.12年。Kramer报道6例15岁以下儿童经放疗后20年无症状,且无脑坏死现象;Pollack报告的放疗病例,经14~4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改善,肿瘤囊壁明显缩小。

3.瘤内/瘤腔内化疗效果与预后

Takahashi报告7例采用瘤内注射博来霉素治疗颅咽管瘤,4例囊性者,平均随访5年,经CT扫描均无复发;3例实质性者,1例术后1.5个月死亡,2例暂时有好转,后因复发死亡。由于这一疗法开展不够,其治疗效果尚不能肯定。颅咽管瘤于术后及放射治疗后发生GH缺乏的比率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仍能维持几近正常的生长,并不出现矮小症,这称为没有生长激素的生长综合征,其机制尚未阐明,有人认为与血胰岛素及其他肽类生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如何预防儿童颅咽管瘤

儿童颅咽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据了解,在我国人群中的颅咽管瘤发病率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7-6.5%。其中,70%为1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儿童颅咽管瘤首发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极易被误诊,因此家长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预防儿童颅咽管瘤家长需做到下面五点:

一、优生优育

为了孩子的健康,新婚夫妇或计划生育的未来父母应该注意生殖健康。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电离辐射或放射治疗的父母,应该在脱离接触一段时间后生育;某些慢性或感染性疾病患者,应该在完全康复后再考虑生育;尽量避免在服用避孕药或长期服用激素后停药不久即受孕。

二、孕期保护

未来母亲在将为“人之母”而欣喜和骄傲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妊娠时期的卫生保健,预防各种感染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照射、超声检查,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服用药物时必须谨慎,就诊时主动向医生表明自己正处于妊娠期。

三、先天病及早治疗

一些可能引起癌变的先天性畸形或疾病,如骶尾部畸胎瘤、隐睾、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等均应及早手术治疗;而巨大黑色毛痣、迅速增大的交界痣、甲状腺瘤等疾病,也应在密切观察的基础上争取早期治疗,防患于未变。

四、远离污染

环境污染、辐射污染、生物污染是小儿肿瘤的主要根源。新居装修、新置家具、各种辐射、汽车尾气等不良刺激对原本免疫力相当低下的婴幼儿的危害往往会比成人严重。请加强环保意识,避免污染接触,让你的宝宝在阳光下、绿化中茁壮成长。

五、安全用药

正常饮食、合理摄入、勤晒太阳、多加活动是孩子健康生长的要素。药物和一些含有激素或其它不良成份的补品,往往对孩子的生长有许多不良影响,就别给孩子滥用了。

温馨提示:颅咽管瘤是一种良性先天性肿瘤,但其生长常累及下丘脑重要结构,所以需要彻底切除,以免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但遗憾的是,由于家长或一些非专科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使患儿就诊太迟或不能得到有效治疗。如果当患儿视力严重损害后,即使开颅手术切除肿瘤,视力的损害也不能完全恢复,甚至失明,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

颅咽管瘤术后护理常识

1、心理护理

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另外,开颅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往往感到不安、害怕和烦躁,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保护视力视野

视力视野的评估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病人的视力、视野情况,具体方法:让病人平视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等距离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病人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m、2m、3m等处)用手指数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

3、尿崩症护理

下丘脑损害的观察颅咽管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尿崩症、高热、昏迷等症状,以尿崩症多见,记录病人术前3日尿量,为术后观察尿崩症提供数字依据。

4、降低颅内

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

5、糖皮质激素

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温馨提示:康复期间需注意观察颅咽管瘤病人有无水、电解质失衡的症状反体征,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淮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抽血查电解质,监测血生化,防止高血钠及低血钠的发火。

如何预防颅咽管瘤

疾病总是和生活有很大关联,而且种类极多,波及范围也很广,长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时期所流行的病种也不尽相同,所引起的并发症也多种多样,并且生病前期都有不同的预兆感觉,但是由于人们在健康常识的认识范围比较有限,很多情况下,一般的小毛病就会被忽略掉,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慢慢的进行了解,请您细细的看完下面的文章,对您的健康帮助可是很大的哦!

