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症症状
忧郁症症状
忧郁症是一种涉及生理、心理、情绪和思想的疾病。不仅影响正常的生活,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对事情的看法。忧郁症不同于暂时性的心情沮丧,如没有有效治疗,症状会持续数周、数月,乃至数年之久,其症状包括:
(1)感到悲伤和空虚。
(2)对各种活动提不起劲或兴趣。
(3)感觉没有价值或有罪恶感。
(4)没有食欲,体重减轻。
(5)失眠或嗜睡。
(6)容易疲劳。
(7)无法集中注意力。
(8)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
忧郁症病例并不一定同时符合上述的所有症状。
怎么样来治疗忧郁症
忧郁症患者会因为病情轻重而有相当大程度的差异和治疗效果的不同,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采用抗忧郁剂药物治疗、精神疗法或综合治疗,都会有不同的效果。
一,抗忧郁剂
抗忧郁剂是可以凭处方签购买的舒缓忧郁症症状的药物。约有50%~60%的忧郁症患者可以透过药物治疗获得控制和缓解。目前来说主要包括西药和中药两种。
二、非药物疗法
精神/心理疗法或“谈话”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个人疗法、精神分析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都常被用来治疗忧郁症。电气痉挛治疗(ECT)和近来开发出来的另一种ECT替代方式的跨颅磁头刺激(TMS,一种脑外无创伤性的磁性刺激),都可以提供给严重患者作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失眠是患上忧郁症的信号
失眠让人痛苦万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失眠者最大的渴望是能好好睡一觉,睡眠不好,头晕脑胀,腰酸背痛,也许身体检查没有异常,但有可能不知不觉患上忧郁症。
教授说,90%的忧郁症患者失眠和食欲不振。失眠是忧郁症的信号。先有忧郁症症状,然后难以入睡者占40%,忧郁症症状和失眠同时出现者占20%,也有相当多的人是长期不眠之后患上忧郁症。失眠和忧郁症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有的研究表明,忧郁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影响睡眠,也有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果,长期失眠,慢性睡不足可以诱发忧郁症。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某一社区有10%的人失眠,其中40%的失眠者患有忧郁症,连续一年失眠患忧郁症的危险是睡眠正常者的40倍。
工作三班倒的人容易慢性睡眠不足,从事这种工作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患忧郁症。教授警告说,忧郁症忽视治疗最可怕的事情是导致自杀,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其中忧郁症患者占半数以上。从1995年开始,日本自杀率最高的秋田县开始从治疗失眠发现忧郁症的试验,结果证明,忧郁症初期改善睡眠疗效很好。
忧虑症患者多是勤奋和责任感强的人,亲人生死离别,遭受失业的打击等容易让人失眠,精神长期压抑,进而患上忧郁症。在学生时代为失眠所苦的人患忧郁症的可能性最大。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治疗。
忧郁症的症状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有些人则多疑,总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很烦恼对健康不利,却不能自控。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包括各种生理变化)。而有些患忧郁症者则表现为强迫自己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
忧郁可能由下列因素造成:生活紧张、胃不舒服、头痛、营善不足、饮食不良、糖、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甲状腺疾病、子宫内膜炎(与妇女忧郁症有关)、任何严重的身体伤害、过敏症。有些人在冬天日短夜长时,会变得比较忧郁。忧郁症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以中年早期较为常见,并且在老年人中尤为普遍。忧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情绪的区域受扰乱。大部分人都能处理日常的情绪紧张,但是当此压力太大、超过其调整机能所能应付的范畴,忧郁症可能由此而生。
另外,忧郁症也与人的性格有密切联系,此病人的性格特征一般为内向、孤僻,多愁善感和依赖性强等。忧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忧郁症患者如果郁火满腔而又不及时去求医的话,其结果是约10%的患者有自杀倾向,有的病人甚至成为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事件的主角。但这并不是说忧郁症就一定是绝症,至少目前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来治疗。
产后忧郁症的症状
产后心绪不良
分娩的3-7天发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沮丧爱哭、担心多虑、委屈、内疚、失眠、食欲下降、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产后10-14天内可自行缓解。
产后抑郁症
分娩后4周内发病,情绪低落、郁闷,高兴不起来;没有愉快感,对什么都没兴趣;心情烦躁,易激动发脾气;担心多虑,紧张恐惧,过分关心或担心孩子,或对孩子缺乏兴趣,担心养不活孩子,害怕自己伤害孩子,害怕与孩子两人单独在家,失眠,食欲下降,不能照料自己和孩子;悲观绝望、无助感、无望感、自责自罪、自伤自杀的观念和行为。严重时因担心孩子在世界上受苦,出现利他性自杀,即先将孩子杀害而后自杀。
