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一口钟 附方

中药一口钟 附方

1.治食积腹胀 一口钟9克,牛至(香薷)9克。水煎服。(《曲靖专区中草药》)

2.治疟疾

①一口钟一粒,研细,清早开水送服。(《曲靖专区中草药》)

②一口钟3~5枚,烧炭存性研末,一次温开水冲服,日一次。(《西昌中草药》)

③一口钟9克,煮豆腐吃;或一口钟9克,草果9克,甘草6克,水煎服。(《丽江中草药》)

3.治皮炎,皮癣 用一口钟的果,叶,乙醇泡后外涂。(《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猪肝的药用附方

1、治肝脏虚弱,远视无力:猪肝一具(细切,去筋膜),葱白一握(去须,切),鸡子三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打破鸡子,投在内食之。(《圣惠方》猪肝羹)

2、治雀目,遇夜目不能视:雄猪肝一叶(竹刀披开),蚌粉(如无,以夜明砂代)三钱(为末)。蚌粉纳肝中,麻线扎,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直指方》雀盲散)

3、治内外障翳眼:猪肝二两,批开,以夜明砂末二钱匕,掺在肝内,麻绳缚定。用水一盏,煮令肝转色白,取出嚼烂,用煮肝汤送下,食后服。(《证治准绳·类方》煮肝散)

4、治疳眼:海螵蛸、牡蛎等分,为末,每三钱同猪肝一两,泔水煮食。(《?溪单方选》)

5、治脾胃气虚,食则呕出:猪肝一斤,薄起于瓦上,令极干,上捣为末,煮白粥,绞取汁,和之,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饭饮下三十丸。(《食医心鉴》猪肝丸)

6、治脚气肿从足始,转入腹:猪肝一具。洗,细切,布绞,更以醋洗,蒜齑食之。一服不尽,分作两顿亦得。(《食医心镜》)

7、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生猪肝一具。细切,顿食之。勿与盐乃可,用苦酒炒。(《肘后方》)

8、治脾胃虚寒,积冷下痢腹痛:猪肝一斤,芜荑末六分。上薄起肝,糁芜荑末,面裹,更以湿纸裹,煨熟,去面,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治产后乳汁不下:猪肝一具(切),红米一合,葱白、盐、豉等。上以肝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食医心镜》猪肝羹)

10、治女子阴中苦痒,搔之痛闷:取猪肝炙热,纳阴中。(《肘后方》)

香附和附子是同一味中药吗

当然不是一种药了,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味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具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功效。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用量6~9g。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常用量为3~15g。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注意事项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且需要根据自己的详细情况用药,适当用量,过犹不及,因附子含有毒性成分乌头碱,主要对心肌、迷走神经、末梢神经又兴奋麻痹作用,中毒症状如舌尖麻木、肢体麻木,有蚁走感,头晕、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最严重至危及生命。

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本品辛热燥烈,凡阴虚阳亢及孕妇忌用。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因有毒,内服须经炮制。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

①《本草经集注》: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乌韭、大豆。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③《纲目》: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稷米。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④《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

龙珠果的正确吃法

1、可以清洗干净直接生吃。

2、作为中药,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叶捣敷。

附方:

1. 痈疽肿毒、疥疮、脚烂: 全草适量煎水外洗或捣烂敷患处。

2. 治肺热感冒:全草适量煎服。

3. 治感冒发烧:本品约3两煎水服。

4. 治痈疽以其鲜果捣烂敷患处。

5. 治咳嗽:根适量煎水服。

中药材牡蛎的的附方

①治眩晕:牡蛎六钱,龙骨六钱,菊花三钱,枸杞子四钱,何首乌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百合病,渴不瘥者: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栝蒌牡蛎散)

③治一切渴:大牡蛎不计多少,黄泥裹煅通赤,放冷为末,用活鲫鱼煎汤调下一钱匕,小儿服半钱匕。(《经验方》)

④治小便数多:牡蛎五两(烧灰),童便三升。煎至二升,分三服。(《乾坤生意》)

⑤治小便淋閟,服血药不效者:牡蛎、黄柏(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茴香汤下取效。(傅滋《医学集成》)

⑥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牡蛎、鳖甲各三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⑦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麻黄根(洗)、黄芪、牡蛎(米泔浸,烧赤)各一两。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不拘时候。(《局方》)

⑧治卧即盗汗,风虚头痛:牡蛎、白术、防风各三两。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牡蛎散)

⑨治盗汗及阴汗:牡蛎研细粉,有汗处扑之。(《经验方》)