相关专家介绍:

1 心理护理颅咽管瘤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旦被确诊,心理负担很重,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另外,开颅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病人往往感到不安、害怕和烦躁,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拒绝手术。为此护士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介绍成功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视力视野的评估颅咽管瘤因直接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及视束,有70~80%的病人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护士可通过粗测初步了解病人的视力、视野情况,具体方法:让病人平视前方,用手指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等距离活动,检查患者视野情况。在病人前方的不同距离如1 m、2 m、3 m等处用手指数评估视力,记录后与术后视力进行比较。

3 下丘脑损害的观察颅咽管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尿崩症、高热、昏迷等症状,以尿崩症多见,记录病人术前3日尿量,为术后观察尿崩症提供数字依据。

4.对高颅压者应立即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以降低颅内压,此类患者应尽快做术前准备,行手术治疗。

5.术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者,应注意补给足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免出现垂体危象。对其他腺垂体激素可暂不补给,因不少病人于术后腺垂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如术后仍有腺垂体功能减退,应给予相应的治疗。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健康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要是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就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会为您做详细的介绍,最后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

颅咽管瘤的病症是什么

1.颅咽管瘤的视力视野障碍:表现为视力、视野改变及眼底变化等。鞍上型肿瘤因其生长方向无一定规律致压迫部位不同使视野缺损变异很大,可为象限性缺损、偏盲、暗点等,如见双颞侧下象限性偏盲,提示压迫由上向下。鞍内型肿瘤由下向上压迫视交叉,产生视野缺损与垂体瘤相同,视力减退与视神经萎缩(原发或继发)有关。有时可因视交叉处出血梗死,血循环障碍而致突然失明。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一般很少再发生视盘水肿。肿瘤向一侧生长时可产生Foster-Kennedy综合征(Foster-Kennedy’s syndrome)。儿童对早期视野缺损多不引起注意,直到视力严重障碍时才被发觉。

2.颅咽管瘤的下丘脑损害的表现:由于肿瘤向鞍上发展增大至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受压其结果可出现体温偏低,嗜睡,尿崩症,以及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尿崩症约有10%为初发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每24h出入量可达数十升,这是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垂体后叶受累,导致抗利尿激素产生减少所致。肿瘤致下丘脑或垂体柄损害阻断泌乳激素分泌抑制因子,有时则发生无月经和泌乳。

3.颅咽管瘤的垂体功能低下:颅咽管瘤的病症是什么?主要因肿瘤压迫,特别是鞍内型肿瘤,垂体前叶受压导致生长激素及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生长发育障碍,骨骼生长迟缓甚至停止,身材矮小,称之为垂体性侏儒。虽已到成年,体形仍如同儿童而貌似成人,患者表现乏力倦怠,少动,食欲减退,皮肤苍白细腻,基础代谢率低下等。至青春期常有性器官发育障碍,无第二性征,性欲减退。男性阳萎,女性月经失调或停经。

4.颅咽管瘤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盘水肿、展神经麻痹等。在儿童骨缝未闭前可见骨缝分开,头围增大,叩击呈破罐声,头皮静脉怒张等。引起颅高压大多为一较大的囊肿,长入第三脑室引起室间孔阻塞或长入脚间窝使基底池阻塞,或由于肿瘤压迫导水管之故。由于囊肿内压力可自行改变,有时使颅高压症状出现自动缓解。有时囊液渗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颈项抵抗,Kening征阳性,脑脊液中白细胞增多,发热等。晚期颅高压可致昏迷。

颅咽管瘤怎么治疗

颅咽管瘤治疗采用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1、手术切除:可行全切或次全切,但肿瘤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周围组织紧密相连且大的瘤体对周围组织的侵润,其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复发率高,且易产生下丘脑损伤引起尿崩症,体温失调,无菌性脑膜炎。手术后症状改善亦不理想。

2、头部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颅咽管瘤目前技术很成熟,因为伽玛刀治疗的精确性,所以很少能伤害到肿瘤周边的正常组织。对于有囊性变的肿瘤,可以在伽玛刀治疗后对囊液进行穿刺。

