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囊肿的发病机制
卵泡囊肿的发病机制
1.肉眼形态 卵巢表面光滑或囊肿处隆起单发,偶可多发。位于皮质内或其下方囊肿直径很少超过4cm罕有达7~8cm囊壁薄腔面光滑,灰白色或暗紫色,囊液水样或呈血性。
2.组织形态 囊壁由数层颗粒细胞和其外围的卵泡膜细胞组成两者均可轻度黄素化,颗粒细胞可形成call-Exner小体。随着囊液增多,囊壁受压细胞逐渐退化最终仅剩下一层扁平的颗粒细胞和玻璃样变的卵泡膜细胞组织学上常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水肿发病机制
生理情况下,人体的组织间液处于不断的交换与更新之中,组织间液量却相对恒定的。组织间液量恒定的维持,有赖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如果这两种平衡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过多体液积聚。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有: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压增高,引起静脉压增高的因素有:
① 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是心性水肿的重要原因;左心功能不全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压力增高是引起肺水肿的重要原因。
② 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可使局部静脉压增高,形成局部水肿。
③ 血容量增加也可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将导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使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所致。其中白蛋白是决定血浆胶渗透压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引起白蛋白减少的原因:
① 合成减少 见于营养不良致合成原料缺乏或严重肝功能障碍致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低下。
② 丢失过多 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严重破坏,使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③ 分解增加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使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④ 血液稀释见于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溶液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渗透压降低使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而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远远高于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因而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造成血浆胶渗透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透压增高,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此类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可达 30g /L - 60g /L ,称为渗出液。
上述三种因素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此时,淋巴回流量可出现代偿性增加,若组织间液的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即可使组织间隙中出现过多体液积聚,导致水肿。
4 .淋巴回流受阻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丝虫病时,大量成虫阻塞淋巴管;某些恶性肿瘤可侵入并堵塞淋巴管,肿瘤也可压迫淋巴管;乳腺癌根治术时,大量淋巴管被摘除,这些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因为淋巴回流的潜力大,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达临界值,出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以前,淋巴回流可增加 10-50 倍。另外,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当组织间液增多致压力增高时,部分液体可经毛细血管回流,而蛋白质仍存留在组织间隙,所以,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见图 6-2 ),可达 40g /L -50g /L 。与炎性渗出液相比,这类水肿液无菌、细胞数量少,蛋白质多为小分子蛋白质,无纤维蛋白原等高分子量蛋白 。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正常情况下,钠、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细胞外液容量保持恒定。肾脏是排钠、水的主要器官,并且可调节,因而在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病因使肾脏排钠、水减少,导致钠、水的摄入总量大于排出量,则体内出现钠、水潴留。肾脏排钠、水减少有三种可能的类型:① GFR 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②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③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1 . GFR 降低
( 1 )肾脏本身的疾患:某些肾脏疾患使肾脏排钠、水能力低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炎性渗出物及增生的细胞(包括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压迫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狭窄甚至闭塞,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囊腔内纤维蛋白及细胞堆积,大量新月体形成,阻塞肾小球囊腔;二者均使 GFR 减少。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大量肾单位被破坏,有滤过功能的肾单位显著减少使滤过面积减少,也使 GFR 降低。