⑩治温病下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生牡蛎二两。研细,水八杯,煎服三杯,分温三服。(《温病条辨》一甲煎)

⑾治一切瘰疬:㈠牡蛎(煅)四两,玄参三两。捣罗为末,以面糊丸如桐子大,早晚食后、临卧各服三十丸,酒下。(《经验方》)㈡牡蛎粉五钱,和鸡胆汁为膏贴之。(《脉因证治》)

⑿治胃酸过多:牡蛎、海螵蛸各五钱,浙贝母四钱。共研细粉,每服三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⒀治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左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次。亦可蜜丸如梧子大服之。(《补缺肘后方》)

⒁治金疮出血:牡蛎粉敷之。(《肘后方》)

⒂心脾气痛,有痰。用牡蛎煅成粉,酒送服二钱。

⒃疟疾寒热。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

⒄气虚盗汗。用牡蛎粉、杜仲,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⒅产后盗汗。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⒆消渴饮水。用黄泥封固牡蛎,煅赤,研为末。每服一钱,活鲫鱼煎汤调下。

⒇百合变渴(由伤寒转成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欲卧不卧,欲行不行,欲食不食,口苦,小便赤我,一般服药则有吐泻,变成渴疾,久治不愈)。用牡蛎(熬)二两、栝楼根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

(21)病后常流鼻血。用牡蛎十分、石膏五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匙,酒关下。亦可加蜜作丸子吃,一天三次。

(22)小便淋闭(服治血药无效者)。用牡蛎粉、黄蘖(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小茄香汤送下。

(23)小便数多。用牡蛎五两,加小便三升,煎成二程式,分三次服。极效。

(24)梦遗便溏。用牡蛎粉。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5)阴囊水肿用牡蛎煅粉二两、干姜(炮)一两,共研为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末,冷水调糊敷上。不久,囊热如火。药干即换,至小便通畅为愈。又方:改冷水调糊为葱汁,白面同调。不儿不用干姜。

(26)月经不止。用牡蛎煅过研细。加米醋揉成团,再煅再研,加米醋调艾叶末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醋汤送下。

(27)刀伤出血。用牡蛎粉敷涂。

(28)痈肿初起。用牡蛎粉末调水涂搽。药干即换。

(29)瘰疬。用牡蛎煅过,研为末。取四两,加玄参末三两,和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尽除根。又方:瘰头疬不知已破未破,用牡蛎四两,甘草一两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茶汤调下。其效极验。

药方中的制附片是指什么

都是中药附子的炮制品,其它品种还有炮天雄、盐附子、刨附片、淡附片、生附片,熟附块等等. 白附片的炮制方法是: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蒸笼中九蒸九晒后去皮开片,出产的白附片晶莹剔透,用手掰断后,断面如玻璃断面一般。用口尝之,有淡淡麻味而绝无咸、苦、涩味。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工业蒸箱中高温高压蒸制一次,去皮开片而成。 黑附片的炮制方法是: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开片,并拌上红糖、菜油,在烤炉文火烤制而成。黑顺片一般不去皮,色泽红黄但仍剔透。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开片,在食用黑色颜料中蒸煮而成。 在功效方面,两则也相近,但稍有区别. 总的来讲,附子具有回阳气,通行十二经,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肾阳)等功效。由于附子有大毒,常常炮制后入药.其中,炮附子最常用,药力足、效果快;淡附片药力较和缓;黑附片与炮附子药效差不多;白附片药力稍小于以上几种。另外还须强调,在中医看来,白附子性偏上行,能祛风燥痰,偏用于头面风痰之疾。黑附子正好相反.

牛黄的药用附方

1、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二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牡丹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索问病机保命集》牛黄膏)

2、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辰砂半分,白牵牛(头末)二分。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3、治小儿惊热,发歇不定:牛黄一分(细研),川大黄半两,蝉壳一分(微炒),子芩半两,龙齿半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计时候,煎金、银、薄荷汤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牛黄丸)

4、治小儿心肺烦热,黄瘦,毛焦,睡卧多惊,狂语:朱砂半两,牛黄一分。上药,同研如面。每服,以水磨犀角,调下一字。(《圣惠方》)

5、治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真牛黄一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儿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小儿药证直诀》)

6、治小儿胎风热、撮口发噤:牛黄(研)一分,淡竹沥半合。每服牛黄一字匕,用淡竹沥调下,一、二岁儿服之;三、四岁儿每服半钱,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济总录》牛黄竹沥散)

