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血管用药容易伤眼
哪些心血管用药容易伤眼
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可引起视觉异常、视物模糊、眼部不适、眼痛、弱视、结膜炎、复视等;维拉帕米可引起目眩;服用氨氯地平的患者可出现视力障碍。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地高辛、毒毛旋花子苷K可致视物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
抗心律失常药:美西律可能使患者出现复视,视物模糊;普罗帕酮可引起视力障碍、眩晕等症状;服用胺碘酮超过正常剂量10%的患者可出现角膜微沉着,通常限于瞳孔下方。它们可能与在强光下出现有色的晕轮或视力模糊有关,停用药物后可逆。极少数患者服用胺碘酮后会发生视神经病变或视神经炎,严重时甚至可致盲。如果发生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应尽快到眼科进行系统检查包括眼底检查。一旦出现视神经病变或视神经炎时,需停用胺碘酮;莫雷西嗪片可引起复视;超声心动图检查药物负荷试验用药腺苷可引发视力模糊和眼前黑影。
防治心绞痛药:患有青光眼的心绞痛患者在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胶囊、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硝酸甘油时要慎重。这类药物会引起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在使用前一定要将青光眼病情控制好,否则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会加重心绞痛。
周围血管扩张药:服用烟酸可出现中毒性弱视、眼底黄斑囊样水肿。
金银花一般泡几根 金银花和菊花泡水能天天喝吗
不建议一般人群天天饮用金银花和菊花泡水。
金银花和菊花在中医里面都是性质寒凉的药物,长期服用寒凉的药容易伤阳气,特别是伤脾胃阳气,长此以往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出现腹痛腹胀、不思饮食、拉肚子等症。
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8个环节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等4家医院的儿童药物中毒案例中,儿童误服占79.2%,家长给孩子用错的占18.5%。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高恒淼、北京朝阳医院主管药师张征针对儿童用药容易出错的八个环节进行指导。
1.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向导。然而,调查显示,13%的家长在给孩子服药前从不看药品说明书;25%的家长偶尔或从不关注服药的禁忌,如不应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一起吃;还有38%的家长在孩子服药后,很少仔细观察其是否出现说明书中描述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最好在特定时间服用,如抗过敏药应在睡前服,如果不阅读说明书,可能让孩子出现白天嗜睡等症状,影响学习。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用药前没有阅读说明书,可能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此时擅自给其加用止泻药,很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阅读说明书还要理解其中词语的意思。例如某些药需要“空腹服用”,这是指腹中没有食物,处于空的状态,如早上起床时和睡前。具体来说,饭前1~2小时和饭后2~3小时都属于空腹。
2.了解药物主要成分
大家到超市买食品时,都会留意成分表,但给孩子用药前,很多家长却不注意药物成分。感冒药和退烧药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成分而用错的药。
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多为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很多感冒药也含有这些成分。如果孩子感冒发烧,需要同时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应先看是否都含有类似成分,不要自行叠加用,以免出现过量。肝肾功能不全者用前应咨询医生。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过某种药物,且发生了过敏反应,再次服用很可能过敏,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选用合适的药物。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一定要将孩子的用药过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药物等信息详细地告诉医生,便于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选对品种和用量
在药店,你可能因为发现治疗同一疾病的药物有多种,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其实,同类药分成人药和儿童药,儿童药还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有所区别。建议选择针对相应疾病的儿童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使用。
不可把同样的成人药自行减半给孩子服用。你可能认为把药片一分为二就是减半,但这种做法并不能精确地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减半。建议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如悬浊液等,并按说明书的指导给孩子使用。如果某类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必须用成人剂型时,要听取医生的意见。
4.关注孩子的体重
家长往往会忽视体重对孩子服药剂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儿童口服药会在说明书上注明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年龄,一是体重。标注的体重是这一年龄段的平均值。
如果孩子明显超过平均体重,吃药时一般参照年龄标准。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体重为30公斤,已经达到10岁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肾功能还是6岁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药,很容易使孩子肝、肾功能受损。这时应咨询儿科医生或药师,选择合适的用量。
即使是对同一个孩子,用药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医生给孩子开过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而发育期的孩子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调整剂量,保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5.使用药品附带的量器
服液体药物时,需要对剂量做比较准确的量取。如果使用日常用的汤匙给孩子喂药,很难估算到位。建议使用药品附带的量器,可将其平放在桌面,按说明书或医嘱指定的量取用。
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喂药时,还可能出现一部分药没有喂进去的情况。一般认为,1/5以内的药物损失不会影响治疗。但如果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服用的量总是不足可能影响治疗,应及时和医生沟通。如果孩子在服药1小时内大量呕吐出药物,理论上应该补用一次,但如果是因为药物刺激性引起的,贸然再喂服并不可取。建议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如果是有刺激性的药物,选择合适的喂服方式。
6.了解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服药前一定要了解其禁忌,如这种药能否和孩子常吃的食物同时服,在不确定时应咨询医生。大部分药物不建议用牛奶、果汁等饮品送服,以免影响药效,或出现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
