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

儿童嫉妒的表现及处理措施

宝宝情商

我的心里有点酸——漫谈儿童嫉妒

镜头一:星期天,姑姑带着1岁的小弟弟来到刚满3岁的佳佳家作客。小弟弟可爱极了,大家都争着去逗他玩。一开始,佳佳也挤过去亲了亲他,但不大一会儿,佳佳就有些不高兴了,大家都围着小弟弟转,没人理她了。于是,佳佳开始大声唱歌,可是没人注意她,佳佳又跳起了在幼儿园刚学会的舞蹈,还是没人注意她。佳佳气愤极了,一把抢过小弟弟抓在手里的玩具熊,狠狠摔在了地上。

镜头二:别的幼儿园的小朋友要来斌斌的幼儿园参观,老师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早早就开始忙着布置教室。在经过认真的评选之后,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图画中选取四幅张贴到墙上,准备让小客人们来欣赏。课间休息时,老师发现墙上的画都被撕破了,经过调查,原来是斌斌干的。在老师的追问下,斌斌说因为自己的画没被评上,看到贴在墙上的画就不高兴,所以就撕破了墙上的画。

佳佳和斌斌的行为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祟。

嫉妒是一种原始的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性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状况的复杂情感。儿童嫉妒的成因较为复杂,其包括儿童先天气质类型、外部教养环境、个人能力强弱等诸多因素。

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

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故意尿湿裤子,故意作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行为,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对获得家长、老师等表扬的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

当别的孩子受到了家长、老师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众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尽管有些事实甚至是与其他孩子的受表扬无任何关联性,如“他的爸爸是个拉三轮车的”等等。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一般情况下,儿童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儿童的嫉妒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明显的外露性

这是儿童嫉妒心理与成年人嫉妒心理最主要的区别。成人往往会考虑各种因素而尽量掩饰自己的嫉妒心理,而幼儿一般会通过具体的言行直率地表露自己的嫉妒情绪,他们通常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嫉妒是否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良评价等后果。此特点可以帮助家长老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嫉妒。

2.直接的对抗性

因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会直接地将因自己的嫉妒引起的不快情绪归责于自己所嫉妒的人,进而对引起他嫉妒的人或事做出直接的对抗行为,以发泄心中的不满。比如,直接打骂他所嫉妒的人,毁坏令他嫉妒的具体物品等等,而不会以其他替代的方式间接去达到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目的。

3.鲜明的主观性

儿童认识事物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他们往往会以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为标准,简单地对事物进行分类。因此,当其他儿童比自己强或其他儿童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就会因外界的事物不符合自己的意愿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快。此种不快心理就是嫉妒心理,它具有强烈鲜明的主观色彩。

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对孩子各方面的健康成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不良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便会产生压抑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器官功能减弱,机体协调出现障碍。而这种障碍又会加剧不良的心理体验,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此外,嫉妒还会影响孩子对事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认识,容易使孩子产生偏见,产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响孩子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终抑制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那么,如果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家长采取的处理措施得当,孩子的嫉妒心理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孩子出现了嫉妒心理,爸爸妈妈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儿童对他人拥有而自己不具备或无法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一种由羡慕转化为嫉妒的心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情况。父母平时应多和孩子接触,及时掌握孩子嫉妒的直接起因,如兵兵会唱一首我不会唱的歌、明明有一辆新玩具车等等。只有了解了孩子嫉妒的起因,才能从具体事情着手解决孩子的嫉妒心理。这是化解孩子嫉妒心理的前提。

2.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

孩子的嫉妒是直观、真实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似成人嫉妒心理那样掺杂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它只是孩子对自己愿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因此,父母切勿盲目对孩子的嫉妒行为进行批评,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苦恼,理解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所产生的痛苦情绪,以便使孩子因嫉妒产生的不良情感能够得到宣泄。

3.帮助孩子正确分析与他人产生差距的原因

儿童的思绪方式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绪为主,他们一般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嫉妒简单地归责于自己或所嫉妒的对象,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全面分析造成孩子和所嫉妒对象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这些差距能否缩短,以及缩短差距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使孩子能正确与他人进行比较,以积极的方式缩短实际存在的差距,最终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4.培养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