( 2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和营养不良症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血流量减少,同时由于动脉血压相应降低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致使肾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减少对入球小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引起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使肾血管进一步收缩,导致 GFR 降低。
2 .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多
生理情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钠、水中,有 99%-99.5% 被肾小管重吸收。因而多数情况下,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在钠、水潴留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引起钠、水重吸收增多的因素有:
(1) 滤过分数增高:
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FF )是指 GFR 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约为 20% ( 120/600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肾血浆流量和 GFR 均减少,一般肾血浆流量减少 50% 左右,而 GFR 的减少却不如前者显著。这是因为此时出球小动脉比入球小动脉收缩更甚,假定由 120ml/min 减少至 90ml/min, 则 FF 由 20% 增高至 30% ( 90/300 )。 FF 增高即经肾小球滤出的非胶体体液增多。这样,近曲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降低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因而促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
(2) 心房利钠肽减少:
心房利钠肽(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 )是由 21~3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类激素,它能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抑制醛固酮和 ADH 的释放,因而具有促进钠、水排出的功用。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心房的牵张感受器兴奋性降低, ANP 分泌减少,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同时,对醛固酮和 ADH 释放的抑制减弱,加重钠、水潴留。
(3) 肾血流重分布:
生理情况下, 90% 的肾血流进入皮质肾单位( cortical nephron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交感 - 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和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肾血管收缩。由于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对儿茶酚胺比较敏感,因而皮质肾单位血流量显著减少,血液流经近髓肾单位增加,这种变化称为肾血流重分布。由于近髓肾单位的髓袢细而长,深入髓质高渗区,并且有直小血管伴行,故其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的能力较强。近髓肾单位血流量增加的结果,使髓袢对钠、水重吸收增多。
(4) 醛固酮和ADH增多:
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RAAS )激活时,使醛固酮和ADH 分泌增加,严重肝脏疾患还可使二者灭活减少。
卵泡囊肿的病因是什么
一、病因
滤泡囊肿发病原因涉及生理及病理两方面。囊状卵泡和滤泡囊肿的发生为: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②卵巢白膜增厚,卵泡破裂受阻;③胎儿、新生儿受胎盘分泌激素及母亲激素的影响。
二、临床表现
滤泡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行妇科检查或剖宫产时偶然发现。囊肿经4~6周后自然吸收、消退。个别病例因卵泡持续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
三、鉴别诊断
1.囊性颗粒细胞瘤
囊性颗粒细胞瘤由单一的颗粒细胞组成,细胞呈增生状态,核分裂象易见,与本病细胞呈退变性改变明显不同。
2.囊性妊娠黄体
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显著黄素化,边缘保存黄色花环状结构,由妊娠引起,与滤泡囊肿黄素化不同。
黄体囊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卵巢在排卵后形成黄体,正常成熟黄体直径2-3cm。若黄体腔内有大量的积液,使腔的直径超过3cm以上者则称黄体囊肿。卵巢黄体囊肿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囊肿破损、出血,严重者可引起急腹症。
一、黄体囊肿的常见病因:
(一)供应黄体的血管、淋巴系统发生了紊乱;
(二)由于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卵巢功能变化或卵巢酶系统功能过度增强,造成凝血机制障碍,呈出血倾向。因黄体出血过多形成黄体血肿,待血液吸收后清液滞留于黄体腔内,使黄体直径增大;
(三)垂体促性腺激素过度分泌,促使黄体过度发育。
二、黄体囊肿的分类
(一)首先来看囊肿的分类
1.功能性囊肿:
类囊肿在生育年龄的女性最为常见,发生在排卵周期的育龄妇女,有卵泡囊肿、黄体囊肿、黄素囊肿、多囊卵巢,是由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药物刺激等造成的过度生理性反应所致。
2.出血性囊肿:
有时滤泡囊肿及黄体囊肿生长过速,造成卵巢的组织牵扯而裂开流血。这些血液因没有出口出去而积在卵巢里,就称为出血性囊肿。
3.浆液性上皮囊肿及黏液性上皮囊肿:
在观察三个月后,仍然存在的囊肿有可能是属于上皮卵巢囊肿,而非功能性囊肿。
(二)黄体囊肿的分类
1.黄素囊肿:
黄体因垂体促性腺激素平衡失调,尤以妊娠黄体功能活跃,腔教大,含有教多液体。如腔增大直径超过2厘米以上,即为黄体囊肿。
2.白素囊肿:
多由黄体囊肿及囊性黄体演变所致。亦可能在正常黄体退化成为白体时,由于某种因素而形成囊肿。
3.卵泡膜黄素囊肿:
多发生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葡萄胎伴有卵泡膜黄素囊肿者约占50-60%,实际发生率可能高于此数。偶在正常妊娠及双胎时发生。
三、黄体囊肿的发病机制
(一)肉眼形态
黄体囊肿为发生于单侧卵巢的孤立性囊肿,表面光滑,呈琥珀色,直径很少大于4cm,罕见超过8cm。但文献曾有报道达11cm。单房性,壁薄,半透明。切面可见中央腔内含有淡黄色、嗜红色液体或凝血块,囊壁部分或全部为黄色,有时卷曲成花环状。
(二)组织形态
成年女性黄体大小外观差异很大。排卵后,黄体血肿立即封闭。如囊性黄体持续存在,或囊体血肿含血量较多,都可致黄体囊肿。妊娠期和非妊娠分为两种。
1.粒层黄体囊肿:
