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结肠息肉中医治疗

结肠息肉中医治疗

1、湿热下注

【证候】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味。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茯苓、地榆炭、大小蓟、枳壳。若便秘加炒决明

2、气滞血瘀

【证候】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黯消瘦,脉弦滑,舌质暗,苔白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散结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全当归、赤芍、地龙六条,川芎、桃红、牛膝、穿山甲。腹胀、肛门下坠加枳实、木香

3、脾虚气滞

【证候】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理气散瘀

【方药】良附丸加味。高良姜、制香附、制黄芪、炒枳实。便时带血加赤石脂、血余炭

4、寒凝结滞

【证候】腹胀痛喜暖,四肢冷而无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肿,小便少或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利湿

【方法】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生地、山药、泽泻、茯苓、桂枝、制附片、山茱萸、木香。腹痛者加白芍、甘草。

结肠息肉与结肠炎的区别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

由于结肠炎和结肠息肉都可引起腹泻等相同的症状,因此,容易混淆和误诊,那么结肠炎和结肠息肉的不同是什么呢?有什么方法鉴别这两种病?

结肠息肉和结肠炎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一、症状特点:慢性结肠炎有腹泻和脓血便症状;而结肠息肉80%无症状,20%有症状者其症状主要是腹泻和血便(潜血阳性或肉眼血便),一般便中无脓。

二、病变特点:用结肠镜检查,慢性结肠炎的病变范围广,严重并发症多(如穿孔、大出血、巨结肠等),肠道病变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结肠病变主要是息肉形成,肠粘膜一般无其它异常。

三、息肉特点:通过结肠镜对息肉取材活检,根据其组织结构,结肠息肉主要可分为三型:结肠腺瘤样息肉(又称新生物息肉),炎症性息肉,化生(增生)性息肉。慢性结肠炎的息肉,是炎症水肿的粘膜被周围下陷的深溃疡或纤维组织所包围而形成的隆起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息肉,故又称假息肉。

四、癌变特点:结肠息肉主要发生于结肠腺瘤样息肉型,炎症型和化生(增生)性息肉型癌变率则很低;慢性结肠炎时的假息肉不会癌变。此病的发生是来自溃疡,原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溃疡旁增殖的上皮细胞数量增多有关,因这些细胞dna酶含量增高,代谢分裂活跃,具有不成熟细胞的特点。

知道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吗

我们知道,便血已经很常见了。并且很多疾病都可以引发便血,比如说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一种不得不治的疾病,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能患病。而且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就是出血,各种便血常常令患者感到头疼,便血如果不能得到医治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你知道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吗?

那么下面就来介绍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息肉是肠壁长出的良性肿瘤,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如距肛门很近,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息肉表面发生溃疡时,出现便血,多为鲜红血色,息肉转变为癌肿时,便血量增多。

息肉多生长在乙状结肠、直肠和降结肠部位,息肉引发的便血会自行停止;不少医学专家认为,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症状,息肉生长到一定时候会转变为癌症,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可能就越大。因息肉引起便血症状,要及早作组织结肠镜、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灌肠检查,以便确诊治疗。

儿童的直肠息肉多在2--8岁出现症状,为散发的良性息肉,可用组织内窥镜手术摘除。儿童直肠息肉的发现要靠家人的细心观察,看大便有无鲜血,孩子贫血时,除营养不良外,应该想到会不会有直肠息肉,济南军区第四五六医院提醒患者这要去医院检查。

另外还有两种少见的息肉疾病,不同于儿童息肉:

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病。在直肠和结肠部位布满有蒂或无蒂的息肉,有腹痛、腹泻和便血症状,有癌变可能,宜及早手术摘除。

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症。有遗传性,病童的口唇、口腔内粘膜和手指脚趾有黑色素沉积斑点,息肉多见于小肠;平时无症状,大便有血,极少癌变现象,可对症治疗。

引起直肠息肉出血的原因果然不少。

以上原因大多数我们并不熟悉,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因为很多都是因为我们对于病情的不了解才造成严重的后果的。

如果出现了直肠息肉出血的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治疗,要把便血的危害降到最低。

吃饭时小心患上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结肠息肉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这是结肠息肉和大肠癌的刺激因素。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成为当今人们的新宠、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而诸多致癌物质又是脂溶性的,会很快溶解于脂肪中。从饮食中摄入的动物脂肪越多,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结肠息肉会有以下症状。

一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张主任说,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二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三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结肠息肉对身体的危害很多,为了远离疾病困扰,发现病情后,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鼻息肉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鼻息肉方法如下:

1、肺经湿热证:鼻流黄涕,量较多,鼻塞嗅减,头脑昏痛,息肉淡红,鼻粘膜色红增厚;舌尖红苔黄腻,脉实。治宜清宣肺热,祛湿散结。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花 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黄芩15g,枇杷叶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车前子30g (包),泽泻20g,杏仁6g,甘草3g(偏方仅供参考,具体需要与中医进行沟通)。