如果用牛奶送服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牛奶中的钙可与它们结合成不溶性螯合物而影响吸收,进而降低药效。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大家关注。一位男性因小时候患病,父母常喂红色药剂,且总骗他说是西瓜汁,导致他现在看到西瓜就害怕。很多家长在喂药时都会骗孩子说药是糖果或果汁,这种做法很不可取,不仅可能让孩子从此害怕吃药,还可能对孩子今后的心理造成影响。
7.选择不易开盖的药瓶
现在很多儿科的专科药使用了安全瓶盖,需要用力按一下才能拧开,这种包装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孩子误服药物。但还有更多药物没有采取这种包装。因此,家长应把药放置在远离孩子的地方,如较高的柜子,或他们不易打开的抽屉里。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要及时就诊,情况严重时要拨打急救电话。
8.做好三大检查
专家还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用药物时做好三大检查:
购买时,检查药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没有被打开的痕迹或标签不清的情况。如果药品包装鼓胀,可能是变质了,不宜再用。
回家后,仔细阅读盒内的说明书,再次确定这是你要买的药。有些药物的名称容易让人混淆。如“小儿安”并不能用于治疗夜惊啼哭,而主要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肠炎、耳炎、结膜炎、疮疖、脓肿等。如果擅自给孩子用,很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打开药瓶,检查颜色、形状、大小和味道。如果觉得和之前的不同,应立即询问药师或医生,确认正常后再给孩子服用。
心脑血管中成药
心脑血管中成药是指治疗冠心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合并体克、心律失常、心绞痛和高血压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和其它剂型的产品。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水平的最主要的疾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每天大约有7000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群的增加,心脑血管用药已成为世界医药市场第一大类药品,据 IMS统计,2003年,心血管类药物在全球药品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6.09%,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DCCC(中国药品分层消费模型)估计,2003年,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在中国药品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抗感染用药,市场份额为 14.36%。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现代药物治疗学在某些领域仍难以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为此,中成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手段在我国心脑血管用药市场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新生儿用药容易出现哪些副作用 心脏血管系统反应
婴儿强心药-洋地黄,如果用量偏大,易引起毒性反应;另外小儿的交感神经相对活跃,心率比较快,应用使心率加快的药物时要慎重。
漂流可以戴隐形眼镜吗
建议不要戴。
隐形眼镜是一种角膜接触镜,常戴在眼眶中用于视力的矫正,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做剧烈运动的时候是不宜佩戴隐形眼镜的,以免损伤眼球和角膜,而漂流过程中外界的水流是比较湍急的,戴隐形眼镜容易伤到眼睛。
长期吃胃药容易伤胃
胃部出现不适时,通过吃胃药来减缓胃部的不适症状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能临时解决胃部不适现象,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伤胃,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有研究人员表示,不建议长期使用胃药。一方面因为抗溃疡、制酸的药物会和其他药物产生拮抗作用,影响其他药物吸收。另一方面,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对肠胃健康恐怕会产生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长期使用抗溃疡药会抑制胃酸分泌,导致分泌胃酸的细胞萎缩,引发萎缩性胃炎。临床上就常见长期吃胃药的年轻人,在胃镜照射下,明明是年轻人的胃,却因胃黏膜萎缩,看起来像是老年人的胃,机能已经减退。另外,许多消化性溃疡患者为了避免溃疡复发,会继续吃药以保养脆弱的胃。但因为吃制酸剂会使胃酸减少分泌,而胃酸具有消毒杀菌功用,胃酸分泌不足会使肠胃道细菌增多,长此以往就会引发肠炎或肠黏膜病变。现在常用来治疗肠胃溃疡的质子阻断剂,对于消灭幽门杆菌和治疗溃疡的效果虽然比传统药物好,但由于药性效强,抑制胃酸、导致肠胃细菌增长的效应也越强,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溃疡患者,一旦溃疡治好,幽门杆菌也根除了,就不要再继续服药。 健康提示:以上是关于长期服用制酸剂来缓解胃病可能影响胃肠健康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因此对于胃药最好是能够适当服用,切忌滥用,尤其是老胃病患者,最好是在医生嘱咐下治疗。
鱼腥草有什么用,什么人不能用鱼腥草
鱼腥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的作用,泡水喝一般是起清热解毒的作用,副作用是其性味苦寒,脾胃虚寒之人不宜服用,平人也不宜久服,苦寒之药容易败胃、容易伤阴。
乱服感冒药容易伤胃肠
自行服用感冒药,感冒没治好,却引发胃部不适。家住武昌的汪小姐两天前感冒,买了盒“白加黑”,说明书上注明一日三次,于是,每餐饭前她就吃一片。谁知一天后,感冒没好,胃部却疼痛难忍。近日,她到武大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被诊断为感冒药引起的胃部疼痛。
该科沈志祥教授说,感冒类药一般含解热镇痛抗炎成分,对胃部有刺激,空腹服用,严重时会导致胃溃疡、胃出血,危及生命。感冒类药最好饭后15--30分钟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有利于药物吸收。
吃感冒药注意事项 不并服
市售的感冒药可分为单方制剂及复方制剂,后者占多数,里面可能包含了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组胺药、镇咳药、抗病毒药、收缩微血管药等两种或多种药物成分。同时使用多种复方感冒药,容易伤肝。
心血管用药一定要谨慎
心血管疾病的数字证据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导致死亡的首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占所有死亡的1/3), 而2030年这个数字将升至2420万人,也就是说32.5%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致。医生通常用“心血管疾病”这个词来描述许多疾病,如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和高血压。
疾病关键字
(1)寒冷
10月、11月的天气对南方城市来说,人们还感觉热,还穿着夏装;可对于北方来说,像哈尔滨,已经是寒冷的冬天了。南方的气候虽然没有北方寒冷,可是有时气候变化也快,温差大。天气转凉,温差变化大,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心脏血管负担加大,导致血压增高。对于北方的朋友们们就更要注意了,寒冷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老人
不管从疾病的发生还是从用药的角度,老人都是一个特殊群体。老人随着机体功能减退,不仅用药要谨慎,预防保健也要得当。心血管疾病对老人“情有独钟”,所以寒冷的冬天,要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别让你的“心”着凉,也别让你的“血管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