具体介绍颅咽管瘤的中医疗法

中医中药是颅咽管瘤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手段。采用纯中药系列组方与国药中成药胶囊配伍应用,以名贵中草药精选研制而成,专家组根据颅咽管瘤的生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异质性,异变性、转移性。采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的方法促使中药穿破瘤体组织,封闭肿瘤组织的血液循环,使正常细胞有序分列,直接进入瘤体起到吞噬消除作用,改善微循环,使血氧代谢增强、病灶软化、缩小。

颅咽管瘤治疗采用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专家解释说,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为颅咽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切除肿瘤达到解除肿瘤对视神经交叉及其他神经组织的压迫,解除颅内压增高,对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则较难恢复。对于实质性肿瘤,手术可切除瘤体,对于囊性肿瘤,手术可放去囊液,从而缓解肿瘤的压迫症状。

颅咽管瘤的各种影像检查

颅咽管瘤的病因

遗传因素(30%)。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物理和化学因素(30%)。在多种物理诱变因素中,应用最广泛并且行之有效的是射线。用于诱变的射线包括电离射线和非电离射线。一些化学物质和辐射一样能够引起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

生物因素(30%)。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属生态因素中的一类因素,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与此同时,帮助颅咽管瘤治疗的影像检查是什么呢?

颅咽管瘤的各种影像检查

CT扫描。颅脑CT扫描显示为鞍区肿瘤改变,非增强扫描者实质性肿瘤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钙化斑为高密度,囊性者因瘤内含胆固醇而呈低密度像,CT值为-40~10Hu,囊壁为等密度。病变边界清楚,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两侧侧脑室司扩大。强化扫描时约2/3的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强,CT值增加12~14Hu,囊性颅咽管瘤呈环状强化或多环状强化而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少数颅咽管瘤不强化。一般具有钙化、囊腔及强化后增强三项表现的鞍区肿瘤,即可确诊为颅咽管瘤。

MRI。多数颅咽管瘤囊性部分所含的物质呈短T1与长T2,但也可呈长T1与长T2像,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若为实质性颅咽管瘤,则呈长T1与长T2。钙化斑呈低信号区。CT和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2项检查可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有无囊变、肿瘤对邻近脑组织的侵袭情况、是否有脑积水存在。一般来说,MRI在显示肿瘤的结构及其与邻近脑组织(如视交叉)的关系方面优先于CT,但他不能像CT那样显示钙化灶。

脑室造影。因肿瘤大小各异,脑室造影能明显显示肿瘤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和变化,对手术极有帮助。肿瘤囊腔是否与脑室相通,可在行脑室造影的同时,可直接穿刺入肿瘤囊腔。

以上这3种影像检查都适用于颅咽管瘤的治疗哦。

脑垂体囊肿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垂体囊肿是起源于垂体囊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又称上皮粘液囊肿、上皮样囊肿、Rathke袋囊肿和垂体胶样囊肿等。

1.临床上与鞍区囊性颅咽管瘤非常相像,有的作者将垂体Rathke囊肿归为颅咽管瘤三种病理分型中的一种,称为上皮样囊肿型或Rathke囊肿型

2.但由于Rathke囊肿与颅咽管瘤临床治疗效果、愈后差别很大,多数作者仍将二者区分开。病理上,垂体囊肿的囊壁被覆单层立方纤毛柱状上皮,内含粘液,而囊性颅咽管瘤的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有实性上皮细胞巢,常常伴有钙化。临床上垂体囊肿很少复发,愈后良好,而囊性颅咽管瘤容易复发,预后不良。胚胎期的垂体囊大多数退化消失,只有个别的没有退化,形成Rathke囊肿。

垂体囊肿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大多数病人会并发头痛、视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手术后能得到缓解或改善;但易并发表现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性功能减退及尿崩症等并发症。

遗传因素会导致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诱发因素可能为

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征、双侧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内分泌功能障碍及下丘脑症状。

颅咽管瘤治疗手术治疗为首选

年龄越小,越易全切,并发症越少,故早诊早治是关键。颅咽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揭秘颅咽管瘤治疗难度大的原因