2、痰湿结滞证:流涕白粘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

3、肺脾气虚证: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苍白,或术后反复再发,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肺脾,化湿散结。

中医治疗肠息肉

本病临床表现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当息肉发炎,表现糜烂,大便时往往有鲜血及粘液随粪便排出;直肠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回纳,大的需用手推回,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有里急后重感。多发性息肉常伴有腹痛、腹泻,如有继发性感染,稀便内常见泡沫,气味秽臭,有时带脓血及粘液,伴里急后重,久之则可导致体重减轻、体弱无力、消瘦及贫血等。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西医认为与遗传有关,或因慢性刺激,如溃疡性结肠炎、痢疾和血吸虫病等感染所致。

治宜清热祛湿,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为主,适用于治疗肠道多发性息肉,可选用以下方法:

(1)半枝莲,山豆根,诃子,苡仁,白花蛇舌草 ,黄芪,白术,水煎服。

如腹痛加延胡索,橘核1,茴香;腹泻加黄连,马齿苋;便血加地榆,槐角,炒荆芥;体虚脾弱加党参、当归、怀山药、麦芽、山楂各 ,鸡内金(研末服)。

(2)紫花地丁,蒲公英,半边莲,生地榆,白花蛇舌草,桃仁,石见穿,黄药子,炙甘草,干蟾皮粉(冲服),水煎服。

(3)乌梅(去核,炒成炭),僵蚕(微妙),蜂蜜,做成蜜丸。(仅供参考)

得了肠道息肉怎么办

我们对刚肠息肉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治疗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那么,如果得了直肠息肉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刚肠息肉的西医治疗方法。直肠息肉,又称直肠腺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单发性直肠息肉多见于2-8岁儿童,极少发生恶变;多发性好发于青壮年,有明显家族遗传性,病变范围广,易发生恶变。得了直肠息肉怎么办?

专家介绍,西医治疗主要是各种手术疗法。

(1)指扯断蒂法:适用于儿童低位带蒂息肉患者,取截石位或下蹲位,手套涂上润滑剂后用右手食指伸入肛门,勾住息肉,在息肉蒂部与粘膜连接部扯断取出息肉。一般出血可自行停止。

(2)经肛门切除:适用于直肠下端息肉,在骶麻或局麻下,首先扩肛,用手指或组织钳将息肉拉于肛门外,对有蒂良性息肉,在息肉根部连同部分粘膜进行结扎或缝扎,切除息肉。若系广基底息肉,更应切除息肉四周粘膜,然后缝合创面;若为绒毛状腺瘤,粘膜切除范围应在腺瘤四周1cm以上。

(3)电灼切除:得了直肠息肉怎么办?无法经肛门切除者,可通过直肠镜、纤维结肠镜或电子肠镜套住息肉蒂部电灼切除。注意广基底息肉此法不安全。

(4)经纤维结肠镜或电子肠镜通过高频或微波切除适于2cm以内的带蒂息肉或较小的宽基底息肉,无出血倾向者也可用显微手术肛门镜接电视屏,放大视野,镜下切除息肉。这种方法创面小,可以缝合,避免了术后出血。

(5)开腹手术若息肉位置较高,或息肉有癌变,或息肉直径大于2cm且为广基底者,经下腹入腹作局部切除,癌变者按直肠癌切除原则处理。

(6)病变肠段切除术:对高位多发性腺瘤,必要时可考虑作病变肠段切除术。

以上就是我们对得了直肠息肉怎么办的介绍,患者在治疗时,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直肠息肉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1)临床方面:具有慢性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肠炎患者仅不出现血便。既往史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外的临床表现。

(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有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3)钡剂灌肠可见: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

(4)病理检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肿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结肠息肉的保守治疗

结肠息肉是指任何隆起于结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在胃肠道息肉中,以结肠最为多见,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炎性息肉是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随着肛肠疾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手段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但由于新技术需要资金投入,所以依然存在传统治疗和新技术治疗并存的情况。

传统治疗结肠息肉的方法

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4、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5、息肉有恶变变应按恶变行根治性切除术。

传统治疗结肠息肉的缺陷

传统治疗方法都存在手术疼痛时间长,恢复慢,需要住院,且复发率较高等问题。

结肠息肉和结肠癌之间的区别

从病理学上看,结肠息肉常可分为以下三种:

1、腺瘤:在这种息肉中细胞分裂的正常控制机制已丧失,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不成熟的细胞。腺瘤是可以发生癌变的息肉。所以,在医学上称“腺瘤”为癌前病变。

2、炎性息肉:是由肠粘膜慢性炎症引起的。这种息肉能否癌变,意见不统一,有的学者认为在炎性息肉的基础上先发生“腺瘤”,再演变成癌;