其他抑郁障碍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不开心,对今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甚至悲观绝望,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②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以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整日生活懒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不与人沟通。③快感缺失,患者内心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疲乏无力,精力下降。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是抑郁症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过度的担心多虑,胆小害怕,紧张不安,犹豫不决,心情烦躁,感到心悸、胸闷、憋气等躯体不适。②精神运动迟滞时表现思维迟缓,行为迟缓。③激越时表现脑子不停地想事,极度烦躁,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自责自罪,没有自信,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有许多过错,什么都做不了,是一个没用的人,是家人的负担。⑤严重时悲观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⑥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躯体症状 睡眠紊乱,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食欲紊乱,没有食欲,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性功能下降,体重下降,多种躯体不适感,症状在晨间加重。
抑郁会导致痴呆吗
“研究表明具有抑郁症症状的人更容易痴呆,但我们还不清楚二者之间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拉什大学阿尔兹海默症中心神经精神病学家、该项研究的带头人及论文作者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S. Wilson)博士说,“忧郁症是痴呆的结果?还是二者都源自同样的脑内潜在问题?或者抑郁症与痴呆的联系跟痴呆相关的病理学根本无关?这些都还没有结论。”
目前的研究表明,抑郁症和痴呆的联系与痴呆相关的脑部变化没有明确的关系。威尔逊说:“这些发现令人激动,因为这暗示着抑郁症确实是痴呆的风险因素,而如果我们可以把目标对准抑郁症以及压力的成因并进行防治,我们或许可以帮助人们将他们的思考和记忆能力保持到老年。”
本研究共涉及研究对象1764人,他们来自宗教秩序研究(Religious Orders Study)和拉什大学“记忆和老龄”项目(Rush Memory and Aging Project)。在研究开始时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77岁,没有思维或者记忆方面的问题。参与者每年接受一次抑郁症症状筛查,这些症状包括孤独或者缺乏食欲等,平均每8年参与思考和记忆能力测试。研究期间共有680人辞世,其中582人的遗体被解剖,以便寻找脑部病理改变,作为痴呆及其他脑部损伤迹象的证据。
在研究期间,922人(52%的参与者),出现了轻度认知障碍(MCI)或者记忆和思考方面的轻微问题,而这些往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前兆。总共315人(18%的参与者)罹患了痴呆。但是,在脑内发现的损伤程度与患者抑郁症状水平之间,或者与抑郁症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之间,研究者均未发现关联。也就是说目前研究只发现了抑郁和罹患痴呆的关联性,但是并不能把抑郁症同脑部的病理变化相关联。
研究者观察发现,出现MCI的人更有可能在被诊断之前就出现了抑郁症症状,但是在诊断之后,他们的抑郁症症状较之前并无太大改变。而痴呆患者则不同,这些人在痴呆发病之前更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症状,但是当出现痴呆之后,抑郁症症状消退得更快一些。抑郁症症状越重,思考和记忆能力衰退的速度越快。而研究结果显示不能简单地将这些归因于大脑损伤的程度。
造成产后抑郁的遗传因素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后抑郁的病因有很多,绝大多数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产后抑郁的原因尚未阐明,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包括了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产后忧郁症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不明确,患有产后忧郁症者不一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但患有产后忧郁症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也有可能一部分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忧郁症的较重类型,或是产后忧郁症发展的结果。
产前忧郁症的症状
1、情绪上的反常。忧郁症孕妇一般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变得焦虑、烦躁、易激惹,
2、兴趣丧失。忧郁症孕妇可以一连7天左右,都对任何事都持厌烦态度。有时甚至会认为一睡不醒那该多好。
3、性格上变得自闭。除了必要的话语之外,孕妇忧郁起来会表现得十分沉默,这种始终保持沉默的状态可以持续三天以上。此外,孕妇可能会整天都呆在没有开灯的房内。
4、即使夫妻间性生活并没有出现问题,但忧郁症孕妇可以连续几个月都排斥性生活,甚至分房睡。5、偷偷地依赖酒精或药物也是孕妇忧郁症的表现。
6、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无疑是孕妇忧郁症最危险的表现,当出现类似情况应立即就医。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又名产后忧郁症,是指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常见于坐月子期间,主要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产后抑郁症症状主要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有些症状比较严重的产妇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等极端想法或行为。
每个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时间可有不同:
1、产前抑郁延续。有些产妇是生孩子前就患有抑郁症,生完宝宝后抑郁一直没有得到排解。