一、颅咽管瘤易复发

颅咽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它与普通的良性肿瘤不同,没有包膜,有侵润性生长的特点。虽然在显微镜下看达到完全切除肿瘤,但是仍然有极少部分肿瘤细胞残留,造成后期肿瘤复发。颅咽管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都不敏感,一旦复发了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二、颅咽管瘤不容易早期发现

颅咽管瘤是罕见的颅内肿瘤,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发病,当病人开始有症状的时候常常被忽视,不能及时发现。颅咽管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是视力下降。学龄儿童在出现视力下降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近视,就去配眼镜,配眼镜后孩子的视力仍然下降,眼科检查发现视神经萎缩后才想到颅内有肿瘤,耽误了治疗时机。3岁以内的小儿在视力下降时,家长甚至难以察觉,有的直到完全失明后才发现。

颅咽管瘤的发病机制

颅咽管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70%是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和少年。颅咽管瘤亦称垂体管瘤,是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占鞍区肿瘤的第一位,发病高峰为15岁或13岁,女性稍多于男性。颅咽管瘤病因不清,诱发因素可能为: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

一、发病原因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生长缓慢,正常胚胎发育时,Rathke囊与原始口腔相连接的细长管道即颅咽管,此管随胚胎发育而逐渐消失,Rathke囊前壁的残余部分,前叶结节部,退化的颅咽管的残存鳞状上皮细胞都可能成为发生颅咽管瘤的起源,因此颅咽管瘤可发生于咽部,蝶窦,鞍内,鞍上及第三脑室,有的可侵入颅后窝。

大多数颅咽管瘤起源于颅颊管靠近漏斗部的残余鳞状上皮细胞,故肿瘤位于鞍上,形成所谓“鞍上型”颅咽管瘤;少数肿瘤起源于中间部的残余细胞,则肿瘤位于鞍内,形成所谓“鞍内型”颅咽管瘤,部分颅咽管瘤在鞍上和鞍内都有,则肿瘤呈哑铃形。

二、发病机制

1先天性剩余学说

这是被人们比较广泛接受的组织发生学说,Erdheim最早观察到正常垂体的结节部有残存的鳞状上皮细胞,认为颅咽管瘤起源于这些残余的上皮细胞,在胚胎时期的第2周,原始的口腔顶向上突起形成一个深的盲袋,称为Rathke袋,随着进一步发育,Rathke袋的下方变窄而呈细管状,即称之为颅咽管或垂体管,在正常情况下,胚胎7~8周颅咽管即逐渐消失,在发育过程中常有上皮细胞小巢遗留,即成为颅咽管瘤的组织来源。

2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1955年Luse和Kernohan观察了1364例尸检的垂体腺,结果发现仅24%有鳞状上皮细胞巢,其出现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0岁以下者鳞状上皮细胞巢出现率很低,因此,他们认为鳞状上皮细胞巢是垂体细胞化生的产物,而不是胚胎残留,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垂体腺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混合,并且见到二者之间有过度,这一发现也支持化生学说。

温馨提示:颅咽管瘤体积一般较大,肿瘤形态常呈球形,不规则形,或结节状扩张生长,无明显包膜,界限清楚,范围大小差异明显,大多为囊性多房状或部分囊性,少数为实质性手术牵拉肿瘤时可能造成丘脑下部损伤,实质性肿瘤多位于鞍内或第三脑室内,体积较囊性者为小。

相关推荐

癌症早期有哪些表现

1、原因不明的胸痛,咯血丝痰。 2、炎症在肺的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经积极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3、肺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复发恶化。 4、肺局部肺气肿或肺不张者,应提高警惕,必要的时候支气管镜检查。 5、原因不明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即使无明显的眼底改变,也应进行常规头部CT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6、对于眼肌麻痹患者,在排除外伤、糖尿病及炎症等因素后,应行头颅CT检查。 7、因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或青春期前,故如幼儿仅出现轻微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但同时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应高度警