平时应教育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各人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道理。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正视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欣赏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能够学习、借鉴别人的优势和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成功来取得别人对自己的喝彩。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让我们用理智和耐心,把孩子心中的那份酸,化作生活中的甜。

如何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1)克服自负心理。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

(2)战胜自卑心理。教师应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

(3)消除嫉妒心理。教师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心理疏导,以期帮助孩子增强“消除嫉妒心理”的自信心和能力。启发诱导幼儿:每个孩子都在争取进步,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当别人进步时,自己不生气,不嫉妒,而要迎头赶上,争取进步。

正确引导妒忌心理

有嫉妒心的青少年性格怪僻,难与同伴相处,若不及时纠正,人格会进一步扭曲,灵魂会受到污染,甚至失去理智、泯灭良知。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事业、社交、家庭等方面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现代心身医学研究表明,嫉妒是一种人格缺陷的不健康心理行为,所产生的过激恼怒情绪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使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多种心身疾病。那么,家长和老师如何帮助孩子远离嫉妒呢?

言传身教并重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满嫉妒的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员的影响,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嫉妒心。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当家长发现孩子显露出嫉妒的萌芽时,不要严加指责,更不能冷嘲热讽,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态度诚恳地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在和风细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种种困惑。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长处要给予由衷的肯定和赞美,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善意地指出,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对。赞扬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心胸变得开阔,大度乐观,也远离了嫉妒。

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学生要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但业余闲暇时间应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舞拳弄剑、吹拉弹唱、挥毫泼墨等。多引导孩子从事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情绪愉悦,赶走嫉妒之心。

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凡是有嫉妒心理者,往往心胸狭窄,以“我”为中心,只能在他人之上,不能甘居人后,稍不如意便顿生妒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他人闹得很僵,甚至做出越轨的事来。因此,要去除这一心理弊病,必须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克服狭隘偏见、傲慢自大等缺点,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不与小人为伍,学会事事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仅会发现他人许多长处和优点,而且对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也会容忍,求大同存小异。这样,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

如何缓解宝宝的嫉妒情绪

因此,如果宝贝的嫉妒情绪过强,妈咪就有必要对宝贝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宝贝克服他的嫉妒情绪,或者以适当的方式来发泄他的嫉妒情绪――

1、发展宝贝的内省智能帮助宝贝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发展宝贝内省智能是克服嫉妒心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旦发现宝贝产生嫉妒情绪,千万不要拿宝贝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你看看,露西从来不欺负小弟弟。”“杰克画画比你好多了。”类似的比较对缓解宝贝的嫉妒情绪毫无意义,这种比较可能严重地挫伤宝贝的自尊心,因而更进一步诱发宝贝对比较对象产生更深的敌意。如果妈咪能温和地对待宝贝,并帮助宝贝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那么宝贝就能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慢慢地摆脱他内心对别人的嫉妒情绪。

2、倾听宝贝并理解他的感受

当宝贝满心嫉妒地对待他人时,不要责怪宝贝,而是要充满爱怜地将宝贝抱在怀里,耐心地听听他描述他的感受。比如,宝贝可能因为邻家小弟弟新买了一个自己没有的很可爱的小玩具而对对方充满了敌意,妈咪在认真倾听宝贝感受的同时,可以对他说:“哦,你很喜欢那样的玩具,但是你没有,所以你很难过对不对?”每逢这种情况,妈咪只要对宝贝的感受表示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千万不要对宝贝说:“你很喜欢那样的玩具,那我们也去买一个吧!”这样的处理方式于事无补,甚至会变相鼓励宝贝以嫉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受,从而诱发他的贪欲与攀比欲。