7、治乳岩(乳癌),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犀黄三分,麝香一钱半,乳香、没药(各去油)各一两。各研极细末,黄米饭一两,捣烂为丸,忌火烘,晒干。陈酒送下三钱,患生上部,临卧服,下部空心服。(《外科全生集》犀黄丸)

8、治胎毒疮疖及一切疮疡: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紫河车五钱。上为末,炼蜜丸,量儿服。(《保婴撮要》牛黄解毒丸)

9、治伤寒咽喉痛,心中烦躁,舌上生疮:牛黄(研)、朴硝(研)、甘草(炙,锉)各一两,升麻、山栀子(去皮)、芍药各半两。捣研为细散,再同研令匀。每服一钱匕,食后煎姜、蜜汤,放冷调下。(《圣济总录》牛黄散)

10、治小儿鹅口疮,不能饮乳:牛黄一分,为末。上一味,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圣济总录》牛黄散)

虎杖的药用附方

1、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补缺肘后方》)

2、治筋骨痰火,手足麻木,战摇,痿软:斑庄根一两,川牛膝五钱,川茄皮五钱,防风五钱,桂枝五钱,木瓜三钱。烧酒三斤泡服。(《滇南本草》)

3、治胆囊结石:虎杖一两,煎服;如兼黄疸可配合连钱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4、治五淋:苦杖不计多少,为末。每服二钱,用饭饮下,不拘时候。(《姚僧坦集验方》)

5、治月经闭不通,结瘕,腹大如瓮,短气欲死:虎杖根百斤(去头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斗。上三味细切,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斗,内土瓜、牛膝汁,搅令调匀,煎令如饧。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当下,若病去,止服。(《千金方》)

6、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虎杖三两,凌霄花一两,没药一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7、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虎杖根,研末,酒服。(《纲目》)

8、治腹内积聚,虚胀雷鸣,四肢沉重,月经不通,亦治丈夫病:高地虎杖根细切二斛,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大斗半,去滓,澄滤令净,取好淳酒五升和煎,令如饧。每服一合,消息为度,不知,则加之。(《千金方》虎杖煎)

9、治肠痔下血:虎杖根,洗去皴皮,锉焙,捣筛,蜜丸如赤豆,陈米饮下。(《本草图经》)

10、治痈肿疼痛:酸汤秆、土大黄为末。调浓茶外敷。(《贵阳民间药草》)

附分是什么意思 附分的治疗用法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或微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附分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附分穴艾条温灸5—10分钟,附分穴,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石斛的中药附方

虚劳消瘦:

石斛、麦冬、牛膝、杜仲、党参、枸杞子、白芍各9克,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水煎服。长服有保健强身作用。

老年人血压偏高,动脉硬化,视物不清:

取石斛30克,桑寄生、罗布麻各9克。水煎服。有防治作用。

胃酸缺乏症:

石斛、玄参各15克,白芍9克,麦冬、山楂各12克。水煎服,每日正剂。有较好疗效。

阴虚目暗,视物昏花:

石斛15克,熟地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9克,枸杞子12克,白菊花6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益肝明目之效,对老年人肝肾不足,两目昏花,视物模糊者,久服大有裨益。

雀目(夜盲症),晚上看不见东西:

石斛、仙灵牌各30克,苍术15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3次。

红蝴蝶症:

生地30克,元参、天麦冬各10克,玉竹、石斛、黄精、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银柴胡、丹皮各10克.上药水煎服.每曰1剂,分2~3次服。7祛烦养胃汤鲜石斛25克.熟石膏、南沙参、玉竹各20克,麦冬10克,山药、茯苓、天花粉各15克,半夏75克。甘蔗150克,煎汤代水服用。

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

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佛手的药用附方

行气止痛,和胃化痰。用于胸胁胀满作痛,食欲不佳,呕吐,咳嗽痰多。

1.治痰气咳嗽;陈佛手6-9g。水煎饮。方中佛手和胃化痰,为君药。

2.治妇女白带:佛手15-30g,猪小肠1尺。水煎服。方中佛手行气,燥湿,疏肝解郁,君药。

3.佛手露治胁肋疼痛,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嗳气泛恶,纳谷不香,消化不良等症:佛手120g,五加皮30g,木瓜、青皮各12g,栀子、陈皮各15g,良姜、砂仁、肉桂各9g,木香、公丁香各6g,当归18g,白酒20斤,冰糖5斤。上药为粗末,装入绢袋内,入酒浸,文火煮之,滤清入冰糖即成。每服约30g,1日3次。孕妇忌服。方中佛手行气止痛,和胃化痰,为君药。