3、增生性息肉:这种息肉是由于成熟的细胞产生过多而形成的细胞堆积,一般不发生癌变。当然,亦有持相反的意见,故待进一步研究;

由此可见,结肠息肉是有可 能发生癌变的,只是因其类别不同而出现癌变的机率、时间不同而已。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

通常来说,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较高,腺瘤大于2cm,癌变率就大于50%。专家指出息肉体积较大;不带蒂的息肉;息肉呈多发性;息肉形态扁平,或者呈现分叶状的四类状态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大。

防范结肠息肉,预防结肠癌发生的关键策略有两条:

1) 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大便规则畅通。

大多数结肠癌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预防结肠息肉的主要因素是结肠内环境:一是减少腔内次级胆酸的水平,而是维系微生态的平衡。日常生活策略包括少摄入能够刺激胆汁酸分泌和释放的油腻食物,以及经常补充医生菌。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陈胜良

2)结肠癌高危人群的结肠镜随访。

结肠息肉是否演变成结肠癌的主要因素是结肠息肉的大小,直径大雨1cm,恶性变的几率急剧增加,一般来讲,增至1cm或以上,需要6-12个月的时间。故认为6-12个月复查依次结肠镜是合理的随访间隔。发现结肠息肉就近期内内镜下治疗。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结肠息肉,一旦发现,患者都不可掉以轻心,应采取治疗措施,或者定期复查,密切注意病变动态。患者不可对此存有偏见,应积极配合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以免发生癌变以后而后悔不已。

直肠息肉术后为什么要检查

直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且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约为10%。肠息肉可单发,也可多发。当息肉数量很多,超过100枚以上时,称为直肠息肉病,临床上主要有黑斑息肉病(P—J综合征)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两种。在直肠息肉中,有两种病理类型应特别重视:一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很大,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如果不治疗,百分之百会癌变。二是家族性息肉病,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属癌前病变,恶变率为100%。

直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直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直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直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这次出现在直肠,下次可能在盲肠发现。因此,息肉摘除后并非一劳永逸,定期做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患者可1~2年随访1次。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随访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直肠息肉在息肉切除后也并不安全,有复发的可能,还需要定期检查。

胃息肉胃炎怎么治疗

一、手术治疗

胃肠息肉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段切除、结肠次全切除、全结肠切除、全结肠及直肠切除。视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宽窄及所在的部位而定。对单个有蒂息肉可作内镜下圈套、电灼(凝)或结扎摘除;对体积较大者,可选择肠壁、肠段切除。无蒂或广蒂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下的可经肛局部切除(一般要求息肉距肛缘的距离小于5厘米)或经骶后路局部切除(息肉距肛缘的距离6~9厘米);息肉位于腹膜反折以上的可行肠壁切除或肠段切除。

二、内镜治疗

内镜治疗是切除胃肠息肉,尤其是结胃肠息肉的最常用方法。最适用于有蒂息肉。内镜胃肠息肉切除的方法很多,应根据胃肠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有蒂或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提高,结肠镜内镜切除的手段越来越多,适应征越来越扩大。

三、中医治疗

中药灌肠:对于息肉发生于结肠者,可用乌梅15g、三棱15g、莪术15g、白及12g、石榴皮12g、马齿觅15g、败酱草12g、红藤10g、桂枝10g,每剂浓煎200ml分钟灌肠,日2次,每次保留40分钟以上,半月一疗程。

药物坐浴:对于息肉发生于胃肠部位而息肉脱出,有糜烂渗血水的患者,可用蔷参15g、蛇床子20g、地肤子15g、土茯苓30g,黄柏15g、苍术15g,五倍子15g,包袋后水泡外洗30分钟,然后将息肉纳入肛内。

结肠息肉会不会癌变

结肠息肉随是一种常见的肛肠良性疾病,但是由于其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少困扰。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结肠息肉还具有极高的癌变危险。因此,专家提醒,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不仅要积极手术,而且还要注意患者的术后饮食生活习惯。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结肠息肉容易癌变呢?专家指出,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数量等有关,一般需要看以下几种情况。

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且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是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 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专家提醒,患了结肠息肉需注意生活饮食调理。很多患有结肠癌的患者,早期都有过结肠息肉的病史,但是并没有引起重视。再加上现代人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平常运动量太少,又不注意休息,自然癌变就出现了。因此,即使是健康的人群,最好也要注意饮食清淡,日常饮食要粗细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煎炸、熏烤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相关推荐

怎样预防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患者的日常饮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大家想要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就要在日常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大家平时可以通过补钙、摄入维生素D、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来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病几率,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抗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效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以为鉴。 运动预防也是防止结肠息肉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生活工作压力的原因,很多人的身体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身体过劳体虚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这样就加大了结肠息肉的发生几率,因此,为了防止结肠息肉的发生,大家一定要注意