3、减少使宝贝产生嫉妒的环境刺激

如果宝贝因为邻家小弟弟拥有某个玩具而产生嫉妒情绪,因为宝贝对玩具的价值新旧没有概念,因此,他不会在乎玩具本身的贵贱,那么,妈咪可以换家里的另外一个宝贝喜欢的玩具来玩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使用那种可以实现同样功能的玩具的替代品来满足宝贝的需求。如果宝贝因为妈咪的注意力转移到小弟弟身上而产生嫉妒情绪,妈咪可以给宝贝看看他小时候的照片,告诉他妈咪非常爱他,只是小弟弟太小,就跟他小时候一样需要更多的照顾。为了加深他与小弟弟的感情,妈咪可以和宝贝一起逗小弟弟玩耍,哄小弟弟高兴,让宝贝在照顾小弟弟的过程中体验到做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自豪感。

4、和宝贝一起玩竞赛型游戏

竞赛型游戏可以为宝贝提供更多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经历自己不如他人时的那种来自心理上的矛盾冲突,锻炼宝贝的心理调试能力。针对3岁以内的宝贝,可以选用那种比较简单的宝贝能较好驾驭的游戏,让他先跟妈咪玩,然后慢慢过渡到跟其他小朋友玩。在与宝贝玩耍的过程中,妈咪可以经常跟宝贝讨论输赢的关系,让宝贝逐渐明白输赢都很正常,赢了可能会输,而输了也可能会赢的道理。

5、让嫉妒成为宝贝进取的动力

嫉妒有它消极的一面,也有它积极的一面。有心的妈咪可以利用宝贝的嫉妒心,让宝贝摆脱嫉妒的困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宝贝画画得不太好,他可能因为嫉妒而撕了受到表扬的小朋友的画。此时,妈咪因为宝贝的这种行为而勃然大怒已经无济于事,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引导宝贝。“小姐姐画画不错,不过你拼图很在行啊。现在你撕坏了小姐姐的画,小姐姐多伤心啊,我们帮小姐姐把画拼好吧。”通过妈咪的诱导,宝贝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小姐姐拼好了撕坏的画,同时也对自己拼图的能力有了更好的认识。“这幅画拼好了,简直就跟没撕坏一样好。”拼图不错的宝贝在拼图的过程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长处,他会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这样,通过这种迂回曲折的方式,宝贝找到了一种积极的释放自己嫉妒情绪的方式,并且因此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宽容。一个宽容而又十分自信的宝贝当然也就不会嫉妒别的小朋友了。

自卑孩子早期征兆

常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过度怕羞

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拒绝交朋结友

一般来说,儿童就喜欢与同龄的人一起玩耍,但是她十分看重友谊,但是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他们是没有兴趣去结交朋友的。

难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怎样帮孩子克服妒嫉的心理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会妒嫉,而且他们的妒嫉心理往往更加强烈且奇特。当孩子发现别人那儿有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是相貌、玩具、老师的表扬,甚至是家长的关注,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小小的嫉妒油然而生。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冲动呢?

由于家里还有个哥哥,九岁的虎虎总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

无论是外出游玩、生日派对还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老是抱怨爸爸妈妈偏心。当妈妈解释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一起玩或者他做了哪些错事而哥哥却没有的时候,虎虎就撅着嘴说哥哥有的玩具自己却没有或者强调哥哥曾经犯的错而自己却很乖。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这样的心理,当他们看到别人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包括衣服、能力受欢迎程度和玩具等等,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可能诱发他们的妒嫉心理。

有些家长认为这种表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但专家指出,过分的妒嫉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使他们在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中感到自卑,妨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达到上学年龄之前教会他们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妒嫉心理,以及当孩子的小脑瓜被妒嫉所占据的时候如何平复他们的情绪。

注意孩子的暗示,并表示同情

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于家长们来说,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当孩子妒嫉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妒嫉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

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比如,爸爸带着5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3岁的儿子委屈地要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觉得妒嫉,是不是?不过这没什么的。”

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嫉

显然,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宝宝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嫉爸爸,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宝宝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

比如,当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样参加跆拳道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这种情绪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说多不公平!”这个故事让虎虎明白原来妈妈也妒嫉。随后妈妈告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须学会接受。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理衰老

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现呢?