相关推荐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热敷

山奈10克,细辛3克,桑寄生、神曲各15克,白芷、红花、乳没各12克。 煎法: 1、把药材放在水里浸泡半小时后,加入350毫升水; 2、药汁熬得只剩一半的时候,把药汁倒出来; 3、添上350毫升水,再把药汁熬成一半; 4、把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喝l80毫升。 药汁喝完后,药渣可千万别倒。把药渣捞起来后,晾上两三分,附在上面的水就流走了,药渣的温度也降低了。找个纱布把它包起来,敷在肩膀疼痛的部位。敷上半个小时,疼痛就会明显减轻。药渣不要太烫,以免伤着皮肤。

白扁豆的药用附方

1、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妙),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局方》参苓白术散) 2、治恶疮连痂痒痛:捣扁豆封,痂落即差。(《补缺肘后方》) 3、治霍乱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千金方》) 4、治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绞汁饮。(《永类钤方》) 5、治消渴饮水:白扁豆浸去皮,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

柳叶的功效与作用

柳叶是一种中药,除了日常我们知道的功效外,其实柳叶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们马上来看看。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 垂柳 的 叶 。春,夏采收。 【化学成份】含4.93%鞣质(干重)。每公斤鲜柳叶含碘10毫克,高于一般食物数千倍。 【性味】 ①《纲目》:"苦,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柳头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有附片的中药怎么熬

因为附子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同其他药一起煎。 附子要单独泡,泡好后要先煎,直到煎到口尝没有麻舌感为止。 然后这个时候把煎好的附子倒入其他药中,一起煎煮。 这个时候按照一般煎药过程煎煮,就可以了。 现在就可以等着出锅就可以了。 煎煮两次,把两次的药液混在一起,就可以服用了。

吃什么中药对肝好 香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味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胁肋胀满,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乳房结块等。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证,症见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疝气疼痛及肝气犯胃的胃脘痛等,配伍苏梗,用于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胀满,胁肋疼痛,妊娠呕吐,腹痛腹胀等症。

用中成药治疗慢性附睾炎的方法有哪些

用中成药治疗慢性附睾炎的方法有:(1 )大黄(廑虫)虫丸:具有破血逐瘀,通络消癥的功 效。每次6克,每日2次。饭后温开水送服。适用于附睾炎血淤 型肿块较硬者。服药期间忌食寒凉、油腻食物。(2) 玄胡止痛胶囊:具有理气止痛,消肿散结的功效。每 次4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气滞型附睾炎患者。(3) 止痛化疲胶囊:具有破疲消癥,清热利湿的功效。每 次5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血疲型附睾炎。

苦瓜藤的简介

苦瓜藤这种中药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苦瓜藤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 苦瓜 的 茎 。夏、秋采取。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疮毒,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治红白痢疾:苦瓜藤一握。红痢煎水服,白痢煎酒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经过上文对于苦瓜藤的介绍,我们对于苦瓜藤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苦瓜藤的特质

火麻仁的药用附方

1、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2、治产后郁冒多汗,便秘:紫苏子、大麻仁各半合,净洗,研极细,用水再研,取汁一盏,分二次煮粥喂之。此粥不惟产后可服,大抵老人、诸虚人风秘,皆得力。(《本事方》麻子苏子粥) 3、治大渴,日食数斗,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三、四沸,取汁饮之。(《肘后方》) 4、治风水腹大,脐腰重痛,不可转动:冬麻子半升,碎,水研滤取汁,米二合,以麻子汁煮作稀粥,着葱、椒、姜、豉,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5、治白痢:麻子汁,煮取绿豆,空腹饱服。(孟诜《必效方》

牛肝的功能主治

养血,补肝,明目。治血虚萎黄,虚劳羸瘦,青盲,雀目。 ①《别录》:主明目。 ②孟诜: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③《本草拾遗》: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作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④《日用本草》:明目,平肝气。 ⑤《本草蒙筌》:助肝血,明目。 ⑥《本草经疏》:补肝,治雀盲。 ⑦《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眼,夜盲。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散。 【附方】治青盲积年不差:黄牛肝一具(细切,曝干),土瓜根三两,羚羊角屑一两,蕤仁一两(汤浸,去亦皮),细辛

理气的中药有哪些 香附理气调中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撩后直接晒干,生用,或醋灸用,用时碾碎。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煎服6-10g,醋灸止痛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