肠癌与肠道息肉的关系

肠癌是发生在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除了与饮食、环境等息息相关,还与肠道息肉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大肠息肉泛指大肠黏膜的肉芽状突出物。这些突出物可能是肠黏膜细胞增生所致,也可能是肠道慢性炎症所造成。主要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 从年龄分布来讲,肠息肉比肠癌早发十年左右,很大一部分肠癌都是由肠腺瘤变化而来的,正常肠黏膜转变成肠腺瘤性息肉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从腺瘤性息肉转化为肠癌的时间约为5年,所以在腺瘤性息肉尚未转变为肠癌时就将其摘除,能减少肠癌的发病几率。40岁以后是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高

增生性结肠息肉怎么办

生性结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根据息肉的特征可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等。 在病理医生的显微镜下,就需要明确息肉的病理本质,增生性结肠息肉可以是上皮发生的增生性病变,也可以是上皮下面的结缔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局部粘膜的隆起。因此,病理报告上不能直接用息肉的诊断名称,病理报告应该是病理组织学的名称。 了解

大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呢

大肠息肉是指高出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形态上有带蒂和广基无蒂之分。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临床上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里急后重、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粘液便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以男性多见。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为常见,小肠息肉则较少。体积较大的大肠息肉有时候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肠套叠、肠梗阻或严重腹泻等,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大肠息肉的分型目前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息肉的种类繁多,归纳看来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中医治疗大肠息肉

中医的角度看,结肠息肉病位在结肠,病症多属于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当以清热利湿,祛瘀散结为主。此外,便血日久气血不足又宜补益气血为要,外治有蒂者则应结扎,无蒂者注射硬化剂于基底,使其萎缩脱落,内外调治。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如下: 药物坐浴:对于息肉发生于直肠部位而息肉脱出,有糜烂渗血水的患者,可用蔷参15g、蛇床子20g、地肤子15g、土茯苓30g,黄柏15g、苍术15g,五倍子15g,包袋后水泡外洗30分钟,然后将息肉纳入肛内。 中药灌肠:对于息肉发生于结肠者,可用乌梅15g、三棱15g、莪术15g、白及1

结肠息肉的日常生活护理

结肠息肉的日常生活护理之一、饮食护理 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结肠息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 结肠息肉的日常生活护理之二、远离污染饮食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结肠息肉的日常生活护理之三、抵抗压力 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

结肠腺瘤样息肉病怎么办

结肠息肉是结肠局部细胞异常增生,和结肠局部的长期炎症(结肠炎,长期便秘等)剌激有很大关系;临床目前没有预防结肠息肉的药物,多数采取对症消炎和手术切除息肉的方法进行治疗;因为结肠息肉与结肠炎症有很大关系,结肠出现炎症及时对症治疗,可一定程度预防结肠息肉的发生;少食辛辣食物,清淡饮食。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

结肠息肉要注意什么

结肠息肉要注意什么呢?你知道结肠息肉要注意什么吗?你想了解结肠息肉要注意什么吗? 结肠息肉注意事项1.对于盲肠结肠息肉患者,饮食上的调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常加重腹泻、出血等症状,所以对患者要求禁饮洒,禁辛辣刺激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结肠息肉注意事项2.对于单发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肠镜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术。若病变肠段息肉人多,以至无法进行肠镜下切除者,可考虑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结肠息肉注意事项3.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由于采用电灼,

肠息肉怎么检查呢

1、电子结肠镜:这是对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法。结肠镜从肛门置入,可以检查全部结肠以及终末端的小肠(末端回肠)。在结肠镜下,可以清晰的观察肠道的黏膜面,对隆起的肠息肉非常敏感,小到几个毫米的肠息肉都能够发现。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不仅可以发现结肠肠息肉,而且可以发现肠息肉,而且能够对肠息肉的类型进行初步判断。对于结肠肠息肉,最重要的是鉴别具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肠息肉和不会癌变的非腺瘤性肠息肉。在结肠镜下,可以通过活检而确诊肠息肉的病理性质。结肠镜检查不仅仅可以诊断肠道息肉,而且是治疗肠道息肉的重要

结肠息肉患者的四大症状

结肠息肉的患者通常是男性多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大其发病的几率也就越高。作为常见肛肠疾病当中的一种,结肠息肉给患者的生活加了很多的烦恼。据专家介绍,临床上结肠息肉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到了确诊之后的患者通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说对结肠息肉症状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结肠息肉患者的症状有哪些呢? 结肠息肉患者的四大症状 1、便血 便血是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的症状,便血以左侧结肠内的息肉较多见,尤以绒毛状腺瘤及幼年性息肉比较多见,常常呈鲜红色,而且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有时甚至可引起贫血。儿童期无痛性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