自卑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常有等死念头。

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疑虑缠身,常以许多莫须有的清规戒律来自我约束。有的则突出表现为恐惧,怕有飞来横祸殃及自身,尤其对自己的疾病所忧更甚,常将普通疾病疑为癌肿等。

敏感心胸狭隘,嫉妒心重。他们常因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唯我独尊是其特性。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理衰老

离岗后仍要在社会活动中去领受各种信息和生活情趣,使思维不断变化,脑细胞活力和脑功能维持在一定水平,能防止自卑感和痴呆病的出现。与人为善也是预防心理衰老的重要措施,与身边的人应尽力和睦相处,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无限欢愉。对家庭成员和邻里的过错不必过分指责,对他人所取得的成绩无须嫉妒。这便是“仁者寿”的道理。

孩子嫉妒了怎么办让嫉妒远离孩子

什么是嫉妒?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和怨恨交织的复合情绪,而孩子的嫉妒心理会有明显的外露,甚至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

孩子嫉妒了怎么办?

要是孩子存在嫉妒心理,父母不能让孩子的这种心理放任自流,应帮孩子克服,切记不要过渡表扬,否则会使得孩子骄傲,看不起人,这个度父母要拿捏好。

1.嫉妒心理,父母要了解孩子嫉妒产生的根源,要聆听孩子的倾诉,想办法让他们把内心的嫉妒发泄表达出来,然后进行引导,告诉孩子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别人去比,不要为别人的长处痛苦了,需要把这种情绪转化为动力,让孩子去挖掘自己的潜力。

2.把孩子之间的竞争导向良性,告诉孩子嫉妒除了影响自己的奋斗精神之外,对事情没有任何作用,从而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地方向,让孩子良性竞争。不要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的办法来鼓励孩子,这样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过多的去看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3.教会孩子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不为自己的不足苦恼。孩子之所以会嫉妒,可能是因为他们拿着自己的短处去找别人的长处,不能全面认识自己,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心里。也有可能是觉得自己赶不上别人,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度表扬孩子巩固自己的优点,增加他的自信,促进他不断进步。

嫉妒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父母应帮助孩子从小杜绝嫉妒心理,同时,父母也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面对孩子强烈的嫉妒心

71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1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

对于过于谨小慎微、生怕做错什么事的孩子,要告诉他: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2学会用这句话激励孩子:

在一个雨天里,所有过往的人们的裤腿和鞋上都沾上了水。但大多数人都不会太在意,径直就往自己的目的地走去。

然而,一个个子不高、身材瘦弱的女孩儿却不一样,她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泥水溅到鞋上。走进医院大厅,她再次认真地看了看裤腿的边沿,又掏出纸巾,将鞋上的水珠擦干净,确信没有一点儿瑕疵之后,才按电梯上五楼,走进心理卫生室。

这个女孩儿叫白蓉,是一位中学生,她是来心理卫生科复诊的。数月前,白蓉发现自己的心理出了一些问题。

“我总想做得最好,可我总是做不到。”白蓉面对耐心倾听的医生如实道出了自己的痛苦。她在市内一所重点中学里读书,成绩很好,老师和父母、单位院子里的人们,都称她能干。一年前,她所在的班级转来一名女生,那个女生的成绩与她不相上下。老师为了鼓励她俩比翼双飞,总喜欢拿她俩互比,比学习、比品德、比自理能力。 比来比去,白蓉的内心感到了一股压力。她总想学习那位女生的长处,做得更好,赶上或超过对方,可又往往很难。两人似乎总不相上下,越是这样,白蓉越难过。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揣测对方的一切,除了学习之外,连穿衣服、用护肤品、走路的姿势……每做一件事,她都会想:对方是怎么样做的?会不会比我做得更好?同学们更喜欢谁?最近,她想做一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女孩儿,但她认为自己要做得最好,母亲就必须离家外出,让她独自来完成所有的工作……“她已经找不到自我了……”心理医生叹息道。白蓉的“病因”在于她的母亲过去包揽了她的一切,对她缺乏正确引导,以致她将一般的竞争幻化成了全面搏击,事情被过分夸大。她想做得更好,可又迷失了自我,在东施效颦中追求完美无缺,却越陷越深。她的心理要完全康复,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还有一个故事说,“六一”儿童节那天,苗苗的妈妈给女儿和弟弟的儿子各准备了一个小礼包。苗苗看了看手上的黄色礼包,又看了看小弟弟手中的紫色礼包,突然大哭起来,扑上去就抢小弟弟的礼包,还把手上的礼包摔到了地上。妈妈把两包礼物当着苗苗的面拆开,原来这一黄一紫的两包礼物,里面是一模一样的两盒瑞士糖。

苗苗破涕为笑,妈妈却愁上心头:才五岁多的孩子呀,哪来这么强烈的妒意?