此种最为常见,来自黄体的血肿,可发生于育龄期。直径2.5~6cm不等,最大可达11cm;大于4cm的少见,囊肿向卵巢表面突起,早期可似血肿,卵巢表面呈红褐色,内为透明或褐色浆液,囊壁浅黄色,呈特征性花环状。
2.卵泡膜黄素囊肿(黄素化卵泡膜囊肿):
此囊肿也称高反应黄体,出现于视丘—垂体机能障碍,滤泡不排卵,也未破裂,故纯属黄素化的闭锁滤泡状改变。双侧黄素化卵泡囊肿,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常伴有滋养叶细胞病变(水泡状胎块,绒毛膜癌)。
卵泡囊肿怎么检查
卵泡囊肿怎么办?卵泡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行妇科检查或剖宫产时偶然发现。卵泡囊肿经4-6周后自然吸收、消退。个别病例因持续卵泡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以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胎儿、新生儿囊状卵泡和卵泡囊肿的标准,前者定为卵泡直径0.5-1cm后者大于1cm。一般卵泡囊肿的检查方法是:
1、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
2、其它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卵泡囊肿怎么区别
1、卵泡囊肿怎么区别
卵巢囊肿分为生理性卵巢囊肿和病理性卵巢囊肿,先说说生理性的卵巢囊肿吧,也就是你提到的卵泡,一般卵泡是不需要治疗的。它会随着生理周期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会在3-6个月内自行消失。至于病理性的卵巢囊肿如果是病理性的卵巢囊肿就要采取及时的治疗了。
2、卵泡囊肿能怀孕吗
卵泡囊肿是卵泡长大后没有排卵引起的,不影响怀孕的。但如果长得太大有扭转,破裂的风险。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被吸收或者增多而形成的。卵巢是卵子发育,成熟,排出的场所,而各个不同阶段的卵泡在卵巢皮质,若卵巢遭受到破坏,使卵子发育,成熟及排出受损,就会导致不孕,从而干扰了卵巢激素的正常分泌和排卵,出现闭经,子宫出血,多毛和不孕等症状。
卵泡囊肿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卵泡囊肿的症状:
慕雄狂(Nymphomania)是卵泡囊肿的一种症状表现,其特征是持续而强烈的表现发情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卵泡囊肿都具有慕雄狂的症状,也不是只有卵泡囊肿才引起慕雄狂。卵巢炎、卵巢肿瘤以及内分泌器官(脑下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或神经系统(主要是丘脑下部)机能扰乱都可发生慕雄狂。在后一种情况,检查卵巢找不出任何变化,有时卵巢体积甚至缩小。
卵泡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行妇科检查或剖宫产时偶然发现,囊肿经4~6周后自然吸收,消退,个别病例因持续卵泡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Strickler(1984)报道1例61岁,绝经6年的妇女,乳房增大,触痛,血中雌二醇增高,手术发现左侧卵巢卵泡囊肿,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相关检查可以做出诊断。胎儿、新生儿囊状卵泡和卵泡囊肿的标准,前者定为卵泡直径0.5~1cm,后者大于1cm。
卵泡囊肿的并发症:
1、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肿瘤扭转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发生急性扭转后,静脉回流受阻,瘤内高度充血或血管破裂,致使瘤体急剧增大,瘤内出血,最后动脉血流受阻,肿瘤发生坏死变为紫黑色,易破裂和继发感染。
2、卵巢肿瘤扭转:沿着蒂的方向发生,为顺时针或为逆时针。如扭转很轻,则有自然松懈之可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患者曾反复发作腹痛之病史。如扭转不能恢复,则首先压迫瘤蒂中的静脉,这时静脉血不能返流而动脉继续供血,造成肿瘤充血、肿胀,以致渗出。
卵泡囊肿怎么办
卵泡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行妇科检查或剖宫产时偶然发现。卵泡囊肿经4-6周后自然吸收、消退。个别病例因持续卵泡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病理性卵泡囊肿需要及时就医。
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以上检查可以做出诊断胎儿、新生儿囊状卵泡和卵泡囊肿的标准,前者定为卵泡直径0.5-1cm后者大于1cm。一般卵泡囊肿的检查方法是:
1、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
2、其它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呢
很多孕妇对于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并不了解,那么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呢?
1、卵泡囊肿导致不孕
卵巢是卵子发育、成熟、排出的场所,而各个不同阶段的卵泡在卵巢皮质。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若卵泡遭受到破坏,在卵泡囊肿的危害中汇使卵子发育、成熟及排出受损,就会导致不孕。
2、卵泡囊肿导致流产
若在妊娠3个月内发现患有卵泡囊肿,进行处理时容易引起流产。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如果妊娠期间发现患有双侧卵泡囊肿,在手术处理引起的卵泡囊肿的危害会触动子宫,则可引起流产。
以上就是关于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的介绍,希望对于各位了解卵泡囊肿有什么危害有所帮助。
卵泡囊肿是怎么造成的
病因
卵泡囊肿其发病原因涉及生理及病理两方面。囊状卵泡和卵泡囊肿的发生为以下几点。
①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紊乱;
②卵巢白膜增厚卵泡破裂受阻;
③胎儿新生儿受胎盘分泌激素及母亲激素的影响。
发病机制
1.肉眼形态
卵巢表面光滑或囊肿处隆起单发,偶可多发。位于皮质内或其下方囊肿直径很少超过4cm罕有达7~8cm囊壁薄腔面光滑,灰白色或暗紫色,囊液水样或呈血性。
2.组织形态
囊壁由数层颗粒细胞和其外围的卵泡膜细胞组成两者均可轻度黄素化,颗粒细胞可形成call-Exner小体。随着囊液增多,囊壁受压细胞逐渐退化最终仅剩下一层扁平的颗粒细胞和玻璃样变的卵泡膜细胞组织学上常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临床表现
卵泡囊肿一般无自觉症状行妇科检查或剖宫产时偶然发现。囊肿经4~6周后自然吸收、消退。
个别病例因持续卵泡分泌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绝经后阴道流血,在幼女可引起假性性早熟Strickler(1984)报道1例61岁绝经6年的妇女乳房增大触痛血中雌二醇增高手术发现左侧卵巢卵泡囊肿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并发症
卵泡囊肿因囊肿壁薄偶因破裂或扭转而引起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