先天性肿瘤四大表现应重视

(一)颅咽管瘤是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5.1%~6.5%, 在先天性肿瘤中约占60%,约占鞍区肿瘤的30%,居儿童鞍区肿瘤的第一位,在成人鞍区肿瘤 中仅次于垂体瘤居第二位,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年 和儿童,5~20岁者约占55%,80%以上在40岁以下。 (二)颅咽管瘤:症状大多发展缓慢,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长的可达数十年,平均5年左右,各部位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分述如下: (1)小脑桥脑角肿瘤: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者占2/3,晚期常表现为小脑桥脑角综合征。 (2

什么是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

慢性咽炎的诊断鉴别

因病程发展缓慢,病变部位隐蔽,故往往早期不易明确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仔细检查咽部,对于咽反向敏感或不能配合检查的病人采用纤维鼻咽镜检查。必要时活检,以明确诊断,排队鼻咽肿瘤。摄颅底X线片及颅脑CT或磁共振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1恶性肿瘤:声门上区喉癌及下咽癌其早期症状与慢性咽炎相似,故病人应检查以上部位,以除外恶性肿瘤。 2咽部异感症:其症状与慢性咽炎相同,但检查咽部黏膜正常。 3慢性扁桃体炎:有急性扁桃体发炎史,病因主要在扁桃体。 4其他咽部慢性炎症:如慢性溃疡、结核等。

中医能治颅咽管瘤

中医是以人体的气化为主导性的治疗,所以中医很注重人体的气候学,所谓的气化、气候学,就是把体内的上升流跟下降流、阴跟阳的观念,为调治人体病变、病痛的方法,让体内的阴阳五行可以重新回到原来自律自然的系统。 中医的药大部分来自于天然的药味,可分为辛、甘、苦、咸、酸五味,这五味就是在调气,譬如说辛味、甘味会成为阳,把体内的热往上升,补充体内的阳性的酵素,咸味、酸味则是收敛跟下降,包括胃、小肠、大肠就是一种上升流的能量,像桂枝、姜、甘草等,是帮助热量往上升起的,又有可以打开毛细孔的毛黄,中医就是这样在调整体内的气

孩子视力改变当心是肿瘤

以视力视野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并不少见,约占颅咽管瘤的60%~80%左右。由于肿瘤对视觉通路压迫部位的不同,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视野缺损。由于视交叉受压,出现双颞侧(两眼外侧)偏盲,一侧视束受压可产生同向性偏盲(即一眼的外侧性盲和另一眼的内侧性盲),压迫一侧视神经可产生单眼视力下降或失明。由于小儿有时不能叙述视野情况或检查时不合作,常难以测定其视野的改变情况。

颅咽管瘤的分类表现

1.颅内压增高表现 颅咽管瘤的体积较大,作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它可直接通过占位效应引起颅内压升高,颅咽管瘤还可压迫第三脑室,阻塞室间孔而使颅内压升高,这可能为其引起高颅压最主要的原因,颅内压增高症状在儿童多见,最常见的表现为头痛,可轻可重,多于清晨发生,伴有呕吐,耳鸣,眩晕,畏光,视盘水肿,展神经麻痹等,也可有发热,颜面潮红,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头痛多位于眶后,也可为弥漫性并向后颈,背部放射。 在儿童骨缝未闭前可见骨缝分开,头围增大,叩击呈破罐声,头皮静脉怒张等,引起颅内高压者大多为较大的囊肿,肿

脑瘤检查应该看什么科

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 颅脑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的肿瘤,也就是神经外科。脑瘤按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按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颅内肿瘤和恶性颅内肿瘤。

警惕儿童的颅内肿瘤

颅咽管瘤主要有三个临床症状: (1)、颅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头痛,重时可伴有呕吐。 (2)、视力减退,可发生一眼或双眼 (3)、内分泌功能障碍,因垂体的生长激素的缺乏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体格矮小但身体各部

脑瘤有多少种类型

颅内肿瘤又称为脑肿瘤、颅脑肿瘤,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肿瘤。按其起源部位可分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和继发性颅内肿瘤,按其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颅内肿瘤和恶性颅内肿瘤。它的原发性颅内肿瘤起源于颅内组织的肿瘤,继发性颅内肿瘤是由身体远处部位转移或由邻近部位延伸至颅内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