细细想来,苗苗的嫉妒情绪存在已不是一两天了。三岁时,小堂姐有了一架钢琴,而苗苗只有一架电子琴,苗苗为此生了许多天的闷气。和父母一起到伯伯家做客,她竟发泄般地乱弹一气,还说要发明一种小机器虫,让它钻到钢琴的肚子里去,把小姐姐的钢琴咬坏。当时所有的大人都没有当回事,父母也忽略了苗苗心理上的扭曲情绪。

转眼到了五岁,苗苗的妒意表现得更强烈了。比如,苗苗明明有一套童话丛书,她的同学罗明没买到向她借,她马上说,自己也没买到。苗苗的妈妈听得脸都红了,回家后问她为何要说谎。苗苗毫无愧色地说:“他们什么都比我强。罗明的爸爸比我爸爸的钱多,她家比咱家大,教唱歌、体操和数学的老师都更喜欢她。我不想让她赶上我!”

面对女儿如此之强的嫉妒心理,苗苗的妈妈不知所措:这样被妒意笼罩的孩子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30个月龄内的婴幼儿暂时还不会表现出妒意。但随着年龄越大,越可能与周围的伙伴攀比,对自己几经努力也无法达到的目标充满不甘心。这个时候,对“幸运儿”的心理排斥和强烈的妒意就冒出来了。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够宽容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表现,是成长的副产品。通常,嫉妒情绪强烈的小孩儿,好胜心也强,愿意为某一方面超出同龄人而付出双倍的努力。父母要做的,只是解决因此而产生的虚荣、攀比、说谎、任性等负面因素,而不是把嫉妒背后的进取动力也一笔抹煞。

假如发现孩子有妒意,父母斥之为“可耻的想法”予以打压,只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矛盾与扭曲。而鼓励他们说出来,则是舒解孩子内心压力的最佳途径。如果孩子的嫉妒对象是小伙伴,父母应当鼓励他当着对方的面说出自己的羡慕和不甘心,比如说:“我很羡慕你有钢琴。我觉得我在电子琴上练习,永远也赶不上你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后,孩子很可能会得到呼应和帮助,比如,对方可能会说:“你到我家来吧,我可以教你弹,我们还可以四手联奏。”对方也可能会说:“弹琴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我才羡慕你可以在楼下跳皮筋呢。”无论是哪一种答案,都能极大地缓解孩子的妒意和压力,不会令孩子自责“我有问题”,从而心理健康地长大。

所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环境虽有不同,情况也有区别,要在自己的家庭环境中学会利用现有条件,没有十全十美的条件。

苗苗的妈妈听取了专家的意见,让苗苗与罗明共度了一次周末。结果苗苗了解到:罗明一个月只有一两天可以见到繁忙的爸爸;罗明没有在家养小动物的权利;经商的妈妈一走就是半个月,偌大的家中只剩罗明与外婆相依为命……苗苗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令罗明艳羡不已的一面,只是每个小孩儿的幸运和快乐不一样罢了。

苗苗终于打破了嫉妒之壳,站了出来,笑容灿烂地与罗明和小朋友们牵起了手。

嫉妒心强的女人内心缺乏什么 嫉妒心强的女人的表现

嫉妒心理的对抗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甚至本关关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倒。往往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

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

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一种是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一是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的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如何帮孩子克服嫉妒心理

由于家里还有个哥哥,九岁的虎虎总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无论是外出游玩、生日派对还是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老是抱怨爸爸妈妈偏心。当妈妈解释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一起玩或者他做了哪些错事而哥哥却没有的时候,虎虎就撅着嘴说哥哥有的玩具自己却没有或者强调哥哥曾经犯的错而自己却很乖。