2、产后抑郁。部分产妇在产前并没有抑郁症,只是在生完孩子后由于身体雌激素水平失衡,而出现焦虑、易怒等抑郁表现。
3、周期性抑郁。有些产妇在分娩后几周、甚至几个月以后开始出现产后抑郁症。她们开始是真的喜欢照料宝宝,可是后来却逐渐变得越来越抑郁直到出现严重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产后抑郁症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产后忧郁。产后忧郁从生产两三天后开始,产妇觉得很难过、想哭,她们担心宝宝,也担心自己,情绪紧张、疲惫。产后忧郁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产后抑郁症却需要调理。抑郁严重的产妇还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或使用药物治疗。
失眠是患上忧郁症的信号
失眠让人痛苦万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失眠者最大的渴望是能好好睡一觉,睡眠不好,头晕脑胀,腰酸背痛,也许身体检查没有异常,但有可能不知不觉患上忧郁症。
教授说,90%的忧郁症患者失眠和食欲不振。失眠是忧郁症的信号。先有忧郁症症状,然后难以入睡者占40%,忧郁症症状和失眠同时出现者占20%,也有相当多的人是长期不眠之后患上忧郁症。
失眠和忧郁症的因果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有的研究表明,忧郁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影响睡眠,也有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果,长期失眠,慢性睡不足可以诱发忧郁症。
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某一社区有10%的人失眠,其中40%的失眠者患有忧郁症,连续一年失眠患忧郁症的危险是睡眠正常者的40倍。
工作三班倒的人容易慢性睡眠不足,从事这种工作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患忧郁症。教授警告说,忧郁症忽视治疗最可怕的事情是导致自杀,自1998年以来,日本每年有3万多人自杀,其中忧郁症患者占半数以上。从1995年开始,日本自杀率最高的秋田县开始从治疗失眠发现忧郁症的试验,结果证明,忧郁症初期改善睡眠疗效很好。
忧虑症患者多是勤奋和责任感强的人,亲人生死离别,遭受失业的打击等容易让人失眠,精神长期压抑,进而患上忧郁症。在学生时代为失眠所苦的人患忧郁症的可能性最大。建议,最好去医院接受治疗。
产后忧郁症的症状
1、神经性抑郁:
这是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之一,多数产妇以往有神经病的病史,在分娩后原有的不良情绪体验加重、身体不适、情绪不稳、易发脾气、睡眠不安等。
2、内因性抑郁:
这一症状也属于产后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主要发病于分娩后2周内,表现为激动、情绪低落、焦虑、无助感、无望感、最恶感、担心养不活所生的孩子、严重时会担心孩子在世界上受苦而出现杀害婴儿的行为,然后自杀。
3、第三日抑郁: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还包括第三日抑郁,患者往往是初产妇,发病于分娩的三天内,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情绪沮丧、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持续数日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忧郁症抑郁症区别
忧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个症状,它是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所引起的一种机体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它包含了失眠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等多种病症。
忧郁症多表现为入睡困难,有时可睡,但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也有的整夜不眠;坐卧不安,控制不住没有明确的对象或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的痛苦体验。有些人表现为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有些人则多疑,总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很烦恼对健康不利,却不能自控。过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包括各种生理变化)。而有些患者则表现为强迫自己想某样东西或事情,无法控制自己。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
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另外一些患者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为主。
忧郁症有哪些症状
1、表现在躯体症状上。
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但又很难发觉,其实只要留心还是可以发现的。抑郁症通常会以躯体上的不适症状开始,常见的有头痛、腰背痛及其它部位疼痛,严重失眠、早醒,消化不良,胸闷气短,体重减轻、性欲下降,闭经、便秘,心血管症状等。
2、表现在意志行为的变化上。
轻度抑郁症的突出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意志行为的变化上,患者大多都能坚持工作和学习,但明显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并且会感到记忆力、注意力减退,思维反应变慢,对跟不上其他人的工作和学习进度感到吃力,有熬日子过的体验。
3、表现在情绪的变化上。
这是轻度抑郁症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的无力感明显,感到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精神不振,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回避人际交往,不愿交谈,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缺乏自信,感觉活得很累,力不从心;情绪抑郁、焦虑、容易激惹、悲观,但不绝望等等。