很多孩子都有虎虎这样的心理,当他们看到别人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包括衣服、能力、受欢迎程度和玩具等等,甚至有些大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都可能诱发他们的妒嫉心理。有些家长认为这种表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但专家指出,过分的妒嫉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使他们在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中感到自卑,妨碍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达到上学年龄之前教会他们如何克服这种情绪。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妒嫉心理,以及当孩子的小脑瓜被妒嫉所占据的时候如何平复他们的情绪。

注意孩子的暗示,并表示同情

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于家长们来说,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当孩子妒嫉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出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嫉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妒嫉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比如,爸爸带着5岁的女儿玩秋千,站在一边的3岁的儿子委屈地要哭,这时候妈妈就可以说,“看,爸爸一直陪着姐姐玩,把我们都冷落在一边了,这真不公平,对不对?”如果孩子表示同意,家长就可以告诉他这种感觉就叫做“妒嫉”——“我知道你觉得妒嫉,是不是?不过这没什么的。”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因为这种时候,孩子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

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妒嫉

显然,妒嫉是一种负面情绪,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嫉的感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宝宝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嫉爸爸,但是妈妈不会因此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宝宝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比如,当虎虎抱怨自己不能和哥哥一样参加跆拳道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这种情绪是可以克服的。“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准我在街上玩,但邻居家的姐姐却可以在外面一直跳皮筋到天黑!你说多不公平!”这个故事让虎虎明白原来妈妈也妒嫉。随后妈妈告诉,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得到和别人完全相同的待遇,因此必须学会接受。

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

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当你发觉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时,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场,更不要指责受到妒嫉的对象,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嫉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养成动辄归咎于他人的坏习惯。假如你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同桌被邀请参加同学的生日派队,而自己却没有被邀请。这时候我们决不能指责那个过生日的孩子“不够意思”,而应该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委屈,但是别难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朋友,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不是也不可能把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请来吗?这样,孩子就会理解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受欢迎而未受邀请,也不会因此而记恨那个过生日的同学。

帮助孩子找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感到嫉妒的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得到和他人同样的待遇,假如此时家长能够诱导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但能够缓解嫉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假如孩子觉得球队一个队友比自己上场的时间长,我们可以问他,如果你加强练习的话,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这时,孩子会发现,虽然自己控制不了教练的选择,却可以控制自己的选择——通过联系提高自己的球技,上场的机会自然就多了。或者,当孩子对别人父母对子女所倾注的重视感到嫉妒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消除孩子的误会。5岁的美美因为妈妈错过了自己在学校演出中的表演而非常不满,“别人的妈妈都来了!”于是,妈妈就让美美在家里面给自己开了一个专场晚会。这样一来,美美明白了妈妈其实很关注自己,便不再失望或者妒嫉别的同学了。

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

你可能注意不到,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婷婷越来越可爱了”,或者只是一个微笑、一个耸肩的动作,甚至抬一抬眉毛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有一次,美美的妈妈跟一位阿姨说,邻家女孩的卷发很可爱,可惜自己女儿的头发却是直的。没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妈妈带自己去美发厅要把头发烫成卷发!美美妈妈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的评价引发了女儿的嫉妒心理,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评价过女儿的头发,同时非常注意不拿女儿和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

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而且那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容易刺激他们的妒嫉心理。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为自己而骄傲的资本。假如孩子在画画方面有天赋,家长就应该多多鼓励。每当孩子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取得了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道算术题,也应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注意到了,并且为他而骄傲。专家指出,当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种自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这才是真正值得别人艳羡的本领。

相关推荐

女人必学11种撒娇方式

女人如何撒娇?女人必学11种撒娇方式 1、温柔的暴力 捏他、捶他、拧他、撕他、咬他、用手指头点他。这些女性化动作,不妨有选择地用。 2、赖在他怀里 在电影院里、在郊外小路上、在空旷广场边,懒懒地赖在他怀里。这是一种很温暖的接近,也是温柔的信任。 3、使用否定句 使用像“我可没在嫉妒哦”这样的否定句,来表明你的嫉妒吧。明明是在嫉妒,却能让人看出你克制嫉妒的可爱之处。 4、多用一些婴儿语言 和男人说话,使用叠词也许能起到非凡效果。男人喜欢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他的“作用”下发生匪夷所思的变化,比如变嫩、变痴、变

如何调节心理平衡才好

1、少一份虚荣就少一份嫉妒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攀 比心理来说,它的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嫉妒心理 的表现。虚荣心与嫉妒心两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心。 此外,培养一些爱好,比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等,都是转移情绪,疏导"孔雀心理"的 好方法。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攀比和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

为何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

发表于英国皇家协会出版的《生物期刊》中的研究报告首次指出,女人善妒事实上与生理周期有关。他们发现,通常在每个月的排卵期内,女性的嫉妒程度便会不自觉地达到高潮水平,越到受精高峰期越善妒。随着高峰期消退后,嫉妒的水平也逐渐降低。两者存在正相关,也就是说,女性的嫉妒心理同求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女性的“嫉妒”并非简单的道德上的问题或缺欠,而是女性在自然选择中产生的一种适应社会性的本能,如同动物界为了繁衍而相互争夺的生存本能一样,是自然选择造成的生理特性,也符合了生物的进化法则。

怎样调节嫉妒心理呢

一、提高道德修养。封闭、狭隘意识使人鼠目寸光,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胸怀大志,与人为善。 二、正确认识嫉妒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嫉妒其实并不会使自己比别人好,而只会损害别人的利益,又损坏自己的形象,同时还侵蚀自己的心灵,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三、客观评价自己。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和问题。 四、见强思齐。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人有所长也

女人妒忌心理强的表现 常向别人发泄不满

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极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一种是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一是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女人嫉妒的表现 善于伪装

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的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嫉妒心太强有什么危害

过强的嫉妒心会有损身心健康,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损伤人际关系,嫉妒心强的人交不到真心相对的朋友,常常会因为嫉妒诋毁他人,久而久之就会破坏人际关系。 (2)嫉妒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等病症。 (3)嫉妒心过强,对自身精神也是一种摧残,常常因为羞愧、愤怒和怨恨交杂的情绪变得性情古怪、情绪低落。 (4)限制自身才能的发挥,很多人被嫉妒心蒙蔽了双眼,只想着怎么诋毁他人,破坏他人的成功,导致自己的才能被搁置,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常常是损人不利己。

如何摆脱自己的嫉妒

1、不要和别人比较,和自己比较。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和别人比较的习惯,大多是从小养成的。在我们小时候,常常会听到父母提到“隔壁家的谁谁谁”,这个“隔壁家的谁谁谁”成了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但也让我们养成了喜欢和别人比较的习惯。 其实,更正确的激励我们前进的方式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和自己比较。如果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了,明天的我又比今天的我好了,我们就应该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正在向着自我实现的路上不断前进。 2.让自己拥有恰当的自信 自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是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心理的表现。其实

怎么预防精神疾病

儿童时期就进行培养教育,使孩子养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忠诚老实、讲文明、懂礼貌、通情达理的气质。不要过于溺爱,要孩子不断克服胆小任性,自私、好胜的不良个性,以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及邻居关系,碰到问题正确对待,冷静的处理,不感情用事,遇到难解决或想不通的矛盾,可找领导、好友或亲属帮助,争取矛盾妥善的解决,及时的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要不悔恨,不嫉妒、想的高、看的远、以免精神遭受创伤。

产生嫉妒心是什么原因 个性因素

如果一个人生性好强,做任何事情都喜欢争第一,“出风头”,那么一旦遭遇失败就很有可能对比自己强的人产生严重的嫉妒心理。还有一些嫉妒心理更严重的人,他们不能够容忍别人在大家心目中的好形象,也不能够容忍别人在其他人面前“出尽风头”,这总会挑起他强烈的嫉妒心理,甚至要想方设法对这个“爱出风头”的人进行打击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